作者:郭全中為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肖璇為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當元宇宙概念的多米諾骨牌被悄然推倒,現實世界似乎被撕開一道口子,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其中就包括「數字藏品」。
自2021年以來,數字藏品已成為火爆全球的現象級話題。一批又一批緊跟時代潮流的先行者嘗試購買和擁有數字資產,從最初的加密收藏品迅速拓展到更多應用領域,包括頭像、圖片、畫作、遊戲道具、虛擬地產以及音樂專輯等等。
從藝術到整個虛擬世界,數字藏品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時代節點的“引爆器”。
2021年,NFT元年
數字藏品的概念來源於國外大熱的NFT。 2021年3月,英國佳士得拍賣行舉辦的數字藝術品拍賣會上,加密藝術家Beeper的一幅畫作NFT《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6900萬美元的拍賣價格成交,隨後該領域備受人們關注,風光無限。
據柯林斯統計,在2021年一年的時間裡,NFT一詞擊敗包括“元宇宙”、“混合辦公”、“疫苗”等在內的一系列候選者,當選為《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詞彙。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NFT市場規模已經至少達到2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
要了解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火爆,首先需要從其概念入手。所謂非同質化代幣,特徵為完全獨特且唯一,並且不能分割、彼此之間不能自由交換。與IP天然適配,NFT可以被應用於遊戲、音樂、圖像、盲盒、藝術品在內的一切數字化載體。
2021年5月,Gucci發布了他們的首款數字虛擬運動鞋:Gucci Virtual 25。這雙鞋不能轉售,只能在線上世界穿,買了之後可以在虛擬世界“穿”上它拍照或錄製小視頻,然後分享出去。
2021年7月,可口可樂和數字可穿戴設備設計平台Tafi,聯合推出了NFT數字藏品,這組名叫Coca-Cola Friendship Box的作品包含四個稀有的單版動態NFT,和一個隱藏驚喜。
2021年11月23日,央視動漫聯合第三方支付平台發行了兩款3D數字藏品,分別是國漫的經典形象——小龍女和哪吒,兩款產品在開售後不久就被搶購一空。
這些數字藏品由於具有唯一性,具有歷史紀念意義,而且可視化,所以在未來是否具有價值,是否可以拍賣或者轉贈,傳承收藏等等,一切都具有無限想像的可能性。
我國數字藏品與海外NFT有本質區別。一是在金融屬性方面,我國數字藏品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對特定內容生成的數字憑證,更強調收藏價值與功能,弱化金融屬性,不能用於二級交易;NF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非同質化通證,具有金融屬性,可以用於交易。二是在發行模式方面,我國數字藏品交易均使用人民幣,不得發行通證,交易平台不得出現“交易所”字樣,嚴厲打擊二級交易;海外NFT通常被視為證券進行管理,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為代表的海外機構正在關注NFT可能會被用於不受監管的證券通證發行。三是在技術和數據處理方面,我國數字藏品採取的是聯盟鏈的路線;海外NFT採取的路線以以太坊公鍊為主,以各交易平台為主要行動主體。四是在用戶權利方面,我國數字藏品用戶僅具有觀賞、學習等非商業性權益,少數可在規定條件下進行轉贈,不能進行二次交易,購買無法獲得所有權;海外NFT用戶可對自己的NFT商品進行交易、轉讓等商業行為,購買獲得所有權。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數字藏品(NFT)市場也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各式各樣的數字藏品(NFT)競相上線,年輕化的體驗方式和價值審美吸引著以“Z世代”為主的消費群體,推動著數字化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但整體上而言,社會對於數字藏品(NFT)市場和業務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聲音,這就需要在客觀分析我國數字藏品(NFT)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正確看待數字藏品(NFT)的價值,並儘可能規避數字藏品(NFT)的潛在風險。
我國數字藏品市場處於高速增長的早期階段
