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發關於推動「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的工作方案

為緊抓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北京互聯網3.0 產業創新發展,特製定本工作方案。

3月17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關於推動北京互聯網3.0 產業創新發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 年)》的通知,以推動北京互聯網3.0 產業創新發展。通知指出,互聯網3.0 作為未來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形態,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鍊等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正加速發展,將對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以及社會經濟形態帶來變革性影響。為緊抓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北京互聯網3.0 產業創新發展,特製定本工作方案。

以下方案全文:

各有關單位:

為推動北京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於推動北京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023年3月17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於推動北京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互聯網3.0作為未來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形態,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鍊等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正加速發展,將對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以及社會經濟形態帶來變革性影響。為緊抓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北京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特製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抓互聯網3.0產業變革機遇,加強統籌規劃和戰略佈局,夯實硬科技底座,為北京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提供支撐。

二、工作原則

創新引領,突破關鍵。集聚高校及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企業研發中心等研發力量,圍繞互聯網3.0基礎設施層與交互終端層,推動底層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企業主導,協同發展。引導領軍企業發揮集聚帶動作用,吸引中小企業及行業優勢團隊,共同推動共性技術支撐平台建設,促進技術研發成果迭代熟化,加快推進產品和服務商業化進程,帶動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

場景示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本市在智慧城市、虛擬現實等產業方面的資源優勢,打造“互聯網3.0+城市”“互聯網3.0+工業”“互聯網3.0+產業”“互聯網3.0+消費”等標杆應用場景,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政府搭台,涵養生態。通過設立投資基金、建設產業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集聚區等,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加速企業集聚;舉辦前沿大賽,發現並吸引一批優勢資源落地北京;借助國際性展會平台,加強國產技術及成果的宣傳推廣,提高北京互聯網3.0的國際影響力;開展互聯網3.0風險監管與治理體系研究,加強新興監管技術應用,提升對虛擬世界監管和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構建協同創新、健康發展的產業生態。

三、工作目標

緊抓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機遇,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平台支撐為保障、以應用示範為牽引,帶動國產軟硬件技術協同創新發展,推動北京率先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互聯網3.0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高地。力爭未來3年,突破一批互聯網3.0底層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國產化替代進程;搭建一批共性技術支撐平台,加強國產技術協同創新;推動建設一批“互聯網3.0+”標杆應用場景,加快國產技術迭代成熟;積極培育創新生態,探索建立監管與治理體系,保障產業健康發展。

四、重點任務

(一)推動底層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聚焦互聯網3.0基礎設施層與交互終端層,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區塊鏈、高性能計算芯片、通信網絡、XR終端和內容製作等領域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互聯網3.0場景應用和產業發展。

1.人工智能。支持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發展,基於AI大模型、深度合成等技術,實現文本、圖像、視頻的自動生成,豐富互聯網3.0的內容生態;支持開展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3D建模技術研發,實現3D模型構建的流程自動化及批量生產,提高3D模型精度,提升互聯網3.0的內容製作效率;支持多模態智能交互技術發展,研發智能語音識別、對話管理、情感識別、動作捕捉等核心技術,增強虛實交互的智能化體驗。

2.區塊鏈。支持開展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數字監管等技術研發,支撐構建互聯網3.0可信虛擬系統;支持開展區塊鏈存證確權、隱私保護、跨鏈協同、數據標識等技術研發,實現互聯網3.0的互聯互通互認,保護數據安全與隱私;支持研究面向互聯網3.0的智能合約技術,靈活支撐各類應用場景的可編程開發,提升互聯網3.0場景的適應性和靈活度。

3.高性能計算芯片。支持全功能GPU、CPU、移動端計算芯片自主研發和迭代,提升圖形圖像建模、渲染等環節計算處理能力;支持存算一體芯片、高端模擬芯片等技術攻關,提升邊緣端感知計算能力;前瞻佈局新型軟硬件協同渲染技術研究,支持開展國產GPGPU、ASIC等芯片與可微渲染、神經渲染等渲染技術協同攻關。

4.通信網絡。支持開展無線網絡智簡傳輸、雲化虛擬化、分佈式MIMO等下一代網絡關鍵技術研究,提升網絡對新場景、新業務的靈活支持能力;支持探索網絡和計算、AI等一體融合,搭建開發靈活的雲化無線網絡試驗平台,提升底層通信技術的支撐能力。

