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财经| 一文解讀EigenLayer及相關術語

文/0xAsharib,區塊鏈開發人員;譯/金色財經xiaozou

術語解釋:

1、EigenLayer:是以太坊的再質押集,由一組智能合約構成。 EigenLayer允許以太坊質押者通過對他們所質押的以太幣(ETH)施加額外的罰沒條件來驗證構建在以太坊生態的新的軟件模塊。這提高了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的安全性,並提供了新的費用共享機會。 EigenLayer層構建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支持敏捷創新,但不會損害以太坊基礎層的民主治理。

2、Consensus layer Ether(ETH)(共識層Ether):Ether(以太幣)是以太坊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共識層負責在區塊鏈中就網絡狀態達成一致共識。

3、Smart contracts(智能合約):是指將協議條款直接寫入代碼的自動執行合約。智能合約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運行,並自動執行合約中指定的條件。

4、Slashing conditions(罰沒條件):是指如果質押者實施惡意行為或不遵守協議,通過沒收他們部分質押ETH對其實施懲罰的規則。

5、Cryptoeconomic security(加密經濟安全):一種使用經濟激勵措施和密碼學來保障網絡正常運行和安全性的安全模型。

6、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DApps)(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是指運行在區塊鏈(如以太坊)而非中心化服務器上的應用程序。它們通常是開源的,使用智能合約進行用戶交互。

7、Ethereum Virtual Machine(EVM)(太坊虛擬機):是指以太坊智能合約的運行環境,允許開發人員在以太坊網絡上創建並執行智能合約。

8、Rolllups:是以太坊第二層擴展解決方案,可將多個交易捆綁到單個證明中提交到以太坊區塊鏈。 Rollups提高了吞吐量並降低了交易成本。

9、Optimistic rollups:一種使用加密經濟保證(欺詐證明)來驗證交易的rollup,支持在以太坊網絡上進行更快速、更低成本的交易。

10、ZK-rollup(零知識rollup):一種使用加密保證(簡潔的有效性證明)來驗證交易的rollup,為以太坊交易提供更高的隱私和可擴展性。

11、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AVS)(主動驗證服務):是指憑藉自身的去中心化驗證語義進行驗證的服務,例如側鏈、數據可用性層、新虛擬機、keeper(守護者)網絡、預言機網絡、橋、閾值加密方案和可信執行環境。

12、Bootstrapping problem(啟動問題):是指為新的AVS創建一個新的信任網絡的挑戰,這一過程可能非常困難且耗費大量資源。

13、Value leakage(價值洩漏):指費用從以太坊轉移到AVS信任池,減少了以太坊的價值積累。

14、Capital cost(資金成本):是指與投資一個新系統(如AVS)相關的機會成本和價格風險。為了吸引質押者,AVS必須提供足夠高的回報來彌補這一成本。

15、Annual percentage return(APR)(年回報率):是指質押者為支持像AVS這樣的系統所獲得的年回報率。

16、Pooled security via restaking(通過再質押實現共享安全):共享安全是指多方結合各自資源為系統提供更高的整體安全性。在EigenLayer中,以太坊驗證者可以通過選擇構建在EigenLayer上的新模塊來再質押他們的以太幣。這意味著他們將所質押的以太幣也用於這些新模塊的保障,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整體安全性。

17、Beacon chain withdrawal credentials(信標鏈提款憑證):是指驗證者在以太坊中提取其所持以太幣所需的詳細信息。驗證者可以將他們的提款憑證設置為EigenLayer智能合約,允許他們在EigenLayer模塊中再質押他們的ETH。

18、Proof-of-custody(託管證明):是顯示驗證者真正持有並維護他們所負責的數據的證明。在既有事例中,數據可用性層中的再質押者可能會受到基於託管證明的罰沒條件的約束。

19、Free-market governance(自由市場治理):EigenLayer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市場機制,允許驗證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和回報分析選擇模塊。驗證者可以決定支持哪些模塊,類似於支持早期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

20、Opt-in dynamics(選擇動態):是指驗證者在決定選入或退出構建在EigenLayer上的特定模塊時所做的選擇。選擇動態使驗證者可以自由評估自己的風險/回報情況,並參與共享安全的增長。

21、Heterogeneous resources(異構資源):在EigenLayer環境下,異構資源指的是驗證者的不同資源、性能和偏好情況。通過允許驗證者選擇特定模塊,EigenLayer可以利用驗證者之間的不同資源,從而在安全性和性能之間實現更好的權衡。

22、Liquid Staking(流動性質押):是指使用戶能夠將他們的以太幣(ETH)存入質押池並收取流動性質押衍生代幣的服務。在這裡,代幣代表了用戶對其ETH及質押收益的所有權。流動性質押衍生品可以在DeFi生態中交易,並可在等待期後贖回其ETH標的價值。

