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即是戰爭——《毛選》的部分摘抄分享,9.4

本文僅為個人行情看法,不構成投資意見,如據此操作,盈虧自負。

北漂交易員:鏈上數據使用者,趨勢交易員。

初學武藝的人,總想著練一個無敵的招式,一招斃敵,百戰百勝。然而練著練著才知道,沒有強大的內力支持,無敵的招式無從談起,而內力源於內功心法。所以武俠小說裡,從來沒有天下第一的具體招式,只有天下第一的功法。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是交易員的經典書籍之一,全書沒有任何具體的一招一式,全部都是交易的理念也就是交易的內功心法。北漂最近在看的《毛澤東選集》也是如此,其中一篇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看完很有感觸。交易,本身就是一場戰爭。因此,毛選裡的一些關於戰爭的理念毫無疑問是適用於交易的,是值得我們反复閱讀的內功心法。以下是其中一些片段,本來打算附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後來想想可能會起到負作用,所以本文僅僅只是摘抄分享:

1、我們固然應該尊重過去流血的經驗,但是還應該尊重自己流血的經驗

2、戰爭的情況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戰爭指導規律,有時間、地域和性質的差別。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各個不同性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戰爭的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反對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

3、一切戰爭指導規律,依照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依照戰爭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的

4、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於全局性的東西

5、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定意義的一著。下棋如此,戰爭也是如此

6、戰爭歷史中有在連戰皆捷之後吃了一個敗仗一直全功盡棄的,有在吃了許多敗仗之後打了一個勝仗因而開戰了新局面的。這裡說的“連戰皆捷”和“許多敗仗”,都是局部性的,對於全局不起決定作用的東西。這裡說的“一個敗仗”和“一個勝仗”,就都是決定的東西了。所有這些,都在說明關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

7、統統相符的事情,在戰爭和戰鬥中是極其少有的,這是因為戰爭或戰鬥的雙方是成群的武裝著的活人,而又互相保持秘密的緣故,這和處置靜物或日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只要做到了指揮大體上適合情況,即在有決定意義的部分適合情況,那就是勝利的基礎了

8、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查,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

9、粗心大意的軍事家,不去這樣做,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廂情願的基礎之上,這種計劃是空想的,不符合實際的。魯莽的專憑熱情的軍事家之所以不免於受敵人的欺騙,受敵人表面或片面的情況的引誘,受自己部下不負責任的無真知灼見的建議的鼓動,因而不免於碰壁,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或不願意知道任軍事計劃,是應該建立於必要的偵察和敵我情況及其相互關係的周密思索的基礎之上的緣故。

10、認識情況的過程,不但存在於軍事計劃建立之前,而且存在於軍事計劃建立之後。當執行某一計劃時,從開始執行起,到戰局終止,這是又一個認識情況的過程,即實行的過程。此時,第一個過程中的東西是否符合於實況,需要重新加以檢查。如果計劃和情況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須依照新的認識,構成新的判斷,定下新的決心,把已定計劃加以改變,使之適合於新的情況。部分的改變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戰都是有的,全部的改變的事也是間或有的。魯莽家不知改變,或不願改變,只是一味盲幹,結果又非碰壁不可

11、一切帶有原則性的軍事規律,或軍事理論,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關於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這些過去的戰爭所留給我們的血的教訓,應該著重於學習它。這是一件事。然而還有一件事,即是從自己的經驗中考證這些結論,吸收那些用得著的東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東西。這後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這樣做,我們就不能指導戰爭

12、革命和革命戰爭是進攻的,但是也有防禦和後退——這種說法才是完全正確的

13、何時結束自己的進攻,轉入反圍剿的準備階段呢?當自己處在勝利的進攻中,敵人處在防禦地位時,敵人的圍剿準備是在秘密的進行的,我們難於知道他們將在何時開始進攻。我們準備反圍剿的工作開始早了,不免減少進攻的收益,而且有時會給予紅軍和人民若干不良的影響。因為準備階段中的主要步驟,就是軍事上的準備退卻,和為著準備退卻的政治上的動員。有時準備過早,會變為等待敵人;等了好久而敵人未來,不得不重新發動自己的進攻。有時我們的重新進攻剛在開始,又恰好遇到了敵人進攻的開始,把自己處在困難地位。所以開始準備的時機的選擇,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斷定這種時機,要從敵我雙方情況和二者間的關係著眼。為著了解敵人的情況,須從敵人方面的政治、軍事、財政和社會輿論等方面蒐集材料。分析這些材料的時候,要足夠的估計敵人的整個力量,不可誇大敵人過去失敗的程度,但也決不可不估計到敵人內部的矛盾,財政的困難,過去失敗的影響等等。對自己方面,不可誇大過去的勝利程度,但也決不可不足夠的估計到過去勝利的影響

