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簡史


深入了解使互聯網成為當今全球現象的關鍵里程碑和趨勢。

互聯網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徹底改變了我們溝通、獲取信息和開展業務的方式。它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從一個不起眼的研究項目開始,發展成為一個連接全世界數十億人的全球網絡。本文介紹了互聯網發展的時間表,重點介紹了影響其發展的關鍵里程碑。

阿帕網的誕生(1969)

美國國防部在20 世紀60 年代末創建了高級研究計劃局網絡(ARPANET),此時互聯網首次出現。借助阿帕網,研究機構和大學如今可以更輕鬆地交易所和共享數據。 1969 年10 月29 日通過阿帕網發送的第一條消息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TCP/IP 和互聯網協議套件的誕生(20 世紀70 年代)

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TCP/IP) 是20 世紀70 年代創建的協議框架,為當前的互聯網奠定了基礎。 TCP/IP 提供了一套跨網絡發送和接收數據包的統一準則,允許各種計算機和網絡毫無問題地進行通信。這項創新催生了互聯網協議套件,它是互聯網的基礎。

Usenet 和電子郵件的發展(20 世紀80 年代)

20 世紀80 年代,互聯網在通信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期間,電子郵件——當代在線交易所的一個關鍵要素——被開發出來。它使用戶能夠通過網絡發送和接收電子消息,從而改善了全球的連通性。還創建了一個名為Usenet 的分佈式討論系統,允許用戶參與新聞組並交易所各種主題的信息。

萬維網(20 世紀90 年代)

隨著萬維網(WWW) 的創建,20 世紀90 年代是互聯網歷史上變革的十年。英國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首先提出了一個可通過互聯網訪問的鏈接超文本文檔系統。

1991 年,第一個網頁發布,到1993 年,Mosaic 和Netscape Navigator 等網絡瀏覽器被創建,使得瀏覽網絡更加方便。

雅虎和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出現進一步改進了在線信息發現。

電子商務和網絡泡沫(20 世紀90 年代末)

互聯網繁榮——基於互聯網的企業爆炸性增長和投資的時期——發生在20 世紀90 年代末。電子商務在此期間蓬勃發展,亞馬遜和eBay 等在線零售巨頭不斷湧現。網絡技術的進步和安全在線支付方式的廣泛使用推動了在線購物的擴張,徹底改變了商品和服務的買賣。

Web2 和社交媒體的出現(2000 年代初)

社交網站和Web2 的理念於2000 年代出現。 MySpace、Facebook(現為Meta)和Twitter 等網站使用戶能夠建立帳戶、交易所信息並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從而改變了在線交易所方式。

Web2 促進了用戶生成的內容、交互和協作,使在線體驗更具交互性和動態性。此外,雲計算出現於2000 年代初,為個人和公司提供可擴展、適應性強的計算資源。

2006 年,Amazon Web Services (AWS) 等服務提供了遠程數據存儲、處理能力和託管應用程序的能力。

2000 年代後期互聯網的興起

隨著技術進步、連通性以及數字服務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互聯網繼續快速發展。以下是2000 年代末以來互聯網的簡史:

移動互聯網和應用程序革命(2010 年代)

2008 年:Apple App Store 推出,徹底改變了移動應用程序分發方式。 2010年:智能手機和移動設備的普及導致移動互聯網的興起。 2012 年:Google Play(以前稱為Android Market)推出,作為Android 設備的主要應用程序商店。移動應用程序提供廣泛的服務,包括通信、娛樂、生產力和電子商務。

首次使用比特幣的商業交易

2010 年:第一筆使用比特幣(BTC) 的商業交易發生,標誌著互聯網歷史上的關鍵時刻。 2010 年5 月22 日:這一天通常被稱為比特幣披薩日,Laszlo Hanyecz 用10,000 BTC 兌換了兩個披薩,凸顯了加密貨幣在現實世界交易中的潛力。此次活動展示了數字貨幣的顛覆性力量及其徹底改變傳統金融體系的能力。

寬帶和高速互聯網的擴展

2010 年代初:寬帶互聯網接入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擴展。改進的在線體驗、更快的數據傳輸以及流式傳輸高清內容的能力。

社交網絡和消息應用程序的興起

2000 年代末至2010 年代初:Facebook 和Twitter 等社交網絡平台繼續佔據主導地位。 2010-2013 年:WhatsApp (2010)、WeChat (2011) 和Telegram (2013) 等消息應用程序變得流行,提供實時通信和共享功能。

