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科大訊飛召開了名為“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成果發布會,同步發布了訊飛AI學習機、訊飛聽見、訊飛智能辦公本、訊飛智能座艙和訊飛開放平台等5項應用成果。在發布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更是表示,在多題型可解析數學能力上,星火認知大模型甚至已遙遙領先於ChatGPT。
科大訊飛是一家股價表現頗為有趣的企業,自1999年末上市後,科大訊飛已歷經了三輪“戴維斯雙擊”,後者的涵義為在低市盈率(PE)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獲取每股收益(EPS)和市盈率(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這種投資策略被稱為”戴維斯雙擊”。
構成“戴維斯雙擊”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公司股價需在短期內有著驚人的漲幅,而科大訊飛分別在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上演過三輪“戴維斯雙擊”,其背後因素既有公司基本面的改善,也有行業催化劑的刺激。
而自ChatGPT在全球爆紅後,其所引發的行業催化效果顯著,進入2023年以來,科大訊飛股價持續暴漲,4月7日更是達到了公司自上市後的最高點70.10元,相較於此輪上漲前不到35元的股價,科大訊飛股價直接翻倍。
不過雖然科大訊飛的公司股價在近幾個月內有著堪稱驚豔的表現,但外界對其經營基本盤仍存有不少疑慮:
綜合實力能否與自身較高的公司市值相匹配?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和企業數智化轉型等領域所擘畫出的所謂的“戰略根據地”業務藍圖能否真正落地?此次推出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到底成色幾何?
訊飛大模型,立志拳打GPT
科大訊飛看起來雄心勃勃。根據發布會當天劉慶峰在現場的介紹,星火認知大模型將在8月15日正式開放給客戶,10月24日科大訊飛全球開發者大會期間,星火有望能夠全面對標ChatGPT:在中文上要超越ChatGPT,在英文上要達到跟它相當的水平。
若想實現這樣的野望,顯然得有與之相匹配的實力,那麼科大訊飛此次發布的大模型到底成色幾何?
在發布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現場展現了“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所具備的多項功能,據介紹,該大模型支持多風格多任務長文本生成,可寫發言稿、講故事、新聞稿、營銷方案、調研問卷、商業文案等內容形式,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文章風格進行寫作。
該大模型在能夠自動生成內容的同時,還能將生成的文字內容自動進行語音合成,並進行智能播報。在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的操作下,大模型確實在現場做了智能播報的演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劉聰還順帶著宣傳了一下自家的“虛擬人”項目,給出文本,可以用大模型自動生成由虛擬人朗讀並、配有相應畫面的視頻內容。即星火認知完成了這樣一整套創作鏈條:散文創作——生動朗讀——生成虛擬人朗讀。
總之,根據劉慶峰現場展示出的PPT,在通用能力上,星火認知大模型支持:多風格多任務長文本生成、多層次跨語種語言理解,泛領域開放式知識問答,情景式思維鏈邏輯推理,多題型可解析數學能力,多功能多語言代碼能力。
衡量大模型的成色如何,大體還是會基於算力、算法和數據這三個維度來評判。首先在算力和算法上,科大訊飛並不佔優,對此,科大訊飛也並不諱言,他們此前曾表示跟國際大廠相比,自己在基礎科研實力上還是落入下風。
其次,在通用數據層面,科大訊飛也難以跟國內的如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廠相匹敵。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國際、國內的科技互聯網巨頭們,科大訊飛始終缺乏一個全民級的流量入口,這會大大製約科大訊飛未來對於數據的獲取能力。
不過,顯然科大訊飛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做,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辦公、開放平台、汽車等多個場景化屬性較強的領域積累了大量相對垂直和細分的數據,如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手握大把學生成績單和題庫數據,這也構成了科大訊飛所發布的大模型的首要目的,即將大模型的能力快速地下放到各個B端和C端業務上。
譬如在發布會上,劉慶峰邀請公司內相應的產品經理演示了大模型是如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批改作文的,傳統上,由老師批改學生作文,但這既費時又費力,而在大模型的助力下,教學效率可以得到大大提升。
在介紹完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後,劉慶峰對於科大訊飛在教育、汽車等領域的動作和成果著墨頗多,這代表著被其寄予厚望的“戰略根據地”業務,只是未來科大訊飛將在這些領域內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還需要再做觀察。
“業界神話”被終結
2010~2021年,科大訊飛保持了連續12年且每年收入增長均超25%的A股上市公司紀錄,這還曾被寫進科大訊飛2021年報中。只是隨著2022年財報的發布,關於科大訊飛的這一大所謂“業界神話”被終結。
4月20日,科大訊飛發布了2022年報,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88.2億元,同比增長了2.77%;歸母淨利潤為5.61億元,同比減少了63.94%;毛利為76.84億元,同比增長了2%。各項數據,整體落入此前科大訊飛所發布的公告預期內。
公司連續十幾年在營收上取得高速增長,突然間營收增速大幅放緩且利潤接近“膝斬”,對於科大訊飛在2022年交出的這份不甚好看的財報成績單,背後的疫情因素自然是會被提及的,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疫情導致全國各地項目招投標延遲,其中第四季度就有超過20個項目、超過30億元合同延期,其中60%為教育項目,40%與醫療和智慧城市相關。”
