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王敏,編輯:金璵璠
圖片來源:由無界版圖AI工俱生成
羅永浩又一次被調侃了。
2月16日,字節跳動、騰訊兩家互聯網大廠的XR (擴展現實) 業務先後傳出業務調整的消息,“羅永浩’行業冥燈’的氣質又凸顯了”、“老羅這次又入錯行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聲音此起彼伏。
雖然只是調侃,但XR行業的降溫是事實。
過去兩年裡,元宇宙概念火爆之下,XR產品被視為是元宇宙時代的硬件入口,也成為被追捧的對象。
2021年,字節跳動以90億元收購PICO,據VR陀螺數據顯示,XR行業全年共發生124起融資併購事件,數量同比增長130%。 2022年,騰訊組建XR部門、羅永浩宣布押注AR賽道開始新的創業,也讓XR行業的熱度更進一步。
只是沒想到,一盆冷水這麼快就澆了下來。深燃從多位知情人士處得知,騰訊300多人的XR部門幾乎全線裁員,PICO的“優化”比例在15%左右,涉及數百人。
兩家大廠調整XR業務,外界也不免疑惑,這個行業怎麼了?綜合分析可以發現,大廠XR走到這一步,有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下,大廠對於降本增效的迫切;有投入周期長,短期內依然無法快速取得可觀回報的行業特性;也與大廠內部戰略制定和管理風格密不可分。
XR業務的未來在哪裡?短期來看,從業者們相信,未來1-2年一定會有新的爆點出現,蘋果MR (混合現實) 設備或將成為最大黑馬,而在這個行業經歷了無數高光與低谷之後,他們也學會了適度Optimism。
01 騰訊字節同時調整XR業務
2022年,XR行業可謂盛極一時,大廠高調入場。但對於大廠“快進快出”的一貫作風,當時的從業者們也並非沒有預料到今天的“急轉向”。時至今日,“靴子”終於落下。
在這兩家大廠對於XR業務的調整中,騰訊“斷腕”的決心更強。
去年6月成立的新部門,因為變更業務發展路徑,部門人員調整很大。從騰訊XR部門剛成立時就加入的員工新然對深燃表示,從暫停收購黑鯊失敗開始,騰訊XR硬件路線就不太清晰。到去年11月時,XR部門負責人沈黎的離開,更是讓團隊人心浮動,“XR業務線必然會有大調整”,員工對此私下討論不斷。
到春節前後,騰訊XR部門整個團隊都在等待“最後的宣判”。新然原本以為,團隊調整可能更多在硬件部門,自己是做內容可能會更安全些。然而,沒想到,XR部門的調整也牽扯到了他。
和騰訊比起來,字節跳動這次對於PICO的優化,還不能算是大刀闊斧,但是,這或許只是個開始。
字節收購PICO後過去一年多里,團隊規模從300人直接發展到了2000人。 PICO前員工李威透露,這次PICO裁員比例大約在15%左右,波及300人-400人,被調整的主要就是C端條線市場和運營的人。
字節跳動整體都在降本增效,2023年以來,除了PICO之外,字節旗下TikTok、飛書等部門也都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優化,放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次PICO的優化力度,並不足以讓人驚訝。不過,李威對深燃表示,PICO內部還有一些新項目預期在4、5月上線,到那時,或許又有一批新的優化。
據李威了解,PICO將2023年的銷量目標進行了下調。 PICO去年的目標是國內市場實現100萬左右的銷量,最終未能實現。同時PICO的預算也在縮減。從收購加上投入,字節去年在PICO上至少花了200億元。年前,PICO申請了未來三年幾百億的預算,但結果是大幅縮減。
不過,上述目標和預算調整的說法未經PICO官方證實。
曾經高調入場,騰訊和字節分別找了不同的切口在嘗試。
VR行業資深從業者趙峰對深燃表示,騰訊做XR,雖然在硬件層面,從PICO到黑鯊,多次嘗試收購未果後,對於到底要不要自研硬件,騰訊一直是搖擺狀態。但在軟件層面還算清晰,更看重“遊戲+社交”,是希望能夠釋放在社交和遊戲方面的優勢能力,在交互性和趣味性上做出差異化,在內容層面的嘗試並沒有放棄。
字節以90億元收購PICO後,2022年也是出錢、出人、出資源。 2022年,原西瓜視頻負責人任利鋒、抖音綜藝負責人宋秉華、抖音娛樂總監吳作敏等眾多干將也轉崗至PICO。
也因此,在他看來,PICO做VR也是將字節的資源和優勢最大化,把“視頻+直播”當作發力點,以健身作為產品的差異化抓手來吸引消費者,遊戲方面更多還是引入頭部內容。
但無論是選擇了哪個切口,兩家大廠嘗試的結果都是,試水沒多久,就開始收縮。
02 大廠為什麼要收縮XR?
