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UI 說起:未來的公鏈,是否還能複刻過去的神話?

撰文:阿空

SUI 公售在即,關於「技術」、「數學」上的一些策略,在《公售0.1U,B 輪融資成本0.31U,是SUI 的格局打開了?這次SUI 的公開銷售,值得參與麼? 》這篇文章裡講得比較清楚了。

那今天這篇文章,我想以SUI 為切口,聊這麼幾個問題:

  1. 公鏈的歷史和未來的趨勢。
  2. 為什麼過去的公鏈會有如此誇張的投資回報率,未來還有嗎?
  3. 我們對Sui 或者未來的公鏈,應該做怎樣的投資決策?

一、公鏈的歷史和未來的趨勢

聊SUI 其實不應該孤立地去聊。很多人的調研報告僅是圍繞著一個項目去分析,諸如用了何種技術,該技術是否先進,又或者是代碼研發進度等等。

但實際上,這些步驟通通都該放到第二步去做。

舉個例子,很多人會人云亦云地講Aptos 和SUI 是公鏈賽道的大明星,因為他們用了Move 這樣一種新的編程語言。

Move 這個編程語言厲害嗎?肯定是厲害的。如果說用Solidity 做出來的以太坊,是一條只能排隊通過的單車道馬路,那麼Solona 就是一條多車道馬路,而用了Move 的SUI,就成了一條隨意可以超車的多車道馬路。

本來只能排隊一個個處理的交易,現在不但能多窗口處理,還能優先處理,這不就解決了以太坊在擴容和速度上的短板嗎?並不是。

提高速度、提高容量,是要在人多車多擁堵的地方去做;而不是要靠著這個點去吸引人和車過來——– 北上廣深每天上下班地鐵那麼堵,你猜他們為什麼不去沒多少人的鶴崗擠地鐵?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以我才說你去看技術原理,了解技術的可行性這些都要放在第二步去做。第一步是要想明白「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做」。

因此,在盡調Sui 之前,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對「公鏈」賽道的盡調。不如此,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能夠幫你作出投資決策的信息。

「公鏈」叫做公有鏈,意思是不被任何機構、個人所控制的區塊鏈,同時任何人都可以讀取、使用它,比如進行交易,或是參與共識證明等等。

最早的layer1 公鍊是以太坊,它提供了圖靈完備腳本語言,支持用戶交易、搭建任意的智能合約。而一個個的智能合約\DAPP,組成了以太坊的生態,在設置好的前提下,觸發了協議的條件,就可以自動運行。

而以太坊市值的暴增,讓機構和資本開始密切關注公鏈賽道,與此同時,日漸擁堵的以太坊網絡也讓競爭者找到了切入點。

在公鏈的安全性、去中心化以及性能這不可能三角中,大家找到了對以太坊競爭力,性能。而選擇了這條路的公鏈,就走上了一條畸形的發展之路。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在任一行業所獲得的超額投資回報率,都是來自「顛覆」。因為只有顛覆才會打破固有的商業規則,出現新的財富分配,才有巨大的增量利潤與對應的投資回報。

加密行業、區塊鏈技術也是如此。這點就不展開說了,可以參看《我看以太坊:5 年,1 億,30X。 》,即便是從常識常理來講,即便是一條公鏈速度再快,性能再好,轉賬速度和手續費,能低過傳統的銀行體係嗎?如果只是需求性能,那麼多一條永遠比不過傳統銀行體系的公鏈,沒有任何意義。

然則每一次狂熱情緒引發的以太坊鏈上擁堵、低速、高gas 費,都會業界產生加密行業痛點是性能擴容的錯覺。於是前赴後繼的機構、項目方都想藉著這個「缺口」掀了以太坊的桌子,吃到「公鏈之王」背後數十萬億的蛋糕。

但我們必須要明白是,如果公鏈只是一個IC0 的平台,那麼17 年以太坊的最高市值就是公鏈估值的天花板。

隨著DeFi、NFT 等關鍵應用,關鍵技術的建立和完善,以太坊所代表的意義就並非是一個IC0 平台,而是一個全球化的金融結算層,一個容納元宇宙的框架—– 恕我直言,只有在元宇宙和WEB3.0 的概念提出來以後,所謂的「公鏈之王」才能代表數十萬億美元的市場。

去中心化和安全,才是加密世界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因為區塊鏈提出來的東西,就是P2P 電子現金,他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性能、速度,而是要解決去中心化對規則的踐踏,要有數據自主權,要去信任。

