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沒錯,大模型沒有投資價值


來源:吳老斯基

作者:吳畏非凡母基金創始人

圖片來源:由無界AI工俱生成

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有沒有投資價值?

昨天在梅花創投的心力會上,朱嘯虎表達了一個觀點:

不看好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因為沒有差異化,未來他們都會轉垂直模型,現在去使用大模型的MaaS,相當於是為他們測試產品,而大廠的大模型前端有應用、後端有數據,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無法與其競爭。投資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投資人賺不到錢。

幸好王慧文有一個睡在上舖的兄弟,光年之外才沒有人讓投資人虧錢。美團以20.35億的總代價,把投資人的投資款16.68億以及王慧文的可轉債3.63億退了,而光年之外賬上現金餘額就有20.67億,確實也沒花啥錢。

相當於光年之外解散,美團幫忙走了個流程。結局令人惋惜,祝老王早日康復。

這裡也多提一下,我們是梅花創投的LP,個人也是心力會的推薦官,別看吳世春是脫口秀和德州高手,段子可都是來源於生活,其中有一句:這個社會又現實又殘酷,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苦都留給了能吃苦的人。

扎心而真實,推薦大家看一下吳世春給心力會會員的那封信。

加上前段時間朱嘯虎和傅盛在朋友圈的唇槍舌劍,以及朱嘯虎後來的澄清,基本上可以看出,朱嘯虎認為通用大模型沒有投資價值,傅盛認為通用大模型沒有創業價值,兩者觀點其實是一致的。

相比通用大模型,我更看好行業/垂直模型和應用

騰訊科技張小珺整理的很清晰,目前做通用大模型的創業公司,分大佬派、學院派和創業派,一共就這十來家,在國內,基本上很難再有新的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生存的機會了。

現有的這些通用大模型公司,未來會陷入與大廠大模型、其他創業公司大模型、海外大模型的白熱化競爭中,在長期巨資燒錢和短期盈利無望的雙重夾擊下,未來發展可能也並不Optimism。

在之前的文章(AIGC應用層項目到底要不要現在出來融資?)裡,我就提到了:一個AIGC項目要成功,需具備至少四種要素:算力、算法/模型、數據/語料、場景。這更符合大廠的優勢,百度有算力和中文語料、阿里有算力和電商場景、字節有算法和多模態語料、美團有本地生活場景和光年之外、騰訊幾乎都有。

事實上,一個AI-Native公司剛開始只可能具備其中一到兩項能力,其餘的能力需要通過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來建立。相比之下,那些已經具有場景和數據的+AIGC應用層公司,其商業成功概率無疑更高。

部分AI-Native公司一開始會從垂直模型切入,提供MaaS給應用層公司,之後大概率也會去做端對端的應用,不會把自己局限在模型服務。而應用層公司為了增強和擁有自己的模型能力,隨著模型的訓練門檻降低,也一定會逐步自主構建垂直模型,不會把訓練數據留給垂直模型。

最終,AI世界裡只會存在幾個通用大模型,少量提供數據標註、向量數據庫、模型託管、開發工具等infra企業,以及海量的AIGC行業/垂直模型+應用。

對於頂級投資機構來說,通用大模型無疑是一個天花板極高、機會很大同時風險也極大的創業方向,因為錯過的機會成本太高所以選擇入局。通用大模型是大廠的必爭之地,不是創業者的應許之地。適合絕大部分創業者的方向應該在AIGC行業/垂直模型+應用層。

那麼,到底哪些機構在投資AIGC呢?

AIGC投資機構眾生相

朱嘯虎所在的金沙江創投確實是國內AIGC領域出手最早最多的機構之一,早在2022年就投了一家我們服務的AIGC公司(投完之後又連續融了兩輪),最近兩個月我們這邊都有好幾個AIGC項目在金沙江那邊過會了。說什麼不重要,行勝於言,歡迎加我個人微信deltawu聊一聊。

朱嘯虎是極少的,在其他機構還在猶豫和觀望的時候,真正願意做決策出手早期AIGC公司的,投或不投都是當下反饋,絕不拖著項目(大部分項目十五分鐘就聊完)。

根據我們近幾個月數百場路演以及對近十個AIGC項目在交易環節的深度參與,正好給大家分享下近期我們在一級市場拿到的一手信息:

