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STEVEN SHI
編譯:深潮TechFlow
自以太坊(Ethereum)問世以來,Layer 1(“L1”)區塊鏈一直是加密貨幣中最受歡迎的投資領域之一。在市值排名前20 的加密貨幣中,超過一半是L1 區塊鏈的原生代幣。事實上,“新公鏈”(alt L1)的概念是2017 年和2021 年採用周期的關鍵敘事之一。由於對以太坊區塊空間的巨大需求,許多投資者和用戶紛紛湧向具有更高容量和更低費用的新型L1。
但是,在2021 年alt L1 概念達到高峰幾年後,以太坊仍然是事實上的L1 區塊鏈的主導者。許多其他L1 看起來像是鬼城,用戶增長停滯或下降。
儘管如此,新的L1 仍在不斷湧現。 Aptos 和Sui 是過去一年中推出的兩個大型L1,目前的估值總額超過120 億美元。此外,還有幾個即將推出的項目,其中一些在私募輪估值方面達到九位數或十位數。此外,一些現有的L1 仍然擁有強大的社區,他們相信自己能夠發展壯大,與以太坊競爭。
alt L1 的爭論仍然存在。因此,我們想要回答讀者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是否有任何Layer 1 區塊鏈能夠超越以太坊?
L1 概述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回顧了L1 的歷史以及以太坊的領先地位。在本報告中,我們將L1 的範圍限定為廣義的、無許可的智能合約區塊鏈,也就是所謂的“ETH 殺手”。
L1 的崛起可以說源於比特幣的局限性。比特幣最初的目的是有效地作為一個無需信任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隨著比特幣本身逐漸被認可為合法貨幣,開發人員開始嘗試在比特幣上創建替代數字貨幣等去中心化應用。但是,由於比特幣的有限腳本語言和社交層不願在網絡上添加複雜功能,比特幣並不適合支持其他應用的開發。之前多次嘗試在比特幣上創建應用的努力都陷入了停滯。
以太坊的推出填補了這一空白。它是第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區塊鏈,具有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極大地擴展了去中心化區塊鏈的設計空間。
與比特幣一樣,以太坊的核心文化將去中心化置於可擴展性之上。因此,當以太坊的採用率增長時,例如在2017 年的ICO 熱潮或2020-2021 年的DeFi Summer,網絡很快達到了吞吐量限制。網絡可能會在幾個小時內被堵塞,Gas 費飆升,許多用戶無法承受。有時,一個簡單的代幣轉賬可能需要支付150 美元的交易費用。開發人員不願意增加吞吐量限制,以免協議出現“中心化蔓延”的風險。
因此,當以太坊面臨可擴展性問題時,新公鏈的炒作出現了。在ICO 熱潮期間,像EOS、Tezos 和Cardano 這樣的區塊鏈籌集了數億美元,承諾更快的L1 架構。在2021 年,這種模式也在較小程度上出現。如下圖所示,L1 籌款的高峰與加密貨幣的強勁採用同時發生。
市場現狀
儘管自以太坊推出以來已經有數百個L1 競爭對手,但以太坊仍被視為事實上的L1。顯然,以太坊在市值方面是領先者。在前50 個L1 區塊鏈中,以太坊的市場份額超過55%。但以太坊在哪些方面還領先?以及是什麼推動了以太坊的溢價估值?