14、開始準備的時機問題,一般的說來,與其失之過遲,不如失之過早。因為後者的損失較之前者為小,而其利益,則是有備無患,根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15、政治動員是反圍剿鬥爭中的第一個重要問題。這即是說,明確、堅決而充分的告訴紅軍人員和根據地的人民,關於敵人進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敵人進攻危害人民的嚴重性

16、由輕敵而發生的對於準備的放鬆,和由被敵人進攻所嚇到而發生的驚慌失措,都是應該堅決反對的不良傾向。我們需要的事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17、戰略退卻的目的是為了保存軍力,準備反攻。退卻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處在強敵的進攻面前,若不退讓一步,則必危及軍力的保存

18準備反攻,須選擇和造成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若干條件,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然後進入反攻階段

19、弱軍對於強軍作戰的再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揀弱的打。然而當敵人開始進攻時,我們往往不知敵之分進各軍何部最弱,何部次強,何部次弱,需要一個偵察的過程。往往需要許多時間,才能達此目的。戰略退去的所以必要,這也是一個理

20、如果進攻之敵在數量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甚遠,我們要求強弱的對比發生變化,便只等到敵人深入根據地,吃盡根據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圍剿時蔣介石某旅參謀長所說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21、決定退卻終點究在何處,須以整個形式作出發點。在局部形式看來有利於我轉入反攻,如果不是同時在全體形勢看來也對我有利時,則據此決定退卻終點,就是不正確的。因為反攻的開始,必須計算到以後得變化,而我們的反攻總是從局部開始的

22、關於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則。

23、我們在敵人第五次圍剿時期的蝕本正是因為這一點。不願意喪失部分土地,結果喪失了全部土地

24、他們看問題僅從一局部出發,沒有能力縱觀全局,不願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聯結,把部分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聯結,捉住一局部一時間的東西死也不放

25、反攻的第一個戰鬥,關係非常之大。第一個戰鬥的勝敗給予極大的影響於全局,乃至一直影響到最後的一個戰鬥,因此得出下述的結論:

1) 第一,必須打勝。必須敵情、地形、人民等條件,都利於我,不利於敵,確有把握而後動手。否則寧可退讓,持重待機。機會總是有的,不可率爾迎戰。拒絕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議

2) 第二,初戰的計劃必須是全戰役計劃的有機的序幕。沒有好的全戰役計劃,決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這就是說,即使初戰打了一個勝仗,若這個仗不但不於全戰役有利,反而有害時,則這個仗雖然勝也只算敗了。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須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後一仗大體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勝了,敵軍全局將起如何變化,假若敗了,又將起如何變化。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

3) 第三,還要想到下一戰略階段的文章。若只顧反攻,不顧反攻勝利後,或萬一失敗後,下文如何做法,依然未盡得戰略指導者的責任。戰略指導者當其處在一個戰略階段時,應該計算到往後多數階段,至少也應計算到下一個階段。儘管往後變化難測,愈遠看愈渺茫,然而大體的計算是可能的,估計前途的遠景是必要的。那種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導方式,對於政治是不利的,對於戰爭也是不利的。走一步應當看那一步的具體變化,據此以修改或發展自己戰略戰役計劃,不這樣做,就會弄出冒險直衝的錯誤。然而貫通全戰略階段乃至幾個戰略階段的、大體上想通了的、一個長時期的方針,是決不可少的

4) 必須打勝;必須照顧全戰役計劃;必須照顧下一戰略階段;這是反攻開始,即打第一仗時,不可忘記的三個原則。

26、一切戰爭也不能有絕對固定的作戰線,勝負進退的變化不許可如此

最後,歡迎小伙伴們私信交流大家的個人理解。

關注我,用最少的操作賺取最大化的趨勢利潤。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