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矽谷銀行恐慌蔓延加密資產?

矽谷銀行破產原因總結

直接原因:期限錯配,短債長投

根本原因:經濟下行→印鈔救市→通貨膨脹→美聯儲加息抑制通貨膨脹

最近幾天,美國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波及面非常廣的大事件:擁有40年光輝歷史,已經連續五年斬獲福布斯2023年“美國最佳銀行”獎的矽谷銀行宣告破產倒閉。特別的是,這一事件不僅在傳統金融市場中掀起軒然大波,而且由於矽谷銀行特殊的發家史和江湖地位,導致與其牽連較深的金融科技、虛擬資產圈同樣哀號遍野,差點帶著穩定幣巨頭USDC一起進入死亡螺旋。雖然隨著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聯手兜底,系統性危機已經得到解決,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這起事件中獲得不少啟發。

今天颯姐團隊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與大家聊聊這起破產案的始末以及後續可能對虛擬資產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SVB破產原因及事件始末

直接原因:期限錯配,短債長投。

根本原因:經濟下行→印鈔救市→通貨膨脹→美聯儲加息抑制通貨膨脹

(一) SVB的創奇一生

要說這美國SVB(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簡稱“SVB”)可不是大街上籍籍無名的土雞瓦狗。 1983年的秋天,兩位來自美國四大行之一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投資客Bill Biggerstaff和Robert Medearis憑藉敏銳的嗅覺注意到,生機勃勃的矽谷正在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匯聚著世界上最聰明、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不久的未來這裡即將成為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高地,從而誕生出一大批頂級科技公司,這些科技公司必然有著巨大的金融需求。

於是,兩人決定在這片土地上創立一個專門服務於創投圈的銀行,深耕新興科技行業,SVB應運而生。而這也是為什麼SVB與虛擬資產行業牽涉極深的主要原因:不少區塊鏈技術公司、虛擬資產項目都曾在初創期獲益於SVB,並在發展成熟後選擇繼續與SVB深度合作。目前在虛擬資產行業的Circle、a16z、Ripple等大戶都在SVB中存了不少錢,坊間傳言a16z在其中的存款甚至超過30億美元。

在“塌房”前,SVB已至少幫助過全球超過30000家的初創企業進行融資、與600家風險投資機構和120家私募股權機構有密切的業務往來,在初創企業信貸市場佔有率超過50%。而隨著客戶數量和市場的成長,SVB的展業範圍也在擴大,破產前管理的資產已經超過兩千億美元,在美國所有銀行中位列43位,並連續5年獲得福布斯“美國最佳銀行獎”。

那麼,如此一家龐然巨物是如何在短短48小時之內轟然倒塌的?

(二) 致命的期限錯配和短債長投

術語雖然深奧,但概念並不復雜,我們先用通俗的語言為大家講講什麼叫做“期限錯配”和“短債長投”。

簡單舉例來說:小明是一個在理財方面較為保守的人,於是他選擇在A銀行中存入了一筆為期三年的定期存款,以獲取一筆雖然不多但具有穩定預期收益的銀行利息。但是,小明要賺錢,A銀行也要賺錢。那麼此時A銀行唯一的辦法就是有效的利用小明的這筆存款,創造出超過支付給小明的利息的收益,超出的部分才能成為自己的盈利。

道理大家都懂,但要怎麼操作呢?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拿小明的資金去放貸,只要貸款利息高於存款利息,那銀行自然就賺了。但是,放貸存在一個問題: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爛賬壞賬率高,一旦放出去的資金收不回來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A銀行想出了另一個辦法:把小明的錢拿來“放長線釣大魚”,投一些雖然回款週期長,但穩健且收益率能跑贏小明利息的產品(比如:十年期、二十年期的國債),就能做成一筆躺在錢上掙錢的好買賣。

此時,(資產端)小明的存款三年後到期,(負債端)銀行投的產品要十年二十年才到期,這種資產端期限與負債端期限不匹配的情況,我們就稱其為“期限錯配”;小明在A銀行的短期(三年)存款就是所謂的“短債”,A銀行將這筆錢投資收益週期長的其他產品就是所謂的“長投”。一頓操作猛如虎,銀行就是為了創造出“存貸利差”,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

這時候可能有人有疑問:小明的存款是三年後到期,A銀行投的是十年二十年才到期的產品,那要是小明存款到期來取款怎麼辦?要知道,那可是銀行,只要每天有足夠多的人來存款,用流動資金就能輕鬆把小明的“短債”Cover掉,根本不影響長債的未來收益,你好我好大家好。

