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能撐起百度的“今天”嗎?


來源:自象限,作者:程心、羅輯,編輯:雲天明

2023年之前,對於自己的“今天”,百度也很迷茫。 “新業務到2022 年底還是0,希望2023 年出來一個1。”這是2022年底,李彥宏在公司全員會上講的話。顯然,那個時候的李彥宏還不確定,百度的“1”會出現在哪裡。

改變發生在3月份,文心一言帶著國內第一個“類ChatGPT”的光環發布。之後,百度開始頻頻對外發聲,組織發布會、邀請企業內測、參與媒體和投資人的坐談…從那之後,大模型就成為百度各種場合中的絕對的主角。

▲ 圖源李彥宏百家號

李彥宏認為,大模型時代有三大機遇,以MaaS為主的新型雲計算,行業大模型和基於大模型的應用開發。
小孩子才做選擇,這三個機會,百度想全都要。

可以說,當ChatGPT引爆大模型風口之後,百度毫不猶豫地完成了從自動駕駛到大模型的轉向。這種果斷,的確讓百度在過去4個月從大模型上搶到了一定先發優勢,不過如何保持優勢,卻遠不止“錄播搶發”那麼簡單。

正如穀歌云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庫里安所說:“我會告訴你這是一個新遊戲的第一分鐘,而遊戲從來沒有人能在一分鐘內完成。”

那麼,百度在轉向大模型之後,究竟能否“一馬當先”?大模型又能否成為李彥宏為百度找到的“1”,撐起百度的未來?我們不妨就順著李彥宏的思路,來看看百度的大模型沙盤。

應用層:百度需要自我革命

7月3日,被寄予厚望的「文心一言」 悄無聲息地登錄App Store。

作為預告已久的“New App”,「文心一言」把對話能力搬到了移動端的同時,還上線了120多種玩法,覆蓋了小紅書、微博等娛樂場景,到PPT、Excel等辦公場景。

只是,無論是與6月份萬像大會上內測時的高調相比,還是與一石激起千層浪的ChatGPT App相比,「文心一言」App的發布,都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 圖:文心一言App截圖

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礙它仍然是百度大模型在移動生態上的一枚重要落子。

從百度轉向大模型開始,李彥宏就尤其重視AI原生。

“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AI原生應用的思維方式和理念,要用新的理念去重構我們現在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業務。”李彥宏講到。 “大模型會催生AI原生應用,未來所有的應用都將基於大模型來開發,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構。”

注意,不是整合、翻新,而是重做、重構。

所以從3月份開始,百度在這個方面就著重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在原有的產品中加入AI功能,包括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百家號等,同時文心大模型3.5版本正式內測應用,默認內置“百度搜索”插件;另一個就是推出AI 原生的New App文心一言。

李彥宏也不只在一個場合強調:“AI原生應用,比大模型數量更重要。”但這是一個大工程,極具顛覆性,且結果未知,不破不立,重構的前提是打碎自己。對於當下的百度而言,想靠AI原生超車,需要拿出壯士斷腕的魄力,

李彥宏的判斷有領先性,只是很多時候,理想和現實並不匹配。

比如“AI原生”,雖然大模型之後,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中,但卻從未有人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AI原生應用,AI原生又該如何與場景進行結合。

我們可以從移動互聯網的場景再舉兩個例子,比如抖音,沒有移動終端,就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觸屏的交互方式,就沒有“滑”這個動作,而沒有“滑”,就沒有抖音。

比如基於LBS的一切。同樣,沒有移動互聯網就沒有LBS的定位系統,基於LBS的外賣、社交(附近的人、陌陌等),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產物。相對應的,新聞、遊戲、傳統社交,都是從PC端搬到了移動端。簡單區分一下,哪些事情你一定會在手機上完成,哪些就是移動互聯網原生,比如刷抖音和定外賣。

順著這個思路,AI原生的本質也應該是,“沒有AI,就沒有應用”。

從技術結構上,愛立信在今年4月發布一份報告提到,簡單使用一個或多個組件,替換現有的功能或添加新功能,並不意味著實現AI原生,而是所有功能和組件都基於AI實現和完成,才能稱為AI原生。

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性的工程,但目前百度在AI原生上的佈局,顯然還沒有改造得這麼徹底。

36氪曾報導,“文心一言”團隊由TPG(技術中台事業群)、MEG(移動生態事業群)兩大部門協同。前者負責技術攻堅,後者進行搜索、內容產品承接。因此,有不少業內人士推論,“百度更像是假AI之名來補齊移動互聯網落下的課,而’AI原生’不過是扣了頂時髦的帽子”。

