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交產品來說,投機是特性還是缺陷?
加密VC Variant團隊最近就“投機是否是構建新的消費者社交網絡的可行策略”展開了辯論。
這在當前時機尤為適時,因為8月份看到了Friend.tech的推出和快速增長。該應用的模式是,用戶購買彼此的“Key”,這些key由一個聯合曲線定價,而且每周可以獲得積分空投,以吸引用戶參與,這既滿足了用戶對財務收益的渴望,也提供了進入創作者群聊的機會。這不是第一個利用投機吸引新用戶興趣的消費者加密應用;Blur、BitClout、Brave和LooksRare等都採用了某種形式的投機興趣來引導用戶或提升流動性。此外,許多其他類型的加密網絡和市場也利用代幣獎勵來克服冷啟動問題,以吸引早期採用者。
以下是Variant團隊在內部Slack上的討論。
Li Jin(聯合創始人):
對我來說,加密Twitter對於Friend.tech的投機性質如此分歧真的很有趣。感覺就像兩個不同陣營之間的分歧。
Jack Gorman(數據科學家):
以下是數據顯示的情況:前500個地址佔總交易量的約43%,表明是少數幾個大戶在推動Friend.tech收入。在買賣和交易用戶key的活躍天數方面,68%的地址僅在一天內交易key(儘管現在還很早,他們可能在將來回來)。此外,Friend.tech的使用情況(瀏覽應用而不僅僅是交易key)要好得多。
一個潛在的擔憂是Friend.tech過於依賴於其他應用程序已經陷入的模式,即大戶可能會繼續交易和積累獎勵,但大多數用戶如果不盈利就會離開交易。擺脫這種困境的方法是為應用程序提供用戶願意花費的其他功能,而不僅僅是關注盈利。
Mason Nystrom(投資合夥人):
在社交應用中,投機應該是一種特性,而不是核心產品。產品應該是內容。當社交產品中包含投機性方面時,投機活動應該著重於補充社交體驗。通過社交資本實現盈利的路徑因網絡而異。其中一些將支付直接與社交資本聯繫起來:YouTube和TikTok會隨著訂閱者、觀看次數和流量的增加而直接支付給人們。而其他社交網絡如Twitter和Instagram為創作者提供了分發手段,並將貨幣化留給創作者自己。同樣,不同類型的投機資產(例如社交代幣與NFT)將影響SocialFi應用所提供的內容和社交體驗類型。
Caleb Shough(CFO/COO):
對於偶像和邀請型(parasocial and solicitation )社交網絡來說,受控的投機是積極的。前者因為它更能直接將價值傳遞給創作者,降低了所有創作者的創作門檻。後者因為自由開放的市場可能是評估一個人注意力價值的最佳方式,相比當前的社交系統(例如LinkedIn)可能更能引起期望的關注。
但對於人們主要與其緊密或相鄰的社交群體進行雙邊溝通的密集社交網絡而言,投機會阻礙增長。在這些類型的網絡中,金錢會引發噪音。它會貶值社交關係,最終使其變得短暫和淺薄,除非它受到社會規範的嚴格約束(例如俱樂部的會費)。
Jesse Walden(聯合創始人):
我喜歡這兩種類型網絡之間的區別:
偶像崇拜型和邀請型(或專業型),它們的贏利激勵為建立和引導價值創造更高效的市場提供了更多機會;
興趣型和關係型,它們的贏利激勵會削弱更高級社交/體驗動機。
Mason:
是的,這種區分很有共鳴,我認為這也對如何向網絡添加投機或貨幣化方式產生了影響。
偶像崇拜型和邀請型網絡:直接投機和盈利(例如通過訪問網絡內的關係貨幣化獲利並投機內容)。興趣和關係網絡:間接投機,盈利美學(例如對社交賬號social handle的投機)。
Li:
投機是為了引導流動性而引入的特性;但對於引導新關係或社交網絡(正如Caleb指出的,和偶像崇拜型網絡不同的雙向關係社交網絡)來說,它是一個缺點。當涉及到財務激勵時,會扭曲參與者的動機,往往會壓倒任何內在動機。應用於社交網絡時,與沒有財務激勵的情況下所形成的關係比,出於投機性質而吸引的參與者以及由於投機性質而形成的關係會扭曲。