提及兩家大廠對於XR業務的調整,多位從業者向深燃分析,背後的因素有很多。
最直接的因素是宏觀經濟逆風,大廠都在降本增效。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主營業務增長見頂,上市公司要保持利潤率,用財報給股東交代,對於短期回報率低的項目必然會謹慎。
而且,同樣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整體消費電子產品的銷量近兩年一直不太Optimism,VR產品也不例外。 TrendForce集邦諮詢表示,2022年上半年,PC、筆記本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出現明顯降溫。
從行業發展的路徑來看,VR行業依然需要長線投入。
前兩年,元宇宙概念火爆,加速了市場對於VR的重視程度。而且,2021年,Meta旗下產品Quest 2銷量達到了1000萬,到2022年4月份,Meta Quest商店已有124款應用獲得了100萬美元以上的收入,有8款應用的收入超過2000萬美元。這些都被視為VR產品正在走向大規模普及。
然而,即便通過收購工作室以及為獨立優秀VR內容團隊提供扶持來支持內容生態的建設,Meta這個行業領頭羊並沒有占到VR的便宜,反而因為在元宇宙方面的巨額投入帶來虧損,導致股價大幅下滑,市場出現對於Meta陷入經營性危機的擔憂。
財報顯示,2022年,Meta元宇宙部門共虧137億美元。面對巨額虧損,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承認了大幅擴張的錯誤,並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對於元宇宙部門的投入也更加謹慎。
Meta的遭遇,也給國內互聯網大廠做XR業務提了個醒,即便已經是上百億美金的投入,可能也很難快速產生效果。
趙峰對深燃表示,VR在產品技術方案上已經十分清晰,比如一般採用“Micro OLED+Pancake”光學方案,傳感器和算力的提升空間、交互方式以及未來的輕便度和便攜度能達到的水平目前已經基本可以預測。
與之相應,VR發展當前遇到的局限性也很清晰。首先,清晰度上只能達到單眼2K分辨率,離能滿足用戶較好體驗的單眼4K還有距離;其次,交互方式以空間定位手柄為過渡,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內容設計也很難有創新,影響了內容生態建設和創新;此外,VR目前還是只適用於室內,無法在室外沉浸式便攜使用。
“VR產品要做到具備大規模普及的能力,至少還需要2-3年”,趙峰認為。
短期沒有可觀的商業回報,前期比較重投入,需要在產品能力、用戶體驗、內容生態上進行全方位增持,XR業務在要降本增效的大廠內部,自然會被壓縮。
除了外部因素和行業特點之外,大廠XR業務受阻,也離不開內部戰略和管理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騰訊一直以來就比較缺乏做硬件的基因,而且騰訊XR部門的中高層,包括馬曉軼、沈黎,強項也都是在軟件和技術層面,要從頭開始自研硬件,難度較大。
一位XR從業者對深燃表示,VR內容層面前期自己來做,可以快速出成果,但長期還是需要靠平台,需要吸引更多的應用開發者,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內容生態。堅持內容自研,也是對於內容生態理解出現的偏差。
大廠內部複雜的架構,也影響著新業務的推進。一位PICO前員工告訴深燃,自己就是因為內部存在不同派系的鬥爭,忍受不了這種內耗,選擇在去年底離職。
他形容道,PICO CEO周宏偉更適合走專家路線,並不太擅長於拍板決策。作為歌爾股份孵化投資的公司,之前未被字節收購時,歌爾股份總裁姜龍在PICO的決策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被抖音收購後,PICO也面臨被新人“奪權”的局面。其中,PICO在過去一年裡,以“視頻+直播”作為主要發力方向,就少不了新人入場後的推動。
不過,PICO相關負責人去年11月底回應澎湃新聞稱,“對於公司組織層面的一些猜測和傳言,只能說這是一種臆測,不符合事實。”