回到SVB身上。幾年前,美聯儲為了刺激經濟,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銀行存款利率極低,矽谷銀行乘勢吸收了一大波低成本的儲戶存款(存款利息約為0.25%),存款期限也很短。然後矽谷銀行拿著這筆錢買了非常多收益期在十年以上的美國國債(收益率約為1.6%-1.8%)賭的就是未來不會出現導致經濟大縮水的全球性事件,以及美聯儲會在很長一段時期繼續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賭贏,十多年後這筆穩賺不賠的買賣,將會讓SVB吃到巨大的存貸利差。

正是這種賭徒心態奠定了SVB今天的崩盤之局。

(三) 疫情之下無贏家

SVB崩盤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下行。在疫情壓力下,各行業受打擊嚴重、失業率瘋狂飆升,不僅美國經濟縮水,眾多中下層民眾甚至連房都租不起。為了解決民生疾苦,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直接(印錢)發錢這種簡單粗暴但有效的方式救助朝不保夕的人們。如此一來,在前期美元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疊加之下,造就了美國幾十年來罕見的超高通脹率,2022年7月的時候曾一度達到9%以上。

高通脹率+高失業率下美聯儲別無選擇,開始瘋狂加息。此外,如前所述,這家銀行主要服務的對像大部分是美國的科技領域初創公司&進入成熟期的科技公司,疫情之下市場表現差,科技公司們也不再闊綽,為了經營所需開始把存款從SVB中取出來,導致了存款的大量流失,流動資金開始捉襟見肘。

此時,美聯儲的加息就成了壓倒駱駝的稻草:儲戶們迫切的想要把自己的錢取出來轉投到利息更高的地方去,但由於SVB大量資金用於期限錯配短債長投,根本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來兌付儲戶。沒辦法,SVB只能把以前買的長期債券等資產向外拋售,以換取流動資金來兌付給儲戶。但是!在美聯儲加息後,市場利率已經遠遠高於SVB當時買長期債券時的利率,你1.6、1.8的債券現在就是又臭又長,誰買?但SVB不賣又沒錢兌付儲戶,因此只能不停地做虧本買賣。

虧本賣這個事本身問題不大,只要留得好口碑在,過了這陣子咱們未必不能賺回來。但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紙是包不住火的,SVB虧本賣長投資產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了儲戶對自家存款的擔心:虧本都要賣長投,SVB肯定出了大問題!於是大家紛紛去要回自己的存款,最終出現踩踏性事件,SVB徹徹底底倒了下來。

最新進展:美聯儲兜底救火

事件發酵至今,已經到了美聯儲不得不出手的地步。眾所周知金融是個圈,SVB破產影響的絕不只是SVB自己和儲戶,不僅多家銀行、投資公司、科技公司將會受到重創,還會嚴重影響民眾對整個金融行業、銀行系統的信心,保不准其他銀行也會出現儲戶集體要求兌付的風險。

好在人類已經從多次金融危機中吸取了教訓,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對每個賬戶最高提供25萬美元的保險(也就是每個賬戶最多賠25萬),FDIC目前已經創建了一個名為“聖克拉拉存款保險國家銀行(DINB)”的實體,將SVB的存款轉入到其中以保護客戶,所有受保儲戶都可提取受保存款。但是,眾多科技公司賬戶裡超過25萬美元的存款怎麼辦? FDIC根本就是杯水車薪,也許是考慮到美國政府之前放出的狠話:“確保Web3發生在美國”,3月13日,美聯儲放出明確消息:兜底,全包。

對虛擬資產行業的警示

SVB破產事件其實對虛擬資產行業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僅次於USDT的當前第二大美元穩定幣USDC差點被其一併帶入死亡螺旋(錨定USDC的一大批二級穩定幣無不瑟瑟發抖)。這主要是因為USDC的發行商Circle在SVB仍存有高達33億美元的巨額儲備金,約佔USDC總儲備金的8%。雖然美聯儲的兜底操作真正是救了USDC一把,但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麼在虛擬資產行業裡暴雷的總是穩定幣?這種錨定現實資產的虛擬貨幣,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颯姐團隊暫且不做價值判斷,但如果是長期關注海內外虛擬資產行業的老玩家一定對2022年末,FTX破產事件不陌生,在颯姐團隊看來,SVB和FTX兩個破產案除了一個發生在傳統金融行業、一個發生在虛擬資產行業外,其實並無太大差別。本質上都是一個問題(而且是傳統金融行業的老問題):缺乏透明度。可以預見的是,這一頑疾還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繼續存在下去。

最後,我們旗幟鮮明的反對一種觀點:傳統銀行的倒閉證明了人們應當把雞蛋放到虛擬資產的籃子裡。二者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因果關係,刻意誇大傳統金融行業的種種弊端來吹捧虛擬資產本身就是一種滑坡謬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虛擬資產交易所破產的也不在少數。投資者們真正應該做的,是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和長期穩定的情緒。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