從文心一言整合120個場景中,可見它的急迫。一名投資人對「自象限」講到:“目前文心一言App中的場景大多偏向娛樂化場景,在大模型應用早期,娛樂場景對準確度的要求沒那麼嚴格,但娛樂場景可替代性強,還是要找到剛需場景落地,很明顯,百度的“全家桶“也就側面反應了沒有找到重點。”

當然,這並不是說百度做得不好,而是行業發展太早期,一切都還需要循序漸進的探索。

事實上,如果以前面的標準審視當下的99%的“AI應用”,無論是微軟的Copilot助手、Notion 的AI文檔寫作,還是New bing搜索框添加的AI聊天功能,通通都不能稱之為AI原生應用。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硬件先行,iphone4掀起了智能手機的狂潮,大約一年後才開始從一個個網頁形態轉化,出現App概念;而AI時代,則是軟件先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新的智能終端,軟件在某些方面並不能打破現有的硬件限制,這讓AI原生找不到土壤,場景落地也更加困難。

但這也正說明,當下任何人討論AI原生應用,都為時尚早。

MaaS謀局,弱在百度雲

MaaS(Modle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務)是李彥宏押注的第二個落點。

在文心一言發布會中,李彥宏便提到MaaS正在改變雲廠商的服務方式,一季度財報後電話會中,李彥宏再次強調:文心一言將為百度在雲行業獲取更大份額提供巨大的機會。

百度的反應是迅速的,3月底,百度就在一次內部會上發布了大模型平台文心千帆,這是個一站式大模型開發及應用平台。提供包括文心一言在內的大模型服務,支持大模型定制開發,並提供相應的工具鏈。

▲ 文心千帆架構圖源百度官網

需要肯定的是,以MaaS為抓手改變雲廠商提供服務的方式,將極大程度降低了企業用戶的使用門檻,雲從賣資源到賣能力再到賣服務,在不斷破除技術落地的壁壘,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商家,無疑,MaaS都是一個更優解。

但這並不是百度的特權,百度雲推出MaaS服務之後,阿里雲、騰訊雲、火山引擎相繼上線MaaS平台、模型Square、模型商店,忽然之間,MaaS的賽道也開始變的擁擠。

阿里發布通義千問後,以模型為中心,推出了魔搭社區、PAI機器學習平台,靈駿開發平台等MaaS服務,一方面,幫助行業精調大模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開發者降低應用的開發門檻。

而騰訊雲與火山引擎也在身體力行的證明著,沒有自研大模型,也能做MaaS。

從騰訊雲最近的動作來看,仍然要做大模型時代的工具箱和連接器,依托騰訊雲TI平台打造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為客戶提供MaaS一站式服務,騰訊雲提供了包括數據標註、訓練、評估、測試和部署等大模型工具箱和配套服務。

火山引擎更進一步,搞起了“平台生意”,一手連接MiniMax、百川智能、Moss等7個大模型提供方打造模型Square,一手連接企業,火山方舟在中間提供精調和落地能力,共同組成MaaS生態。

事實上,正如張勇所說:“大模型時代,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如今在MaaS發展的早期,橫向對比意義並不大,最終比拼的,還是雲的能力。

群狼環伺,本身就危機重重,而云的能力,也並不是百度的優勢區。

“百度的文心一言我們申請了,但是並沒有再深入合作,即便百度雲提供全套的工具,但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選擇雲廠商的標準,比如產品成熟度、可用區、安全性、穩定性,可能還是會選擇阿里雲或者華為雲。”一位SaaS廠商對「自象限」講道。

另一位代理商則坦言:“百度雲一直在強調智能,卻忽略了一些雲基礎的性能,比如數據庫產品的功能、性能,甚至產品豐富程度,都與其他雲廠商產品有一定距離。”

說到底,以中國目前的數字化的進程來看,大多數企業不會因為“先進性”而放棄“穩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以及一些製造業、工業等大型政企項目中,數字化的深水區,需要木桶的綜合實力,而不只是長板的高度。

而在中小商家側,百度選擇了自己開發應用的路線,也與MaaS服務開始“左右手互博”。

一位服務商向「自象限」反饋到:“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就在AIGC,我們也想嘗試開發AIGC的相關應用,但是百度自己也做,我們肯定爭不過百度,幾個朋友都在看方向,但都遲遲沒有落地。”

