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能夠預料,由主流金融機構申請比特幣現貨ETF 帶動的這輪行情,最終受益最大的是比特幣分叉項目——BCH(比特幣現金)。
Coingecko 數據顯示,過去一周,BCH 以106.5% 的漲幅領跑其他加密貨幣;過去兩週,BCH 從101 美元最高上漲至325 美元,最高漲幅221% ,目前暫報294 美元。
有意思的是,隨著BCH 上漲,其他幾個分叉幣項目也獲得不錯的漲幅:BCH 分叉項目eCash(曾又名BCHA)週漲幅58.2% ,排名第二;由CSW(綽號「澳本聰」)主導的另一個BCH 分叉項目Bitcoin SV(BSV)以35.2% 的周漲幅排名第四。由於這些代幣都是POW 機制,社區高喊:Make Pow Great Again,連帶著萊特幣(LTC)、DASH 以及以太經典(ETC)等一批老牌POW 公鏈代幣也在今日普遍漲幅超過10% 。
除了代幣漲幅之外,BCH 社區中還正在流傳和熱議:BCH 曾經的王者吳忌寒即將回歸建設,社區高喊BCH 下一個壓力位是1000 美元(歷史最高價1650 美元)。雖然並沒有官方消息驗證坊間傳言,但吳忌寒這個名字在BCH 社區心中分量——正如V 神之於以太坊。
對DeFi 爆發後開始投資的加密新人來說,近兩年鮮少發聲的吳忌寒似乎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但在2021 年之前其是妥妥的頂流。作為全球最大礦機廠商比特大陸創始人之一和媒體筆下的“礦霸”,吳忌寒是幣圈「教父」級人物,一言一行都對整個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就如同今日的幣安創始人CZ 一般。
BCH 更是曾在吳忌寒的推動下成為2017 年市場最炙手可熱的分叉幣,但隨著兩次硬分叉、吳忌寒深陷比特大陸「宮鬥」分身乏術,也沒有追逐真正點燃下輪牛市的DeFi 浪潮, BCH 也隨之慢慢淡出主流圈子。
但BCH 曾經的精彩大戲,卻不遜於今天的各類行業故事和事故。
(1)吳忌寒分叉比特幣,BCH 誕生
2017 年,比特幣社區爆發激烈衝突:一派是以Bitcoin ABC 為代表的大區塊方案,主張增加區塊大小限制(1 MB 增加到8 MB)來提高比特幣的交易速度;另一派以Bitcoin Core 為代表原教旨主義者,主張在不改變比特幣網絡代碼,而是通過先進技術(例如閃電網絡)來解決可擴展性問題。
最終,在掌握大量算力的比特大陸的支持下,發生了比特幣歷史上第一次分叉,誕生了比特幣現金(BCH)。巔峰時期,BCH 市值一度擠進前四—— 2017 年12 月,BCH/BTC 匯率達到歷史最高0.284 (現在是0.01),此後再也未能達到該水平。
在BCH 之後,市場上也誕生了數百個比特幣分叉項目,但都沒有曇花一現最終死亡,難以達到BCH 的成績。而率先帶頭分叉比特幣的吳忌寒,也被冠上各種罵名,但這絲毫不妨礙其對自己創造的「作品」的滿意度。
“比特幣現金已經成為數字貨幣市場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它不僅具有自己的獨特特點和優勢,而且也能與其他數字貨幣相互補充和共存。”“比特幣現金的分叉事件雖然產生了一些爭議和波動,但也為整個數字貨幣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雖然在2018 年2 月的一次採訪中,吳忌寒批評了BCH 的部分設計和實施方案,並認為該項目不能達到原本設定的目標,但其並未放棄BCH,這點也從後面的分叉大戰中可以窺見。
(2)BCH 分叉,吳忌寒對戰 CSW
在BCH 誕生一年後,自稱中本聰的澳洲人CSW(Craig Wright,外號澳本聰)開始分叉BCH,吳忌寒也體會到了分叉帶來的痛苦。
2018 年11 月,BCH 進行了一次升級,引入了一項名為Canonical Transaction Ordering (CTOR)的新功能。然而,這項升級並沒有得到所有成員的共識,激進主義者CSW 提出直接採用128 M 的超大區塊,並將客戶端“鎖死”在中本聰時期的0.1 版本,遭到吳忌寒以及Bitcoin ABC 團隊反對。吳與CSW 就此迅速掀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罵戰,雙方互飚髒話。
