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500 美元(約合2.5 萬元人民幣)買一個AR頭顯,就問你願不願意?這是蘋果在6 月5 日的WWDC 大會上給所有人出的一道難題。
超高分辨率的屏幕、幾乎無感的延遲、極簡的交互邏輯、打通虛擬與現實的EyeSight 黑科技……蘋果Vision Pro 的所有特性似乎都在挑戰混合現實類設備的天花板。
這是一款他們準備了7年的產品,其目標自然是重新定義人與機器的交互方式。蘋果CEO 庫克表示,「Mac 帶來了個人計算,iPhone 帶來了移動計算,而Apple Vision Pro 為我們帶來了空間計算。」
那麼問題來了,Vision Pro 的真機真的像發布會錄播中呈現的那麼好嗎?對此,WWDC 的一些參會者透露了他們的體驗感受。
2300 萬像素顯示屏:頭顯的「視網膜屏」時刻來了?
在詬病混合現實類頭顯的各種聲音中,「顆粒感」、「眩暈」都是繞不開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之一在於提升屏幕素質。在這方面,蘋果可謂做到了極致。
Vision Pro 採用micro OLED 屏幕,將2300 萬像素集成到兩個郵票大小的顯示屏中,使得每隻眼睛分到的像素比4K 電視還多。蘋果沒有在發布會上進一步介紹Micro OLED 具體參數,不過顯示業界人士根據蘋果提供的信息測算出了Vision Pro 內屏的參數:Vision Pro 內屏共有兩片Micro OLED,每片微型顯示器1.42 英寸,分辨率為3600×3200,像素密度約3386 PPI(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量)。
這個PPI 數值是相當具有顛覆性的,要知道,索尼PSVR2 的PPI 僅為800,但很多人已經表示很清晰、不眩暈了。
試戴Vision Pro 的The Verge 記者Alex Heath 感嘆說,這讓他想起了2010 年初試iPhone 4 的那一刻。
iPhone 4 搭載了一項名為「視網膜屏」的技術。當時,喬布斯是這樣闡述的:「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 英寸(約25-30 厘米)時,它的分辨率只要達到300ppi 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300 個像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
同樣的,試戴Vision Pro 的人也紛紛表示,他們在Vision Pro 屏幕上是看不到單個像素點的。因此,Alex Heath 認為,Vision Pro 的屏幕將混合現實類頭顯帶到了「視網膜屏」時刻。而你一旦適應了這種屏幕,再回頭看其他屏幕就會覺得很難受,就像喬布斯所說的「回不去了」。
這兩塊超清顯示屏在打通虛擬與現實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CNBC 記者Steve Kovach 寫道,雖然Meta 最頂尖的Quest Pro 也會提供外部世界的圖像,但那些圖像是模糊的、像素化的,而蘋果的Vision Pro 則完全不同,它會讓你感覺你是透過玻璃在看外界,而不是屏幕。
不過,Ars Technica 高級編輯Samuel Axon 指出了一些亮度方面的問題。他個人感覺,雖然Vision Pro 的顯示屏要比Meta Quest 亮得多,但仍然要比現實環境低30%~40%。
「變態」的眼部追踪
「戴上Vision Pro 之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眼部追踪』」海外知名科技博主Marques Brownlee 評價說。
「這種眼部追踪是『變態』(sick)的,它看著你的眼睛,並跟踪你的眼睛四處移動。當你把眼睛移到一個UI 圖標附近時,這個圖標會立即突出顯示。」
「如果想選擇某個圖標,你只需要做一個捏手指的動作,這就相當於『點擊』,感覺就像心靈感應」Brownlee 描述說。
滾動操作對應的則是捏合併上下或左右移動手指,「感覺就像拉一根繩子打開百葉窗」,Samuel Axon 回憶說。他還提到,Vision Pro 的眼部追踪讓他想起了在PlayStation VR2 中使用的類似功能,但感覺Vision Pro 更準確一些。
蘋果選擇的這種交互方式拋棄了手柄等形式的控制器,必然要在追踪、校準等方面多下功夫。
從現場介紹來看,這種精準的眼部、手部追踪離不開頭顯內部安裝的多個攝像頭和傳感器。其中,內部的攝像頭會跟踪你的眼睛並識別你在看什麼;外部攝像頭則負責跟踪你的手部動作。這些攝像頭朝向各個方向,所以你即使不把手抬起來,也能下達各種指令。
此外,在剛佩戴Vision Pro 時,機器會進行一個校準的動作,就像錄入Face ID 一樣,讓你的眼睛往不同的亮點上看,看完一圈大概就能校準完成。
不過,Brownlee 也透露說,他有時候無意中會做一些捏手指之類的動作,這會誤導Vision Pro 的傳感器。因此,使用這種新的交互方式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穿牆而入的恐龍
在WWDC 的錄播中,有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在一個虛擬的房間裡,一隻恐龍出現在了牆面的顯示屏上,當你以為這是一個二維畫面時,它出人意料的走了出來,進入你所在的房間裡,還發出咆哮聲。在觀看錄播時,可能沒有人會覺得害怕。但體驗過這一應用的很多人都反饋說,實際沉浸感遠超想像。
Samuel Axon 寫道,「我靜坐在一個方正的房間裡,然而,不知何時,牆壁的一部分慢慢地變成了一扇門,通向一個3D 渲染的、有著蔚藍天空的岩石環境。這個畫面完美地映射在牆壁上,我感受到了空間的深度,彷彿門口通向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立體而栩栩如生的恐龍在這個門的另一側徜徉。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我驚訝得無法言喻。一隻恐龍緩步而至,毫不費力地穿越門口,進入了房間。我可以走近它仔細觀察,就像它就在我的身旁。當我在房間裡走動時,它的頭轉過來盯著我。
