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處於另一次經濟轉型的懸崖邊。不久前,這個國家還被稱為“歐洲病夫”。然而,通過堅定的決心和細緻的改革,它成為經濟實力的縮影。
但正如最近的情況所表明的那樣,這個強國並非不受經濟低迷的影響。隨著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公佈新的增長藍圖,人們不禁要批判性地問:這足夠了嗎?或者歷史注定要重演?
肖爾茨計劃的承諾和缺點
隨著德國經濟表現下滑,增長率低迷,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德國總理肖爾茨的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希望的燈塔。然而,僅僅80 億歐元的撥款,僅佔該國年度經濟產出的0.2%,就令人大吃一驚。
這足以重振步履蹣跚的經濟嗎?或者這僅僅是一種點頭承認,表明柏林最終意識到了局勢的嚴重性?批評者認為,該計劃雖然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但缺乏真正扭轉局勢所需的侵略性和雄心。
過去的迴聲:德國重建的考驗
為了理解德國當前面臨的挑戰,回顧一下1998 年,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深刻而殘酷的教訓。統一後,德國政府和私營部門肩負著振興前共產主義東德的艱鉅任務。
這意味著徹底改革勞動力市場,重新定義福利體系,並解除銀行對行業巨頭的金融據點。社會民主黨-綠黨聯盟的加入,通過雄心勃勃的《2010 年議程》,讓德國踏上了變革之路。
他們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到2014 年,德國被譽為“經濟超級明星”。然而,過去的陰影依然存在,新的挑戰使之變得更加黯淡。烏克蘭衝突重新定義了地緣政治和經濟依賴性。
停止進口俄羅斯廉價天然氣,加上中國作為市場和供應商的可靠性的動搖,已經使德國的經濟運轉陷入困境。
再加上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威脅、勞動力老齡化和官僚主義繁文縟節,你將面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挑戰。
儘管存在這些障礙,但忽視德國的內在優勢是短視的行為。由於公共債務相當低且私營部門強勁,德國仍然是一支強大的經濟力量。
其韌性的核心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中型企業通常是家族企業,它們可能並不總是成為國際頭條新聞,但卻是德國經濟格局的真正冠軍。
這些公司憑藉其專業化的產品,一直主導著全球市場份額。事實證明,這些無名英雄往往是經濟風暴期間德國的生命線。
然而,2005年後改革缺乏的問題,特別是在默克爾政權下,是無法迴避的。儘管默克爾領導度過了歐洲金融危機,但她未能利用國內經濟的進步。
她嚴格的財政政策,例如2009 年的“債務剎車”,可以說阻礙了基礎設施和數字化等關鍵領域的公共投資。
在數字化方面,德國在寬帶連接方面的滯後令人費解。一個經濟巨頭,卻在互聯網速度和數字化採用方面苦苦掙扎?這是自相矛盾的,無疑是一個迫切需要立即關注的領域。
然後,還有臭名昭著的債務制動規則。儘管德國在疫情大流行和隨後的能源危機期間確實揮霍無度,但其即將重新執行且幾乎沒有新債務空間的情況似乎有悖常理。也許柏林是時候重新考慮了,拋棄多餘的“會計詭計”,以獲得更清晰的財政狀況。
德國的旅程就像過山車一樣,有起有落。該國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嚴重依賴的能力值得稱讚。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RYPTOPOLITAN。版權歸作者Jai Hamid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