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APP
一周前,隨著瑞士信貸集團的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主席Ammar Al Khudairy在媒體專訪中講出“絕對不會繼續增資瑞信”的那一刻,百年財富管理巨頭生命的倒計時開始滴答作響。
(採訪畫面,來源:社交媒體)
在《金融時報》最新的報導中,一名接近瑞信最高管理層的人士透露,公司的大股東公開喊出“一分錢都不會再投入”,本身就是投下了巨大的不信任票。如果他當時什麼都不說,現在瑞信的情況可能會很不一樣。
事實上,這句話講得也不完全準確。
在中東金主喊話之前,瑞信已經進入了危機模式。繼矽谷銀行在儲戶一天提現420億美元的擠兌中轟然崩塌後,瑞信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每過一天,這家銀行所服務的超級富豪們就會額外提走100億瑞郎。作為對比,去年四季度的“破產傳言”一共才造成了1100億瑞郎的資金外流。
看到這樣的數字,瑞士政府爽快地做出了決定:百年瑞信,就止步於此吧。
天降交易
在沙特金主公開發言的那一天,瑞士信貸集團主席阿克塞爾·萊曼恰好也在沙特出席活動,繼續對外強調銀行“經營穩定”、“不需要國家救助”,並呼籲大家耐心等待他的轉型計劃奏效。
就在同一天,瑞士央行、金融市場監管局和瑞士財政部直接召集萊曼和瑞信CEO烏爾里奇·科納舉行電話會議。會上說得很清楚:瑞士官方會給500億瑞郎的流動性支持,然後瑞信會在周日晚間亞洲市場開市前宣布與瑞銀合併。金融監管明確告知瑞信,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在另一邊,瑞銀集團董事長戴赫龍(Colm Kelleher)此時尚不清楚自己馬上就要參與一件載入史冊的交易。這名愛爾蘭金融老將正在準備慶祝週五的聖帕特里克節,以及觀看周六愛爾蘭與英格蘭的橄欖球比賽。
(愛爾蘭最終拿下了冠軍獎杯,來源:衛報)
直到週四下午四點,來自瑞士監管的電話響起時,戴赫龍才清楚地知道,這個週末不僅看不成比賽,他本人也即將成為舞台中央的角色。同樣面對著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和財政部,他得到的命令是籌集資源,準備接手瑞信。
事實上,瑞士監管直到上週前,一直堅信瑞士需要兩家頂級銀行,但已經沒有政治資源對瑞信提出國家兜底的方案。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瑞士政府選擇掏納稅人的錢拯救瑞銀,這一決定引發的怒火延續至今。
貝萊德帶來的小插曲
在瑞銀、瑞信意識到交易不可避免後,雙方迅速動員顧問團隊進行磋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羅斯柴爾德銀行等一眾機構迅速就位。此時雙方並未直接接觸,絕大多數的信息交換都是通過與瑞士政府和金融監管進行Zoom視頻通話來進行。
與此同時,瑞士聯邦委員會成員、財長卡琳·凱勒-祖特爾正在承受著外國監管部門的強烈施壓,要求瑞士不能在美國銀行業處於危機的時候,再釋放瑞信破產的巨大衝擊,其中美國和法國監管的反應尤為激烈。
就在瑞士監管的耐心逐漸被消磨殆盡之時,瑞信手頭的交易籌碼也變得越來越少:單單在周五,瑞信的客戶又提走了350億瑞郎的存款,同時法巴、匯豐等國際大行已經確定不會出手。瑞士監管據此做出判斷,瑞信大概率撐不到下週一的交易時間。
就在瑞銀藉此盡力壓低收購報價,並要求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和司法訴訟豁免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插曲出現了:貝萊德的拉里·芬克也對收購瑞信感興趣。
在次貸危機期間,貝萊德就曾以152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巴克萊銀行的投資業務BGI,並將其發展成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樞紐。所以“瑞信面臨併購”的消息一出,芬克馬上派遣副手羅勃·卡皮托率領團隊火速前往蘇黎世。