23、Superfluid Staking(超流態質押):一種更改核心共識協議以允許質押流動性供應(LP)代幣的質押方法。 LP代幣代表DeFi交易所(如Uniswap或Curve)總流動性的一部分。

24、Yield Staking(收益質押):指允許質押者通過保障EigenLayer上的新AVS的安全性獲得額外收益的過程。收益質押可以發生在區塊鏈的不同層:核心協議、AVS和DeFi。

25、Native Restaking(本地再質押):是指驗證者通過將他們的取款憑證指向EigenLayer合約以在本地再質押他們的ETH質押的方法。相當於從L1(核心協議)到EigenLayer收益質押。

26、LSD Restaking (LSD再質押):是指驗證者通過將其流動性質押衍生品(LSD)轉移到EigenLayer智能合約中以再質押其LSD的方法。相當於從DeFi到EigenLayer收益質押。

27、ETH LP Restaking(ETH LP再質押):是指驗證者對包含ETH的交易對的LP代幣進行再質押的方法。相當於從DeFi到EigenLayer(EL)收益再質押。

28、LSD LP Restaking(LSD LP再質押):是指驗證者對包含流動性質押ETH代幣的LP代幣交易對進行再質押的一種方法,例如Curve的stETH-ETH LP代幣。相當於從L1(核心協議)到DeFi再到EigenLayer收益質押。

29、Delegation in EigenLayer(EigenLayer中的委託):該特性允許持有ETH或LSD的再質押者將其資產委託給運行EigenLayer運營節點的其他實體。運營者可以存入委託的質押,以啟動新的以太坊驗證者節點,將委託的質押置於罰沒制約下,並從以太坊信標鍊和EigenLayer模塊中收取費用。

30、Solo Staking(獨立質押):在這種模式下,進行本地再質押的獨立質押者既可以直接參與EigenLayer上的AVS,也可以將EigenLayer操作委託給另一個實體,同時繼續自身的以太坊驗證工作。

31、Trust Model(信任模型):EigenLayer委託模型要求再質押者信任他們所選的運營者。如果運營者不履行義務,存入的質押可能會被罰沒,這將影響到委託質押的再質押者。

32、Fee Model(費用模型):EigenLayer再質押者應該考慮運營者分享給委託者的費用比例。由於會有多個運營者可供選擇,在EigenLayer中會出現一個再質押者和運營者之間的自由委託市場。每個運營者都將使用以太坊上的委託合約,合約指定費用分配和相應的路由費用。

33、Majority-trust security guarantees(多數信任安全保證):安全保證依賴於一定比例的驗證者會誠信作為並符合網絡的最佳利益的假設。

34、Withdrawal credentials(取款款憑證):是指將驗證者的以太坊PoS質押鏈接到EigenLayer智能合約的信息,允許通過EigenLayer提取質押的ETH。

35、On-chain slashing contract(鏈上罰沒合約):是指AVS(特定應用驗證者集)中的智能合約,它執行罰沒機制,懲罰行為不當的驗證者。

36、Principal-agent problems(委託–代理問題):指當可替代頭寸的持有者(委託人)和運行節點的運營者(代理)之間利益不一致時出現的問題,此類問題可能導致衝突或低效。

37、Token toxicity(代幣毒性):指由於網絡失去效用或信任等因素導致加密貨幣損失價值。

38、Fraud-proof(防欺詐):是應用於區塊鍊網絡中的一種技術,用於驗證狀態轉換或交易的正確性,從而能夠檢測和預防欺詐。

39、Locked value(鎖定價值):AVS或智能合約中持有的加密貨幣的總量。

40、Cryptoeconomic risk(加密經濟風險):是指由於經濟激勵措施和加密協議之間的相互作用,區塊鍊網絡中可能出現的財務損失或安全漏洞。

41、Ossify:在AVS環境中,Ossify意指代碼庫和基礎設施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受實戰考驗後變得穩定可靠。

42、Governance layer(治理層):是EigenLayer協議中的一個結構,賦予以太坊和EigenLayer社區的重要成員決策能力,例如否決罰沒決定的能力。

43、Multisig veto committee(多簽否決委員會):一組來自以太坊和EigenLayer社區的信譽良好的個人,有權否決罰沒決定、支持對EigenLayer合約的升級,並將新的AVS納入罰沒審查過程。

44、Reputation-based committee(聲譽委員會):由在以太坊和EigenLayer社區中擁有良好聲譽的個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升級、罰沒事件審查和AVS入駐等治理任務。

45、Restakers(再質押者):指通過EigenLayer再質押其ETH的以太坊驗證者,以從AVS獲取額外收益。

46、Hyperscale AVS(超大規模AVS):是指為水平擴展設計的特定應用驗證者集,其中總計算工作負載分佈於所有參與節點中。這種設計允許高吞吐量並減少了對中心化驗證的激勵。

