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足夠的糧草,打一場持久而壯闊的戰爭。
作者:劉楊楠
“Mac將我們帶入個人電腦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這是蘋果CEO蒂姆·庫克介紹今天發布的MR設備Vision Pro的開場白,也是對這一款歷時八年,屢次跳票的產品的最高期待。
今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 2023),MR無疑是外界關注度最高的話題。就在發布會開始前幾小時,庫克本人也在推特上造勢,稱“今年將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開發者大會”。
在經過了漫長的、甚至索然無味80分鐘之後——各位高管分別介紹了iOS、iPadOS 17、macOS、watchOS、tvOS等傳統項目的新進展,久違的“One More thing”環節終於到來,蘋果Vision Pro壓軸出場。
Vision Pro不僅匯集了蘋果公司八年的心血,也承載了眾多VR、AR從業者的期待。 VR、AR很早就被看做智能手機之後,下一代智能硬件設備的載體,但是經過多年的浮沉、完成一輪又一輪行業洗牌之後,這個行業似乎依然沒有迎來爆發的拐點。
鑑於蘋果公司在Mac、iPhone時代的輝煌,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次蘋果公司還會延續這種成功,引領市場需求,成為VR、AR行業最後的“救世主”。
庫克對於“開啟空間計算時代”的言論,似乎也把Vision Pro推到了一個義不容辭的高度。但是,蘋果真的能做到嗎?
我們採訪了數家VR、AR從業者,來看看蘋果Vision Pro的發布,能否真正開啟新的元年。
1.Vision Pro的三大亮點
作為蘋果2014年之後發布的最重要的硬件產品,Vision Pro還是帶來了很多驚喜。
整體外觀來看,Vision Pro是一件很漂亮的產品。亮亮視野創始人兼CEO吳斐告訴「甲子光年」:“蘋果的ID設計絕對是藝術級別的,從高輕親膚的材質到寬大的後腦架,到每一個按鍵以及一體成型的高透鏡——用一句俗話說,這是’用錢堆出來的’人機工學答案。這也是我所說的,蘋果的設計出發即標準,值得所有人抄作業。”
硬件上,Vision Pro的配置可謂頂級。
芯片:Vision Pro採用雙芯片設計——一顆Mac同款的M2芯片解決算力問題,同時配置一顆實時傳感器處理芯片R1,解決延遲問題。 R1可以處理來自12個攝像頭、1個傳感器和12個麥克風的輸入,確保內容實時呈現。為解決高算力帶來的散熱問題,蘋果在Vision Pro上加了兩個風扇幫助散熱。
屏幕:Vision Pro配備micro-OLED屏幕,兩塊屏幕總像素為2300萬像素,相當於每隻眼睛分到的像素比4K電視還多,支持4K廣色域視頻和HDR渲染。
傳感:Vision Pro上共有涵蓋了前向、側向和下向全方位的12個攝像頭,前置激光雷達以及紅外攝像頭和LED照明器、5個傳感器不間斷掃描周圍環境,實時將用戶身邊的環境按原樣搬進虛擬空間;還配備了Optic ID 虹膜識別技術,用戶帶上設備後,設備可以通過瞳孔確認用戶身份。在隱私方面,用戶眼球移動過程中,設備不會抓取用戶目光路徑,直到用戶手指捏合選取圖標時,設備才會記錄用戶的行為路徑。
基於堆料式的硬件配置,Vision Pro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交互方式:不需要使用手柄,用戶可以通過手勢、眼球運動和Siri語音來控制設備。
致敬未知創始人兼CEO吳德週認為,Vision Pro定義了MR 3D空間交互方式,這點來說是比較“革命性”的。如果這種交互方式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那未來的應用生態會按照這種統一的交互方式去開發應用,這對於應用開發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不過,Vision Pro為了降低重量,沒有內置電池,仍然拖著一根實體線外接電源,續航僅2小時。大會上並未透露Vision Pro的具體重量。
對於近視用戶,蘋果公司已與蔡司(Zeiss)合作光學插片,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固定在鏡片上,從而確保近視用戶佩戴後也能實現精確觀察和眼球追踪。這種個性化定制的光學插片需要額外付費,但蘋果和蔡司方面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並未在發布會上直接點明Vision Pro的產品形態是VR還是AR,是頭顯還是眼鏡,而是重新命名為“空間計算設備”。在Vision Pro右上方,蘋果設計了一個旋鈕,可以通過無縫銜接“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比例的方式,來調節沉浸感。