第一,我國數字藏品市場已經具備一定規模。我國數字藏品(NFT)市場的發展稍晚於海外市場,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近兩年發展迅速。中國科學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藏品(NFT)市場分析總結》顯示,中國數字藏品的發行平台多達38家,各數字藏品發售平台發售物品數量約456萬個,總發行量市值約1.5億元。而根據月狐數據發布的《2022數字藏品APP研究報告》,2022年7月移動端數字藏品開發數量達58個,我國已擁有超700家數字藏品平台,基本佈局在小程序、網頁及移動應用端上,已滲透到藝術、文化、音樂、旅遊等多領域,數字藏品平台數量持續增加且覆蓋範圍擴大。
第二,我國數字藏品採取的區塊鏈技術有兩類。一類是聯盟鏈,以螞蟻鏈的鯨探和至信鏈的幻核為代表,該類平台注重合規管理,不可轉賣,且並未開放私人創作;另一類是以NFT中國(NFTCN)為代表的垂直交易市場平台,採用以太坊側鏈,以定價、拍賣、盲盒等多種模式發行數字藏品,且開放創作權限。
第三,國內數字藏品平台的類型豐富。一是以靈境·人民藝術館、新華數藏等為主的具有央媒背景的平台,約為7個;二是以虛獼數藏、唯一藝術等為主的具有國資背景的平台,有20餘個;三是以阿里拍賣、鯨探、靈稀等為主的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大約25個;四是以千尋數藏、乾坤數藏等為主的其他平台。
第四,數字藏品產業鏈初具雛形。根據數字藏品(NFT)的特點,數字藏品(NFT)行業產業鏈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層、項目創作層和衍生應用層。在基礎設施層,主要是指為數字藏品(NFT)提供區塊鏈、存儲等基礎技術服務的企業,如提供聯盟鏈的阿里巴巴“螞蟻鏈”、百度“超級鏈”、騰訊“至信鏈”等,以互聯網平台企業為主要參與對象,為數字藏品(NFT)生態提供安全性保障。在項目創作層,主要包括擁有基礎設施的互聯網主流企業、數字內容公司和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遊戲或元宇宙社交應用公司三大類企業,僅支持該三類企業或其簽約藝術家發行藏品,不允許個人自行鑄造。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國內第一家數字藏品平台——騰訊旗下的幻核於2022年8月16日上午發佈公告稱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所有通過其平台購買數字藏品的用戶,皆可自行選擇繼續持有或發起退款申請。幻核的停擺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國數字藏品市場在嚴監管政策下的退潮行情。與此同時,鈦媒體APP發現,自2022年7月以來,與國資背景有關上線的數字藏品平台超過6家,“國家隊”佈局步調加快,我國數字藏品市場或將迎來重大變化。
三、數字藏品(NFT)產業蘊藏著巨大的新價值
數字藏品(NFT)不僅是元宇宙落地的關鍵,而且能夠促進文化數字化轉型,以及賦能實體經濟,有著巨大的新價值。
數字藏品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所擁有的的創造空間也是巨大的。
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將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空間場景擺到了大眾面前,以傳遞一種信息:虛擬現實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人類生活的主要模式,其所發揮的功能遠不止娛樂或是收藏。
這種賽博生活方式看起來很遙遠,但根據威利·胡(Willy Woo)搭建的預測模型:到2025年,數字資產的用戶數量可能會達到10億人(相當於2005年的互聯網用戶數量),互聯網滲透率將超過20%。這將使得數字資產有望正式跨越鴻溝,進入早期大眾階段。
圖| 網絡公開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藏品要形成虛擬世界的口碑效應和影響力,需要遵循以下四大基本特徵:
一、獨特的紀念意義。對企業來說,數字藏品的發行需要有獨特的紀念意義,而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二、發行方的權威性或者行業內的領先地位。類似於央行在特殊節點發行紀念幣,發行方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自身品牌具有高度的知名度和被接受度,其發行的數字藏品更容易被認可。
三、稀缺性。從目前來看,一套數字藏品往往不會超過1萬件,稀缺性是價值的要素之一。
四、數字藏品本身的價值。藏品的藝術性、設計感或者大師價值的附加,讓藏品本身俱有可觀賞性、珍貴性。
四、數字藏品(NFT)行業的風險與未來展望