47、Horizontal scaling(scale-out)(水平擴展):是指一種去中心化計算方法,通過添加更多節點來增加系統容量,使其能夠處理更多的工作負載並提高整體性能。

48、Data availability protocol(數據可用性協議):是一種在去中心化網絡中保證數據可用和可訪問的協議,如區塊鏈。在超大規模AVS環境中,數據被劃分為多個部分分佈於各節點中。

49、Lightweight AVS(輕量級AVS):是一種特定應用的驗證者集,它執行低計算資源和最小成本的任務,允許更小型的驗證者參與EigenLayer,而不會產生過多的中心化壓力。

50、Attesting(證明):在區塊鏈環境中,Attesting是見證並確認某些事件或消息的行為,例如驗證區塊或交易。

51、Zero-knowledge proofs(零知識證明):是一種允許一方向另一方證明他們擁有某些信息而不洩露信息自身內容的加密方法。

52、Light nodes(輕節點):是區塊鏈節點的輕量級版本,不存儲整個區塊鏈,而是依賴其他節點來訪問和驗證特定的數據。 Light nodes消耗的資源更少,更容易設置和維護。

53、Oracle price feeds(預言機價格feeds):是指從外部來源向區塊鏈提供實時價格信息的數據源,通常應用於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序以獲取精準的市場數據。

54、Blockspace(區塊空間):是指區塊鍊網絡的單個區塊中可以包含的有限數據量。在以太坊中,區塊空間上限由最弱的驗證者的基礎設施決定,以維持去中心化特性。

55、Hyperscale Data Availability Layer (Hyperscale AVS)(超大規模數據可用性層/超大規模AVS):是指可以處理大量數據、以較低成本提供高數據可用性的數據可用性層。它使用了EigenLayer再質押和來自以太坊社區的前沿思想,如Danksharding。

56、Decentralized Sequencers (Lightweight/hyperscale AVS)(去中心化排序器/ 輕量級/超大規模AVS):這些排序器被rollup用於管理自己的礦工可提取價值(MEV)和抗審查性。去中心化排序器可以在EigenLayer上使用法定數量的ETH質押者來構建,並為多個rollup提供排序服務。

57、Light-Node Bridges(Lightweight AVS)(輕節點橋/輕量級AVS):輕節點橋是區塊鏈之間的橋,就像NEAR和以太坊之間的Rainbow橋。它們可以構建在EigenLayer上,以減少延遲並改進鏈下驗證。

58、Fast-Mode Bridges for Rollups(Lightweight AVS)(rollup快速模式橋/輕量級AVS):EigenLayer可以通過使用一個大型抵押池來驗證處於罰沒風險下的staterroot,從而為ZK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提供更快的驗證。

59、Oracle(Lightweight AVS)(預言機/輕量級AVS):價格feeds和其他類型的數據feeds可以使用EigenLayer構建,為這些服務提供了一個選擇層。

60、Opt-in Event-Driven Activation(Lightweight AVS)(選入事件激活/輕量級AVS):EigenLayer支持事件驅動型操作,如清算和抵押品轉移,這在以太坊上並非原生可用的。

61、Opt-In MEV Management(選入MEV管理):在EigenLayer下,有各種可行的選擇MEV管理的方法,包括提議-構建者分離、MEV平滑化和用於交易包含的閾值加密。

62、Settlement Chains with Ultra-Low Latency(超低延遲結算鏈):EigenLayer支持創建具有低延遲和高吞吐量的高速結算鏈。

63、Single-Slot Finality(Lightweight AVS)(單槽最終確定性/輕量級AVS):EigenLayer支持單槽最終確定性的可能性,其中節點證明區塊的最終確定性,有可能創建了一個新的最終確定性路徑。

64、Staker heterogeneity(質押者異質性):EigenLayer利用計算資源、風險偏好、獎勵偏好和質押者身份的差異來創建選入驗證任務,並為質押者提供獨特的機會。

65、Blockspace expansion(區塊空間擴展):EigenLayer允許使用來自高容量節點的多餘計算資源,增加區塊空間,並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66、Democratic governance(民主治理):是一個涉及大量質押者的投入和意見的決策過程。它的包容性更強,但速度更慢。

67、Agility in innovation(創新敏捷性):是指快速適應新想法、創新和變化的能力。即更快的決策和執行。

68、Ethereum protocol(以太坊協議):以太坊區塊鏈的底層規則和流程集。

69、Off-chain governance(鏈下治理):是指發生在區塊鏈之外的決策過程,通常涉及社區討論和共識。

70、Binance Smart Chain(BSC)(幣安智能鏈):是一個與以太坊競爭的區塊鏈,具有更中心化的決策過程,會促進更快的創新,但民主性較低。

71、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無許可創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創建並實施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的能力,無需中央機構的批准。

