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的明牌與暗牌

明牌與暗牌

今天任何能輕易想到的idea,都是明牌,上來就攤牌比經驗值,武力值,和血條了,比如大家討論最多的AI助手,虛擬老師,AI客服,文案生成等等。在這種顯而易見的方向上,高手和熟手太多,只是打一張起跑早的“先手牌”很難獲勝。

以AI教育為例,教育是個長鏈條行業,從投放,到課程運營,到教研,到銷售都有成熟方法,到最後是在比”擰螺絲“的效率,這個行業的高手也很多,很多人融過1億美金以上,管過千人團隊,就差一個好的PMF可以再啟程了。如果一個新手進到AI教育裡,PMF剛跑通,剛準備學習下如何投放,如何管100個銷售,剛準備手槍換步槍,旁邊直接蹦出幾個高手就拿加特林機槍給突突了。

什麼是暗牌?暗牌往往是非共識,是完全0到1的產品創新,挖掘的是隱性需求,市場空間極其模糊,巨頭和高手想不到或看不上。比如snapchat、Airbnb、快手、今日頭條、b站、拼多多、小紅書,早期的時候都有點小眾,能否泛化未知。 2013年的時候,如果問全國人民會看30秒短視頻嗎,是很難有答案的。這種暗牌為早期生存贏得了幾年的時間窗口,猥瑣發育,等到攤牌比武力值的時候,大家手裡都是加特林,對著突突一下還是有勝算的。

明牌意味著共識,往往是面向存量市場,用新方案替代老方案,十倍速是最好的武器。可能是更好的文案工具,更好的教學工具,提升的是體驗和效率。

暗牌意味著非共識,往往對應增量人群,滿足的是未被滿足的需求,0到1的創新是最好的武器。快手抖音出來前,短視頻幾乎沒有被驗證過,是憑空造出個短視頻範式。拼多多出來前,下沉人群是很少網上購物的。

如果是一個經驗值豐富、善於靠商業和效率取勝的高手,上手打明牌是可以的,段位高到一定程度,還能起到嚇跑清場的效果。

如果是一個經驗值少、用戶洞察犀利、善於創新的AI產品經理,最好還是想想暗牌,從一個很獨特,非共識的切入點進入。起手打明牌是對加特林機槍的不尊重。

傻瓜時間

暗牌翻開就變明牌,作為暗牌的傻瓜時間窗口至關重要。

我的判斷是,相比Mobile,AI行業的周期會長很多,不是一波機會,而是潮起潮落的若干波機會,至少十年以上。但具體到每個項目的切入點,傻瓜時間會短很多。

ChatGPT是2012年11月發布的,三個月後,國內外的大廠都達成了一致——必打之局,AI的基礎底座必須拿下,數數手裡的籌碼就開乾了。大廠的動作幅度也都很大,微軟推出new bing和copilot,Adobe推出Firefly,Google Amazon Meta從各自角度切入,BAT字節華為也都入局。對平台層來說,傻瓜時間窗口只有兩三個月,這是前所未有的。

相比mobile的應用,AI應用的傻瓜時間窗口也會短很多,黑暗森林法則會在AI應用裡演繹的淋漓盡致。 mobile時代,字節、快手、拼多多有3-5年的窗口期,然後大廠發現被偷家了,開始狙擊和反追。在mobile的黑暗森林中,獵人是看到火把才開槍的;在AI的黑暗森林中,不用看火把,火柴剛點燃,獵人已經一個火箭筒打過來了。

為什麼推測AI的黑暗森林法則會加劇呢?三個原因:

一是ChatGPT和Midjourney上來就是C端爆品,效果肉眼可見,AI具備認知能力是第一次,生成這麼逼真的圖片也是第一次,一下把大家炸醒了,秒懂。

二是當下互聯網的人才密度是前所未有的,一群實力派演員,剛演完了mobile這場為期十年的商業大片,然後導演宣布,兄弟們,互聯網創業Game over了,以後拍戲只拍硬科技了,大家做做生意自尋出路吧。現在導演改口了,PC是第一季,mobile是第二季,後面三四五六季的主題都是AI。又有戲可以演了,不all in是不行的!

這批人,既有財富自由的大廠高管,也有一批能力成熟的founder,這些人普遍把業務帶上過10億收入,或者千萬用戶,融過1億美金以上,帶過千人團隊。他們的心態都很一致——“上天欠我一個大成”,這些人天天在找合適的創業劇本。

三是大家的判斷力被“預訓練”過了,會預判你的預判。過去30多年的科技史、商戰史、投資史是巨大的數據,相當於已經煉成了一個科技商業大模型,當我們用到驚豔的產品,看到爆炸性的新聞時,我們的大腦就會告訴我們,這是個大機會還是小機會,往後可能局面如何,yesterday once more。

在可預見的黑暗森林法則下,如果是暗牌,可能少做PR,低頭擰螺絲,悶聲發大財才是正確姿勢。

如果是明牌,那就喊出聲音,團結能團結的力量,把實力做實才是王道,然後在明牌的基礎上看能不能打幾張暗牌。

暗牌在哪裡

我們來看mobile時代的幾張大暗牌,拼多多、字節、快手、B站、小紅書、米哈遊、Shein等等,都是從側翼殺到平台級別的主戰場的,都經歷過兩個階段:看不上,和攔不住。

