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虧損瘋狂融資,OpenAI面臨開源隱憂


文|周鑫雨

編輯|蘇建勳

圖片來源:由無界AI工俱生成

風光無限的OpenAI,近期被翻開了“大出血”的B面。

2023年5月4日,在媒體The Information的報導中,三位了解OpenAI財務狀況的人士透露,由於去年開發ChatGPT並從谷歌招聘關鍵員工,OpenAI的虧損大約翻了一番,達到5.4億美元左右。

據報導,儘管在OpenAI於2月推出付費版聊天機器人後,公司收入有所增長,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其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該公司對該軟件未來版本進行培訓,這些成本可能會繼續上漲。

而大量出血的另一面,是OpenAI在融資上的大動作。上述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曾私下暗示,公司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籌集至多1000億美元資金,以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的能力。

2023年4月29日,一項超3億美金的融資又發生在OpenAI身上,其投資陣容愈發豪華:據TechCrunch報導,包括Tiger Global(老虎全球管理)、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Thrive和K2 Global在內的風投公司紛紛增持新股。

此外,PayPal CEO Peter Thiel據稱也已經入局,一旦成功交割,這或將成為其聯合成立的Founders Fund的首次投資。

更早些,今年1月,老夥伴微軟再向OpenAI加註了100億美元。與新老資本完成交割後,OpenAI目前的估值或高達290億美元。

5月3日,Altman曾在公開場合表示,OpenAI“將成為矽谷歷史上資本最密集的初創公司”——這一切正在發生。

出血一面:燒錢和開源雙夾擊

大模型入場費的高昂,已經無需贅述。 “虧損5.4億美元”這一此前未公佈的數字反映出,在OpenAI開始出售聊天機器人的使用權限之前,首先需要在覆蓋訓練成本上負重前行。

5.4億美元的缺口,會讓不少資源能力較弱的初創公司對AI領域望而卻步。從這點看,OpenAI、谷歌等資源實力強勁且具有先發優勢的廠商似乎是最終的贏家。

但5月5日在社交軟件Discord群組中匿名洩露的一份谷歌內部文件給出了相反的答案。其中提到:“我們沒有贏得這場競爭,OpenAI也沒有。當我們還在爭吵時,第三個方已經悄悄地搶了我們的飯碗——開源。”

一個典型的案例LLaMA洩露門。是2023年3月8日,Meta自研的70億-650億參數AI大模型LLaMA慘遭洩露,不少網友都通過論壇4chan上發布的資源,成功下載了70億參數的LLaMA。基於LLaMA這一基座的更優模型也緊接著紛至沓來。

不少開發者認為,LLaMA的意外開源削弱了不少競爭對手。正如穀歌的洩密文件提到的那樣:訓練和試驗模型的門檻從主要研究機構,精簡至了一個人、一個晚上和一台強大的筆記本電腦。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隨著去年AIGC的爆火,Hugging Face等AI模型開源社區亦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2022年5月,Hugging Face就宣布完成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超過了目前國內大模型賽道幾乎所有的初創企業。

Hugging Face用戶。圖源:Hugging Face官網

質量和性能,這是OpenAI目前在AI技術上手握的王牌。但隨著熱錢流往開源AI社區,其所創造的更加自由、靈活的開發環境將成為強勁的競爭優勢。

“開源模型更快、更可定制、更私密,能力也更強大。他們用100 美元和13B 參數做到了我們花費1000 萬美元和540B 參數都難以達成的事情。而且他們只需要幾週就能完成任務,而不是幾個月。”谷歌的內部文件就提到,“如果我們可以更快地迭代小模型,那麼長期來看,大模型並不會更具優勢。”

納新一面:利潤飛輪加速旋轉

上述OpenAI財務知情人士中的2名透露:2022年,OpenAI的收入僅有2800萬美元,主要來自向應用程序開發商出售其人工智能軟件的訪問權限——這一收入水平,僅為微軟去年全年營收的0.14‰。

但OpenAI的底氣,來源於對AI引領變革的押注。 2021年,Altman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一旦其軟件達到一定的功能水平,OpenAI出售的使用權將足以覆蓋成本——“基本上就像按下一個按鈕,然後利潤就會源源不斷地進賬”。

ChatGPT的推出成了OpenAI軟件功能達到“一定水平”的里程碑。研究機構PitchBook的預測數據表示,OpenAI在2023年有望產生2億美元的收入,較2022年增長150%。該機構預測,到2024年,OpenAI收入可能達到10億美元。

雖然不盡完美,但OpenAI在辦公、創作等領域已經落地了不少應用。一些投資者認為,OpenAI的軟件產品能夠讓Google(目前市值約1.33萬億美元)和亞馬遜(目前市值約1.07萬億美元)成為價值數万億美元的公司。

作為OpenAI最早的投資者之一,以及獨家云服務提供商,微軟已經嚐到了甜頭。 4月25日發布的2023年Q1財報顯示,微軟Q1營收為529億美元,同比增長7%;淨利潤為183億美元,同比增長9%;每股收益為2.45美元,同比增長10%。財報發布後,微軟股價盤後上漲超過8%。

即便收到外匯匯率降低和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Azure雲計算服務增幅放緩至35%,市場對雲服務的需求依然強勁。

微軟CFO Amy Hood表示,Office 365面向企業的銷售表現略好於預期,大多數註冊了微軟365許可證的大客戶都選擇了更高端的版本——富國銀行分析師邁克爾-特林表示,這一切可以為微軟帶來超過300億美元新的年收入,其中大約一半來自Azure雲端。

在愈發強勁的開源模型面前,OpenAI與擁有Office、Bing等成熟落地場景的微軟,儼然站上了同一條船:OpenAI作為微軟的“外接大腦”,為微軟的產品生態提供頂尖的、超前的技術服務。

而作為OpenAI的後盾,微軟能提供持續的資源支持,確保模型質量的迭代更加持久——而這一點,恰恰是開源難以取勝的。

不可否認的是,在AI賽道,如今名聲最響的仍然是OpenAI——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用戶反饋數據所帶來的更優的迭代條件。但也正如穀歌洩密信所提及的,不同開源模型所組成的生態系統永遠是OpenAI的潛在競爭對手。如何平衡商業利益、模型性能和成本,將是OpenAI和微軟所面對的持久性命題。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