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陷入Web2 困境

作者:Kuba Szewczyk,blockworks 編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在過去的12個月裡,加密貨幣和NFT(非同質化代幣)市場持續下滑,然而許多開發者(包括我自己)仍在構建Web3消費產品。

我們所押注的是,從生態系統外部引入神秘的“主流”用戶,比起滿足已有的“財務玩家”餅圖,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如何做到”的方面,我相信NFT是將主流用戶引入區塊鏈的最佳方式(儘管受到了一些負面報導的影響),簡單地因為更多的人關心文化和社交信號,而不只是金融化。

實用性

NFT 有兩個無可爭議的利基消費者用例,我不會在這裡提出異議——金融投機(類似於股票或模因幣)和超級粉絲的收藏性(就像郵票、豆豆寶寶或高雅藝術)。

然而,當我們今天審視所有其他NFT 實用案例時,我認為主流只是獲得了一種全新的營銷風格,其基本優勢與基於電子郵件的應用程序中已經存在的基本優勢相同。主流用戶的收益與努力之比不足以讓NFT 跨越鴻溝。

例如,您的收入和兌換的透明度已經可以在信用卡門戶和品牌應用程序上輕鬆實現;此外,像TPG這樣的社區有助於交叉比較整個生態系統中積分或福利的價值。品牌之間的互操作性也已經在Web2 中發揮作用:Amex 擁有積分轉移合作夥伴;達美航空與星巴克、Lyft、Instacart和Ticketmaster建立了積分合作夥伴關係。

與此同時,在NFT 方面,耐克的SWOOSH“虛擬創作”NFT 實際上不可在其生態系統之外轉讓,並且只能與官方策劃的合作夥伴(例如EA SPORTS )一起使用。

從鏈上到IRL 的NFT 獎勵兌換需要郵寄地址和電子郵件帳戶來跟踪和運送,就像星巴克Odyssey NFT 免費飲料福利(我在基於電子郵件的獎勵應用程序中獲得優惠券)或品牌商品(運送到地址)——甚至我的ETH 丹佛NFT 門票最終也以電子郵件中的二維碼形式發送給我。

我不會爭論忠誠度計劃及其遊戲化的價值。然而,我確實認為,截至今天,我們發現的NFT 的“10x”主流用例太少,而電子郵件無法做到這一點。

了解大眾消費者

當您將NFT 視為創作者、藝術家和品牌的新穎商業工具時,其價值支撐就非常明顯了。

作為創作者,您可以找到或細分您的1,000 名超級粉絲,通過“擁有”與受眾的直接關係來擺脫Web2 算法的風險,並嘗試比廣告和品牌交易更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作為一個品牌,即使互聯網cookie 停止使用,您也可以收集零方數據並瞄準新的人口統計數據。

所有這一切聽起來都很棒,但缺少的一點是考慮到為什麼主流互聯網用戶(而不是早期採用者)會始終如一地與這些NFT 進行交互——因為與任何Web2 應用程序相比,需要更重要的引導工作或平台。

令人難以忽視的事實是,主流用戶不會僅僅出於哲學或政治原因而採用新產品。用戶本質上會遵循阻力最小的路徑,而最能加倍努力的激勵因素要么是經濟激勵,要么是比現有的功能(或情感)提高10 倍。

所有權、排他性、社區等模糊的流行詞,尤其是神話般的“效用”,在營銷傳播和會議中感覺被濫用,而且太空洞,無法說服大眾用戶。

未來是10 倍

為了加速偉大的創新,我認為我們的思想應該轉向遠遠超出為最終用戶複製Web2 體驗和實用性的方向。

收藏品以獨特的方式解決了數字資產驅動的虛擬社區中社交信號和自我表達的稀缺性問題。 Reddit 的收藏版頭像已經在Reddit 子版塊中提供了明確的社交效用,並充當用戶和創作者之間的結締組織。

此外,隨著年輕一代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例如,每天在Roblox 上花三個小時),可證明稀缺的數字商品的社會價值只會繼續增長,而吹噓原創產品的成本也將同樣高。 Gucci 包線上線下一樣。

當談到粉絲參與度時,NFT 會因網絡上的微動作或微交易而獲得獎勵,並收集到“咖啡卡”上的十幾個圖塊中,動態解鎖新體驗,這比追踪更有趣、更瑣碎。來自您的品牌或創作者的十幾封分散的電子郵件或帖子。將其與無需許可的多人共同創作相結合,您將挖掘消費者的情感依戀和心理所有權。

最後,NFT 和鏈上記錄還可以解決跨平台受眾和創作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作為粉絲“cookie”來區分超級粉絲與偶爾的粉絲和投機機器人。這可以顯著改善稀缺獨特資產的分配,例如活動門票或對最關心的人的1:1 見面會,創作者可以依靠可證明的粉絲歷史,而不是膚淺的算法社交媒體源。

NFT 市場並不能免受基本經濟規律的影響。前進的道路是平衡這個等式。

在價格方面,我們需要將數字收藏品重新定位為主流,並引發更小、更頻繁的互動(類似於TikTok 的幫派現象)。為了降低工作成本,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消除任何Web3 原生摩擦(例如“部署協議”、“測試網”或“交易批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開始實驗,而無需經歷陡峭的學習曲線或公關問題。

在效用方面,我們應該放棄認為電子郵件平價效用和福利足以將NFT 推向主流的幻想,而開始關注大眾用戶的困境:“我付出努力是否可以獲得10 倍的好處? ” 否則,就像討厭的大量工作會議一樣,你會希望那隻是一封電子郵件而已。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