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lattice
摘要:
由於需要直接與基本協議層(L1s)進行交互,構建和使用加密貨幣仍然非常困難。這些基本協議層為了滿足預先定義的原則(如去中心化、可擴展性等)而做出了技術和用戶體驗方面的犧牲。
模塊化架構使開發者能夠在基礎層之上無需許可地創新和定制,為用戶創建抽象層。
模塊化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通用解決方案(如roll-ups),而在於特定用例的協議和網絡(即垂直整合的中間件),它們將與web2相互競爭,最終使加密貨幣擴展至喻意上的“下一個10億用戶”。
1.錯誤的瓶頸
現今加密貨幣領域普遍認為,缺乏更便宜、更快的交易(即擴容)是阻礙更廣泛採用的主要瓶頸。然而,數據顯示出另一種情況:儘管Solana的最高容量為65K,但其平均TPS僅為4K左右。以太坊上的Rollups(L2s)平均只佔可用gas的4-5%。看起來區塊空間和吞吐量是足夠的,但卻沒有人使用它們。
此外,以太坊(作為最受歡迎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之一)每天約有400K活躍錢包和7K全職開發者(每月活躍23K),這兩者都不足web2平台規模的0.1%。那麼,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的發展?
在我看來,答案很明顯(儘管承認起來並不愉快):建立和使用加密貨幣是痛苦的。為什麼呢?因為構建者和用戶仍然主要需要與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基本協議層(L1s)直接互動。這一層本質上很複雜,為了實現區塊鏈三難問題中的特定倫理(如去中心化、擴容等),它進行了預先定義的技術和用戶體驗折衷。直接與這一層進行交互並不容易,也不是為此而設計的。
對於應用構建者來說,缺乏抽象尤為具有挑戰性,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將從構建在其基礎層上的技術約束和權衡(去中心化、成本、性能、MEV捕獲等)傳遞給用戶。由於基礎層旨在支持廣泛的用例和總價值鎖定(TVL),它們1)沒有激勵在協議層快速創新(風險大於收益),2)通用性強,要求構建者為他們的用例實現特定功能或定制。
那些希望通過像Cosmos這樣的生態系統創造自己的主權應用鏈(或稱為“app-chain”)以在基礎層創新的構建者面臨著不同但同樣具有挑戰性的艱難局面。與基礎層(如以太坊、Solana等)提供網絡安全(驗證器)不同,app-chain構建者過去通常不得不自己實現這些功能。
更糟糕的是,存在重大的切換成本(技術上和政治上),這使得構建者在開始時就必須在深入了解他們的用例之前選擇一個基礎層,並在之後幾乎無法進行調整。
那麼,我們如何更好地為加密貨幣構建者提供工具和自主權,以代表用戶進行創新呢?
2.模塊化架構與無需許可的創新
模塊化設計為構建者提供的核心價值主張很簡單:構建者和企業家可以自主地在基礎層協議之上進行創新,而不是依賴它們來滿足自己的基礎設施需求。這種方法使構建者能夠創建令最終用戶滿意的技術棧,而不是受到基礎層技術和用戶體驗限制的人為約束。 EigenLayer創始人Sreeram Kannan在最近的一期播客中舉了一個模塊化設計如何促進創新的例子:
以太坊的擴容問題一直是社區內的一個長期爭議點,分片被認為是最可行的解決方案,但由於復雜性和影響範圍(數十億美元的鎖定價值)而進展緩慢。以太坊基金會轉向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這使得採取“開放市場”方法,導致多個團隊(如Optimism,Arbitrum,zkSync等)採用不同的技術來解決擴容問題,而這比以太坊基金會實施分片的速度要快得多。
模塊化架構通過在基礎層之上的抽象將龐大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例如執行、數據可用性、共識、排序等)的核心功能和責任解耦,使構建者能夠選擇、使用並修改為他們的用戶提供最佳用戶體驗的組件,並在了解用戶需求後將其替換。儘管模塊化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已有一些令人興奮的工具供開發者使用*:
數據可用性(DA) – Celestia和EigenDA通過它們的專有解決方案提供比以太坊(83 KB/s)快10-20倍的吞吐量。
執行– 這可以分為兩類:1)通用Rollups或L2s(Optimism,Arbitrum,zkSync,Scroll,Polygon zkEVM,Starknet,Mantle)和2)定制應用Rollups(Optimism Bedrock,Arbitrum Orbit,Fuel,Eclipse,Caldera,Sovereign等),通過使用定制的虛擬機和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如Rollup即服務)為構建者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性能。
共識+結算– EigenLayer,Celestia和Cosmos Hub提供了基礎設施或協議從現有L1驗證者(如以太坊或Cosmos)租用網絡安全性的功能,而無需從頭開始構建。
例如,模塊化允許構建者想在以太坊上構建但可能願意為性能改進犧牲一些去中心化/抵禦審查的能力,可以使用鏈下執行(例如rollup)和/或鏈下數據可用性(例如validium 或IPFS)。