雲計算和存儲

2010 年代初期:雲計算變得越來越流行。 2006 年:AWS 提供可擴展的計算資源。 2010年:微軟Azure和谷歌云平台進入市場。 2007-2012 年:Dropbox (2007) 和Google Drive (2012) 等雲存儲服務變得流行,提供方便的文件存儲和同步。

相關:7 個需要了解的現實世界雲計算示例

物聯網和連接設備

2000 年代末至今:物聯網(IoT) 自2000 年代末誕生以來持續發展。智能家居設備、可穿戴技術和工業應用發展勢頭強勁。互連性可實現自動化、遠程監控和數據收集。

流媒體和點播娛樂

2000 年代末至今:流媒體平台改變了娛樂行業。 2006 年:Amazon Prime Video 推出,名為Amazon Unbox。 2007 年:Netflix 推出流媒體服務。 2008 年:Hulu 推出免費、廣告支持的流媒體服務,隨後推出基於訂閱的計劃。同年,Spotify 還推出了音樂流媒體服務。 2015年:Apple Music開始流行。 2019 年:Disney+ 憑藉其豐富的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戰和國家地理內容庫而廣受歡迎。

增強的在線安全和隱私問題

持續關注:網絡安全和隱私問題日益突出。引人注目的數據洩露和網絡攻擊提高了人們對安全實踐重要性的認識。加密貨幣技術、安全協議和多因素身份驗證已成為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完整性的重要工具。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相關:機器學習的5 個關鍵特徵

5G 和下一代網絡的擴展

2010 年代末及目前:第五代(5G) 網絡的部署不斷擴大。 2019 年:5G 在部分地區開始商業部署。 5G 承諾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網絡容量。 5G 支持自動駕駛汽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

Web3 的興起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 在2014 年創造了“Web3”一詞,標誌著互聯網發展的重大轉折點。此外,像Vitalik Buterin 的以太坊這樣提供智能合約功能來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 的舉措也獲得了動力。 DApp、去中心化金融(DeFi) 和不可替代代幣(NFT) 都受益於以太坊區塊鏈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的發展。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簡稱The DAO,因其前沿的去中心化治理實驗而在2017 年成為頭條新聞。儘管存在困難和弱點,但它通過基於區塊鏈的平台建立了群體決策概念的框架。

Web3 的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超越了以太坊。 Polkadot、Solana、BNB智能鍊等其他具有鮮明特色和側重點的區塊鏈平台也相繼出現。這些平台通過解決可擴展性、互操作性和開發人員體驗,促進了Web3 開發的競爭環境。

Web3 還包括自我主權身份識別,人們負責自己的個人數據,並可以選擇與他們信任的其他人共享這些數據。 Sovrin、uPort 和SelfKey 是去中心化識別協議的幾個例子,它們引領著更加以用戶和隱私為中心的互聯網的發展。

隨著Web3 的出現,對數據隱私、所有權和透明度的需求不斷增長。用戶現在更加意識到自己數據的價值以及中心化​​平台的危險。通過提供促進隱私並讓用戶控制其數字生活的選項,Web3 技術賦予了人們權力。

此外,Web3 通過NFT 在數字收藏品和藝術品領域越來越受歡迎。區塊鏈技術使這些獨一無二的代幣能夠為數字商品提供可驗證的所有權和來源。這徹底改變了藝術市場,為生產者和收藏家提供了新的機會。

隨著不斷嘗試增強可擴展性、可用性和互操作性,Web3 的旅程還遠未結束。隨著這一運動的興起,它挑戰了傳統的中心化互聯網範式,同時想像了一個用戶將對其數據、隱私和決策擁有更多主權的未來。

互聯網的未來

就革命性的發展而言,互聯網的未來前景令人難以置信。由於人工智能、5G網絡和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將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連接速度更快、更可靠,可實現無縫通信和身臨其境的體驗。

人們將通過Web3 和去中心化技術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數據和在線體驗。隨著數字世界的發展,隱私和網絡安全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需要更強有力的安全措施。互聯網的未來充滿了創新、連接和向所有用戶開放的數字環境的希望。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BITCOININSIDER。版權歸作者Anonymou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0X簡體中文版:互聯網簡史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