用戶-更便宜、更快的L1 獲勝
用戶通常被認為是估值的推動力,因為網絡的價值被認為與用戶數量呈超線性增長(Metcalfe 定律)。
由於缺乏反女巫系統和相對容易創建新地址,加密貨幣中真實的活躍用戶很難衡量。儘管如此,活躍地址可以在每個區塊鏈的用戶採用方面提供一個很好的初步近似值。
顯然,以太坊在活躍用戶方面落後。它的估值溢價並非來自用戶數量。像波場(Tron)、幣安幣(BNB)和Polygon 這樣的更便宜的區塊鏈都擁有更多的用戶。而一些網絡,如Polkadot 和Cardano,雖然活躍用戶很少,但估值相對較高。因此,就標題問題而言,多個L1 已經在用戶數量上超過了以太坊。
開發者
開發者也是衡量網絡健康狀況的另一個指標。開發者不僅維護和改進協議層,還在L1 上構建用例。他們可以作為未來價值創造的領先指標。
根據Electric Capital 的開發者報告,以太坊在總活躍開發者數量方面脫穎而出。
Polkadot、Cosmos 和Solana 的開發者數量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編程語言。考慮到Aptos 和Sui 最近才推出,它們的開發者數量也非常突出。
流動性
以太坊在網絡上的流動性明顯領先於其他所有L1,這可以通過總鎖定價值(TVL)、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交易量、交易對數量等指標來衡量。自2022 年夏季以來,以太坊在其他L1 中的TVL 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60%左右,與Terra 的崩潰時間相吻合。
以太坊領先,但也不是沒有例外
為了限製本文的範圍,我們只關注了一些關鍵指標。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儘管如此,以太坊的估值領先顯然並不是來自用戶採用。 BNB 和波場在這些類別中以明顯的優勢獲勝。相反,以太坊在流動性和資本流動方面明顯領先。市場顯然對資本給予了相當大的溢價。
分析L1 的因素
是什麼推動了上述指標?為什麼某些鏈上有更多用戶?是什麼推動了L1 之間的資本流動?為什麼有些L1 在多次熊市後仍然堅挺,而其他L1 則被邊緣化?下面,我們提供一些框架和模型來幫助回答這些問題。
去中心化
我們首先必須考慮區塊鏈的基本屬性: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有多個好處。首先,更大規模的去中心化提高了抵抗審查的能力,幫助網絡抵禦惡意攻擊。它還提高了網絡的彈性和安全性,使用戶有信心在L1 網絡上存儲和交易價值。我們認為,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對L1 的溢價就越高。
去中心化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很難衡量。這可能是一種你看到了就知道的東西。儘管如此,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因素來衡量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
- 節點數量和節點分佈。節點積極參與網絡,維護區塊鏈狀態,並根據其類型驗證和傳遞網絡中的交易。因此,更多的節點通常有助於提高網絡的彈性和安全性。如果節點在地理和組織上更分散,單個參與者很難對網絡施加影響。節點是否在相同的基礎設施上運行(例如相同的雲提供商)或者獨立運行並配備專用硬件也很重要。
- 代幣持有人分佈。高度集中的代幣持有人分佈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在高度集中的分佈下,少數代幣持有人可以決定整個網絡的發展,阻止用戶在網絡上進行交易。
- 客戶端多樣性。客戶端多樣性是指可以用於運行節點的軟件客戶端數量。多個客戶端提高了網絡對攻擊和錯誤的彈性。如果一個網絡只在一個客戶端上運行,客戶端的錯誤可能威脅到整個區塊鏈。
- 中本聰係數。中本聰係數衡量了在系統中達到多數(通常為51%)所需的實體或節點數量。較高的係數表示更好的去中心化,因為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實體來妥協或控制系統。然而,這是一個單一的指標,可能忽略了很多細微之處。例如,Lido 佔據了所有質押以太坊的32%份額。但Lido 將質押分散在30 個節點運營商之間,並且無法控制運營商對其質押的操作(即無法強制進行惡意勾結)。
- 治理模型。離鏈治理涉及通過社區協調進行區塊鏈之外的決策制定,而在鏈治理將治理直接嵌入協議中,允許基於代幣的自動化投票進行更改。對去中心化的影響各不相同。離鏈治理不受代幣持有人集中的影響,但容易出現政治集中和可能的參與門檻較高。
- 文化。文化是區塊鏈去中心化中一個被低估的方面。強大價值觀的文化可以幫助抵禦區塊鏈面臨的集中化風險和威脅,比如比特幣對應用開發的文化防禦或以太坊對改善客戶端多樣性的統一推動。
網絡效應
區塊鏈中的網絡效應涵蓋了許多方面。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網絡效應是用戶和開發者之間的互動,其中有許多類似於Web2 平台的類比。用戶增長吸引開發者加入網絡,通常會導致新的應用程序的出現,進一步創造使用案例,並吸引更多用戶加入網絡,依此類推。
網絡效應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例如,Solidity 等編程語言可以產生有意義的網絡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學習Solidity,Solidity 程序員社區擴大,更容易找到合作夥伴、僱傭開發者,並獲得社區對問題的支持。還有更多的開發者資源,如軟件庫、工具和最佳實踐,使創建強大的智能合約變得更容易。更容易找到勝任的安全審計員。所有這些都通過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加速應用程序的上市時間,改善了生態系統內的創新循環。