很多從業者也在討論這個蘋果產品定義的細節。亮亮視野吳斐認為,Vision Pro的旋鈕按鍵是一個空間交互設備的新標準,是一個“精彩絕倫的設計”。
XREAL(原Nreal)創始人兼CEO徐馳表示:“如果把Apple的產品定義為MR,XREAL現在這類叫AR的話,兩者沒衝突,相同的是空間計算跟3D化,不同的一個更像電腦(極致沉浸,不太能攜帶),一個更像手機(便攜,碎片化使用,但是沒那麼沉浸),我相信它們會在很長的時間共存。”
PICO相關負責人表示:“虛實融合是一個行業趨勢,比如一款產品可以同時具備’VR+MR’雙重特性,這個趨勢從2022年就開始了。蘋果Vision Pro的推出給行業在虛實融合方面提供一個新的技術路線參考的同時,也將加速這一趨勢發展。”
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也表示,“未來只用AR這個詞,只是VST(視頻透視)和OST(光學透視)的技術和產品之別了”。
軟件方面,蘋果依然按照往常慣例,在推出硬件產品時發布配套操作系統。此次也不例外。
蘋果專為Vision Pro打造了空間計算操作系統visionOS,帶有專門的應用商店,並能與iOS、iPadOS等系統兼容,無縫對接蘋果多年來積累的軟硬件生態資源。
致敬未知吳德週認為,Vision Pro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平台:“Vision Pro做得比較好的點是,它沒有像其他VR產品一樣, 花費大量的精力在3D 、數字人這些虛擬的內容上,而是聚焦在整合蘋果的生態上。也許等應用產品足夠豐富的時候,蘋果就有可能真正開啟下一個空間計算的時代。”
總結來看,更強的算力、更創新性的交互以及更豐富的開發者生態,是蘋果Vision Pro的三大亮點。
2.下一個“iPhone時刻”?
儘管庫克在場內熱血定義下一個時代,但外界對Vision Pro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最直觀的是股價變動。發布會期間,在公佈Vision Pro之前,蘋果公司股價一直處於上漲狀態,一度漲超2%,但在推出Vision Pro之後,蘋果的股價開始下降。截至美股收盤,蘋果股價報179.58美元/股,跌幅0.76%,總市值28246億美元。可見投資者對Vision Pro的信心並不高。
或許,投資者信心缺失來自於產品自身的不完善。
首先,發布會上,蘋果並未向消費者開放真機體驗,甚至連在現場拍攝的媒體,也被禁止直接觸摸。 Vision Pro要等到2024年上市,這不禁讓人想起蘋果上一款只發布但未上市產品的命運——AirPower。
2017年蘋果發布無線充電產品AirPower,並預告在來年上市。但在跳票了十八個月後,蘋果正式砍掉AirPower,稱其無法達到預期。雖然AirPower的產品地位無法與Vision Pro相提並論,但這種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即使是從已經演示的場景來看,Vision Pro距離“iPhone時刻”似乎也還有一定的距離。
在應用場景上,蘋果在發布會上主要介紹了辦公以及電影、遊戲、社交等娛樂場景的用途。在一些人看來,這些功能似乎並非剛需,甚至有人調侃道:“如果我在辦公室帶著這個和同事說話,同事可能覺得我有問題。”
對此,致敬未知吳德周也表示,一方面,沒有看到特別革命性的應用場景,目前的辦公、娛樂場景只能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使用。另一方面,也沒看到產品端和AI深度結合的場景。 “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AI 互聯網時代將全面來臨,AI移動互聯網時代,AR、VR產品應該是要和AI技術有更多的結合,這樣才能有更好的體驗和應用場景。”
此外,Vision Pro的內容生態也比較單薄。迪士尼也作為此次的重要生態夥伴,發布了更具空間感的娛樂內容與互動遊戲。現階段,蘋果還是非常依賴有強大技術實力的生態夥伴加入。 “我判斷,Apple對於Vision Pro的預期,1/2代的核心使命是撬動生態,形成更多符合Vision Pro體驗和設備能力的新應用生態。”亮亮視野吳斐表示。
儘管在產品層面,Vision Pro還有尚待完善,但其價格已經高到讓普通消費者望塵莫及。 Vision Pro定價3499$,約合人民幣近25000元,是Meta高端產品Meta Quest Pro頭盔價格的三倍,不少網友大呼“買不起”。
亮風颱相關負責人表示:“價格居高不下,這也說明真正的大眾化AR產品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基於上述種種“不完美”,蘋果內部對Vision Pro的態度也曾出現兩極分化。