幾乎所有的美元基金都對AI感興趣(美元基金現在也就只能看看AI和全球化了),還有一小部分人民幣基金(之前看企服賽道且還沒有全面轉向硬科技的),以及十來家產業資本(包括傳統大廠、出海大廠、AI大廠、軟件大廠、營銷及電商服務商等)。

但當前對AIGC認知到位且資金到位且真正有概率會出手的國內機構不超過50家。

大部分對AIGC感興趣的投資人,處於四種狀態:

第一種人:觀望猶豫,大約有60%的投資人屬於這種類型,大概從今年年初開始關注AIGC,且本質上他們是看好AIGC的,但由於通用大模型生態還未穩定下來,且對公司的商業化營收有一定要求,市場上也掃過大部分的AIGC項目了,確實也沒發現或者沒投進他們的理想型AIGC公司,所以處在觀望或少量投資階段。

對待這種機構的策略應該是保持一定密度的溝通,把公司的進展定期同步過去,到一定節點也許他們就投了,特別是市場上出現標誌性融資事件或單月營收破百萬增幅20%-50%以上的時候。

第二種人:尚在學習,大約有30%的投資人屬於這種類型,基本上是最近才剛開始看AIGC(有的甚至還沒用過ChatGPT),跟創始人溝通的首要目的是補齊認知或是做項目儲備,抓緊時間窗口學習,估計真正開始投資至少要到3個月後了,這些機構可以稍微往後放放。 ‍‍‍

第三種人:看不上應用層,大約有10%的投資人屬於這種類型,天生迷信通用大模型,非通用大模型不看,覺得應用層太薄、太容易被通用大模型價值碾壓,尚不知通用大模型不是萬能的,在垂直行業和場景下,垂直模型和應用機會一大把,但投資人是很難被說服的,讓子彈飛一會吧。

最後一種投資人,是真正會出手的,一般來說,他們的畫像有幾個特點:(1)之前看企服賽道的,投過企服又看了AI的自然就會明白,AI將會重構SaaS,他們必然不會miss這個機會(2)投資過AI1.0的公司,也了解新的AI技術將會改變原有的NLP和規則模型(3)大概率是美元或雙幣基金,因為純人民幣基金基本成交量在硬科技裡了。

2023年,你的融資策略

相比“窗口式”融資,今年可能更適合的是“脈衝式”融資。有較多的AIGC天使輪項目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出來創業(也是AIGC討論最熱烈的時候),他們大概率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產品,屆時會進入AIGC應用混戰階段,第一種觀望型投資人大概率也會在屆時出手。

當然,現在IPO市場依然很冷,美股歇了(22年和23年美股科技股只有2單IPO),港股涼了(不怕破發你就上),A股你上不了(不是硬科技),獨角獸估值大幅回調,一級市場募資額和投資額均持續下滑。

推薦大家去生成式AI圈子裡查閱下Coatue的這份Deck,值得每個AIGC創業者和一二級市場投資人都看看。

融資難是常態,即使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也都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畢竟,成天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研究AI新聞的行為,並不是創業者最應該要花時間的事,甚至要考慮屏蔽一些高密度低質量信息噪音。

所以,無論你是融過資還是沒融過資,我們建議你把市場上要投AIGC的錢都引過來。機構知名度、融資輪次和融資金額一概不要介意,有錢就拿(涉及個人回購的要謹慎),不觸發反稀釋就拿(跟老股東好好溝通)。

當然,產業資本在其中還比較特殊,相對財務投資機構平均3個月左右的交割週期,產業資本的交割週期基本都長達6個月以上。上週我們在深圳舉辦的AIGC項目投資人閉門路演活動上,投資機構們也開始成交量起來了,一家說平均交割週期在2個月,另外一家說最快1個月就行(其實我是不信的哈哈)。

產業資本一般聊完一次後,如果有興趣就會拉上業務線負責人,探討業務合作,等業務合作開始推動了,才會考慮投資協同(包括但不限於:合資、孵化、投資和收購),如果產業方沒有特別難以辦到的商務合作要求,同時還確實有業務協同,且項目方對資金進來的時間要求不是很緊的話,產業資本也不失為一種考慮(需重點關注商務條件和交易結構)。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