基於此,才有區塊鏈的未來,才有web3.0、元宇宙的敘述想像力。區塊鏈世界之於現實世界的顛覆性創新,恰恰就是在「去中心化兼顧安全性」上—- 在這點上,以太坊這麼多年的市場驗證,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性能固然重要,終歸只是是技術上的完善而已。

並且,這些核心競爭力是「新技術更高速」的公鏈,是極難具備長期的競爭力。因為技術總在不斷進步,不斷推陳出新,未來總會有更好的技術,更好的性能,就像EOS 提出了Dpos、Solana 還能提出POH,現在Aptos 和SUI 又玩上了新編程語言。

這種需要不斷投入研發成本,迭代頻率、同質化競爭嚴重的生意,放在哪裡都不會是好生意。

事實證明,以太坊完全可以通過layer1+layer2 的方式來完成不可能三角。反而是各種強調性能的公鏈,從為了性能捨棄了最重要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開始,就幾乎宣告了失敗。

投資是要有終局思維,以結果為導向的。很多時候,FOMO 的機構和項目方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市場,都沒有想明白加密行業的意義和未來的形狀。

在八月復盤:幣圈web3 的機會,我們最珍貴的資產裡,我提出「立體互聯網」的web3.0 形態,即:1C0 時代的區塊鏈公鏈構建了空間,DeFi 時代構建了新的金融體系,NFT 技術則是建築世界的材料,這三者疊加後,就是web3。

我們需要注意到,以太坊的地位不可取代,但同樣的它也不能100% 的壟斷市場,仍會出30% 的市場。

把區塊鏈作為「加密世界」來看,即便是ETH+layer2 做到了足夠的擴容,也無法完全容納幾十億用戶的鏈上活動。

這時候就會需要有所區分,大額支付或者金融等需要側重去中心化、安全性的鏈上活動,就會集中在以太坊;諸如游戲、社交等高頻次,低需求的活動就會在layer2 或者其他特性公鏈上留存。這種趨勢,會讓公鏈賽道細分化,比如:

  • 第一種是以太坊和以太坊仿盤們。打出來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試圖通過解決擴展性和速度來取代以太坊的位置,EOS、Sol、Icp、Xtz 都是這種類型。
  • 第二種則是特性公鏈。這類公鏈致力於承載一些特性高頻次活動。比如專做NFT 的公鏈FLOW 就是這種類型。
  • 第三種則是跨鏈公鏈。這類公鏈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以太坊提供側鏈服務、提供計算層分片的公鏈,例如Matic、near;另外一種則是為公鏈跨鏈而做的公鏈,例如Cosmos、Polkadot 以及LayerZero 就是這種類型。

可以預見的是,

  • 第一類公鏈在資本的推動下仍會走出「前赴後繼→一地雞毛」的過程,並去爭奪公鏈剩下的20%~30% 的市場份額。
  • 第二類特性公鏈將會繼續存在,並且隨著區塊鏈技術對各賽道的顛覆過程中,逐漸出現各細分領域的龍頭。
  • 第三類公鏈則是會在真正「多鏈開花」時候出現快速爆發。

雖如此說,但很多人會有疑惑,怎麼這個市場上就你一個聰明人?機構是傻子?別人都是傻子?並不是。

恰恰相反的是,頂尖聰明的VC 和機構資本,已經將公鏈敘述變成了長期存在的投機遊戲。

二、過去公鏈造就百倍神話的原因

加密行業時至今日,除了公鏈這種級別的項目,很難有其他項目能有資本滿意的燒錢能力和資金承受能力。

過去的公鏈確實也具有極高的投資回報率。不管是號稱「更好以太坊」的NEO、WAVES,還是主打高性能的DOT、SOL、DFN,又或者是喜歡畫大餅的ADA,但凡你願意為團隊的夢想買單,都有最低數十倍,最高上千倍的投資回報。

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只是整個時代的紅利,並非是「公鏈」這個主題的紅利。因為在那個時代,或者說2020 年之前,整個市場的投資業態和現在的不一樣。

舉個例子,當時創造出大空翼10000 倍投資神話的IOTA,2015 年ICO 時代的公鏈項目,價格只有0.001¥,募資金額3000 餘個BTC,總價值43.4 萬美元;ADA 的ICO 價格是0.0026$,NEO 的眾籌價格單幣0.159U,總量一億枚,總市值都只有9000 多萬U。

