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與不同: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原文:《美日韓、新加坡、香港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作者:一爾出品:奔跑財經

比特幣誕生之始,只是極客文化圈內流行的小眾貨幣。但隨著區塊鏈的愈發火熱,加密貨幣的市場不斷擴大。全球加密貨幣的持有者已經突破2億,中國的加密貨幣所有者已經超過1900萬,真正實現了從小眾走向大眾。在幾年時間內,加密市場已經發展到各個國家無法忽視的程度,對於政府來說,監管已經成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但直到目前為止,全球仍未對加密貨幣形成共識,各個國家對加密的態度也未見明朗。

本篇文章將細數在加密領域備受關注的五個國家、地區監管風格的演變歷程,以及當前這些國家對加密的監管是何態度。

美國:控制風險,歡迎創新

美國始終是加密領域全球最為關注的國家,但是美國在加密領域的監管上並未處於全球領先,相比於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更加模糊、不可預測。

2017年之前,加密貨幣仍然處於肆意生長的階段,美國的監管政策也只是把控整體風險,並未出現嚴令禁止或者加快立法的跡象。

2017年,加密貨幣開始了ICO熱潮,各個國家的監管政策都開始收緊,美國SEC首次針對加密貨幣發佈公告,在《投資者公告:首次代幣發行》中明確了ICO活動屬於聯邦證券法管轄的範疇。此次雖為美國官方首次發聲,但對加密的態度仍是加強監管,而非禁止。

2019年1月,Binance與OKEx和KuCoin等加密貨幣交易所一起重新開放了其IEO(首次交易所發行)的平台,讓代幣可以進行交易和買賣,但這起事件後不久,這些交易所便被監管機構盯上。之後,Binance被禁止在美國運行。自此,美國便開始了對加密貨幣的嚴厲打擊。美國將其作為證券而非資產或貨幣進行監管,這也就意味著加密貨幣將面臨《證券法》的眾多限制和約束。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加密愛好者加入,再加上加密機構不斷的呼籲和遊說,美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在2021年發生了轉變。

2021年2月,Gary Gensler成為信任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其曾在麻省理工教授“區塊鍊和貨幣”,對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更友好,這也是美國對加密貨幣態度轉變的加速器。之後不久,美國就允許Coinbase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也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自此,美國便開始積極研究對加密的相關監管。

直至2022年,Luna、FTX接連暴雷,美國成了這兩起事件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對加密的監管密度也開始擴大。

2022年9月,美國發布了首個加密貨幣行業監管框架草案,但直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通過任何法律。近日,美國監管對CZ、孫宇晨均發起了訴訟,監管強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美國當前的監管仍然是由聯邦和各州共同監管。聯邦層面的監管並非由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而是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共同監管,其中SEC被賦予了大部分的監管權力。但兩個監管機構在監管職責和監管標准上尚未達成一致。而且在州層面,各州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和監管強度也不一致。比如,一些州制定了有利於加密貨幣的法規,而另一些州,如愛荷華州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政府機構接收加密貨幣作為付款方式。但一直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建立統一的監管框架,以消除州際間的監管差異。

至於對監管立法的態度,美國兩黨各執己見,一些地方政客也並未把加密監管當作緊急事務,甚至根本不關心加密貨幣,加密監管立法夾雜在黨政之爭中,短時間內更難達成共識。

但美國總統拜登曾簽署了一項名為“確保負責任地開發數字資產”的行政命令,該命令強調讓聯邦機構採取統一的方法來監管加密貨幣,共同解決加密貨幣的風險。同時表明了支持加密貨幣創新的立場,並希望美國在加密領域的技術能在全球領先。

美國在加密領域的監管上,並未走在世界前列。因為美國追求的是風險可控,並利用一定的創新推動加密領域的發展。可以說,美國更希望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加密技術,而並非加密監管。監管政策的模糊,對於加密企業來說增加了市場不穩定因素,但這也留給了加密技術些許創新的空間,而這也正是之前總統拜登所強調的“解決風險,支持創新”。