由於金融應用是加密貨幣的一個關鍵用例,資本網絡效應也至關重要。流動性會產生更多的流動性。新的金融原語最有可能在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的網絡上推出。這些網絡效應也得到了關鍵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例如,Coinbase 支持存款/提款,Circle 支持原生USDC 發行,Fireblocks 支持託管,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資本流動。
Lindy 效應
鑑於數字資產的新生和缺乏歷史數據,許多人常常引用Lindy 效應作為衡量L1 成功的合適心理模型。區塊鏈存在的時間越長,且保持相關性的時間越長,它在未來仍然保持相關性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模型可能適用。那些經歷了各種挑戰(如技術問題、黑客攻擊、市場波動、監管審查、競爭等)並仍然擁有強大用戶吸引力的L1 更有可能在未來的周期中取得成功。
這個模型表明,更成熟的L1 仍然保持相關性,有更好的機會最終超越以太坊。
滯後效應
滯後效應是描述一個系統狀態依賴於其歷史的概念。一旦系統被設定在某個路徑上,它傾向於在該路徑上持續存在,而偏離變得越來越困難,系統停留在軌跡上的時間越長。
滯後效應在理解幾個L1(第一層)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以太坊在轉向PoS 之前採用PoW 的初期使用可能有助於在早期年份廣泛參與和代幣分發。這種分發對於新網絡來說非常難以復制。另一個例子是,儘管FTX 在過去幾年對Solana 生態系統產生了負面影響,但FTX 早期的關聯可能有助於推動Solana 進入主流,並成為頂級的新公鏈生態系統。
從這個背景來看,以太坊的領導地位不是技術上的優越性,而是其獨特的歷史路徑、過去十年間所獲得的動力以及其選擇的複合效應的結果。就像技術歷史中的許多其他類比(比如常被引用的QWERTY 例子)一樣,以太坊可能主要通過成為先行者和其獨特的歷史來保持主導地位。
差異化
L1 區塊鏈通常通過提供優越的架構或迎合特定領域來與以太坊和其他L1 區塊鏈區分開來。這可能涉及卓越的可擴展性、降低的交易成本、獨特的共識機制、增強的隱私功能或針對特定行業的專業工具。例如,Solana 的差異化在於致力於單體化的區塊鏈架構,以最大化組合性和流動性效應的好處。 Aptos 和Sui 提供了更安全、更直觀的編程語言Move,以降低意外代碼錯誤的機率。
貨幣政策
區塊鏈的貨幣政策對於其成功尤其重要,特別是對於第一層(L1)協議。這一政策規定了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的發行、分發和潛在銷毀方式,影響其稀缺性和價值主張。明確、一致和透明的貨幣政策可以在參與者之間建立信任,吸引長期投資者,並穩定網絡的經濟環境。此外,它直接影響驗證者或礦工的激勵,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如果平衡得當,貨幣政策可以促進持續增長、採用和穩定,使L1 區塊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差異化,並確保其長期可行性。
第二層(L2)
新公鏈解決方案不再是唯一可行的擴展方案。 Roll-up 在2020 年10 月成為以太坊的非官方官方擴展路線圖。從那時起,它們逐漸從其他新公鏈中獲得份額。事實上,Arbitrum 和Optimism – 兩者都是Optimistic Roll-up ——擁有比大多數頂級L1 更多的活躍用戶和TVL。最近,Coinbase 的Optimistic Roll-up Base 也迅速獲得了關注。在未來幾年,ZK Roll-up 也很可能跟隨。
從更廣泛的背景來看,Optimistic Roll-up、ZK Roll-up 和應用特定Roll-up 都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當將這些網絡納入以太坊本身時,“超越以太坊”的障礙變得更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太坊的領導地位不是技術上的優勢,而是其獨特的歷史路徑、過去十年的勢頭以及其選擇的複合效應。
結論
技術領域,尤其是像加密貨幣這樣新興的領域,是不斷發展和充滿不確定性的。這個問題還暗示了零和思維,即一個L1 的勝利就意味著另一個L1 的失敗。正如巴菲特恰如其分地說過:“預測可以告訴你很多跟預測者有關的事,卻不會告訴你任何跟未來有關的事。”
如果被迫給出一個答案,似乎以太坊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保持其在L1 領域的領導地位。它在最重要的指標上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在去中心化方面。作為加密貨幣的積極參與者,我們還看到以太坊生態系統中圍繞前沿技術的創新最為活躍,例如擴展解決方案、ZK 技術和應用、隱私解決方案、MEV 的緩解/民主化等等。
在當前的新L1 中,我們認為Solana 是最有希望超越以太坊的候選者。它的單體化、高吞吐量的架構與以太坊形成了有意義的架構差異。它是唯一一個擁有多個驗證者客戶端的L1。 Solana 社區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嚴重的崩潰事件,但依然非常活躍和熱情。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看到了其他鏈上沒有見過的獨特創新,例如xNFTs、狀態壓縮、壓縮NFTs、Solana 移動堆棧等等。
但是,加密貨幣領域是新興且不斷發展的,可能會出現新的顛覆性技術。在這種動態環境下,狹隘的預測是沒有意義的。更有成效的做法是持續觀察,保持適應能力,並願意改變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