說到底,當時大部分項目都是通過ICO 開啟「全民眾籌」,整體項目估值都極低。這才是獲得極高收益的關鍵所在。

隨著DeFi 之夏的開始,越來越多的傳統資本進場,用互聯網思維在做「Crpyto」投資,不斷炒作估值。當時號稱「末代公鏈」的Near Protocol,起步估值就是10 億美金,如果持有到21 年牛市,一級投資回報也是數十倍。

可問題在於,這些優質項目的一級市場份額已經不再對散戶開放,如果是二級市場進場,比如near,當時最樂觀的判斷也是單幣/1.8U,當天上幣峰值2.3u,隨後很長時間都是在0.8U 以下。直到4 個月以後迎來了Crypto 大牛市。

可以說在near 上線的時間段內,確實關於公鏈的大門已經被關上了。因為那時候的公鏈只能談性能,但非牛市的時間段裡,TPS 有什麼意義?想想BCH、BSV 其實很多事情都能想明白,所謂的生態很多時候都是笑話。

Solana 在17 年的A 輪融資是接近2000 萬美金,彼時估值數億美金;Terra 的種子輪融資是3200 萬美金,21 年的融資是2500 萬美金,未發幣前的估值同樣不會太高。

這種估值,在二級市場才有空間。

更微妙的地方在於,不管是Solana、near 還是Terra,他們的估值在當時那個年代其實不算低了。

投資人們應該慶幸的是,隨後狂暴牛市和傳統機構機構入場,對整個一級市場估值的衝擊。

這個大家都「始料未及」的估值變化,恰恰就是二級市場中,在這些公鏈上拿到極高投資回報率的關鍵原因。

並且,現在整個市場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一二級資金倒掛,一級的錢比二級的還多。僧多粥少,優質項目的估值被拱得越來越高,前年公鏈估值天花板是10 億美元的Near,去年的Aptos 和Sui 又翻了一番變成了20 億美元。

這樣的估值,VC 要在二級市場退出獲利,誰來買單?所以大家才會看到個頂個的優質VC 項目清一色的都是開局即巔峰,crv、dydx、imx、apt、op 等等等等,有例外麼?

所以,未來就公鏈這個賽道,想在二級市場獲得千倍、百倍、數十倍的回報,幾乎是沒有空間了。

值得一提的是,自ICO 時代以後,公鏈再也沒能成為牛市的發動機。趨勢恰恰是反過來的,反倒是通過DeFi、NFT(鏈遊)的火熱以及以太坊自身的問題,才讓公鏈們可以蹭熱點,用資金吸引開發者、用戶、炒家、投資人。

我們去看過去所謂的1234 代公鏈,就在當時的時代去看,哪一條公鏈不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

但只有跟上layer2 的near,跟上NFT 的Solana,跟上鍊遊的BSC、WAXP、FLOW 才在市場上表現得非常出色。

三、SUI\APT,或者未來的公鏈怎麼投?

當然,從這條線所引申出來的,就是公鏈獨特的投機機會,大類有三種。

1)空投機會。基於公鏈的資方實力,公鏈項目是最容易出「大毛」的項目之一,比如APT、DOT 質押都是有極高的收益。

Sui 倒是個異類,這個機會並沒有開放。但layerZero 或者其他融資超過千萬級的公鏈,都可以以空投的方式切入,是性價比最高的獲利方式。

2)一級市場機會。這個機會其實我斟酌了很久,或者不應該寫。因為一級市場的水比二級市場的要深10 倍。如果不是特別有資源或者影響力,很多時候個人去找一級額度,轉手幾倍溢價都叫做幸運,更多的時候可能是被忽悠。

但如果真能拿到SM 輪額度,公鏈的收益必然不會小。

3)二級市場機會。未來公鏈項目在二級市場的機會,和過去比起來有極大的變化。如果只是「悶頭衝上所」,不會復刻過去公鏈的神話收益,大概率是被高位套半年。

但另一方面,由於機構的紮堆,公鏈的估值體系往往會更有脈絡可尋。換句話說,就是未來更容易判斷公鍊是否是高估/ 低估。因此,未來在二級市場中,公鏈出現的機會會越來越少,但每一次出現的機會反而更容易確定。

就好像簡單的題總會容易出現陷阱,難題反而不容易做錯,只有會和不會。這時候,更依賴的就是你是否有完備的投資體系和估值能力。

換句話說,未來在公鏈上,純粹的就是投資能力的競爭了。當然,隨著加密行業的發展、資本市場逐漸淘汰掉散戶以後,更多的賽道、項目也會表現出跟公鏈一樣的趨勢。

不懂就要被淘汰,無知就要虧錢。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Meta星空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