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徑分岔的花園:論比特幣與以太坊的不同

作者:李畫

比特幣採用PoW共識,以太坊採用PoS共識;比特幣是UTXO模型,以太坊是賬戶餘額模型。這似乎是比特幣和以太坊最大的不同,但也許,導致比特幣和以太坊愈行愈遠的,並不只是兩者在這種“實體構造”上的不同,還有兩者在“非實體理念”上的不同。

後者便是本文的主題。

限制條件下的發展vs. 無限制條件下的發展

比特幣的發展是在兩個限制條件之下的,第一個限制是小區塊空間,第二個限制是維持隱私。當開發者給出提案時,不管該提案本身的目的是什麼,他都需要考慮:該方案是否浪費區塊空間,該方案是否破壞隱私。也就是說,他需要在這兩個限制條件之下去設計,去達成他的目的。

以太坊則不然,它是目標導向。為了達成目的,其他的事情是可以讓步的。以太坊的權衡僅在於什麼是重要的目標,什麼是不那麼重要的目標。

有限制條件還是無限制條件,是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式。把比特幣和以太坊比作兩塊稀有的鑽石原石,比特幣的方式是在保留這塊原石本身特點的前提下去雕刻,以太坊的方式是滿足市場需求的去雕刻。

這種不同會帶來不一樣的產品,哪一種更優?見仁見智。但對於一個生態而言,這種不同或許是一件幸事,它令我們既能擁有眼前的繁華,也能期待美好的未來。

公共設施vs. 私人產業

2020年的時候,以太坊上有兩個密碼學的應用方向令人激動,一個是零知識證明,一個是無狀態。前者有助於縱向Layer2 的發展,後者有助於橫向Layer1 的發展,在我眼中,它們是實現以太坊擴展的兩塊重要技術基石。

零知識證明和無狀態都是難的事情,是需要專業人才外加大量資金和時間的事情。不過,零知識證明的應用可以是私人產業,使用它做出的是能夠融資的項目;無狀態的應用是公共設施,研究它並不能給人帶來直接的金錢收益。

時間來到2023年。在以太坊上,零知識證明的項目多不勝數,人人都在談論它;無狀態門庭冷落,進展十分緩慢。雖然前者的起步時間早於後者,但兩者現狀的天壤之別仍令人感嘆。

在以太坊上,私人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在那些熱門賽道裡;公共設施的建設雖然在繼續,但這裡的決策充斥著政治性、功利性。 (注:此處的功利性不是指金錢上的,而是指比如做實現簡單見效快但負面影響未經充分論證的事情)

比特幣上呈現出不同的樣貌。第一,在比特幣上零知識證明和無狀態沒有遭遇差別對待,甚至無狀態涉足的領域勝於零知識證明;第二,零知識證明被應用於更廣泛的領域,它不只被用在那些可以融資的方向裡。在比特幣上,公共設施的建設被持續穩健地推進著,密碼學技術被作為工具而不是目的使用。

人們有時候用道路形容公鏈。如果沿用這個比喻的話,當下的情況是,以太坊把道路的建設工作承包給私人開發商,私人開發商開發屬於自己的道路或設施來擴大道路系統,其收益是用戶使用這些道路或設施的通行費;以太坊公共設施建設的主要目的是輔助和協調私人開發商的項目,以便它們可以有效地接入主系統並運轉。

比特幣上大部分工程是主系統本身的設計和建設,即便私人開發商,從事的也多是可以作為公共設施的開發。

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不同,既包含技術原因——在擴展方式上,以太坊和比特幣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線,以太坊的主流方向是鍊式的,它需要通過發展支鏈來提高通行能力;比特幣的主流方向是網狀的,未來擴充節點並非難事,重點是UTXO模型加網狀結構本身能夠做到的事情。

也包含文化原因。在比特幣上,最重要的事是“比特幣”,這在某種程度上會抑制私人產業的參與;在以太坊上,最重要的事是“營利”,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干擾公共設施的建設。不同的社區文化,帶來不同的開發者選擇,以及不同的用戶和投資者態度,而後兩者又會反過來影響社區文化,進一步加強某種趨勢。

於我而言,當我在看比特幣上的項目時,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應用,思考的第一件事是它是“傷害”比特幣的還是“增強”比特幣的,如果答案是前者,就基本不再進一步研究;而當我,同一個人,在看以太坊上的項目時,思考的事是該項目值不值得投入時間和錢,換句話就是,這個項目會不會有益於我自己的錢包。

私人產業的參與是行業發展的推動力,公共基礎設施的健壯是行業存在的基石,但我也沒法故作天真地說希望兩者能夠被兼顧,並以此作為這一部分的小結。因為有的陣地需要堅持才能守住,而有的陣地一旦滑入就會越陷越深。

去信任vs. 去中心化

比特幣白皮書開頭部分寫到:“ While the system works well enough for most transactions, it still suffers from the inherent weaknesses of the trust based model”。

結尾部分寫到:“We have proposed a system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trust ”。

自始至終,比特幣反對的是基於信任的模型,建立的是一個不必依賴信任的的系統。在它的白皮書中,從未討論去中心化,雖然提到了中心化權威方,但僅僅是用於舉例,中心化權威方是最普遍的信任模型中的信任對象。

再來看以太坊。以太坊白皮書的名字是《A Next-Generation Smart Contract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去中心化是以太坊白皮書裡的高頻詞,不僅其目標是各種去中心化,比特幣在它這裡也被認作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而不是去信任的系統。

去信任和去中心化是兩件不同的事情,雖然它們在表像上有著相似之處。去信任有多種實現方法,其中包括去中心化的共識;但並不是任何去中心化的共識都能實現去信任,這裡涉及到共識機制、共識參與者等諸多因素,甚至可以說,中心化不能做到去信任,但也只有非常少的去中心化能夠做到去信任。

比特幣和以太坊在該理念上的不同也導致兩者發展路徑的不同。在比特幣上,解決問題多轉向密碼學,因為基於密碼學的證明是實現去信任的最佳方法,它只依賴於安全假設;在以太坊上,解決問題多轉向共識,因為共識可以簡單快速地達成去中心化。

因此當我們看比特幣時,看見的是一個一般無二的簽名,所有的努力和奧秘都藏在這個簽名背後;當我們看以太坊時,看見的是一個一層共識疊加又一層共識的龐然大物,每一層都是一個財富密碼。

結束語

我想以《小徑分岔的花園》中的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束,這篇文章不是要在比特幣和以太坊間分出高下,作為行業的一員,當然是希望它們都能獲得成功。如果說文章的私心,私心是:請不要試圖把比特幣變成另一個以太坊,無需信任是寶貴的,隱私是寶貴的。

“他緩慢而精確地朗讀同一章的兩種寫法。其一:一支軍隊翻越荒山投入戰鬥,困苦萬狀的山地行軍使他們不惜生命,因而輕而易舉地打了勝仗;其二,同一支軍隊穿過一座正在歡宴的宮殿,興高采烈的戰鬥像是宴會的繼續,他們也奪得了勝利。”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