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由無界AI工俱生成
來源:新浪VR
5月中旬,蒂姆·斯威尼在推特轉發了科技媒體Insider 的文章《安息吧元宇宙》,並評論說:“元宇宙死了讓我們組織一次在線追悼會,讓《堡壘之夜》、《我的世界》、《Roblox》、《絕地求生》、《沙盒》和《VR Chat》的6億月活用戶一起,在實時3D中悼念它的逝去。”
蒂姆·斯威尼有其不滿的理由——斷人財路,如弒人父母。 Epic Games 作為元宇宙領域的主要押注者,正在開發多種工具和技術來實現元宇宙,尤其是其最負盛名的虛幻引擎,已經被廣泛用於遊戲和元宇宙應用開發。
這個犀利的反諷雖略顯憤怒,但並非無的放矢,他在回擊的同時給出的數據——6億月活用戶,足夠說明元宇宙的問題沒想像中那麼大。但客觀地說,在向來只追逐熱點的互聯網上,元宇宙目前的輿論處境尷尬也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chatGPT、谷歌bard 等AI 大模型的出現,互聯網公司們的注意力正在發生轉移:2月,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宣布進軍AI 領域,打造中國版ChatGPT;隨後兩個月內,百度發布“文心一言”,阿里發布其大模型“通義千問”,王小川宣布成立百川智能,研發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及應用。
AI 大模型成為接棒元宇宙的新風口,無數競品、仿品如雨後春筍,彷彿人類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近在咫尺。只是曾經的C位元宇宙,此時境況與chatGPT 形成了強烈對比,成為部分媒體們唱衰的的對象。
愛爾蘭學者約翰·諾頓在《衛報》發表題為《請為馬克·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之死默哀片刻》的文章,諷刺扎克伯格是當代的“公民凱恩”——個人認知已與普通民眾的需求脫節;紐約雜誌發布文章《馬克·扎克伯格把科技產業帶進了元宇宙的荒原》,作者約翰·赫爾曼認為元宇宙是一個危險的想法,它可能會導致一種新型的監控資本主義,科技公司會比現在更多地跟踪和收集用戶數據;國內媒體Tech 星球則相對中肯,發文稱當下的元宇宙,只是“看上去很美”,發展元宇宙注定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
在過去三年間,圍繞著元宇宙這個包羅萬象的舞台,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們以VR、數字藏品、數字人的名義,來來往往,為觀眾們講述了一個個或昂貴或驚險或前衛的商業故事。但眼下,元宇宙這台戲還能不能繼續唱下去,不同賽道各將面對怎樣的命運,答案仍需在風中飄一會兒。
元宇宙之門:VR賽道的第二春
在完成了移動互聯網的增長契機後,2021年初的中文互聯網,似乎又回到無所適從的年代。巨頭亟需新的故事來完成對增量市場的敘事,中小企業則在時代不安中試圖抓住些什麼。
2021年的9月,國內VR 產業迎來了自2017年寒冬後的第一個大事件。 Pico 在月中發出全員信,披露該公司已被字節跳動收購,網傳收購金額高達90億人民幣。此時距離“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上市已經過去5個月,距Facebook 更名為Meta 還有一個半月時間。
很難說是市場點燃了字節跳動的熱情,還是字節跳動的行為產生了示範效應,很多人開始認為VR 技術將融合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是繼PC、手機後,下一代互聯網終端的歸宿。
於是乎,阿里在2021年10月成立XR 實驗室,主要進行AR、VR 相關的技術研究;騰訊於2022年6月成立了XR 部門,專注於開發VR 和AR 產品和服務;VR 這個曾在2016年大熱的賽道,在經過6年的寒冬洗禮後,似乎再次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但事物的發展有其規律,並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後續的銷售數據道出了殘酷真相。相關人士透露,Pico 2023年全年的銷量目標僅在50萬台左右,而2022年這一數據是100萬台,被字節跳動併購的2021年則是180萬台,像極了古人兵法裡說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Pico 作為2021-2022年度全球VR 頭顯出貨量僅次於Meta 的廠商,尚且如此,列於其後的其他廠商們境況可想而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元宇宙概念煥發第二春的VR 賽道,也因元宇宙的退潮而逐漸回歸其常態。