恐龍在房間裡投下了陰影,被附近的燈光自然地照亮。這種將恐龍置於真實空間的表現方式,比我之前看過的任何VR 恐龍視頻或遊戲都更有說服力。 」
Samuel Axon 認為,這次經歷證實了一間事情:如果有人能把AR 做好,它將比VR 更有影響力。
作為Vision Pro 的首批體驗者,著名電影導演陸川在觀看電影《阿凡達》的片段之後表示:「Vision Pro 帶來了色彩、景深的極致還原、觀看時聲音的臨場感、交互的立體感和沈浸感,讓去電影院看3D 電影的邏輯已經崩塌了。」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3D 電影的觀看方式將發生改變。
令人五味雜陳的虛擬建模
「這是我打過的最奇怪的一通電話,」Samuel Axon 形容他在Vision Pro 中使用FaceTime 的體驗時寫道。
在Vision Pro 的應用描述中,通話是一個重要功能。不過,和普通的手機視頻通話不同,佩戴Vision Pro 的人無法將攝像頭對準自己的整張臉,因此各佩戴者之間就無法進行真正的面對面視頻通話,從而讓體驗大打折扣。
為了彌補這個短板,蘋果想出了一個主意:先掃描佩戴者的面部,進行3D 建模,然後在通話時為彼此顯示已經建好的3D 模型。而且這個模型會實時反映佩戴者的表情、眼神等信息,盡可能創造一種接近面對面的通話體驗。
不過,在提到這項體驗時,Samuel Axon 和Marques Brownlee 都提到了「恐怖谷」這個詞。
他們表示,這個建模確實很逼真,無論是幾何形狀還是顏色都和本人很接近,只是皮膚和頭髮的材質看起來有點奇怪。與使用卡通形象相比,這種模型確實看起來更有真人的感覺,但其介於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尷尬屬性也確實讓人感覺不太舒服。
同樣讓人感覺不太習慣的還有EyeSight 反向透視功能:一個朝外的屏幕顯示佩戴者眼睛的建模結果。 「想像一下,你在飛機上戴著這個頭顯,空姐過來拍了你一下,問『需要水嗎?』你抬起頭來,你的眼睛透過頭顯顯示了出來,這個感覺很奇怪」Marques Brownlee 評價說。
一些小小的遺憾
總體來看,這些試戴Vision Pro 的人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多數將其評為「迄今為止嘗試過的最好的混合現實設備」。不過,他們也指出了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首先,從重量來看,由於主要選用了玻璃、金屬等材質,Vision Pro 給人的感覺是偏重的(比大多數塑料材質的頭顯都重),這會影響佩戴的舒適感和持續時間。或許也是基於這個原因,蘋果選擇了用一根線外接電池。 Samuel Axon 形容說,這個外接電池的形狀和重量像厚實的iPhone,很容易插入口袋。連接電池和頭顯的那根電線從未妨礙到他, 但確實一直有存在感。
其次,從交互方式來看,由於缺乏觸覺反饋,有些場景的體驗可能缺乏沉浸感。比如,Marques Brownlee 提到,當一隻蝴蝶落到手上時,他能全方位地觀察這個蝴蝶,甚至感受到它的成交量,但唯獨沒有任何觸覺。這一刻,他意識到,這只是一個VR頭顯創造的虛擬形象,沉浸感一下被打破。
最後,多數人都會提到,兩小時的續航時間確實太短了,很多電影都超過了這個時間。蘋果在正式發布這款頭顯時或許會提供解決方案。
至於3500 美元的高昂售價,Samuel Axon 將其解讀為「有錢人的玩具、開發者的繆斯」。也就是說,為了吸引一波早期用戶和開發者,讓他們願意充分使用該產品,為其開發有潛力的殺手級應用,蘋果不願在顯示屏等配置上妥協。這部分早期用戶和開發者將決定Vision Pro 的未來走向,幫助蘋果推出更加普適、親民的版本。
扎克伯格:不以為意
當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蘋果的Vision Pro 上時,為元宇宙改名的Meta 似乎沒有對蘋果推出Vision Pro 感到任何不安。
據The Verge 報導,在最近一次Meta 的全體員工會議上,Meta 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表示:「Apple 的Vision Pro 沒有在Meta『尚未探索過』的技術方面取得任何重大突破,而且它也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頭顯的樣子。」
此外,Meta 即將推出的Quest 3 頭顯將比蘋果的Vision Pro 便宜得多,預計售價將只有499 美元,這可能會讓Meta 比蘋果擁有更廣泛的用戶群。
長期以來,Meta 一直將自己定位為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領域的領導者,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儘管扎克伯格對Quest 3 期望甚高,但Quest 3 預計要在今年第三季度才能發貨。
無論是Vision Pro 還是Quest 3,我們都期望人機交互能迎來一場新的變革,但究竟誰會成為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鏈接:
https://www.theverge.com/23752959/apple-vision-pro-headset-hands-on-demo-impressions 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3/06/hands-on-with-apple-vision-pro-this-is-not-a-vr-headset/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6LTEIKK05118H7J.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vXuyITwBI https://www.theverge.com/2023/6/8/23754239/mark-zuckerberg-meta-apple-vision-pro-headset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