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imber,金色財經
8 月10 日,Friend.tech邀請測試版啟動,首日交易量即突破 4400 ETH(約合810 萬美元),成為繼Base鏈此前BALD項目之後的又一爆款。
由於BALD項目方無良跑路事件過去不久,許多社區成員不禁對Friend.tech生出天然免疫。從該項目誕生第一日起就不斷有質疑聲音發出,斥其為下一個Ponzi。然而從最近幾天Friend.Tech的表現來看,這一SocialFi DApp似乎越來越受歡迎,大有出圈勢頭。
截止發文時間,Friend.tech交易總量已超3萬ETH,近24小時協議費用達168萬美元,超過Lido和Tron排名第二,僅次於Ethereum。並且已有人利用MEV bot就進行套利交易,而賺錢效應也引得社交媒體上海內外用戶討論不斷。
持續綻放的Friend.tech
Friend.tech 上線至今僅十天左右就已接連刷新項目鏈上數據新高,成為Base網絡新寵。
據DefiLlama 數據顯示,Friend.tech在過去24小時內產生的區塊鏈費用超過168萬美元,成功超過Lido、Uniswap、Tron 等其他知名區塊鏈項目,排名僅落後於Ethereum。
由於Friend.tech在加密社區中的持續傳播,據Dune Analytics 數據顯示,在最近兩天時間中,與該應用程序交互的獨立用戶數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從8月18日的約31500 人增加到超過69587 人。
Friend.tech 知名度不斷擴大,一些非加密領域的知名人士也加入了這款社交媒體DApp,例如Y Combinator 創始人Garry Tan、NBA 球員Grayson Allen和職業遊戲玩家Faze Banks。
火爆原因
在頹靡的熊市行情之下,偶然出現一款廣受歡迎的加密應用足以吸引投資者的眼光。其中,頭部加密投資機構Paradigm 的出手幫助Friend.tech在誕生初期站穩了腳跟,而知名加密數據分析網站CoinGecko 新增 friend.tech 相關代幣版塊一定程度代表了對該項目的認可。
不過,一款能夠出彩的項目更多還是源於其自身的產品機制設計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具體來說,Friend.tech 能夠火爆出圈主要有以下幾點:
1、精巧的准入門檻設計
儘管Friend.tech在註冊登錄上設有一定門檻,但在SocialFi環節卻簡化了流程和難度。
Friend.tech DApp需要第三方邀請碼才能登入,並且需要通過谷歌郵箱或蘋果ID,之後還需link到個人X賬號。而最後一步,也是買賣社交賬號股票的基礎就是需要在給定的合約地址中存入至少0.01 ETH到Base鏈上。也就是說,使用該產品的基礎成為就約為17 U左右。
不過,Friend.tech在X to Earn設計上簡化了經濟機制。社媒KOL相當於可以直接“發行”個人Token,並且所有交易都是以ETH 定價,而不是其它雜幣,這直接提高了用戶買賣交易項目綁定的金融產物的效率。
2、早期賺錢效應
截至目前,Friend.tech項目發展尚屬早期成長階段。產品開放時間短、各項功能尚不完備。項目聯合創始人Racer 表示他們最初公開該應用程序是為了開始負載測試,但沒想到它爆火併迅速傳播開來。
而該項目設計的SocialFi機制,即用戶通過買賣其它用戶的“股票”獲得聊天權限。在這一過程中,用戶“股票”價格會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而增長。因此,對於早期用戶來說,無論是初期進入的資金門檻,還是購買名人“股票”的成本都相對較低。
這一機制最大的受益者很明顯是社媒上的KOL,因此可以看見他們不遺餘力的推廣行為。而普通用戶也可將自己所持有的份額轉賣,賺取利潤。
從Friend.tech DApp上可以看到,應用頭部KOL“股票”持有者的數量並不太多,最高也僅為152人。此外,僅10天時間“股票”最高售賣價格就已為2 ETH左右。