上海凝豐智能公司產品渠道總監何洋認為,XR 產業已有8、9年時間,目前發展緩慢,產品硬件本身還需要設計的更小巧、畫面更高清、定位更準、刷新率更高、佩戴舒適度更高等;軟件系統方面整個XR生態沒有成熟統一,應用粘性度不行,與人們日常生活結合的應用少之更少;XR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可能3-5年之後大眾才會認可購買,但也只是循序漸進的增量,而不會像智能手機普及那樣爆發式增長。
但對於XR 產業長遠的增長空間,何洋認為還是有很大潛力:首先即使不把XR 看作可以替代PC、手機、IPAD的“下一塊屏幕”,只看作是每家每戶的家電數碼產品,中國有14億人口,能換算成5億個家庭,而目前國內XR 產品的真實購買總和也沒有達到1000萬台。其次是B端行業用戶,利用XR 的身臨其境結合自己需求的內容場景,目前確實可以為各個行業解決一些痛點。
橘生南北——數字藏品大撤退
2021年3月11日晚11時,距佳士得首次以NFT形式拍賣的數字藝術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競拍結束還剩30分鐘,此時該作品價格僅為1475美元,但隨後離奇的一幕出現了:競拍價格從1475萬美元快速飆升至2025萬美元,再到5075萬、6025萬美元,最終經353次出價,作品加上佣金以6930萬美元成交(約4.5億人民幣)。
這場天價拍賣從產生的轟動效應,讓NFT 這一小眾概念進入大眾視野。
NFT 一般被認為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但受金融監管政策的限制,NFT 在國內無法合規流通。國內平台通過捨棄NFT 的金融屬性,成功讓其本土化為“數字藏品”這一變種。
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NFT 是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任何數字資產的總稱,可以代表從藝術品到音樂再到遊戲內物品的任何事物;而數字收藏品是一種特定類型的NFT,常用於表示藝術品、音樂或其他形式的數字媒體,主要屬性在於收藏。
在元宇宙一眾賽道中,相比於VR 賽道動輒上億元的高昂投資,NFT 和數字藏品的發行和運營成本要低得多。有業內人士稱,數字藏品根本就是沒有門檻,三、五人組建一個團隊就能運作,前期最大成本是搭建平台App和網頁,然後想辦法聯合熱門IP,把產品推出去。甚至有專門出售交易模版、數字藏品製作、發行上鍊等一站式服務的公司。
據元力社不完全統計,截止2022年底,國內有超過25家上市公司進軍數字藏品領域。其中阿里是國內大廠中最先行動的, 2021年6月,阿里發布敦煌幸運飛天、敦煌祥瑞鹿王兩款付款碼NFT 皮膚,用戶可以用10支付寶積分+9.9元人民幣進行兌換,藏品上線後迅速告罄。同年12月10日,螞蟻鏈粉絲粒發布升級公告,完成品牌升級並更名為鯨探。
阿里佈局數字藏品兩個月後,騰訊幻核,京東的“靈稀”,百度的“百度超級鏈”,網易的“網易星球”紛紛加入戰局。
或許是佔了先發優勢,阿里的鯨探在數藏平台中長期盤據榜首,據GoMeta 統計,截至2022年8月7日,鯨探的數字藏品發行量已佔比整個市場的40%,共發行了藏品663款,總發行量高達691.3萬件,總發行量市值達到1.26億元。
其主要對手幻核卻在此時選擇了撤退,騰訊分別於2022年7月,8月,11月,分別叫停了旗下騰訊新聞,幻核,以及QQ音樂的數字藏品業務,全面提現這個刀尖起舞的是非之地。
一時間,數字藏品市場信心受挫,不斷有平台清退離場,僅2022年11月,有超過30家數字藏品平台主動發布清退公告。曾經市值一度逼近100億元的數藏平台ibox,也開始了市值腰斬再腰斬之旅,目前市值僅剩2億,大量用戶開始維權。
數字藏品的熱潮幾乎與元宇宙同步,但兩者之間並沒決定性關係,數字藏品本質是加密貨幣市場的衍生品NFT 的國內“閹割版”,這決定了其市場必然具有高波動性和投機屬性。
理想情況下,作為元宇宙基礎設施的NFT ,其持有者所享有的應當是一種排他性的,類似物權的,具有佔有、使用、處分、收益等權能的權利,但目前來看,我國數字藏品買家主要享有作品信息知情權、觀賞權以及轉贈權等三類權益,已經背離NFT 的原有之意。
悟玩動漫是國內較早涉足數字藏品的公司,但該公司最近將重心轉向了直播、遊戲場景,開發了一款為行業降本增效的動態捕捉產品“LA P LACEMOCAP”。
其創始人蔡威認為,元宇宙還是處於摸索期,主要痛點在於元宇宙和實體產業如何擦出火花帶來質變;數字藏品產業則處於行業內捲嚴重,品質層次不齊階段,未來還是需要國家層面來規範行業使數字產業更加規範,良性循環。
對於chatGPT引發的失業恐慌,蔡威認為目前的AI無法替代人類大腦,尤其是替代人類創造力,但部分機械化生產力會被快遞洗牌;一切技術初衷是更有效更低成本為人類服務,所以大可不必擔心人類被技術代替,但前提是要持續學習跟上時代發展趨勢。
不止於噱頭:數字人致富經
