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評測員說,區塊鏈技術需要一個基准通信標準,每個網絡都可以輕鬆集成該標準,以便實現從Web2 到Web3 的完全過渡。
許多人預計會有多個區塊鏈,這樣的生態系統需要類似於互聯網上使用的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TCP/IP) 的通信協議。
加密貨幣價格預言機解決方案公司Chainlink Labs 的資本市場總監Ryan Lovell 告訴Cointelegraph,沒有互操作性的區塊鏈就像沒有互聯網的計算機一樣——無法跨網絡傳輸數據和價值的孤立機器。
“要大規模實現完全可互操作的區塊鏈生態系統,需要有一個類似於TCP/IP 的開放式通信標準,它目前是互聯網事實上的連接協議。”
Lovell 認為,區塊鍊網絡的類似標準將為平台及其應用程序“為無縫的、類似互聯網的體驗鋪平道路”。
鑑於上一次牛市見證了許多新的layer-1區塊鏈大放異彩,這一點尤為重要。然而,幾乎所有這些都彼此孤立地運作。
Lovell 強調,區塊鏈互操作性對於希望對現實世界資產進行代幣化的金融機構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將確保流動性不會因為僅存在於“孤立的生態系統”中而被“扼殺”。
由Cosmos 的區塊鏈間通信協議(IBC) 支持的借貸平台Umee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rent Xu 表示,在將現實世界的資產上鍊之前,需要建立適當的風險管理系統以促進這種互操作性。
Xu 解釋說,金融機構需要勾選了解你的客戶(KYC)憑證,以確保現實世界資產在鏈上標記化之前的真實性,然後確保它們可以通過鏈上證明來識別。 -儲備審計。
為了避免鏈上災難,他強調偷工減料的風險根本不值得:
“想想08 年的質押貸款危機。 由於遺留系統損壞,損失了巨大的財務價值。 想像一下,如果將這個價值移植到區塊鏈生態系統中,我們會看到由於傳染而造成的巨大價值損失。”
跨鏈橋、獨立的第2 層側鍊和預言機是迄今為止最常用的三種區塊鏈互操作性解決方案。前兩個僅在鏈上運行,而後者在鏈上提供鏈下數據。
為什麼互操作性是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採用的關鍵
然而,其中一些解決方案存在問題,最顯著的是跨鏈橋。
10 月的一份報告強調指出,去中心化金融(DeFi) 中的所有攻擊有一半發生在跨鏈橋上,最著名的例子是2022 年3 月發生的價值6 億美元的浪人橋黑客事件。
Xu 指出,其中許多黑客攻擊都來自多重簽名安全設置或權威證明共識機制,這些機制被認為是中心化的,更容易受到攻擊。
他補充說,許多這些互操作性解決方案在早期更傾向於“開發速度”而不是安全性,這適得其反。
Xu 說,關鍵是在平台內整合互操作性,因為這將導致比使用第三方橋接更安全的端到端交易:
“橋樑特別容易受到攻擊,因為它們提供了兩端,黑客可能會在兩端滲透任何漏洞。”
最常用的區塊鏈互操作性協議包括Chainlink 的跨鏈互操作性協議(CCIP); 利用Cosmos 生態系統的IBC; Quant Network 的Overledger 和Polkadot。
雜誌:Polygon Miden 創始人,ZK-rollups 是擴展區塊鏈的“終局之戰”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OINTELEGRAPH。版權歸作者Brayden Lindrea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