3、空投交互預期
8月中旬,SEI和CyberConnect上線幣安,但空投獎勵設置讓一眾羊毛黨大呼被反擼,因而預期靠空投獲利的用戶開始更加專注熱門優質項目。
而此前Friend.tech官方明確宣布,將向應用程序測試用戶空投獎勵積分。積分在每個週五分發,並且將有特殊用途。而此後的六個月時間中,將陸續分發一億積分。
儘管項目官方並沒有指明積分用途,但空投暗示已經十分明顯,並且積分獲取途徑也十分簡單,僅需使用Friend.tech即可。
此外,由於Friend.tech部署在Base鏈上,而該L2網絡官方已表明不會空投代幣,那麼其鏈上優質項目就成了最大的空投目標。
因此,隨著Friend.tech日漸流行,平台用戶疊加擼毛黨,項目也就形成了雪球效應。
爭議不斷
儘管Friend.tech在數據層面持續刷新著記錄,社區熱度、網絡影響也不端增加。但從其誕生之初起,各類質疑從未停止。
首先,在數據信息安全方面,Friend.tech在登錄界面就需要用戶使用個人Google 或蘋果ID才能登入,然後必須鏈接到X賬戶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這對用戶個人來說,無疑是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交給了第三方。
而近日鏈上數據監測平台Spot on Chain表示Friend.tech存在通過API 數據洩露,以及可以在無邀請碼的情況下從合約買賣份額的問題。此外,慢霧創始人餘弦也發文稱,有10多萬推特賬號對應的friend.tech錢包地址遭到洩露。
其次,在項目商業模式上,有加密貨幣評論員@ Yazan 表示這種商業模式將會失敗,因為其糟糕的定價模式,由於份額概念,定價模式可能會被嚴重操縱。
其它機構分析師也表示,儘管Friend.tech的受歡迎程度有所上升,但這種炒作可能是短暫的。
而最大的爭議來自於Friend.tech是一個違背Web3加密精神的應用。不僅收集用戶的Twitter賬戶和社交關係信息,而且真正受益的只是知名KOL和早期參與者。
儘管每次交易中的 5% 會被用戶所賺取,但平台用戶的“股票”鮮有人問津。只能靠著高價購買KOL“股票”的方式賺取下一次交易的差價,但這無疑存在著投資風險。
因此,有美國證券從業者表示,由於該項目模型看起來與股票市場類似,所以很可能會很快引起SEC的介入監管。
此外,Friend.tech產品本身也十分神秘。無論是登錄訪問其官網還是App,均無法獲得任何產品的信息,即目前尚無產品介紹、官方文檔等內容。
對於上述爭議,Friend.tech聯合創始人Racer在表示該項目只是測試版本,難免存在不足,現在正專注於擴展項目的基礎設施、修復錯誤以及為該網站設置基本政策等。而關於如何維持Friend.tech的增長或使其免受日益嚴重的法律問題等事項,則需要等到網站先穩定下來。
關於數據洩露問題,Friend.tech官方則發文表示,所謂的數據洩露只是有人抓取其已經公開的API,顯示了公開錢包地址和公開X(原Twitter)用戶名之間的關聯。因此對於這一質疑,就像在說有人通過查看用戶在X上的公開信息進行攻擊。
此外,為盡力避免Friend.tech中的“Shares”與傳統證券市場中的“股票”屬性強關聯,其項目官方已將“Shares”更名為“Keys”,並解釋道“Keys”更能體現作為應用內物品用於解鎖用戶聊天室的作用。
儘管這些質疑爭議的聲音越來越大,但似乎都沒有阻擋住Friend.tech前進的腳步,以及中外社區成員的追捧,最為明顯的就是Friend.tech的交易量、活躍用戶數、討論度等數據都在與日俱增。
結語
就目前社區觀點來看,不看好Friend.tech模式的聲音依然佔據主流。特別是此前已有與其相似度極高的去中心化社交產品BitClout的失敗案例,因此有人預計Friend.tech的炒作週期會在一個月內結束。
但目前Friend.tech持續爆火的態勢表明其產品潛力和商業價值尚未完全挖掘,尤其是作為Web3社交的探索應用,參與准入且投資門檻相對較低的情況下,用戶不妨嘗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