這種扭曲效應對於任何依賴流動性的網絡來說都不那麼重要(如DIMO、Helium、DeFi、NFT市場等),因為所有的流動性都增加了網絡的效用。然而,通過投機引導的新社交網絡可能會面臨非持久性關係、較低質量的內容和短暫連接的基礎風險。
我也可以反過來論證我剛剛寫的相反之處:也許具有投機特性的新社交網絡只是與先前存在的社交網絡不同,並且這不是壞事,只是不同。由投機引發的關係與傳統社交網絡上所見的內在關係不同。相反,它們的關鍵特徵是財務動機,即Friend.tech持有者:這是一種交易性、實用性關係。我購買這個人的key是因為我相信他們,認為它會做得很好,與patronage+的概念緊密相關。
Dan Roberts:
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Li的觀點,如果主要吸引用戶是基於財務收益的承諾,那麼很難不在各個方面都出現短暫現象:粗淺的帖子,飛馳而過的用戶——他們一旦能夠兌現就不會再停留。
我是一個內容創作者,所以對我來說,最終的問題是社交平台上的內容質量——當然還包括,使用起來有趣嗎?財務激勵可以讓人們進門,但如果應用上沒有足夠的內容可供操作,這還不足以使他們留下來。購買某人的NFT或“key”以顯示你喜歡/支持他們本身並不足以引起我的興趣。
Jesse:
也許更好的區分是遊戲與社交網絡。以投機為驅動的社交產品可能更像是遊戲/賭場/賭博,而不是社交網絡。
Tina Dai(投資合夥人):
如果過早地將投機整合到項目的生命週期中,那麼投機就是一個問題。它會改變創業公司面臨的問題,從冷啟動問題轉變為熱啟動問題,但最終仍然存在很大問題需要解決。熱啟動問題是,投機限制了項目在起步後尋找PMF(Product Market Fit,指產品和市場達到最佳的契合點)的時間窗口。
在項目已經找到某種版本的PMF並構建出有用和有趣的東西,用戶在發現真正的實用性後會自然而然地保留下來的情況下,投機可能成為一種增長工具,為尋求關注的用戶提供外在的激勵,這些用戶在發現產品的實用性後會繼續留下來。
Medha Kothari(投資合夥人):
在我看來,投機是啟動社交網絡中新用戶的很好的方式,但也會考慮權衡。
在社交媒體中,投機對於以下方面是有利的:
-
捕獲名人粉絲和創作者粉絲關係創造的價值。相對於長尾用戶,那些現有影響力(無論是在其他社交網絡上還是在現實世界中)的用戶有不成比例的收益。
-
鼓勵頂級收入者進行內容創作;它迫使這些用戶繼續發布高質量內容,為投機者提供價值。
-
關於內容價值的自由市場決策;投機行為作為過濾“好”內容的篩選器。
-
創建超級粉絲的明確社群,這也起到了內容分發的漏斗作用。
對於以下情況,效果不太好:
-
維持有意義的雙向關係
-
捕獲在現實生活中創造的價值,其中一個人因非財務原因對另一個人(以及該人放出的任何東西)產生“關心”
-
鼓勵長尾用戶創作內容(因為他們不會賺錢/被投機)
Derek Walkush (投資合夥人):
當社交網絡中的投機者和機器人的噪音程度高到足以侵蝕網絡質量時,肯定需要取得平衡。谁愿意使用一個80%以上的活動都可以被視為刷量交易的社交應用呢? (在這裡使用NFT市場的類比。)在社交網絡中,終端用戶影響可能會更糟,因為NFT交易量不像社交信息流那樣“引人注目”。
反方觀點是這些應用實際上根本不是社交,而是社交資產的交易協議。實際上,你可能在NFT中看到了這一點,例如Context等應用程序,但這些資產本質上是社交的,使得社交產品層更容易有機增長。
Li:
你所說的資產本質上是社交的,與NFT相比是什麼意思?
Derek:
好問題,這當然是一個模糊的問題,所以我很想听聽大家對我的推理的反饋:社交代幣與狀態明確相關,而NFT則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可以從金融資產、藝術、文化象徵等方面來看。
Li:
我認為你的意思是,從歷史上看,社交代幣幾乎沒有內在價值,而NFT具有其他一些內在價值(作為藝術、PFP、會員代幣等)。
換句話說,社交代幣的投機是為了引導投資圖譜,而不是傳統社交關係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