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驚蟄研究所,作者:小滿
圖片來源:由無界AI工俱生成
萬眾期待中,雷軍的年度演講如約而至。這場超過3小時以“成長”為主題的演講,從回味悠長的“武大往事”,一直延續到小米衝擊高端的心酸,但遺憾的是滿滿的雞湯中,業界最為關心的小米造車進展卻隻字未提。
令人意外的是,沒有披露造車進展的雷軍,卻在演講中激情四射地官宣小米積極擁抱大模型。要知道,在已經宣布入局大模型的科技公司之中,小米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而當下外界更關心小米在手機市場遇冷後,如何實現新增長。
那麼大模型能成為小米造車之外的新增長點嗎?小米又能否憑藉大模型+造車再掀若干年前那般萬眾狂歡的新G點?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雷軍顯然心知肚明。
小米增長新解藥,造車之後是大模型
當前手機市場熱戰似火。頭部玩家有鐵打不倒的蘋果、即將不兼容安卓應用的華為鴻蒙,後有榮耀、OPPO、vivo中腰部玩家,再加上以遊戲手機奪走精準用戶的一加、努比亞。群狼環伺之下,小米的高端夢做得格外艱難,讓雷軍忍不住在年度演講時表露出按捺不下的焦慮。
相比雷軍早就知道,儘管有一定基數的米粉堅守陣營,但要拿下真正的高端市場並不容易。既往的堆參數路線顯然已經行不通,價格高高在上的折疊屏手機也不見得能通吃高端。擺在小米麵前的是,手機市場已經讓其過早地吃盡了紅利,儘管發布了搭載自研澎湃芯片的新產品,但是與聲稱即將不支持安卓應用的華為鴻蒙生態相比,小米基於自研芯片ALL IN一個全新小米新生態的底氣仍然略有不足。
至於二線市場與榮耀、OPPO、vivo、一加之間的膠著戰況,小米也是進退兩難。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跌8%,環比下跌5%。有分析人士預測,“整個行業回暖的節點在一直在延後,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可能會是持平微跌,回暖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說是明年。”顯然,手機無論是高端還是中低端,都無法再成為小米的新增長點。
雷軍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為小米規劃的未來隨著年度演講也越發清晰:左手大模型、右手造汽車,外加鐵蛋兒這樣的機器人,用大模型加持智能出行,以大模型讓小愛變得更聰明,無處不在,多場景出擊,從而一個全新的、智能的小米生態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然而,雷軍官宣“2024年實現量產”的小米造車計劃行將進入倒計時,小米汽車至今未露真容。不久前還一度傳聞,就連小米亦莊工廠員工至今未目睹過小米汽車的全貌,讓小米造車這件事多了一層虛無縹緲的氣息。
從過往情況來看,雷軍官宣的故事一如官宣自研芯片一樣,儘管最終會出現,卻總是姍姍來遲。如果小米汽車也像賈布斯的造車計劃那樣不斷跳票,在與“蔚小理”等造車勢力的競爭中,小米又將如何描述一個差異化的智慧出行未來圖景?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人們無比關心的問題,雷軍卻並未在轟動圈子裡的年度演講中披露一二。
不過,雷軍的年度演講,倒是給眾人灌飽了雞湯後,突然來了一個積極“擁抱”大模型的插曲——一頭扎進“百模大戰”的海洋裡。看雷軍的底氣,似乎是在造車之外為小米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然而,大模型與造車一樣,都是需要“大把燒錢”的賽道。在小米汽車尚未正式落地前,小米又加入“百模大戰”,如果不是對自己的資金狀況高度自信,那麼本次官宣大模型恐怕也只是為了蹭上新風口的熱度。畢竟“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名言就出自雷軍。那麼,小米的大模型會給小米帶來新增長嗎?
小米大模型和AGI差了幾個OpenAI?
善於挖礦產品亮點的小米,在大模型的發展策略上也與眾不同。用雷軍的話說,小米大模型走的是“輕量化、本地部署”的路子。然而在ChatGPT掀起大模型熱的過去9個月裡,眾多科技公司們發起大模型卡位戰時,從未有過“輕量化、本地部署”一類的說法。因此,儘管雷軍在演講中對自家的大模型表現出百倍信心,但事實卻是“輕量化、本地部署”的簡易路徑,非當下主流大模型的主流。
OpenAI、微軟以及英偉達組成的“三劍客”在太平洋東岸緊鑼密鼓的密集部署“通用大模型”,而非走更輕量的小米模式。在國內,百度、阿里、商湯、華為、騰訊、京東等急於佔位大模型市場的頭部們,也在堅定地深耕“通用大模型”,無一走小米的“輕量化、本地部署”路線。
與通用型大模型相比,小米模式優劣何在?未來前景幾何?會與其智慧出行的大夢想合二為一,再造一個新的“生態小米”嗎?
