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結合賬戶抽象,能否打開下一個增量入口?

作者:CapitalismLab

如果去中心化合約交易所可以使用谷歌賬戶登錄,它的受眾會擴大多少?

如果在具備中心化交易所用戶體驗的情況下,資產還是掌握在用戶自己手裡,那麼在CEX 遭遇FUD 的時候會吃下多少流量?

所謂「GMX 起步快,dydx 天花板高」,結合兩者優勢會如何?

本文將為你介紹為以上幾個目標設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MUFEX (Most User Friendly EXchange)。

核心機制

  1. 類DYDX 的資產自託管模式,用戶可以自行強制提款
  2. 使用賬戶抽象(AA)錢包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支持谷歌登錄等更好的用戶體驗
  3. 混合order book: 其中既有GMX/GNS 類被動MLP ,也可像dydx 一樣容納傳統做市商

那麼這些機制可以帶來什麼優劣勢?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

資產自託管

FTX 暴雷後,GMX 獲得了較多關注和較快的增長,這與用戶對於CEX 的資產安全性信任下降有所聯繫,而資產自託管可以解決這一點。對於交易撮合方面,雖然也重要但相較之下有較多妥協的餘地,要知道即使GMX/GNS 在這方便依然未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

使用賬戶抽象錢包方案

在經歷了一年的強勁增長後,GMX 的用戶數也到了瓶頸期,日均用戶數為2k,其中合約交易用戶數為1k。不過平心而論,考慮到據傳言鏈上真實用戶數日活躍人數也不過數万,GMX 已經屬實做的相當不錯了。

那麼如何再進一步?這就不得不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了。毫無疑問Metamask 這類私鑰錢包有著非常高的用戶教育成本,而當前日趨成熟的賬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 AA)錢包就成一個突破方向,這也是MUFEX 採用的解決方案,在安全性的情況下增加了可擴展性。直觀帶來的好處就是讓用戶體驗變得更好更簡單,比如可以通過郵箱、谷歌賬戶等來登錄,跟web2 產品體驗差不多。

這樣一來做到接近CEX 的用戶體驗就可以比較方便的搶CEX 的用戶了。對於CEX 的用戶來說,遷移到MUFEX 上沒有什麼學習成本,資產安全性還提高了,如果到時候有代幣激勵的話,還有額外的好處,這樣一來用戶增長就比較好做了。 BRC20 發幣有什麼好處?簡單!

混合Order Book

我們在此前分析GNS 時提到過,其交易的動態滑點Spread 是根據CEX 交易深度來計算的,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說GNS 實際上將CEX 的Orderbook 模糊的映射過來了

  • 零滑點= 在現貨價格直接擺剩餘交易上限的的買一賣一單
  • 動態滑點= 在現貨價格上下不同價格上擺單

MUFEX 也是這一原理,其雖然做了一個Orderbook,但是對於MLP 本質上也是GNS 的動態滑點模式,通過CEX 深度等外部現貨數據來分配流動性。除開MLP 所提供的流動性之外,由於MUFEX 使用了資產在鏈上自託管,交易在鏈下撮合的模式,所以其支持做市商通過API 擺單,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因為MLP 無論按照何種規則去擺單,作為一種被動類型的LP,他的原則必須是保守的,務必避免大規模的虧損,這樣滑點、費用相較CEX 很難有優勢,規模上限也會比較低(如下圖GNS BTC OI 上限為10M),這樣必然會對天花板造成限制。

MUFEX 同時支持MLP 被動做市和做市商主動做市,其實在探索保留已經經過市場驗證的成功的GMX/GNS 模式下,通過引入更多外部參與者來提升天花板。

總結

從MUFEX 的設計來看,其應該是以結合以下幾方優勢為目標的:

  1. DEX 的資產安全
  2. CEX 的用戶體驗
  3. GMX/GNS 的低滑點
  4. GLP 的可組合性
  5. Orderbook 的規模天花板

至於完成度如何,能否有一個好的效果,目前尚不能妄下結論。畢竟這跟現在的DeFi 還是有個比較大的差異,是需要較強的運營能力的,項目方的運營能力只有通過市場實踐才能反應出來。 MUFEX 正在測試,諸君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實踐體驗。

CapitalismLab 銳評

DeFi 也開始卷用戶體驗了,永續合約是Bitmex 發明的,小而精的團隊跟當前DeFi 非常像。但是後來Binance/ OKX/ Bybit 等在運營和用戶體驗方面做的更好的交易所,雖然底層機制沒有什麼創新,但依然搶到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合約交易用戶操作較為頻繁,用戶體驗更是重中之重。 DeFi 大部分賽道不賺錢,投入大量資源做用戶體驗是不值得的,但這不包括衍生品。 MUFEX 開了個頭,可以期待下接下來粉墨登場的各方勢力的表現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