5.XR終端。推進MEMS激光掃描投影、Micro LED等下一代微顯示技術開發,加快折疊光路鏡頭、衍射光波導等光學器件的技術攻關與規模化量產,加強體全息、超表面等前沿技術探索,推動近眼顯示向高分辨、大視角、輕量化等方向發展;推進高精度高魯棒性的由內向外(inside-out)追踪定位、環境三維重建等技術升級,加快高效率自然化的手勢識別、眼動追踪等多模態交互技術創新;推動XR操作系統核心鏈路關鍵技術研發,強化沉浸式感知交互體驗。

6.內容製作。支持3D渲染引擎研發,突破高性能並行渲染、分塊式延遲渲染、光線追踪等技術,實現大規模高質量低延時渲染、多平台運行;推動3D空間音頻渲染技術研究,研發沉浸式空間音頻製作工具、實時渲染工具等;研發基於AI的低代碼開發軟件,降低互聯網3.0內容製作門檻;支持開展3D空間快速掃描和重建技術攻關,推出面向普通用戶的低成本、快速掃描和真實重構的拍攝設備。

(二)推動共性技術支撐平台建設

聚焦互聯網3.0平台工具層,圍繞異構軟硬件計算、內容製作、數字資產流通、光學器件加工等互聯網3.0發展共性需求,整合本市優勢研發力量,建設一批共性技術支撐平台,加速國產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創新。

7.異構軟硬件計算平台。面向互聯網3.0沉浸式場景運行、內容製作等需求,推動構建異構軟硬件計算平台,支持圖形渲染與物理仿真、AI訓練與推理、大數據分析等,帶動國產異構軟硬件的迭代優化,為互聯網3.0產業發展提供軟硬件協同支撐。

8.3D渲染平台。面向3D數字內容製作和呈現等需求,推動建設3D渲染引擎服務平台。突破端雲協同渲染、實時渲染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場景化3D數字內容生產工具,實現建模、國產圖形引擎、低代碼開發等工具和軟件的集成,支持高質量、大規模3D數字內容的渲染,推動形成圖形圖像相關通用技術標準,帶動國產3D渲染、建模等工具軟件的優化迭代。

9.數字資產流通服務平台。搭建基於長安鏈·協作網絡的數字可信技術支撐平台,依法探索可信身份、可信存證、可信數據、可信跨鏈、數據標識及隱私計算等服務;研究開發數字資產登記、託管、評估等功能;依法依規開展數據分級分類、數字資產登記發行等相關監管政策研究,探索構建互聯網3.0經濟體系監管和治理模式。

10.光場成像計算平台。面向虛擬數字人/物高效創建的需求,搭建光場成像計算平台。建設大型光場成像系統,構建大規模光場數據庫和人臉體型庫,支撐一體化光場相機、多孔徑光場成像、計算攝像解算算法、可渲染模型高效生成以及相關的AI渲染、數據壓縮等技術的研發、測試。面向全國相關機構開放開源數據庫和公共服務平台,支持高效虛擬內容生成與製作,帶動光學成像、渲染、傳輸等上下游產業鏈技術和產品的迭代成熟。

11.光學器件加工平台。面向光學器件以切削磨拋為主的精密加工和以光刻為主的微納加工需求,建設光學器件加工平台。建設光學精密加工平台,加強超高精度磨拋、光學鍍膜、光學檢測等工藝環節技術研究,支撐自由曲面、陣列光波導、折疊光路等工藝迭代優化。建設微納光學加工平台,圍繞電子束曝光、離子束刻蝕等衍射光波導器件核心工藝,突破高長徑比、高精度、大面積加工等微納加工瓶頸技術,加速衍射光波導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三)推動“互聯網3.0+”應用場景建設

依託本市資源優勢及特色,加強市區聯動和資源整合,圍繞城市、工業、產業、消費等領域,建設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形成一批標杆工程,帶動國產技術的應用驗證與優化迭代,引領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12.互聯網3.0+城市。推動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在城市服務管理場景中的應用,打造一批具有沉浸感知、虛實融合、智能交互的示範應用場景。持續推動城市操作系統創制工程實施,加速空間計算操作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和體系驗證,在海淀區百萬平米試點場景基礎上持續完善、拓展。建設城市時空編碼體系,實現對真實世界中空間實體的數字資產統一編碼管理。

13.互聯網3.0+工業。推動AR/VR、數字孿生、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輔助設計、虛擬裝配、遠程協作、仿真實訓等場景中的應用,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推動建設示範應用中心、創新合作中心、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及標準化組織等,完善互聯網3.0+工業的產業生態。加強工業軟件技術攻關,鼓勵擁有核心應用場景的企業加快完成技術沉澱和對外開放,推動構建數智化工業應用生態。