72、Staging network(階段性網絡):是指在將新想法和創新整合到主區塊鏈之前,作為試驗場的獨立網絡。

73、Danksharding-based data availability layer(基於分片的數據可用性層):是指在staging網絡上測試的技術創新,旨在優化以太坊的設計。

74、Ethereum Staker Decentralization(以太坊質押者去中心化):是指將以太坊驗證者節點分佈於眾多參與者中降低中心化風險的目標。

75、Threshold encryption system(閾值加密系統):是一種加密技術,通過要求多方協作解密數據進行數據保護。

76、AVS(Application-specific Validation System)(特定應用驗證系統):是指為需要在區塊鏈上進行驗證的特定應用程序定制的系統。

77、Quorum(法定人數):是指區塊鍊網絡中的一組參與者,他們共同做出決策、驗證交易或達成共識。

78、Restaked ETH(再質押ETH):是指再次被質押的以太坊代幣,通常是為了參與特定的驗證系統。

79、Business models on EigenLayer(EigenLayer上的商業模式):是指AVS在EigenLayer上生成收益或創造價值的不同方式。

80、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economics(軟件即服務經濟學):是指用戶支付訂閱費來訪問軟件或服務的商業模式,通常託管在雲中。

81、Dual staking utility(雙質押模型):該模型允許參與者押注兩種不同類型的代幣,通過EigenLayer為AVS提供安全性。

82、Death spiral(死亡螺旋):是指代幣價值迅速貶值的情況,可能導致底層協議或系統的崩潰。 EigenLayer的雙質押模型允許協議通過再質押ETH來對沖這種風險。

83、Lightweight and hyperscale modules(輕量級和超大規模模塊):是指構建在EigenLayer上的模塊,可以有不同的規模和復雜性,以滿足不同需求和用例。輕量級模塊需要的資源更少,而超大規模模塊則可以處理大規模操作。

84、Heterogeneity between stakers(質押者異質性):是指以太坊質押者之間在可用計算資源、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個人或組織身份方面的差異。 EigenLayer上的模塊可以利用這些差異來創建一個多樣化且穩健可靠的生態。

85、Agile, decentralized, and 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敏捷、去中心化和無許可的創新):EigenLayer的目標是在區塊鏈平台上促進快速、去中心化和開放的創新,支持新的想法和技術的出現,而不需要中心化的控製或許可。

86、Free market for decentralized trust(去中心化信任自由市場):EigenLayer建立了一個競爭環境,讓各個模塊可以從以太坊質押者那裡獲得信任和驗證服務,支持更高效、更安全的區塊鏈操作。

87、Base layer blockchain(基礎層區塊鏈):是基礎區塊鍊網絡,為構建在其上的其他層(如以太坊)提供安全性。

88、Middleware(中間件):是指橋接應用程序和底層區塊鏈的軟件,中間件促進了通信和數據交換。

89、Cost of corruption(CoC)(腐化成本):是指攻擊者在區塊鏈系統中破壞模塊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的安全性所需的財務成本。

90、Tasks(任務):是指受EigenLayer保護的操作或活動,需要來自質押者的驗證和安全服務。

91、Stakers(質押者):是指將所持有的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品以驗證和保障區塊鏈操作以換取獎勵的參與者。

92、Restaking(再質押):重新分配加密貨幣,以保障區塊鏈生態中的不同模塊或任務。

93、Validators(驗證者):是指在區塊鍊網絡中驗證並確認交易或操作的參與者。

94、Overcollateralization and undercollateralization(超額抵押和抵押不足):當質押者提交的加密貨幣超過了確保任務安全所需的數量時,就是超額抵押,而抵押不足意味著質押者沒有提交足夠的加密貨幣。

95、Quasi-concave objective(擬凹函數目標):是一種用於優化問題的數學函數,其目標是最大化或最小化一個值,該值具有特定的數學特性,使其更容易求解。

96、Linear constraints(線性約束):是指用線性方程或不等式表示的優化問題中的限製或要求。

97、Data Availability(數據可用性):再質押可以啟用超大規模的數據可用性(DA)層,該層具有較高的DA率和較低的成本。 EigenLabs正在構建EigenLayer上的首個DA層,稱為EigenDA。

98、Decentralized Sequencers(去中心化排序器):ETH再質押者可以形成去中心化排序器法定人數,為眾多rollup服務,實現MEV管理和抗審查性。

99、MEV Management(MEV管理):在EigenLayer下有多種MEV管理方法,包括PBS、MEV平滑化和用於交易包含的閾值加密。

100、Oracles(預言機):如果預言機需要獲取關於再質押ETH的多數信任,並且為選入層,那麼可以通過EigenLayer來構建將價格寫入以太坊的預言機。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