在發佈時間上,產品的工程設計團隊希望能讓設備更輕便後再發布,再花上幾年也在所不惜,這也更符合喬布斯追求極致產品體驗的優良傳統;而以COO Jeff Williams為首的團隊則認為,發佈時機已經成熟。
對於產品的未來發展,蘋果內部也褒貶不一。蘋果今年曾舉辦內部會議,大約100名高管在史蒂夫·喬布斯劇院提前觀看了這款設備的展示。但8名現任和前任員工匿名評論稱,他們對該設備大約3000美元的價格表示擔憂,對其實用性表示懷疑,並對其未經證實的市場感到擔憂。
一些專家也表示懷疑。 AR/VR光學專家Karl Guttag此前在文章中寫道,蘋果研發AR/VR頭顯更像是擔心錯過新技術趨勢。回顧過去的一些關鍵的AR產品,從Google Glass、Magic Leap、HoloLens,雖然投入了大量研發成本,但市場並未給出預期的反饋。
但從結果看,庫克終究不是喬布斯,他選擇站在了運營團隊的一方。畢竟,庫克能否在蘋果歷史上在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和MR設備能否如期發布有著密切關聯。
3.蘋果Vision Pro不是救世主
在發展了數年之後,VR、AR行業的春天似乎還沒到來。
據IDC數據,AR、VR頭顯的全球出貨量在2023年第一季度大幅放緩,整體AR/VR頭顯市場在第一季度同比下降54.4%。
VR、AR本身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業。 XREAL徐馳曾戲謔地表示:“為什麼AR這麼難?因為難(Hard) 本身都有AR在裡面。那還有什麼比AR還難? HD AR,因為整個HARD就是HD AR。”
從技術角度來看,AR設備的設計與製造仍面臨諸多物理規律的限制,相關技術仍然需要重大突破。另外,由於AR/VR頭顯採用顯示/光學模組尺寸小,因此也面臨衍射和集光率等問題。即使是VST也不能解決AR光學的問題,因為VST混合現實頭顯在社交、安全、人體工學上依然有局限。
AR設備自身的設計、製造難題要求有意佈局的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與時間成本,這便對入局企業的實力要求更高。
事實上,蘋果已經在AR領域投入多年。 2015年蘋果便發起代號為T288的AR/VR項目,包含代號為N301的MR頭顯和代號為N421的AR眼鏡。
2015年以來,蘋果幾乎每年都會收購AR產業鏈的不同企業,包括面部追踪公司、眼動追踪公司、AR公司、VR公司、AR鏡片公司、VR內容公司、VR頭顯製作公司多個領域。
在相應的軟件生態上,早在2017年,蘋果就發布了ARKit(AR工具包),還會在每年的WWDC上公佈最近版本。到2022年,ARKit已經迭代至第六代。此外,推出過AR Maps、Object Capture、RealityKit 2等AR新功能。
上述成績是蘋果集結十餘位高管,並持續砸下數十億美元的結果。有從業者表示,“如果連蘋果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那說明了這個行業的確很難”。
但即使是有了完美產品,產品由誰來用,用在哪裡都是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
在蘋果發布Vision Pro之前,有很多從業者期盼著蘋果的入局,甚至把蘋果看作最後的“救世主”。不過,從業者們都統一表現地相當理性。
亮風颱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個人有個很明顯的感受,整個蘋果發布會中one more thing前後產品創新性、吸引力、影響力等反差非常明顯,’下一代計算設備’的大眾期待和創新驅動已經到了臨界點,計算機領域需要新的劃時代終端。’救世主’稍顯誇張,但確實提振了信心,讓大家相信手機之後的新一代終端設備觸手可及。”
PICO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極具創造力的品牌,蘋果憑藉其品牌力、技術力及供應鏈整合能力,確實會加速XR行業的發展。但我們也需要知道,XR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行業,大家不要抱著所謂’一擊必勝’的心態看待這個行業的發展。XR領域還有大量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無論是哪家公司,包括蘋果,都需要在該領域持續耕耘、長期投入,才能攻克一些全行業都在面對的、極其複雜的XR技術問題。我們即將迎來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但是XR行業要走的路也還有很長很長。”
正如Rokid創始人祝銘明在朋友圈寫道的:“AR創業沒有救世主,這次發布會並不會給行業和市場帶來更多信心,依舊需要產業裡的探索者更多努力證明自己,儲備足夠的糧草,打一場持久而壯闊的戰爭。”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