MaaS的優勢還未形成,副作用已經開始展現了出來。從這個角度思考,這或許也是微軟更強調打造應用生態而非親自下場做應用的原因。

行業大模型成突破口

AI原生落地為時尚早,MaaS服務百度又不具備絕對的競爭優勢,那麼想在大模型時代突圍,百度只剩一條路:行業大模型。

2月中旬,文心一言還沒正式發布,就有30多家媒體宣布接入文心一言。到文心一言發佈時,李彥宏提到,已有超過650家企業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生態。

從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往回看,或許從發布文心一言開始,百度的重心就是行業大模型。

與ChatGPT選擇讓消費者先用上不同,文心一言的目標是讓企業先用上。 6月份,沈抖曾在新華三集團“領航者峰會”上說,未來所有企業都將強依賴大模型,所有產品都會基於大模型開發。

這個判斷必然是對的,畢竟大模型的本質是通過訓練讓數據“活”過來,能夠和人進行交互,能夠自己判斷並且完成一些工作。所以,凡是以數據交易所作為生產方式的場景,都可以用大模型的方式,對傳統生產關係進行改造。

但這並不意味著行業大模型是一條坦途。

因為相比於通用大模型來說,行業大模型擁有更性感的故事,比如更具體的落地場景,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更清晰的商業路徑….

不過,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條捷徑,所以行業大模型一開始就注定了是一個競爭極為激烈的賽道。

從5月份開始,國內企業大到華為、騰訊、阿里、字節,小到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創業公司,所有目光都聚焦到行業大模型上。

比如騰訊雲就在今年WAIC 2023 上展示了金融、文旅、政務、傳媒、教育等10個行業的落地案例。華為在7月發布盤古大模型3.0,並喊出“華為的盤古大模型,不會寫詩,只會做事。”的口號,將落地行業的決心和對部分企業的嘲諷效果雙雙拉滿。

在競爭激烈之外,行業大模型市場的複雜性也決定了它並不如大家想像中那麼性感。

行業大模型的落地其實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上,通過行業標註數據進行監督精調就能夠滿足需求;而另一種則是必須從頭構建行業預訓練大模型。

首先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精調就能滿足的行業。

“也分大客戶和小企業,有錢的大客戶,使用範圍廣,通常都會優先選擇開源模型,加上自己數據,能夠較好的保證自主性。”一位AI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告訴「自象限」:“這種情況下,競爭的其實不是大模型,而基於雲的模型開發平台,企業需要的是從模型選擇、微調訓練、開發工具、部署到最後接入企業應用的一站式服務。”

“打包式的產品,更多是小企業的選擇,特點是低成本和方便使用,這個時候考驗的是大模型的通用型、迭代速度和工具鍊等方面。”

另一類則是需要從頭構建行業預訓練大模型,比如幫電力公司管理某一個區域的電力調度,幫城市的交通系統進行管理等等。對於大模型企業來說,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行業經驗和技術能力。

但這其中又存在許多複雜性,同一個行業不同企業、同一個企業的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都不盡相同,需要大模型進行深度定制,這需要大模型企業深入行業、理解行業並長期深耕,這無論是在規模化、泛化能力、還是團隊成本上,都帶來挑戰。

行業大模型雖然是一個全新技術,但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恐怕又會陷入目前SaaS所面臨的尷尬場景。這些問題當然也不是百度自己的問題,而是這個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畢竟,當所有人都知道行業大模型是一條捷徑的時候,便也注定這條路不會如想像中容易。

有數據顯示,從3月份到現在,國內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就已經湧現出超過80個行業大模型,“百模大戰”愈演愈烈,未來顯然還會有更多,而誰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活下來,誰都沒有答案。

結語

“我非常喜歡的是一個人十三四歲的夏天,在路上撿到一支真槍,因為年少無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機,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受傷,他認為自己開了空槍。後來他三十歲或者更老,走在路上,聽到背後有隱隱約約的風聲,他停下來轉過身去,子彈正中眉心。”

“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2012年,李彥宏給雲計算“潑的冷水”,穿越了10年一輪的經濟周期,正澆在百度頭頂。

彼時,李彥宏和馬雲對雲計算截然相反的態度,今天,也產出了截然相反的結果。阿里云成為了亞洲第一的雲廠商,而百度雲還在與京東雲、天翼雲、火山引擎們爭奪“第四朵雲”的位置。

高下立現。

百度自動駕駛的車路雲協同也好,大模型MaaS服務也好,通過這兩篇的梳理我們發現,業務的最終落點,都落在了百度雲上。在一季度財報後電話會中,李彥宏明確了“百度智能雲是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自象限」向百度內部人士了解到,今年ACG內部,也並不太平。 “三個月換一次領導,派系非常嚴重,全員停止漲薪。”

這樣的百度雲,能否撐起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