Caryn Marjorie 是Snapchat 上頗有名氣的網紅,她在5月初推出了以自己為原型的AI 語音聊天機器人Caryn AI。按其官網說法,Caryn AI結合了GPT-4 技術,利用Caryn 本人2000多個小時的YouTube 素材訓練而來,具有Caryn 的聲音和性格,會根據對方消息的內容和情感,模仿Caryn 的語氣進行聊天互動。
如果我們將元宇宙看作是互聯網的迭代大方向,數字人無疑將是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服務之一,Caryn AI 便是其典型的應用案例。目前Caryn AI 按分鐘計費,每分鐘1美元,付費人數已達2萬人。按Caryn 自己預估,Caryn AI 每月可以為她帶來500萬美元的收入。
站在技術角度,數字人是通過CG、動作捕捉、VR 等技術,以圖片、視頻、直播等形式應用於元宇宙的,具有擬人化特徵的虛擬形象。相比於VR 賽道的重資產和數字藏品賽道的合規風險,數字人屬於技術成熟、政策寬鬆的優質賽道,並且隨著AIGC 技術的突破,數字人有望成為第一波享受技術紅利的賽道。
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杭州優鏈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蔣亞洪博士將元宇宙中的人分為兩種:基於真人身份打造的是數字人和基於服務打造的是虛擬人。
目前來看,身份型數字人主要用於用戶的娛樂社交,包含虛擬IP、虛擬偶像等;服務型虛擬人則強調功能性,主要應用於教育、娛樂、零售場景的交互。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前文提到的Caryn AI 就兼具身份型(真實網紅)數字人和服務型(聊天互動)虛擬人特徵。但蔣亞洪博士認為,以目前的技術手段,Caryn AI 或許能將語音模仿到位,但是要有獨立性格是不現實的,其走紅原因類似前陣子的“元宇宙性侵”新聞,還是以炒作和噱頭成分居多。
截止目前,國外有Meta、微軟,國內有騰訊、阿里、百度、快手、網易,均開始不同程度地進行了虛擬人佈局。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有近20萬家與數字人相關的創企成立;艾媒諮詢預測,數字人帶動的國內產業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6402.7億元。
有人淘金的地方,則必然有人售賣鏟子。但目前階段打造數字人的“鏟子”並不便宜,據官方採訪信息,洛天依一次演出就要2000多萬,A-SOUL 團隊項目投入高達九位數,一般中小企業很難負擔得起這樣的開支,更不要說普通人了。
蔣亞洪博士表示,隨著元宇宙場景的發展,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數字分身,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但目前即使做一個基於自身外觀的靜態3D 模型,成本也要接近1萬元。針對數字人高成本痛點,其公司研發出3D雲相機和優鏈3D數字分身引擎,希望以此推動數字人的商業化進程。
同時,蔣亞洪博士並不認為元宇宙被chatGPT 搶了C位,因為兩者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元宇宙本身就基於AI 技術,沒有AI 的元宇宙也無法實現。一個事物之所以被稱為熱點,往往意味著它被炒的過火了,元宇宙並不會因為相對於chatGPT 熱度低了,就止步不前了,反而會加快推進速度。
最後,我們拋給chatGPT 這樣一個問題:與chatGPT 相比,元宇宙相關產業是否未來可期?它出給的回答是:
元宇宙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它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娛樂方式。許多公司正在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來研究和開發元宇宙技術,以構建更加完善和逼真的虛擬環境。同時,元宇宙也帶來了新的商機和經濟模式,例如虛擬商品交易、數字資產管理和虛擬廣告等。
儘管元宇宙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需求的增長,它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產業。然而,同時也需要解決一些挑戰,例如技術標準、隱私和安全等問題。綜合來看,元宇宙相關產業的前景非常光明,它將在未來改變我們與數字世界互動的方式,並為人們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機遇。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