14.互聯網3.0+產業。發揮北京在文化、醫療、會展等領域資源優勢,加快推動AR/VR、3D場景重建、虛擬仿真等技術的示範應用,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示範性強、經濟效益好的標杆應用案例。同時,加大技術攻關和企業培育力度,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不斷壯大產業發展規模。

15.互聯網3.0+消費。聚焦社交娛樂、科幻影視等產業,推動在首鋼園、法海寺、模式口、工體、國貿、三里屯等重點區域,打造沉浸式數字空間、展示體驗館、主題樂園、商業創新示範中心等,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標杆場景,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培育數字經濟消費服務新業態。

(四)推動互聯網3.0創新生態建設

圍繞互聯網3.0創新生態構建,進一步加強產業創新服務,通過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設立互聯網3.0投資基金、培育內容生態、推動產業集聚、舉辦前沿大賽等方式,逐步培育北京互聯網3.0創新生態。

16.產業創新聯合體。發揮領軍企業對產業的帶動作用,吸引“政產學研資用”等多方主體參與,形成互聯網3.0產業創新聯合體。靈活採用“一產多盟”“一產多體”等形式開展創新服務,促進上下游資源要素整合融通,推動技術、產業、市場、政策等協同發力,加快行業標準體系和自主生態建設。

17.互聯網3.0投資基金。推動在本市科技創新母基金下設立互聯網3.0投資子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產業培育;在政府基金引導下,形成“頭部投融資機構主動領投、社會資本積極跟投”的局面,為本市互聯網3.0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支持互聯網3.0創新項目研究和企業發展;建立為互聯網3.0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服務機制,鼓勵優勢企業上市融資。

18.互聯網3.0內容生態。發揮重點區域的屬地作用,規劃互聯網3.0場景落地空間,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圍繞場景開展數字內容創新,探索數字內容在不同應用場景間的互認互通。提升數字內容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探索知識產權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中的有機整合。加強對互聯網3.0知識產權優勢單位的培育工作。

19.產業集聚區。依托石景山區、通州區等場景資源優勢,在科幻、體育、文化、旅遊等領域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帶動國產軟硬件創新發展,推動形成產業聚集;發揮海淀區、朝陽區創新資源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建立孵化器、設立聯合基金等方式,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創新產品應用、企業孵化等,加快培育一批互聯網3.0領域優勢創新企業。

20.前沿大賽。聚焦前沿科技與應用創新,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互聯網3.0創新創業大賽,在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中開設XR終端等互聯網3.0核心技術專場,發現並吸引一批具備潛力的企業、項目、人才團隊落地北京;促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等創新資源協同發力,為互聯網3.0技術和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五)加強互聯網3.0風險監管

21.加強互聯網3.0監管探索。聚焦互聯網3.0內容監管、數據安全、隱私保護、身份可信、資產確權等,加強監管機制和監管模式探索,利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網絡安全、量子加密等新型監管技術,實現對互聯網3.0虛擬世界的可監管和可審計,保障互聯網3.0數據的安全與隱私,提升對虛擬世界監管的智能化水平。

22.加強治理體系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本市“兩區”政策優勢,探索建設互聯網3.0示範區,依法依規開展互聯網3.0治理體系研究和試點,包括數字身份認證管理機制、數字資產確權機制、數字市場監管機制、數字消費評價機制、數字倫理規範機制等。建設互聯網3.0治理基礎設施平台,包括數字身份認證統一管理平台、數字資產確權平台、數字市場監管平台,逐步建立互聯網3.0治理體系相關規範標準。

五、組織實施

一是加強組織保障。組建市區兩級互聯網3.0產業創新工作小組,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定期調度解決互聯網3.0創新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問題,保障重點任務順利實施。發揮市級專家組的戰略諮詢作用,加強對國內外技術產業發展動態的收集、分析和研判,高效支撐領導決策。

二是加強政策保障。圍繞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加強市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市級部門加快出台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充分用好各類資金,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確保重點任務落實;相關區政府依法在資金、用地、房租、稅收等方面做好配套支持措施,引導互聯網3.0產業集聚發展。

三是加強風險防控。針對互聯網3.0數字內容、網絡安全、個人隱私、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潛在風險,積極開展預研預判,探索利用監管沙箱等方式推動建立有效的監管措施和防控機制,全面做好系統性風險應對準備,為互聯網3.0產業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四是加強宣傳推廣。借助中關村論壇、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服貿會、全國科技活動週、中國科幻大會等展覽展示平台,組織開展北京互聯網3.0技術及產業創新相關宣傳交流,引導相關技術和服務平台對外開放,推動本市加快融入全球互聯網3.0創新鍊和產業鏈,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