03 XR行業,前途幾何?
曾經,在2015年至2017年,XR行業經歷了創業和資本的狂熱後,由於產品難以滿足人們的預期,商業化的路徑和場景都非常有限,很多從業者都難以維繼,在2017年至2019年又進入了低谷期。
經過了過去兩年的火熱,進入2023年,無論國內外,大廠的XR業務線都開始收縮。在從業者們看來,這是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爬坡期。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因為XR行業經歷過太多絕望時刻,從業者們對於這次的調整甚至已經覺得習以為常。
至於接下來的發展,騰訊XR部門的路線變為未來或將在國內獨家代理Meta Quest產品,相較於自研硬件,模式更輕,但是,在手機時代,流量入口的轉化給硬件廠商帶來了巨額盈利,騰訊放棄掌握流量入口後,也或將會丟掉這部分市場。
PICO雖然戰略路線和之前相比沒有變化,不過收縮恐怕還將繼續。
儘管當前的XR行業有些蕭條,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兩年,XR必然還會再一次走上風口。一方面是因為,VR技術路徑比較清晰,接下來,在產品化、規模量產以及成本上,都會快速降低門檻。
與此同時,業界對於蘋果的MR設備抱有極大期待。 VR還是虛擬現實,能讓用戶沉浸在虛擬世界,而MR能讓用戶在虛擬世界中和現實世界的場景相結合,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體驗。在使用場景上,以遊戲娛樂為基礎,在協同辦公等方面也會有更大的突破。
趙峰指出,未來,VR可能主要是以PCVR朝著家用遊戲機的方向發展,而一體機VR可能更多是MR設備,將虛擬人物和場景和現實進一步融合。
不同於對於VR的信心,AR行業的不確定性更強,討論度也相對更低。
一位XR從業者認為,VR更適用於娛樂辦公場景,而AR未來是能像手機一樣成為更加便攜的生產力工具。
雖然前景更廣闊,但要實現也不容易,“AR的技術難度要更高,未來10年內也很難發展到手機這一步。”
羅永浩選擇做AR操作系統,從軟件層面切入。根據BOSS直聘上相關信息,羅永浩創業公司細紅線目前規模在20-99人之間,從招聘崗位來看,或許是基於安卓系統去做。從羅永浩一開始就基於5年的周期去打算,便可見其中的難度。
當前市場上,AR硬件廠商,無論是Nreal、Rokid這一類創業公司,還是背靠TCL的雷鳥創新,都是在以觀影作為AR眼鏡主要攻克的場景。而手機廠商包括OPPO、小米、華為,雖然也都在研發AR眼鏡,但也並未實現突破創新,還只是跟隨者的姿態。
趙峰認為,風口都是周期切換的,比如在2017年至2019年XR處於低谷期的時候,AI領域可謂烈火烹油,經過幾年的冷卻後,今年因為ChatGPT的走紅又火熱起來。
因此,對於這一類硬科技創新的產品的發展週期,從業者要有冷靜的判斷,儘管硬科技產品代表著未來的趨勢,但自己應該以什麼樣的節奏來參與,一開始就要考慮清楚。
當風口起來的時候,尤其對於創業公司,不要過於激進盲目的去做一些概念性,或是投入周期和成本非常高的產品,因為一旦風口過後,公司很有可能因為資金體量不夠撐不到下一個週期而倒下。
走到今天,XR行業發展依然難言明朗,或許當走到爆發來臨的閾值時,會快速發展,但當下依然處於黎明前的黑暗。
應受訪者要求,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新然、李威、趙峰為化名。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