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區塊鏈地址背後的故事你需要知道的KYA

在區塊鏈世界中,除了交易還有另一個基礎要素:地址。在歐科雲鏈日前推出的Onchain AML合規技術方案,也有一個與區塊鏈地址密切相關的概念:KYA(Know Your Address,了解你的地址)。

那問題來了,區塊鏈地址究竟有什麼用?我們為什麼要“了解你的地址”?

我們能用區塊鏈地址幹什麼?

地址是區塊鏈世界中最基礎但又最重要的概念。所有的區塊鍊網絡交互活動都以地址開始,最終以地址結束。無論是最簡單的轉賬支付還是使用DeFi協議進行複雜交易,地址都必不可少。

常見的區塊鏈地址是通過加密算法從公鑰或腳本中派生而來的一串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字符串。下圖顯示了比特幣地址的生成過程(摘自《精通比特幣》):

不同區塊鍊網絡的地址存在著細微差異,如比特幣地址大都以“1”開頭,而以太坊地址則以“0x”開頭。但這些地址都可以被視為鏈上資產的唯一標識和分組。

區塊鏈地址最初的作用是接收、發送和存儲各類虛擬資產。而隨著包括DeFi、NFT、DID等鏈上應用生態的發展,區塊鏈地址的應用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廣泛:

當我們在鏈上與各類Dapp交互時,需要使用地址授權獲得訪問和使用權限;

當我們創建智能合約或參與鏈上投票時,需要使用地址進行身份驗證;

當查詢自己或他人的鏈上交易記錄時,也要在區塊鏈瀏覽器中使用地址進行查詢……

地址是打開鏈上世界的入門鑰匙,也是構建未來互聯網的基石。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遇到找工作或其他需要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場景時,直接亮出我們的區塊鏈地址就足夠了:因為地址已經記錄了我們過去和現在的所有鏈上動態,並且真實可信。

鏈上地址與銀行賬戶有什麼區別?

由於區塊鏈地址的基礎功能與銀行賬戶有些類似,所以人們常常會將兩者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拋開兩者之間的其他功能差異外,區塊鏈地址和銀行賬戶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實名情況。

每個銀行賬戶都對應著一個實名制的個人或機構,區塊鏈地址卻沒有這種對應關係:

首先,區塊鏈世界中的單個地址不一定指向單個用戶/機構,可能背後是一群人或多個機構(如多簽地址),甚至最終指向一個智能合約(說明:區塊鏈地址包括外部擁有賬戶地址(EOA)和智能合約地址)。

上圖為Uniswap V2的工廠合約地址(來源:OKLink)

其次,我們去銀行開設賬戶,必須要完成的步驟是實名認證,而當我們要生成一個區塊鏈地址,不需要出示任何實名信息就能實現。 ——這在銀行體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因為區塊鏈地址的這種低門檻,區塊鏈生態中發展起來的金融系統被更多用戶和機構視為更普惠和更開放的金融發展模式,認為其可以惠及那些無法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到的長尾客群。

但這種匿名且低門檻的地址體係也為區塊鏈生態帶來了風險與挑戰:1個人可以肆意生成數以萬計的區塊鏈地址,然後藉助區塊鍊網絡和其他增強隱私技術,就可以將這些地址用於接收和處理欺詐、傳銷等非法活動中產生的資金,使其在鏈上世界難以被追踪和調查。

你要如何去“了解你的地址”?

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也許你從未想過利用自己的地址去從事這些風險活動,但你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被捲入其中:因為沒辦法保證所有與你鏈上交互的地址都是健康和安全的。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歐科雲鏈Onchain AML合規解決方案中的KYA(Know Your Address)Core或許可以給提供幫助。 KYA Core是一款對鏈上地址的風險特徵進行識別、分析、測算和分類的大數據風險評估工具。普通用戶可以在交易前對對方地址進行初步的風險篩查,並根據相應風險特徵採取針對性措施。當然,用戶也可以時刻對自己的地址進行健康度檢測,從而保證自己的鏈上資金安全。

比如下圖的以太坊地址,用戶如果利用OKLink KYA Core的地址健康度功能,就會發現它存在較大風險,可能與網賭地址相關,這種情況下你還會選擇與之交易嗎?

除了C端用戶外,機構用戶同樣可以藉助歐科雲鏈的KYA Flex產品滿足風控及合規需要。機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訴求和合規需要,自定設定區塊鏈地址的風險評分維度及命中規則,在保證風控和合規的同時,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和風險評分規則的可解釋性。

而無論是KYA Core還是KYA Flex,都離不開OKLink底層龐大的地址標籤庫。就如同一個人高矮胖瘦、興趣愛好等個人特徵一樣,地址標籤也是區塊鏈地址的特徵表達,讓普通人也能看懂地址背後的各種信息。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