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E系公鍊是聯盟鏈續:非正式地回應來自Move生態的討伐

這是Whistle的第4篇文章(第3篇發不出來……),回應多位Move生態的朋友的討伐。

作者| 北辰

Whistle作為新註冊的自媒體賬號,第1篇正式發布的文章《開技術倒車! Aptos和Sui其實是聯盟鏈,生命取決於資本的耐心》在完全冷啟動的情況下還能吸引來這麼多行業注意力(火力),有些超出預期了。

本文得到了很多行業內朋友的認可,甚至已經有兩位朋友表露了投資意向(順便一提,我們現階段還不需要,只管「但行諸事,莫問前程」)。

與此同時,由於挑戰了行業主流觀點,引來了多位Move生態的人的討伐,最集中的批評是《反擊!多位資深開發者反駁某些批評Move系公鏈的言論》——6位開發者共反駁了12個觀點。

雖然我們之間的觀點不同,但都是集中在技術討論上,這種爭論有助於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Whistle理應安排一篇文章來反駁那篇文章的反駁,但Steven說,越是基礎的爭議(比如Sui到底是不是區塊鏈),就越需要嚴謹,他要認真準備一下再去反駁對方認真準備的反駁。

我們其實總共做了兩次訪談,有一些涉及細節的討論並沒有在文章中體現(主要是囿於篇幅,但不影響文章中所有的結論),所以今天先貼出第二次訪談中涉及細節的部分,作為非正式回應,Steven的正式回應過幾天再貼出。

不過由於12個反駁中有一個是北辰的觀點(3),所以這裡先做回复,並越俎代庖地替Steven回應兩個爭議的觀點(4、7)。

觀點(3):

爭議原文:

“幣圈的人好像挺沒見識的,比如之前Dfinity(ICP)出現後,幣圈很多搞技術的人就很興奮,覺得它的敘事非常宏大,能解決很多問題,但其實那就是雲原生的故事,微軟、IBM都搞了多少年了。“

反擊:

“ICP的構建路徑的確有問題。但這個作者應該是覺得「去中心化的雲計算」這條路不對,但Web3就是去中心化的雲原生。 ”——支持Move的Layer2項目Rooch創始人Jolestar

北辰的回應:

首先,我不是覺得「去中心化的雲計算」這條路不對,我也不是覺得「雲原生」不對,我只是覺得Dfinity搞的去中心化的雲計算不對。理由無關技術,而是認為它的業務邏輯、經濟模型、資源決定了很難發展起來。當然,這個觀點完全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裡不再贅述。

其次,我也覺得「Web3就是去中心化的雲原生」,但絕對不是Dfinity搞的那個雲原生。

觀點(4):

爭議原文:

“自以太坊以來,沒有再出現什麼新的技術範式。”

反擊:

“如果是指最早的以太坊,其實它和它以外的技術範式更迭都很快。ZK,DA,Verkle Tree,交互式欺詐證明,這些技術範式的最早發起者都不是以太坊基金會,但很快就被以太坊借鑒並吸收。

比如,以太坊在DA方面借鑒了Celestia,在PoS共識協議上借鑒了Cosmos的Tendermint。 ZK也不算以太坊本身的技術,但是在推廣ZK概念上,以太坊基金會花了不少力氣。

另外,Move語言也算是技術範式上的創新。 Algorand和Cardano在POS上的範式創新也很重要,只是還沒有經歷大規模的考驗。 “——以太坊生態存儲類項目EthStorage創始人Zhou Qi

北辰替Steven越俎代庖的回應:

首先要釐清啥叫「範式」(Paradigm),它指的是一個理論框架,而不是某個技術細節。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才叫範式轉移,處在它們之間的玻爾茲曼的能量均分理論雖然也很偉大,但不是范式轉移。

ZK、DA、Merkle Tree、交互式欺詐證明,這些都是應用在區塊鏈的技術,而不是區塊鏈本身。它們和區塊鏈可以有很好的結合,但至少現在還沒有出現像以太坊之於比特幣那樣的範式轉移。

不過Meta系的技術(包括Move語言)確實算是技術範式上的創新,只是我們認為它的方向錯了……

它很好,不過它從技術到業務,做的都是聯盟鏈的事情,就不要跟公鏈沾邊了。

觀點(7):

爭議原文:

“Move不是一種好的語言,因為如果脫離了Aptos和Sui等項目,Move就沒法用。”

反擊:

“這對於Solidity也是完全一樣的。如果Solidity脫離了支持EVM的鏈,也沒法用。「XXX 不是一種好的語言,因為你如果脫離了XXX生態,XXX 語言就沒法使」放很多編程語言身上也是一樣的。 “——資深Move生態開發者Nanne2022

“Steven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Solidity和Move需要專門的虛擬機才能執行,這需要專用的程序,但統治整個互聯網開發領域的Java一樣需要專門的虛擬機。如果放在上世紀末Java剛推出不久時,也有人會說:「Java如果脫離了JVM生態,就沒法用,所以不是一種好的語言」。 ——Move社區成員eternal

北辰替Steven越俎代庖的回應:

Steven在回答該問題的最開始就表明了:“它們(Solidity和Move)的基礎就不一樣,所以談不上誰更加優秀。“

以及在該問題收尾時也說:“跟語言就沒關係,從Libra開始的所有公鏈都是有問題的,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問題不在於Move是不是好的開發語言,而是Move是不是好的「區塊鏈開發語言」,Steven的回答很明確——Move所在的生態,就不是區塊鏈的正確演進方向。

上次訪談中一些涉及技術細節的觀點:

北辰:為什麼Meta系的項目「既沒有區塊,也沒有鏈」?