有意思的是,可能是疫情陰雲已經逐步散去,科大訊飛並未在近期發布的財報中直接提及“新冠”“疫情”等字眼。在2022年報中,科大訊飛僅在“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中簡要羅列了宏觀經濟風險和業務創新風險,而在宏觀經濟風險中,科大訊飛提及的是國際局勢日益複雜和地緣政治衝突給全球經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進一步增加。
同樣在4月20日,科大訊飛還發布了2023年一季報,其中顯示,本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8億元,同比減少了17.6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為-0.58億元和-3.38億元。
對於這兩項利潤的雙降,科大訊飛更是在今年一季報中給出了解釋,其中主要分為三點,第一點還是沒有直接用“疫情”等字眼,而是採用了“一季度的特殊社會經濟環境”給公司帶來了“短期衝擊”這樣的措辭;第二點為因為公司2019年被列入了美國實體清單、2022年10月再次被極限施壓;最後一點則是科大訊飛在2022年12月啟動了“1+N認知智能大模型專項攻關”,這項計劃所帶來的新增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公司的當期利潤。
科大訊飛在2022年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所取得的營收增長顯然令人差強人意,這使科大訊飛此前提出的一大目標開始變得難以實現。
科大訊飛曾經提出過公司要在“十四五”期間達到“十億用戶、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產業生態”的目標,但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形,2023-2025年,科大訊飛要在年營收復合增長率上至少實現70%的高增速,才能完成“實現千億收入”這一既定目標。
何時不靠補貼度日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在輿論場上,對於“AI老玩家”科大訊飛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有人覺得科大訊飛是個“大白馬”,但也有不少人對其未來的成長性和真實的盈利能力並不看好。
首先,從起家和立本的技術來看,科大訊飛所建立起的護城河是否夠深值得商榷。公開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是一家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業,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等核心技術研究,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和行業應用落地,致力於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
1998年,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尚在讀博,他帶領中科大團隊在語音合成評測中奪得冠軍;次年,他創立了科大訊飛,並擔任公司總裁。語音識別技術被普遍認為是科大訊飛的核心技術,但這一技術所構成的壁壘並不能稱之為非常高,自蘋果推出Siri之後,諸多科技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入駐這一領域,國外有谷歌、微軟和亞馬遜,國內有百度、阿里和小米,傳統的智能語音技術公司此前具有的優勢被不斷稀釋。
因為相較於後入的科技和互聯網巨頭,傳統的智能語音企業並不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同時智能語音企業更是在後續的研發資源的調動和協調能力上落入下風,這導致單純在智能語音技術上的優勢並不能為其構成足夠堅實的競爭壁壘。
如果想要謀求自身的差異化優勢,無論是切入B端還是C端,都應選取場景化屬性更強的行業或場景化程度更高的產品,而科大訊飛也正是這樣做的,在B端和G端,其選擇了深耕教育賽道,也跟政府的政法系統、智慧城市等領域有諸多合作;在C端,科大訊飛則以辦公應用為基礎,推出了包含翻譯機、錄音筆和轉寫機等在內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在AI技術具體的應用場景上,科大訊飛較為仰賴著智慧教育及和教育相關的消費級產品。根據2022年財報顯示,科大訊飛教育產品和服務實現營收61.61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32.74%,構成公司營收的主力。
至於其他業務,2022年科大訊飛開放平台、信息工程以及運營商業務分別實現營收27.81億元、26.47億元和20.97億元,分別貢獻了14.78%、14.07%和11.14%的營收;另外的智慧汽車、智慧醫療和智慧金融等業務屬於新興業務,它們的營收佔比均不足10%。
其次,之所以不被一些投資者看好,是因為有一片疑雲始終飄散在科大訊飛的頭上:近幾年,科大訊飛被認為一直是靠著政府補貼度日,此前甚至有著名學者對科大訊飛這樣評價道:“擅長要錢,不擅長掙錢。”
這樣的質疑自然不是毫無根據,根據其歷年財報顯示,自上市以來,科大訊飛幾乎每一年的非經常性損益都有“政府補助”這一欄。科技公司在早期發展階段受到相關的鼓勵性政策補助,在情理之中,但若是一直受到政府補助,且這樣的補助在其淨利潤中佔比不低,這就多少會令人懷疑企業經營狀況含有多大水分了。
2019年-2021年,科大訊飛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12億、4.26億和4.39億,佔總利潤比例分別為50.24%、31.23%、28.21%。比例雖然在逐年降低,但無論是政府補助的金額還是其在總利潤中的佔比都依然還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
最後,常年居高不下的研發投入使得營收不斷承壓、G端業務所帶來的客戶回款問題、“炒股”給公司的利潤表現增添了更多波動性,這些也都是外界對科大訊飛存有疑慮之處。
推出所謂的大模型是容易的,難的是能夠結合自身優勢,真正將這樣的大模型用於促進業務發展、打造競爭壁壘之上,否則難免就會落入玩弄概念、炒作股價的窠臼中。科大訊飛的這把“星火”能否“燎原”,時間終會告知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