日本:持續穩定,但缺乏吸引力

日本也是長期以來一直在加密領域深度活躍的國家,加密領域的任何一次變革也都少不了日本的身影。日本政府自加密貨幣發展初期就積極尋求為加密行業創建一個健全的、受監管的環境,目前已經為加密貨幣專門出台了法律法規,將比特幣合法化並納入監管。

2014年,全球許多國家紛紛對加密貨幣表態,有的國家嚴令禁止,有的國家謹慎觀望。而日本則早在2014年便經歷了行業最嚴重的挫折之一——日本當時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倒閉。這起事件是加密貨幣歷史上一次重大災難,該交易所當時承擔著超過80%的比特幣交易,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這一事件也直接引發了投資者對於加密監管問題的關注,投資者迫切需要一個穩定、安全的加密投資環境。自此,日本開始對加密貨幣行業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並且採取比美國等其他國家更清晰、明了的管控政策。

2016年,日本國會就開始積極對加密貨幣進行立法,在《資金結算法》中增加了“虛擬貨幣”一章,對虛擬貨幣進行定義,並設定了相關監管細則。旨在保護虛擬貨幣投資者的權益,並防範虛擬貨幣被用作洗錢等非法用途。

2017年,日本修改了《支付服務法》,將加密貨幣交易所納入監管範疇,並由金融服務局(FSA)監管。這項製度不僅將比特幣納入了監管,將加密貨幣作為正常的支付手段,也讓日本成為了第一個將比特幣合法化的國家。同年12月,日本國家稅務局開始對來自加密領域的收入進行收稅,相比於新加坡,日本的稅收更高。

2018年當地交易所CoinCheck遭受5.3億美元的黑客攻擊,也成為了日本加密政策的轉折點。事件之後,日本的加密交易所加強了自我監管,機構也開展了極為密集的監管。日本對待加密的態度一直是嚴格的監管,並將其作為新興領域,積極促進相關監管的立法。

2022年6月,日本通過了《資金結算法》修正案,正式通過了對穩定幣的立法,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創建穩定幣法律框架的國家。此舉為保護數字貨幣的使用者,將穩定幣與日元或其他法定貨幣掛鉤,保證幣值的穩定。

日本完善的監管環境讓許多加密企業能夠穩定、持續的發展起來,並且在FTX倒閉事件中,保護了許多投資者免受損失。

總的來說,日本的加密貨幣監管清晰、嚴格,注重行業引導而非禁止行業發展,最重要的是,它一直致力於保護散戶投資者,並且一直試圖填補加密貨幣相關立法上的空白。

日本對待加密的態度一直是進行系統的立法和監管,也正因為其明確的監管態度,使得加密企業在日本市場的預期更清晰。

韓國:加緊加嚴,有希望合法化

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是加密貨幣市場最為活躍的國家之一,20%的年輕人都是加密貨幣的交易者。即使加密滲透率極高,目前韓國仍沒有像日本一樣將其納入法律。

2017年以來,各種形式的代幣發行在韓國已被禁止。同時,政府還針對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進行了規定。此外,針對保護加密投資者的規定包括要求實名制、禁止未成年(20歲以下)和禁止不在韓國居住的外國人開設賬戶等。關於加密的監管規定,韓國的政策更加一刀切,只對重大違法情況進行了規定,相關細則缺失。許多監管規則並非國會層面的立法,而是政府機構或部門出台的規定,監管立法尚未出現。

2021年2月,韓國終於有了加密貨幣立法的跡象。金融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對虛擬貨幣進行立法,這也是監管機構首次開始著手考慮將加密貨幣立法。

這些均發生在Terra倒閉之前。 2022年6月,Terra倒閉後,更加速了韓國加密貨幣的立法速度。

2022年6月1日,韓國政府宣布成立“數字資產委員會”。其主要目標是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新加密貨幣在交易所上市的標準、ICO的時間表,並在數字資產基本法案(DABA)頒布之前實施投資者保護等。另外,韓國金融監管局還計劃成立一個“虛擬資產風險委員會”,這也是Terra事件引出的後續監管措施。