希望建立在協議層面更好地捕獲MEV(例如,流行遊戲或NFT收藏)的構建者可以通過設置應用鏈(app-chain)並通過EigenLayer或Celestia引導網絡安全性來更輕鬆地實現這一目標,而無需投入大量的資本支出或招募驗證者。
雖然使用roll-up 或更高性能的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很酷,但模塊化設計為構建者提供了更大的機會…
*部分工具尚未在主網上啟動
3.垂直集成中間件
模塊化設計最令人興奮的解鎖不會是今天流行的通用產品(例如L2 rollups)。相反,我相信我們將看到在通用L1/L2 之上構建的新層:垂直集成中間件。
在深入了解之前,讓我們首先定義這個術語的含義。我將這一層定義為:
足夠去中心化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利用模塊化設計在基礎設施或協議層面提供核心創新。
從第一天開始在硬件、軟件、協議、集成、合作夥伴等方面進行原生設計,以實現特定用例的核心功能,以及獨特的加密貨幣功能。
讓應用開發者在其上構建引人注目的消費者體驗。
未來的Web3技術棧
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你想在加密貨幣軌道上為跨境用例構建一個支付/匯款應用。如今,你必須解決一系列問題(例如,確定處理交易的鏈,多鏈支持,誰支付手續費,吞吐量,KYC/合規,隱私,退款,貨幣兌換,上/下游通道等)——這還只是在你開始考慮自己的應用體驗之前
更糟糕的是,其他試圖創建支付應用的開發者也遇到了同樣的痛苦。
模塊化重新構想了這一點。現在,企業家或公司可以在協議層進行創新,並創建一個專門用於支付的無許可網絡,所有這些功能都可以在開箱即用的情況下原生支持——以他們認為最適合開發者在其上構建的形狀和規模。這種垂直整合的中間件解決方案可能類似於Base(Coinbase 的新L2),它為超過一億的KYC/KYB 認證用戶提供服務,不收取礦工費,支持賬戶抽象,並與其他Optimism-based L2s 作為Superchain 的一部分進行原生互操作。
或者,它可能類似於一個具有啟動網絡安全性的應用鏈,使用穩定幣作為其本地資產,無需礦工費,隱私優先,支持託管/退款,與國際銀行合作提供即時上/下游通道,並使用CCTP 或Axelar 進行多鏈抽象。
這些解決方案還可能提供加密貨幣獨有的功能,如穩定-穩定交易對,以消除匯率費用/滑點,或雙向支付流,以促進聯盟/推薦營銷。
像這樣的中間件解決方案可以解鎖應用開發者,使他們能夠構建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強大消費者支付體驗。
這一切的核心觀點是:與其等待任何一個生態系統實現這些功能,不如讓開發者通過模塊化創建中間件解決方案,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中爭奪開發者的關注。
我們看到了這一論點在其他方面的實踐。 Farcaster 是一個足夠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通過off-chain hubs 實現用戶數據所有權,已經催生了一個基於其構建的有趣消費者社交應用的星座。 Chainstory 是一個我正在幫助構建的項目,旨在作為一個無許可的聲譽原語,通過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用戶的技能和經驗,為構建者、項目和社區提供更定制化的體驗。
這僅僅是開始。我相信我們將繼續看到專門針對各種垂直領域的中間件解決方案的趨勢,從可驗證的AI 模型培訓和執行到鏈上游戲執行等,以及更多其他領域。
4、機會領域
在未來的12-18 個月裡,我對圍繞這一論點最感興趣的領域如下:
針對特定垂直領域的中間件– 足夠去中心化的協議和網絡,充當加密貨幣領域特定垂直領域的核心服務,這些領域是加密貨幣技術獨特地定位以實現顛覆性變革的(例如上面提到的支付示例)。
針對特定功能的中間件– 為開發者抽象特定基礎層功能的組件或產品,如密鑰管理(Lit Protocol**)、排序器或橋接/互操作解決方案(Lagrange**)。
一鍵式基礎設施– 讓開發者輕鬆構建模塊化基礎設施的工具(例如應用特定的rollups)。
開發者/可觀察性工具– 隨著模塊化世界中的開發者技術棧變得越來越去中心化,我對幫助構建者監控其技術棧的健康狀況和使用情況的工具感興趣(例如web3 DataDog)。
區塊鏈UI 作為一項服務– 隨著中間件網絡和協議的增多,用戶和開發者需要通過簡潔的UI 界面來瀏覽它們。我對作為中間件所有者服務的現代化區塊瀏覽器(例如OnceUpon)或搜索引擎(例如Ora)感興趣。
感謝來自Lattice Fund的Regan、Mike和Pierre,EigenLayer的Sreeram,Multicoin的Kyle,Gumi 加密貨幣Capital的Miko,Dylan Hunzeker,FactionVC的Harrison Dahme,Hydra Ventures DAO的Shawn Dimantha以及Messari中許多其他人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審查。
資訊來源:由0x資訊採集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錄覺麟”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