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能讓AI賽道“復甦”嗎?


來源:《科創板日報》

記者陳美

圖片來源:由無界版圖AI工俱生成

最近一段時間,ChatGPT持續火爆。不僅在二級市場上大放異彩,一級市場上也十分熱鬧。

以互聯網大佬王慧文為例,在ChatGPT火了之後,這位大佬深夜發文,稱要打造中國OpenAI,並自帶5000萬美元入局。但有硬科技賽道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ChatGPT的這波AI熱,只見水花,不見投資人出手。

“AI賽道是過去一些VC機構比較愛投的賽道,但2022年該賽道熄火之後,一些VC急於找到新風口,幫助AI項目繼續融資。”在這波ChatGPT熱潮中,該位投資人坦言,沒有感覺到AI賽道持續融資的火爆,相反一些VC可能在造風口,進行自救。

不過,另有接受記者採訪、地處南方的投資人表示,任何一個賽道都不能一蹴而就。 “判斷時不要一棍子把AI打死,也不要因為ChatGPT而推到天上,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

AI領域找不到新東西可投?

儘管ChatGPT讓AI賽道再次火了一把,但上述硬科技投資人認為,在AI領域,找不到新東西可投。

“從初創公司來看,他們沒有能力與大廠比拼。ChatGPT的背後是大模型,一次訓練需要200-1200萬美元,且對芯片要求很高。初創公司如果發力類ChatGPT項目,意味著它要建設計算中心等這樣高成本的投入。”

“但拋開大模型的投資,初創公司在AI領域似乎上又可以做一些事。由於大模型開源,越來越偏向基礎設施,初創公司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從事相關AI場景的研發。”上述硬科技領域投資人說。

但就目前來看,初創公司做的事依然和過去差不多,沒有特別突破。

以工業場景為例,該位硬科技投資人談到,AI依然是工業上最大的應用。它能夠替代人,做繁雜重複的工作,以提高效率。但在這方面,過去VC機構已投了很多,不論是美元基金還是人民幣基金,在工業AI上均有出手。只不過,關注的細分場景不同罷了,本質上都是識別、檢測、分揀、供應鏈優化等等。

該名投資人認為,ChatGPT的這波AI熱,沒有讓AI更加智慧。 “只是數據模型擴大了,讓AI有了生成能力,進而產生AIGC這一賽道。”

對於AIGC,該名投資人表示,這是一個新衍生的賽道,有點偏文娛,但下游真實付費需求值得商榷。 “比如AI自動編舞,下游是沒有人願意付費的。而AI畫畫、AI劇本雖能產生內容,但感覺TO C端競爭激烈。任何流量的出現,都逃不過大廠的跟進。在AI繪畫上特效,短視頻平台抖音和QQ等已經推出相關應用,專門做圖片美化的美圖公司也有相關應用,且均為免費。”

“與此同時,畫畫需要藝術價值,AI繪畫是否會讓傳統的藝術創作失去價值,也值得思考。”

至於重新走進視線的AI智能虛擬數字人,疊加了元宇宙概念,包括AI驅動的AR/VR技術應用等,但這些應用都是虛擬世界。這位投資人認為,人的本性還是真實世界的需求,而元宇宙中的硬件投資,AR/VR等都很難在身上輕量化穿戴,再加上購買門檻,C端用戶數不會太多。同時,AR/VR遊戲場景的宏大,以及3D渲染……這些投入,均是讓初創公司難以走出利潤困局的原因。 ”

所以,在這波被ChatGPT熱炒的AI浪潮中,要問有什麼新東西可投?該位投資人的回答是:起碼現在暫時沒有。

AI賽道沒有完全消失

不過,南方另一位投資人在與《科創板日報》記者聊天時表示,有些人在這上面賺了錢,有些人虧錢。所以,觀點、態度不一樣。

就AI賽道來看,他認為,賽道並沒有完全消失。 “過去2年,AI領域的確冷過,但市場中仍有一些基金在關注和投資,這包括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和YC的陸奇,旗下基金都專門投AI領域。交易所時,曾問過他們為什麼還投AI,但回答很簡單——就是看好AI,所以願意一直投下去。”

這樣的回答,讓《科創板日報》記者想到了最近一筆投資:字節跳動悄悄投了陸奇。而陸奇所代表的YC(矽谷YC孵化器),這是美國一家著名的創業孵化器,一直在加碼對AI賽道的專注。

再回到AI領域,上述地處南方的投資人表示,這段時間AI賽道確實熱了起來,不僅是中國,國外亦是如此。 “以AIGC為代表的內容產出領域,一下子就熱了,很多創業領域在此出現。相信今年很多融資會產生,因為有創業的地方就有融資。”

在應用端,這位投資人也談到,AI領域長期不缺乏應用。 “但現實是,一些機構和企業急功近利,預期2-3年就有顛覆爆發,但AI技術的發展應用其實沒有那麼快,使得估值上造成泡沫。簡單來說,就是投貴了,做了風口基金。”

面對上述科技投資人對於AI畫畫的看法,這位投資人也認為,AI畫畫火,原因是其最終結果不是賣畫,而是通過AI藝術創造進入到產業。 “特別是在遊戲製造、音樂領域,原來需要大量人工,但AI來了以後,很快產出內容,代替了一部分人力;包括AI寫病歷,在大模型被訓練的足夠強大時,也可能替代初級醫生詢問病人,寫病歷報告等,幫助醫生節省時間。”

但對於AI代替醫生,寫病歷,上述硬科技領域的投資人的看法是:這一領域的應用,也有關注過。 “但AI只是工具,不承擔法律責任,相關應用會普及多少,有沒有法律上的門檻均未嘗可知。“

“最重要的是,現在很多投資人分不清這是軟件投資,還是AI投資,因為軟件投資,估值、成本可能降低不少;但AI投資,請一個AI大牛薪資就高達千萬,人力成本的提高是否會催生新一輪泡沫?”

對此,南方這位投資人表示贊同上述投資人的說法。他認為,任何新技術都有這樣的問題。 “關鍵是不要把項目、產品定位定太高,企業估值低一點,預期發展速度慢一點。在不神化的過程中,讓投資回歸正常,行業慢慢發展的同時,也不再走AI熄火的老路。”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