數字藏品(NFT)作為新生事物,面臨著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等,而其未來將取決於金融屬性的恢復,以真正助力元宇宙的落地。
(一)數字藏品(NFT)行業存在諸多風險
第一,政策風險。從產業監管方面看,我國國內對於區塊鏈相關的監管主要由三方構成:一是工信部,主要負責區塊鏈標準體系的構建;二是網信辦,主要負責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內容審查等工作;三是央行,主要防止通過虛擬貨幣進行金融領域投機及ICO等違法行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目前,我國數字藏品(NFT)合規監管的重點主要聚焦在資質准入、發行模式、技術與數據處理和宣傳營銷等方面,“弱金融屬性”的基調已經奠定。
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其中明確了虛擬貨幣和相關業務活動的本質屬性,並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風險防範和處置體系。 2022年2月,我國銀保監會發布文件《關於防範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其中強調一些不法分子蹭熱點,以“元宇宙投資項目”“元宇宙鏈遊”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並對有關手法和風險進行提示。同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和倡議》,其中指出要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並提出6條行為需自覺遵守。由此可見,我國國內正在逐步完善數字藏品(NFT)相關政策,且日趨嚴格。對數字藏品(NFT)可能產生或已經產生的金融風險進行嚴格防範與打擊,能有效規避數字藏品(NFT)所造成的金融風險,但也會壓縮其投資價值與空間,降低了數字藏品(NFT)市場天花板。此外,數字藏品(NFT)在監管層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如數字藏品(NFT)的原創性尚未有保障,內部仍存在確權問題等。
第二,技術風險。 2022年4月,我國著名藝人周杰倫的一件市面價值300餘萬元的“無聊猿BAYC#3738”NFT遭到釣魚攻擊被盜取,在被盜取的一小時內,該NFT被轉手四次,其中最高價格為57.55萬美元。該NFT處於以太坊區塊鏈中,可以在OpenSea等NFT交易平台進行二次交易。該事件一經發生,數字藏品(NFT)的技術安全性便受到強烈的輿論質疑,不少網友更加擔心數字藏品(NFT)的數據安全問題和投資風險。
雖然數字藏品(NFT)因為上鍊加密被輿論標榜為安全可靠,但是由於數字藏品(NFT)的私鑰是由收藏者個人掌握,所以依舊存在隱私洩漏和被盜竊的風險。同時,數字藏品(NFT)的交易平臺本身或智能合約的代碼也可能存在漏洞,因此用戶也可能在交易過程中由於點擊了釣魚鏈接而遭到黑客攻擊,經濟利益和數據安全受到損害。針對這些數據安全和交易風險問題,全球最大的加密NFT市場OpenSea官方網站安全中心採取了“一旦獲知被盜,立即禁止買賣轉手”的措施,其他數字藏品(NFT)市場和平台也在逐漸探索解決方法,但是面對巨大收益的藏品,還是會有不法分子選擇“鋌而走險”,且其詐騙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成為危害用戶數據安全和權益的重要難題。
第三,市場風險。 2021年3月,推特公司創始人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將自己於2006年發布的第一條推特製成NFT進行拍賣,以約290萬美元的天價出售給了加密貨幣創始者、“Bridge Oracl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埃斯塔維(Sina Estavi)。 2022年4月,埃斯塔維將這條推特放到了NFT拍賣平台,希望能拍賣出4800萬美元以上的價格,但是截止到拍賣結束,最高報價還不到290美元,該NFT僅僅經過一年的時間便縮水99.99%,說明了數字藏品(NFT)的巨大泡沫。
此外,2022年6月,作為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的NFT銷售額暴跌至7億美元,同比下滑70%左右,遠低於同年5月的26億美元。 7月,OpenSea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德文·費澤爾(Devin Finzer)發布推特表示,面對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公司將裁減20%左右的員工。 8月,我國國內首家數字藏品平台騰訊幻核發佈公告稱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作為我國國內數字藏品頭部平台,幻核的停售對我國數字藏品市場影響重大。一系列事件顯示,數字藏品(NFT)市場在經過短暫的爆發式增長過後或許即將迎來“降溫”,數字藏品(NFT)的價值也在經過猛烈炒作掀起高價後面臨大幅度下滑,市場存在較大的泡沫風險。同時,由於我國不允許二級交易,當交易平台停止運行後,用戶所擁有的數字藏品(NFT)還將具備何種價值、多少價值,將成為未知數,這些數字藏品(NFT)將何去何從也是用戶和社會需要面臨的問題。
