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共產品視角下解讀Hashkey Group白皮書《Web3新經濟和代幣化》

近期,香港在擁抱Web3的進程中大動作頻頻,香港Hashkey Group在本月16日發佈白皮書《Web3新經濟和代幣化》,颯姐團隊細細品讀該白皮書,受益良多。在這裡寫下一些對文章內容的擴展和思考。和傳統物權的排他性的所有權不同,網絡產品、網絡服務的享用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因此所有權的概念在網絡環境下被大大淡化了,更為強調使用權的概念。用戶和用戶之間總體呈現非競爭性。

但是在Web2的時代,並不是說所有權便徹底消亡了,只是蟄伏在平台的面紗之下,在某些時候會對用戶造成強力的限制,使得用戶不能很好享有自身的使用權。

1、以公共產品的視角看待區塊鏈

在文章中寫到,區塊鏈基礎設施被視作為一個公共產品,或是一個公共服務,一個公共機制。事實上,相比於“區塊鏈”這種充滿科技感的“賽博詞彙”,“公共產品”這個概念更為平易近人,讓人容易理解,當我們尋求區塊鏈的本質特徵和治理方式時,也可以從公共產品的視角去看待它。

公共產品為國家所有

公共產品的三種存在:國家所有、社會所有、去中心化。公共圖書館是公共產品為國家所有比較典型的例子,國家為了集體的利益而設立公共圖書館,但是我們很容易聯想公共圖書館作為國家所有的一些弊端。

如圖書館裡面的圖書只是歸屬於一些大眾化的類別,專業書籍寥寥無幾,我們可以總結為服務定制化有限的問題,事實上在國家層面缺乏為每個人開展定制化服務的資源和社會合理性——國家無法過度的為用戶或是說公民打上不同的標籤來區別對待,高速公路的修建也是這個狀況,政府只能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廣泛需求的路線中去。

另外我們可以想像到的是部分公共圖書館因為其管理人員有限且固定的薪資水平而惰於開展各類活動,對此我們可以總結為有限激勵或是說激勵結構待優化的問題,優化這種問題的方式較多,譬如將活動舉辦和年終獎勵掛鉤、設置嚴格的活動舉辦指標等,但是在國家所有公共產品的前提下這種激勵終歸是有限度的。

公共產品為社會所有

社會所有的公共產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逐漸壯大,也就是所謂平台經濟的發展。平台經濟的優勢和問題已經老生常談了,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社會所有的公共產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利用社會的流動性去解決未曾解決的問題和需求,填補市場空白,平台的價值體現在用戶的參與程度之中,平台為用戶提供免費或者少量收費的服務,並通過記錄、分析用戶平台行為來捕獲價值。最為生動的例子便是外賣平台的發展,充分整合作為跑手的零散時間來滿足用戶各異的需求。

但是在白皮書中也提到了,公共產品具有“網絡效應”,核心特質是使用者參與者越多,往往公共產品所能具有的使用價值越大。當一個公共產品吸納足夠多的用戶,構建足夠大的網絡時,其可被其他社會公共產品替代的可能性越低,即便是市場競爭會促使其他產品不斷地瓜分大平台的流量,但是這種影響是有限的。

在這樣的事實下,社會的流動基本被平台全部吸納,社會競爭性對這類公共產品的限制和拘束愈發之少,也就是構成了所謂的“壟斷”。致命的是,這個公共產品是具有所有權的,它是公司的結晶,為公司牟利,大量用戶構建起網絡,產生的收益皆為公司所有,而公司實質上只直接考慮股東的利益。同時,此時社會的公共產品逐步地向國家的公共產品,體量問題和監管問題讓它逐步喪失了社會產品利用靈活的激勵方式,促使公共產品不斷迭代來滿足用戶需求的優勢。

公共產品無所有

區塊鏈,是公共產品無所有的典型。區塊鏈作為無所有權歸屬的公共產品的構建歷程是非常有趣的。從一開始一個個體制定好了網絡的規則,到最後千萬個個體加入這個網絡,其中代幣經濟的設立將這個網絡的使用權標準化和份額化,從而引導“具有非對稱信息和非一致目標下多個參與者的一致行動”。

但是核心的問題,這個公共產品的功能是受限的:由於分佈式網絡的特性,導致這款產品及其緩慢的迭代速度,因此這個網絡只能實現某一個小功能,如記賬、通訊,或是從一開始便構建起復雜的規則使其能夠兼容複雜的指令來構建不同的子功能。比特幣網絡選擇前者,它的本質是一個超級的永恆賬本,所有數據無法抹除;以太坊網絡是後者,所有的共識協議僅僅是為了維持EVM這個“永遠在線,永遠正確”的超級計算機的運行。

2、區塊鏈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區塊鏈的價值很容易被看到,誰不希望擁有一個永恆的計算機?但是核心問題是當這台計算機的運行能力遠遠低於我們身邊任何一台服務器而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即使用價值遠遠低於我們的投入成本的時候,它作為一個公共產品,還有需求嗎?當我們已經存在相當多國家和社會甚至個人的產品時,在什麼場景下我們願意無視高昂的使用成本而追求“永遠在線,永遠正確”的結果。筆者覺得這是當今區塊鏈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區塊鏈作為公共產品,最直接的或者說唯一的剩餘市場是填補國家和社會層面公共產品的通用不足。首先是國家層面的監管問題,任何國家、社會的公共產品都受到到國家法律法規的製約;其次是國家之間的信任問題,國家作為最高層級的社會組織,沒有辦法快速達成一個可能性較高的信任;最後是社會層面企業利益掠奪的問題,股份制的結構注定了用戶無法獲得於這個公共產品價值提升相一致的利益。

而區塊鏈投入大量資源而達成的無需信任的前提,可能是科研領域較為理想化的準確,卻是一個用戶最小的需求,因為人們可以通過更為廉價的手段去借助第三方機構達成一個不是絕對完美的信任,這才是成本和收益最理性的選擇。但是網絡被用戶所接受的最直接的前提便是較低的使用網絡的成本。

從公共產品視角下解讀Hashkey Group白皮書《Web3新經濟和代幣化》

3、寫在最後

颯姐團隊依舊非常看好區塊鏈行業的發展,Rollup技術的不斷更迭、以及網絡自身分片進程的推進,使得網絡的TPS飛速上升,網絡的成本快速降低,因此其作為通用性的公共產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多多關注底層基礎設施的發展,打好根基,為上層金融化的建設提供更為優質的土壤。時代的浪潮既能將我們推上風口,也能將我們埋入谷底,對於在金融科技領域衝鋒陷陣的勇士們來說,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比一時的榮譽更加重要。颯姐團隊提示,如今香港與內地在虛擬資產的發展上存在一種“互補”關係,一方面,香港地區則開始擁抱Web3新經濟,在合規的前提下推進虛擬資產相關業務的發展。另一方面,內地擁有雄厚的科技創新與金融人才儲備與資源優勢,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虛擬資產從業者完全可以依靠這樣的互補關係,立足香港,背靠內地,對自身的虛擬資產業務進行戰略佈局。這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讀者!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