之所以看不上,是因為新一代平台都是以feature的形式出現。起初,今日頭條是百度新聞裡的一個子功能——自動推薦,拼多多是微信裡的拼團遊戲——很像一場運營活動,快手是把視頻轉成gif的一個工具。

feature足夠犀利,就能打中垂直人群,產生高留存率。但這個垂直人群的規模有多大?這是是第二重迷霧。靜態來看這個人群可能只有5%,未來會有50%嗎,能泛化成功嗎,這個問題上往往很有爭議。幾乎所有的大產品,都是起於垂直人群,然後不斷泛化,變成國民級產品的。

之所以攔不住,不單純是因為先發優勢,一定是這種先發優勢轉化成了某種結構性優勢:

第一種是規模帶來的效應——網絡效應、雙邊效應、或者規模效應。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這種都是天然帶社區屬性的,對手可以像素級別的抄功能,可以大力出奇蹟的做投放,但到了一定規模後,社區氛圍形成,這種氛圍很難抄。

第二種是鏈條即資產,簡單說就是業務鏈條長,需要鼠標加水泥,創業公司把臟活苦活都乾了。外賣、打車、物流、OTA、教育裡的頭部公司都是這麼做的。

第三種是自帶天然屏障,典型的是拼多多,借用微信流量發展起來,但微信對淘寶不開放,這是天然屏障。

換言之,什麼容易被看上呢?在已有的大品類做創新容易被盯上,比如做手機瀏覽器,只要到了百萬日活,百分百被盯上,大廠在2012年就全部立項手機瀏覽器,派的也是相對精銳的團隊。在PC時代,瀏覽器是入口級產品,瀏覽器可以截搜索的流量,大廠的神經已經被刺激過了,只要日活過了紅線,先派團隊防守了再說。

但feed流是不容易被盯上的,PC時代沒有feed流這個品類,且feed流和搜索的KPI正好是相反的,feed流的KPI是時長越長越好——kill time,搜索的KPI是步長越少越好——盡快讓用戶找到結果,然後離開。所以天然不容易聯想到一起。

AI創業上,暗牌是什麼?這個超級難回答,要是現在就能說出來那就不是暗牌了。或者換個問題,什麼牌桌上天然容易出暗牌?舉幾個例子,感受一下。

第一個是泛娛樂,本質上今日頭條、快手、拼多多、B站、小紅書、米哈遊做的都是娛樂業。娛樂業是個無限遊戲,水無常形,只要玩法對了,路子對了總能找到增量人群,並且最大的增量人群永遠是下一代。很多產品是帶社區屬性的,社區文化是最難抄的一部分了,到了一定規模後確實攔不住。

AI有三個明顯的特性,自然語言交互、生成式、多模態感知,基於某一個特性很容易長出全新玩法。比如可以想像,類似原神這樣的遊戲會變成真開放世界,裡面是一個個智慧體在交互,連路人甲NPC都是AI驅動的,並且語言交互將成為推動情節的重要手段。比如,一些虛擬人的聊天軟件,比如character.ai、MiniMax都是AI驅動的娛樂新玩法。

第二個是長鏈條、重鏈條的行業,通常和服務業相關。比如美團外賣有600萬騎手,放到2012年,絕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會選輕模式,而非重模式,這是一種避重就輕的“看不上”。而這種重鏈條的行業,往往比的是擰螺絲的效率,鏈條即資產,後面可能“攔不住”。

AI會改變很多行業,尤其是售賣認知的服務業,比如法律、醫療、教育、編程、會計、客服等等。 software as a service將變成result as a service,什麼是result?對很多行業來說,result是AI+人工。以法律行業為例,可能最有價值的不是給法務從業者提供軟件,而是自己做了一個AI驅動的律所,中台全部AI化,靠AI解決成本的問題,和不可規模化的問題,但前端和客戶溝通的還是律師,因為要提供深度服務和情緒價值。私有化的數據,和很重的服務鏈條,可能會讓它攔不住。

第三個是做“看不見”的客戶,Shein是個好例子。 Shein是背靠中國供應鏈,往海外賣快時尚的品牌,2014年開始用Shein這個品牌,低調了六七年,大眾聽到這公司的時候,年銷售額已經千億,估值幾百億美金了。這種低調除了公司刻意為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做了“看不見”的客戶,客戶完全在海外,和國內的玩家幾乎形不成競爭。這幾乎是創業最幸福的狀態了,不要有太多故事,也就不會有太多事故。

當然,還有很多適合出暗牌的方向,歡迎來一起探討,我的思考有限,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

現在,最大的明牌已經出來了——大語言模型這個底座,和ChatGPT這個應用。價值極大,門檻極高,別的不說,幾千萬美金是入場券,幾億美金有機會進決賽。

打明牌和暗牌都有贏的機會,只是打法不一樣。打明牌基本看牌面,看手裡的籌碼數量,更看絕對實力。打暗牌有猥瑣發育,以小博大的機會,可能會抽中大獎,但也碰運氣。

同時,明牌和暗牌不是對立的,而是動態變化的,比如做大模型的團隊,做大模型本身是明牌,但上面到底做chatGPT還是別的應用,這是暗牌。而所有的暗牌,被大廠和大佬盯上後,就成為明牌。

實踐出真知,歡迎一起來討論更多的暗牌。

來源:元宇宙之心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