與瑞銀不同,貝萊德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選項,例如部分或者協作收購。但知情人士表示,貝萊德雖然是最可靠的備選方案,但卻不是瑞士政府希望看到的結果。同時瑞銀也是貝萊德的大客戶之一,接受瑞信資產還要面對美國監管的不確定性,最終使得資管巨頭撤出這筆交易。
談判與威脅
事已至此,接下來就是兩家銀行管理層之間的博弈了。
雖然兩家銀行的談判貫穿了整個週六,但實際取得的進展卻很有限。期間,還因為瑞銀的郵件系統“發出信件的流程過長”,難以忍受的瑞信董事長萊曼決定向瑞士監管和戴赫龍寫信,來表達對交易條件的不滿和憤怒。
在這份信中,萊曼明確表示,不可能接受瑞銀提出的退出交易條款,即將實質性變更交易條款的條件與瑞信的CDS(信貸違約掉期)點數綁定。萊曼強調,只要這樣的條款被媒體曝光,就一定會被觸發。
萊曼的信件中還附帶著威脅。他表示瑞信的前三大股東——兩家來自沙特、一家來自卡塔爾,都對交易的不透明感到“極端不適”。這些股東要求瑞銀給出更合理的價格、股東投票的權力,以及刪掉前文所述的退出交易條款。萊曼頗有技巧地點出,對於兩家瑞士銀行而言,沙特人和卡塔爾人都是重要的大客戶。
在周六晚間,瑞銀和瑞士監管的回复先後到來。首先,戴赫龍打電話告訴萊曼,瑞銀願意給瑞信開出10億美元的報價。隨後瑞士監管也通知兩家銀行,將啟用緊急權力剝奪兩家公司股東的投票權利。作為參考,10億美元對應每股價格為0.25瑞郎,而瑞信週五收盤價為1.87瑞郎。
對此,瑞信感到非常憤怒,並斷然拒絕了這項提案。隨著相關提案見報,接近瑞信中東主要股東的人士表示“中東地區瀰漫著不信任的氛圍”。
不簽字就滾蛋
面對此情此景,耐心耗盡的瑞士監管開啟了最終的暴走,這次是同時對兩家銀行恩威並施——瑞信挨打、瑞銀吃糖。
對於瑞信,監管明確表示如果他們不簽字,政府將動用權力移除整個管理層;對於瑞銀,監管也希望他們提高收購報價。作為將收購報價提高至32.5億美元的條件,瑞士央行同意提供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支持,同時瑞士政府也同意在瑞銀因這筆交易虧損達到50億瑞郎後,政府將承擔至多90億瑞郎的虧損。
對於最終達成的交易,參與談判的瑞銀團隊成員表示“條件好到不能拒絕”,而瑞信的交易顧問將其稱為“完全無視公司治理和股東權利”,但事已至此,瑞信管理層和股東們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即便到了這一刻,兩家銀行的管理層基本沒有進行過面對面的交流,即便兩家銀行的總部就在蘇黎世市中心的閱兵廣場上緊挨著。
(閱兵廣場資料圖,來源:社交媒體)
搞定兩家銀行後,瑞士政府眼下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如何讓瑞士國民接受這筆巨額的開支。
最終的決定投資者們也已經清楚:把瑞信的額外一級資本債(AT1)持有人全部拖下水,全額減計價值160億瑞郎的債券。雖然在大多數國家的規則中,減計債券價值應當在股權全額滅失後,但瑞信發債的條款中卻包含了“債權可以先於股權滅失”的條款。
據一名參與交易的顧問評價稱,AT1債券持有人的損失,實際上是為了挽回瑞士財政部的一點面子,因為他們剛剛剝奪了股權投資者的投票權。由於這一操作過於生猛,週日晚間瑞銀集團CEO拉爾夫·哈默斯在舉行分析師電話會議時,甚至無法直接回答有關“AT1債券全額減計”的提問。
在這件事情的最後,瑞士政府倉促在伯恩舉行記者招待會,瑞士財政部、央行和金融市場監管局的一把手,拉著瑞銀、瑞信的董事長宣布了這項載入史冊的交易。
在發布會上,瑞信董事長萊曼被記者團問及,誰應當為今天的結局負責,他給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回答——推特。
(萊曼、戴赫龍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來源:社交媒體)
萊曼表示,自從2021年後,瑞信就一直在新聞頭條上。去年秋天公司遭遇了一場社交媒體風暴,並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其中對於零售業務的影響遠大於公司業務,最終成為難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