Steven:最初的起源就是Facebook為了搞支付系統去做了一個Libra,它是一個標準的聯盟鏈,本來想推廣到全球,只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終止了。

它的整體思路和公鏈完全不一樣,它沒有一個完整的區塊結構,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指向鍊錶的結構,所以我說既沒有沒有區塊也沒有鏈。

第一點,它的賬戶非常特別。

我們在傳統公鏈上創建一個賬戶,會產生公私鑰對,然後由公鑰來做哈希生成賬戶地址。私鑰就是你的一切,丟了私鑰,賬戶也就沒有了。

Libra雖然也是同樣的結構創建賬戶,但公私鑰對是可以被替代的。它是從聯盟鏈用戶的角度出發,考慮的跟傳統銀行賬戶一樣,就是萬一私鑰丟失了怎麼辦。

這一點對個人用戶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丟私鑰的可能性蠻大的,不少比特幣其實是死掉的比特幣。

Aptos繼承了這個特點,它們恢復賬號的方式,從區塊鏈的角度來說比較危險——你的地址下的賬戶其實是可以被別人恢復。你不能因為私鑰可能會丟失,就把系統的安全性級別給降下來。

第二點,它的共識算法非常奇怪。

它在共識算法上的創新其實是建立在認為大部分節點都是可信任的,相當於把所有的節點看作一個集群來管理,這是典型的聯盟鏈的做法。

所以它會有一個共享的內存池協議,把未打包的區塊信息交易都放在內存池裡面,所有節點都是通過內存池協議彼此共享,相當於傳統的業務集群裡面的緩衝區。然後再在節點裡選出一個lead節點,由它負責給緩衝區裡的交易排序,然後提案一個交易區塊,並通知其他節點來投票,達到三分之二的投票就會執行。

說實話,這個投票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只是確認lead節點提交的新區塊裡面的內容是否符合歷史狀態,而lead節點的產生理論上是可預測的,這一點非常危險。

當然,所有採用BFT共識協議的系統或多或少都會這樣的問題——節點數量不能太多(會影響共識的效率),也不能太少(無法控制系統的安全性)。

以太坊的節點也有隨機性的選擇,但是以太坊採用了Slot(時隙)的方式來劃分時序,這相當於又人為增加了一層選舉,把挖礦節點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分開,兼顧了效率和安全性。

我們再說回到Libra,它的lead節點的權限非常大,會以少量算力控制整個網絡。

傳統公鏈的交易數據要在整個網絡里傳兩遍(廣播一遍,驗證一遍),而Libra則是已經由lead節點處理好區塊信息,只是把序號傳播給其它節點,它們收到序號之後就按lead節點指定的順序執行交易,整個過程的數據交換量非常少,這意味著如果lead節點作惡的話,其他人很難控制。

北辰:其他的節點是如何來判斷lead節點有沒有作惡?

Steven:這個肯定判斷不了的。 lead節點發布的執行順序,其他節點只能去驗證交易的前後狀態是否正確。

北辰:如何理解Libra「既沒有區塊,也沒有鏈」?

Steven:整個Libra的數據其實就是一個帶著版本號的關係型數據庫。它只是把交易作為載體,這個帶版本號的數據庫由記錄交易、輸出結果、賬本狀態組成了一個三元組,每次交易它都會改變一下三元組的所有項目的狀態,然後通過不同的狀態標識來確定賬本是否有效。

這跟傳統區塊鏈完全不同。比特幣、以太坊上的每一筆交易都是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代幣(挖礦挖出來的代幣)。而Libra就是每次交易都修改一次狀態(即不同的版本),然後再對這個版本做一次全局性的共識。

你可以說它是顛覆性的,重構了區塊鏈,但這個做法只適合聯盟鏈,不適合公鏈,因為它的全局狀態控制、不同節點間的安全性都不能保證。

之前我們說,Move語言之所以不是一個好的區塊鏈編程語言,就是因為它只能在Meta系的這種基於帶版本號的數據格式下才能夠運用,跟公鏈沒什麼關係。

北辰:這也是我個人的困惑,就是聯盟鏈有存在的必要么?如果追求絕對的安全性,那就去公鏈,如果追求便利,那就用互聯網,作為中間態的聯盟鏈沒有太大意義。

Steven:聯盟鏈的高性能是犧牲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得來的,它們的性能和安全性完全可以用中心化系統再加一點密碼學就可以了,這個在服務器平台、雲平台上都可以做,效率肯定更高,而且也不見得安全性更低,所以就沒必要用到區塊鏈,何況聯盟鏈也不是真正意義的區塊鏈。

總結

Steven也將「本著實事求是精神,與多位業內技術大咖進行訪談,針對《反擊!多位資深開發者反駁某些批評Move系公鏈的言論》中的12個論點進行討論」,敬請期待!

這裡給我們的Steven打一個廣告。他之前在朗訊做5G通信,現在幫國內一些crypto基金看公鏈。

他看好區塊鏈,但經常發表針對區塊鏈的暴論,Aptos和Sui只是我們聊的第一個……未來還會持續輸出暴論。歡迎對Steven發起各種challenge!

作為多年來的通信工程師,Steven對區塊鏈系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次的爭議至少說明在被各種噪音淹沒的crypto市場中,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關注、討論關於行業的真實且刺耳的聲音。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