最終,兩個不兼容的版本由此誕生,即BCHABC(由吳忌寒和 Roger Ver 等人支持)以及BCHSV(由CWS 等人支持)。分叉之初,雙方都聲稱自己是正統的BCH,並尋求社區支持和市場認可;隨後,雙方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包括挖礦算力爭奪、社區投票以及各種宣傳攻防等。最終以吳忌寒方獲勝告終,BCH ABC 再次更名BCH,而BCHSV 則以BSV 代替。
雖然吳忌寒獲勝了,但BCH 經歷了分叉後,價格暴跌——僅僅一個月時間,BCH 幣價由分叉前的552 美元,一路狂瀉至74 美元,跌去83% ;即便計入分叉後產生的BSV,投資者依然損失慘重。
(3)ABC 團隊背刺吳忌寒,BCH 再次分叉
“祝賀!在這個新的區塊之後BCH 社區中將不會再有搗亂分子!” 2018 年11 月16 日,吳忌寒在戰勝CSW 發布推特如是說。但彼時的他並沒有料想到,兩年後BCH 會再次經歷分叉。
分叉的核心是一個被稱為“基礎設施融資計劃”(IFP,Infrastructure Funding Plan)的升級,將強制把每個區塊獎勵的8 %(由礦工賺取的比特幣現金)委派給那些為BCH 提供支持的軟件項目,比如Bitcoin ABC。
IFP 強制要求所有BCH 礦工讓出更多利潤捐助開發者們,這也是礦工們所不想看到的,於是BCH 早期開發者Freetrader 選擇自立門戶進行分叉,並獲得了眾多礦工們、社區和用戶的青睞。最終,BCH 再次硬分叉出兩條鏈:BCHN(Bitcoin Cash Node,無IFP 限制)以及BCHA(Bitcoin Cash ABC,有IFP 限制).
隨著分叉再至,新一輪“BCH”冠名權爭奪又開始了。原以為主導了BCH 三年開發的ABC 團隊會獲勝,但最終結果是處於輿論和支持率優勢的BCHN 獲勝,獲得了BCH 冠名權,而BCHA 也在2021 年8 月宣布更名為eCash(XEC)。
問題來了,吳忌寒麾下金牌團隊ABC 背刺導致社區分裂,吳忌寒為何不站出來?答案是,吳忌寒此時深陷比特幣大陸宮鬥,根本無心管理BCH。
( 4)比特大陸宮鬥
從2019 年開始,吳忌寒與比特大陸另外一位創始人詹克團長期積攢的矛盾公開化。
當年10 月,吳忌寒向員工發佈內部信,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11 月,吳忌寒在北京召開了“特別股東大會”,讓詹克團徹底喪失了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被趕出公司的詹克團只得打官司,他還寫過一封公開信,說自己被曾經最信任的合作夥伴、一起奮鬥的兄弟,背後狠狠捅刀。隨後詹克團在多地起訴,並於2020 年1 月獲得海淀區人民政府支持詹克團,要求市監局把比特大陸的法人變更會詹克團。當年5 月8 日,戲劇性的一幕在上演。詹克團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完營業執照,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大漢搶走,輿論嘩然。
此後,雙方進入談判,歷時幾個月,最終於2021 年1 月達成協議。詹克團以6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吳忌寒和一群創始股東持有的比特大陸近一半的股份,吳忌寒正式辭去比特大陸職務;比特大陸將剝離採礦池和雲採礦業務,即比特小鹿與美國和挪威的礦場一起從比特大陸剝離,吳忌寒擔任比特小鹿的董事長。
此後兩年,吳忌寒對外發聲開始減少,BCH 在幾次分裂後以及吳忌寒離開後也不再為比特大陸重視,最終走向落寞。同時,在以太坊按照既定路線轉向PoS 的過程中,行業主流敘事和風向也發生變化,多個PoS 新公鏈生態崛起,DeFi 點燃新的牛市,POW 敘事和曾經把握行業命脈的挖礦產業在監管重錘下逐漸離開舞台中心。 BCH 開發者也曾一度試圖擁抱DeFi,但並未激起太大水花。
不過,當下對BCH 來說,卻似乎是柳岸花明的轉機時刻。一是比特幣現貨ETF 的吸引力越來越高,被賦予引爆牛市的期;是比特幣生態隨著Ordinals 的火熱有了新的故事;此外,最近頭部傳統金融巨頭支持的EDX Markets 上線了包括BCH 在內的四個代幣交易——BCH 也未被SEC 列為證券,而多個PoS 代幣則被列為證券。
這究竟是短暫的莊家拉盤,還是一次加密行業的敘事復興甚至價值回歸呢?現在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