(二)數字藏品(NFT)的未來空間取決於金融屬性的恢復與否
目前,我國國內的數字藏品因弱化了金融屬性,更加註重數字屬性與收藏屬性,雖然整體市場仍處於高速成長中但空間有限,其未來則取決於金融屬性的恢復。
第一,短期內主要聚焦在文旅產業。未來短期內數字藏品(NFT)競爭的關鍵是豐富的內容供給以及運營場景搭建,落地場景主要聚焦於文旅行業的既有IP等,尤其是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的IP等。
第二,中期內主要聚焦於虛擬世界內的虛擬物品確權。數字藏品(NFT)可以為元宇宙世界中的虛擬物品進行確權,有效解決元宇宙世界中的數字內容歸屬權問題。在元宇宙中,數量眾多的創作者創作大量的內容,數字藏品(NFT)能夠進行有效確權並幫助創作者獲利。
第三,長期內恢復金融屬性,成為元宇宙經濟系統的關鍵。元宇宙發展需要全新的經濟系統,而數字藏品(NFT)是其中的關鍵。因為數字藏品(NFT)在數字生態中進一步呈現了資產的表現形式,在映射物理資產的同時催生了大量原生數字資產,擴大了元宇宙中數字經濟的資產規模和想像空間,是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整體來說,如果數字藏品(NFT)僅僅作為收藏、欣賞的數字憑證,其價值和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而未來隨著元宇宙和數字藏品的規範性發展,並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完善且落實、能夠更好地治理潛在風險的前提下,為了真正助力元宇宙產業的落地和長期發展,未來我國數字藏品一定會向NFT看齊,恢復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全面徹底地發揮數字藏品(NFT)的功能和價值。
在元宇宙中,數字藏品作為經濟基礎的體現,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數字藏品,我們可以購買一些服務,作為門票式通證,去元宇宙的一些空間、地點,這是它作為元宇宙整個閉環的重要價值。
數字藏品為何如此火爆?一張圖片或者一個視頻,即便它具有唯一性,為什麼會具有經濟價值?清博智能創新院院長李祖希認為,作為元宇宙經濟體系的縮影,它代表了一種基於唯一性所衍生的一系列價值集中體現。
首先,數字藏品是可以欣賞的虛擬藏品,它和很多文化IP,旅遊行業結合比較深,文物、景區或者IP都可以數字藏品化完成發售,未來世界,萬物都可以數字藏品化,它實現了一個重要的公用化,通過發售數字藏品,企業有可能實現商品,消費者的直接購買,對品牌和用戶的維護非常有價值。
文物數字藏品化:物品
以文物數字藏品化為例,可以分為:物品、場景和時空三個部分。
首先物品,比如建立文物信息檔案,通過3D掃描全面展現文物細節,緊鄰更精確的文物信息檔案;熱門文物IP開發,依托文物自身的文化價值和IP屬性,開發“雲觀賞”平台,擴大受眾的社會影響力;3D復原受損文物,人們可以穿越歷史,窺見文物歷史原貌;價值鏈延伸,可實現“文物-3D掃描-二次創作-3D打印”的閉環流程,延伸價值鏈。
其次場景,除了上述的建立檔案和IP開發之外,還可以360度全息視角,突破空間局限,立體展現文物和空間樣貌;可以靈活調整遠近大小,帶來更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還有時空,可以以文物、傳統藝術作品為模板,搭建虛擬場景,讓靜止的時空流動起來;在虛擬時空中,觀眾更具有主體性,可以在場景中實現自由觀看和實時共享;可用於文物場景及展館的開發等。
文物數字藏品化:時空
數字藏品共享社區二次創作計劃,對古建築二次創作,與藝術家、建築師等合作,對古建築物進行二次創作、古今聯動等;鼓勵共享社區用戶參與主題創作,將聯名作品及用戶優秀作品作為數字藏品出售。
數字藏品專場:文物修繕基金計劃
當然,在未來加入一系列智能化應用,數字藏品將不再僅僅是圖片、視頻,我們可以和它交流,通過互動,使它真正擁有元宇宙AI屬性,這是未來發展方向。
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片段,有價值的東西鑄造成數字產品和別人分享,在整個元宇宙空間中分享,就像當年的QQ空間一樣,如果其他人喜歡就可以收藏這些數字藏品,這就是李祖希設想的元宇宙中的數字藏品,它既承擔了重要的經濟閉環要素,也是我們通向元宇宙各類層面的一個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