“輕量化”大模型的前景尚未可知,但是“本地部署”這種戰略路徑選擇,卻是利弊鮮明。的確如雷軍演講中所說,“本地部署”可以有效避免隱私隱患,也可以更容易在手機端側實現運行。但是相比“雲端部署”,基於“本地部署”的大模型或許有著算力的受限,而算力又可謂是大模型運行的基石。
此外,“通用大模型”是大模型領域截至目前除小米之外,幾乎所有玩家的共同選擇。或許,“通用大模型”是業界頭部企業公認的能讓大模型充滿足夠想像空間和應用場景的開發範式。小米另闢蹊徑的“輕量化、本地部署”路線,更像是為了“賦能”小米手機而做的附加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發布會上公佈了小米大模型MiLM-6B的評估測試成績,而擅長跑分的小米自然成績不俗。在C-Eval評估中,MiLM-6B的平均分為60.2,總榜單排名第10、同參數量級排名第1。不過根據GitHub項目頁給出的信息顯示,小米大模型MiLM-6B的參數規模僅為64億,在排名前十的大模型中訓練參數最低,不知道這是否也是小米的差異化策略之一。
坦白來說,小米大模型與通用大模型之間的差異,已經在未來的增長機會和想像空間上被拉開了差距。儘管“輕量化”可以快捷打造,“本地部署”用雷軍的話說可以保護隱私,或許這是雷軍為小米大模型找到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但是“自成一派”的小米大模型模式要想被市場接受,恐怕還需要在接下來付出不少努力和試錯成本。
“夢想家”雷軍何時圓夢?
一場耗時許久的年度演講,雷軍隻字未提造車進展,反而略顯遲鈍地甩出“大模型”,想必也是經過一番之後才做出的無奈選擇。但小米的確是既有遠慮也有近憂。
小米手機在追逐高端夢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難,讓雷軍在演講中毫不掩飾地表露過去一年的焦慮。其實整體來看,作為小米業務的基本盤,手機確實是無法輕易放棄的一塊核心業務。但是憑藉性價比優勢成長起來的小米,怎樣實現“高端夢”?這是刻在基因裡的問題,也從一開始決定了小米從產品、品牌到市場建立的根基。
小米手機的高端夢遇到的問題,一方面是來自米粉自身消費能力與高端定價之間難以填平的“鴻溝”。如果小米要攫取高端市場,就必然放棄大多數米粉,轉而去獲得更多具有高端消費能力的“新米粉”,但這個過程市場會等待小米嗎?答案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來自友商的高端機型密集轟炸下,小米屈指可數的高端機型實在難以形成有效戰力,迎戰、應戰。高端市場競爭已經極度白熱化的當下,小米的勝算難以明朗起來。
其實,雷軍自己對小米的高端化遭遇解讀更為“生動”,他直言,“過去三年小米的高端探索,是我近10年來最痛苦,也是收穫最大的一次成長。”從小米10的順順利利到小米11遭遇的重大挫折,再到小米12的不達預期,小米完全沒有想到做高端會這麼難、投入這麼大,甚至團隊內部也存在很大分歧,以致於雷軍的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過好。但是卡在轉型關口的小米已經別無選擇,“夢想家”雷軍也只能繼續做夢、追夢。
在智能手機市場迎接“夕陽”的當下,儘管雷軍個人早已實現財務自由,但作為一手撫養小米長大的靈魂人物,他必然要咬牙為小米手機“高端夢”的實現繼續化壓力為動力,同時小米也繼續尋找新增長點,雷軍也不能停止做夢。小米在用造車、大模型的新故事吸引市場,雷軍也在續寫自己的新故事。
出於企業發展的考慮,小米真心需要新的增長點,不僅要給市場和米粉講故事,還要拿出實打實的真本事,要么推動小米汽車的落地發布,要么像王小川一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讓自家的大模型真正跑起來。
人們喜歡聽故事,但更反感一直在聽故事而看不到劇情的實際發展。如果造車和大模型佈局都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所謂的“新增長點”也無法成為撬動萬眾狂歡的新G點。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