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在大模型時代回望大煉鋼鐵


大模型在近半年多的火熱,頗有當年虛擬人、元宇宙等概念火熱時的風頭。彼時有傳言說“現代公司若不帶虛擬人都不好意思開發布會,不提元宇宙就吸引不到粉絲的目光以及資本的青睞”,然而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現在的大模型熱是不是還在穿新鞋走老路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各家企業的大干快上,的確容易讓人聯想到幾十年前的曾經。這裡先放結論:目前國內的“百模大戰”,更多的是外部刺激後,疊加市場引導下,各家企業自發的產業躁動,與幾十年前特定計劃指向性極強的運動不可同日而語。

英雄競折腰還是對標?

三月,百度發布國內首個類GPT競品“文心一言”,雖然十幾年的心血,幾千億的花費最終換來的更像是“殺了我給大夥助助興”,然而畢竟具有首創精神。隨後一段時間裡,360智腦,通義千問等紛紛登台亮相,搜狗創始人王小川成立百川智腦,宣稱“爭取年內發布國內最好的大模型”。短短幾天內,國產大模型賽道真的就是一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的景象。與此同時,太平洋對面的微軟,谷歌,Meta等也都沒有閒著,也在積極行動,頗有枕戈待旦的架勢。

但是凡事皆有兩面,有人叫好就有人批評,比如無碼科技創始人兼CEO馮大輝就寫了篇《ChatGPT時代的大煉鋼鐵》,直言不諱的表示“網上湧現出來不少基於ChatGPT的衍生項目,有點像當年的小鍋爐土法上馬大煉鋼鐵。”他並非抨擊眼下的大模型熱潮,只是在欣賞“創新的活力在湧動”,同時對套殼上馬或藉機炒作,拉升企業股價,抬升公司估值的做法發表了一些觀點。此番言論一出,不出意外的很快就有人表示認同,其中不乏一些刺耳的聲音,如“ChatGPT在咱們這離畝產過萬不遠了”,“下個階段該是全民大模型,ChatGPT進萬家了吧”,“ChatGPT是懷胎十月的結果,我們是湊十對夫妻,想一個月就生出孩子”。

穿新鞋走老路?

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批評跟風本無可厚非,但是和大煉鋼鐵相提並論多少還是有些上綱上線。不過現在這股熱潮的確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比如泡沫大,套路多,套殼換皮等等,甚至一些和AI沒什麼關係的企業也在往大模型上硬蹭,正如過去一兩年各家企業都爭著搶著往元宇宙上蹭。大部分企業對AI,元宇宙,大模型的想法或許都可以概括為“可以不用,不能沒有”。

但有個不能忽略的事實,大模型的開發是一連串的系統性複雜工程,絕非僅靠燒錢就能開花結果。眼下大模型的熱火朝天,也的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昔日國產芯片與系統的那種情形,開始時一哄而上,結束時一地雞毛,回首時一言難盡。因此現在有人在擔心大模型會變成大煉鋼鐵,其實也可以視為是在隱晦的表達某種顧慮:這會不會導致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又是否會催生讓消費者為泡沫買單的割韭菜把戲?回顧過去再著眼現實來看,這兩個問題都是大概率會發生的,甚至是必然會發生的。那麼多的企業扎堆湧入同一賽道,重複造輪子的情況在所難免,而這導致的後果可能又要消費者承擔。

江湖上有傳言說全球範圍內對ChatGPT套皮最多的企業就來自於國內,比如一堆賣賬號賣課的,本人就遇見過不少推銷的,但是在試用不到十分鐘後即識破了套路,另外本人也以個人的微薄之力幫助幾個人遠離這些套路或騙局。雖然有幸沒被人對韭當割,但又有誰能保證有多少靠這種套路發家致富的?調用ChatGPT大模型本無傷大雅,但是搞山寨、玩套路,還要堂而皇之的盤點自己,以此來割韭菜,這無疑逾越了道德和法律總結。這種問題過去有,現在有,未來肯定還會有,不能不正視。

名正則言順

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也不至於用刮骨的方法治感冒。目前有輿論表示應該發揚“中心化力量辦大事”的精神,既可以避免重複造輪子式的資源浪費,以及無序競爭導致的市場過熱問題,也可以形成合力,由“國家隊”領導攻堅克難,各家企業各顯神通負責配合。這種想法帶有明顯上個世紀的色彩,總而言之就是“大模型應該由國家層面管理”。

一邊將大模型熱潮與特定計劃下的大煉鋼鐵相提並論,一邊又希望按照特定計劃來中心化管控大模型,這種辦法屬實有些分裂。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當前的大模型熱潮是“非理性繁榮”,AI賽道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對國產AI企業未必就一定是壞事。

很明顯的,AI以及後續的AGI可能是21世紀改進生產力最重要的賦能技術,其意義不亞於18世紀的蒸汽機,以及19世紀的電力。面對如此機遇,任何企業想搶灘佈局,占得一絲先機都很正常。大模型的確燒錢燒技術,但場景化應用同樣很有“錢”景,資本又以逐利為天性。現在再回看這些企業的紮堆下場是不是就合理了許多?

或許在有些人看來,AI,大模型,乃至整個科研產業,就不應該各自為戰式的發展,不然沒法體現“國產天團”的優勢。若果真如此,很多問題很快就浮出水面了:國內各大小企業,但凡是有點實力的都在摩拳擦掌,那麼該誰上場誰退出?是抽籤還是競標?又如何保證公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相信也一定會有人反駁說一哄而上會導致浪費。的確,競爭必然導致浪費,但不競爭往往導致更大的浪費。對此,我們北邊曾經的鄰居最有發言權,然而它的結局我們也都看見了。

這幾年來國內市場“強敏捷性”表現的極為突出,比如智能手機產業就極為明顯。 iPhone誕生後短短幾年,國內一票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就連華強北都被連帶著,一起把國內外智能機市場成交量成了紅海。這幾年裡誰敢說手機行業沒有資源浪費或產能過剩?但是在白熱化競爭的市場之外,昔日功能機時代默默無聞的國產手機發展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奇蹟,逐漸走向世界前列。

按照有的人“大煉鋼鐵”的那套邏輯,這麼多企業扎堆造手機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表現形式的大煉鋼鐵?這其中各種各樣的行業亂象確實該整治。但相比產能浪費而言,這也是由此鍛造出來的強大產業鏈、供應鏈能力的必需成本。假如沒有此前的白熱化競爭及伴生成本,中國製造整體實力何以做大做強?

開頭就說了大模型與大煉鋼鐵不可同日而語,有這種想法也情有可原,但請不要雙標,國產大模型出來前說BAT等企業沒實力被人吊打,等到BAT等企業下場發力了又說市場過熱,他們是在浪費資源。大模型就應該“恰到好處”,不禁讓人懷疑,怎樣的好才是他們心裡的恰到好處?高新技術不僅關係到國家主權,對各大企業同樣關係重大,誰不想抓住未來的機會呢?誰又願意錯過下一個風口呢?既然想讓國產類GPT獲得長足發展,那為什麼不給自發性的市場競爭以足夠的包容空間呢?又何必簡單草率的將大模型白熱化競爭與大煉鋼鐵混為一談?

大模型與大煉鋼鐵,或許唯一的相同點在於名字裡都有個“大”。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