2022年以來,或許是受到眾多爆雷事件的影響,韓國開始採取更為密集的加密監管措施。

過去,韓國政府未曾將加密貨幣視為法定貨幣,但隨著韓國新任總統尹錫烈贏得大選,韓國對加密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尹錫烈曾被稱為“加密友好總統”,甚至為獲得年輕選民青睞,他曾承諾解除對加密行業的管制,並表示會“採取法律措施,沒收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加密貨幣利潤,並返還受害者”。就連韓國當地媒體《韓國先驅報》也報導,隨著即將上任的韓國總統尹錫烈承諾放寬加密貨幣監管,市場正朝著顯著合法化的方向邁進。

新加坡:可預測,但不會寬鬆

全球國家中,如果有哪個國家自始至終都對加密保持友好開放的態度,那一定就是新加坡。與日本一樣,加密貨幣在新加坡也被認定合法。

2014年,新加坡貨幣管理局(MAS)為虛擬貨幣的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而發表聲明,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批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的國家之一。

在2016-2017年間,加密貨幣ICO異常活躍,詐騙也極為盛行,許多國家在此時開始對加密貨幣實行嚴監管。當時新加坡貨幣管理局(MAS)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是——提示風險,但並不認定其合法。

2019年,新加坡國會通過了《支付服務法》,首次對監管進行立法。新加坡一直以“友好開放”著稱,並且相比於日本稅收低,因此在之後的兩年裡吸引來了眾多加密企業,成為了加密熱土。 2021年1月,又對《支付服務法》進行修訂和完善,不斷擴大受監管的加密貨幣服務的範圍。同樣是立法,但新加坡的監管環境相比日本要寬鬆許多。

2022年,新加坡當局仍在不斷完善監管環境,希望在開放的同時,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並開始把監管的視線放在了散戶投資者身上,著手開展相關立法,進一步限制散戶投資。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引導散戶正視投資風險,並且不鼓勵散戶參與加密投資。

2023年,新加坡仍在維持加密友好的形象,為擁有數字資產的個人提供稅收優惠。

總而言之,新加坡的交易雖然自由,但是FTX崩盤,新加坡也深受影響。在此事件之前,新加坡對加密行業的監管重點放在了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風險,而崩盤後,新加坡為了保護投資者,開始收緊加密政策。

新加坡知名高校教授李國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加坡對加密資產的經營一向保持友好但不寬鬆的態度,一直都是反對欺詐、投機、洗錢和不負責任宣傳。新加坡的政策一向都是較為穩定和持續性,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變通。同日本一樣,新加坡的製度始終穩定、可預期,但新加坡為控制金融風險,也在逐漸收緊監管政策。

香港:奮起直追,積極立法

原本對加密貨幣持反對懷疑態度的香港,在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上任後發生了變化。在經歷了幾年的觀望之後,香港似乎已經從其他國家的錯誤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監管道路。

2018年之前,香港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極為謹慎,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也一直處於探索期。直到2018年11月,香港才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此後,香港一直將加密貨幣視為“證券”納入已有法律體系中進行監管,但對於非證券類加密貨幣,則不進行監管。

這種監管態勢一直持續到2021年,香港就《有關香港加強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管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發布諮詢總結,這才有了對加密監管進行立法的跡象。

2022年10月,香港財政司正式發布《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香港政府轉變態度,開始積極擁抱加密等虛擬資產,並有望在之後將加密資產合法化。

2023年開始,香港就開始不斷釋放出立法的信號。 1月31日,香港金管局表示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範圍。 4月14日,金管局發布了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的諮詢總結,期望在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這一切均表示,香港要主動加入加密監管立法的行列中了。

《華爾街日報》4月1日的一篇文章曾提到“如今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格,而香港則以更加寬鬆的方式進行監管”。近年來,香港一直處於觀望狀態,失去了領先地位。但是有了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香港借web3發展的契機,有了重回加密領域的野心,並且有望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領導者,但一切結果還要等相關監管落地後才能下定論。

總結

雖然加密貨幣在全球各國仍未形成共識,但總體而言,對加密貨幣加強監管仍是未來的趨勢。在行業發展初期,嚴格的監管可能會影響創新。但是當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沒有監管會對整個行業造成傷害。加密監管的立法問題逐漸被重視,也證明了整個行業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