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炒不動了AI 創業要先落地


原文來源:見實

作者:謝萌

圖片來源:由無界AI‌ 生成

今年很難看到投資人雪中送炭了,更多是錦上添花。在AI領域,想要獲得融資這件事越來越難了,創業者的道路也越來越難走。

但是,又有一些新現象讓我們發現,AI創業的門檻其實是在降低。超級個體戶在大模型浪潮中遍地開花,能想像的場景裡都有他們的存在,AI智能插件、AI相機等等,更多的個體戶利用大模型的便利開始了小規模的創業活動。

能看到的是,AI領域的創業正在向著強應用,可落地導向型發展。這也與見實觀察到的趨勢相同,在AI的創業中,多位AI行業創業者和見實表示,創業的前提是要先落地。

對於早在2017年就進行人機交互領域創業的一知智能創始人陳哲乾來說,可落地性是保證他們產品受到諸多品牌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與見實聊到品牌的動向時,陳哲乾還提到當前品牌越來越看重結果,以ROI為強導向,相對應地,他們的AI外呼和今年新推出的數字人也做出了相應改變,越來越多的AI應用出現在營銷場景之中。

對了,陳哲乾還將在9月20日的AIGC大會中參加有關AIGC內容的討論,屆時將分享更多詳細的AI應用層面的前沿認知與理解。文末即可點擊購買大會門票,歡迎大家一起。接下來就讓我們先回到對話現場,去聽聽陳哲乾對此有哪些理解與思考:

一知智能創始人陳哲乾

01 創業要去落地

見實:去年元宇宙的概念炒得特別火,今年的AI也是像去年一樣只是一個炒概念的存在嗎?

陳哲乾:其實並不是說AI是在今天突然冒出來的,相反的是其實它已經經歷了幾波浪潮。從我的視角來看,我已經經歷了三波AI熱潮了。

在2012年的時候,人臉識別技術在當時火熱了一波,當時人們就發現,人工智能是值得研究的。

再到2016年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出現,讓人們發現了AI更大的潛能,當時的人機交互成為一種熱潮,也正是在那個時期,各個智能音箱等人機交互類產品快速湧出,不過當時技術還不太成熟,並沒有廣泛應用起來。

一知智能就是受到了這波浪潮的助推,因為AlphaGo算得上是真正使AI在創業領域掀起熱潮的起點。

所以今年年初開始的大模型,是我看來的第三波。當然如果放在整個AI行業裡面,它應該算第五波熱潮。

見實:從2016年到現在,你覺得AI創業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陳哲乾:我自己的最大感覺是做AI的確有一定的技術壁壘,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做的一件事,如果一位高中生說要去研究AI,這其實不大可能。

但AI也並不是高大上到高攀不起。一些大公司會樂於去證明AI的高大上,塑造AI改變人類生活的理念,但目前至少從他們的財報上面看,收入跟融資額度、燒錢速度明顯是不對等的。

大廠尚有財力去填補AI,但對單純以AI為主體的創業者來說,這不是一家能夠自我供血或者自我養活、能夠為社會真正創造出商業價值的公司。

我一直認為AI創業一定要落地。我一直跟同事們講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其實是一家做生意的公司,我們只是用AI技術去做出了一個產品,要想辦法把產品賣出去,產生的利潤要足夠支持後續研發和銷售。

這些年AI時不時就被大家去搞一波熱潮,伴隨著熱潮,就會有一些投資人有意願去投資,所以一些有技術的人在產品還沒出來之前,就會去創業,先玩一些概念。

但是從今年的形勢來看,投資人為AI概念投資的概率很低了,大家都在謹慎,都開始關注AI的實際應用,他們不會雪中送炭,更會選擇錦上添花。所以對於想獲得融資的創業者來說,落地顯得更為重要。

見實:所以其實沒必要去唱衰AI,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己手裡有東西。

陳哲乾:對,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唱衰AI或者會去把AI變成一個大旗,都沒有必要,AI其實就是一個技術。

想把一個技術炒得很高,但是營收沒有做起來的話,再牛的技術,其價值也不大。另外,技術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說大模型讓現在的圖片生成很好,但大模型在真正人機對話裡面就速度很慢。比如用它來做一些對話,它肯定一句一句生成,你要等個兩三秒鐘。

如果在電話場景,人們更希望AI是在500毫秒內就能回复,而不是要等兩秒才給答案。

技術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強。但我們作為AI創業者,是要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面要找到PMF、找到真正可商業化的場景。

02 人機互動——一個冉冉升起的AI場景

見實:你們當時是怎麼想到去做AI外呼的?

陳哲乾:我一創業,方向就是要做智能對話。因為對話系統有點像大腦的角色,它必須要有一個載體才能發揮出價值。有些人會把對話系統用在音箱、電視機或者汽車裡。

2017年的時候,基於智能對話行業的整體水平來看,智能音箱、智能駕駛、智能客服很多還是一種噱頭,當時的機器人並沒有聰明到讓你覺得是一個真人。

還是之前說的那句話,創業要考慮可落地性,所以我當時選擇智能外呼是因為電話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其次智能外呼只有簡短的幾分鐘,機器人是可以在這幾分鐘內做到“以假亂真”的。

再去研究外呼使用場景,我們發現消費品牌更需要這種AI外呼的功能,由此我們也為消費品牌客戶創造了價值,自己本身的收入增長也非常快,現在市佔率也不錯。

見實:為什麼你更看重人機交互的AI?

陳哲乾:人機交互可以使企業跟用戶的距離拉得更近,用戶對企業品牌的認可度會更高。

技術的迭代本身就是在拉近距離的過程。以前烽火傳煙到快馬加急再到五到十米之外可以看電影,然後兩到三米可以看電視,後面看手機距離在半米之內。蘋果的vision pro之後,基本戴上眼鏡與眼睛的距離可能就幾厘米。

硬件交互設備其實是離人的眼睛越來越近。一樣的道理,營銷方式,以前是媒體,比如報紙就只能單向互動,沒辦法交互。後面自媒體時代,可以點評測,用文字和官方互動。

那現在,比如說可以看明星直播,發彈幕就有可能被明星回复。而AI外呼,就可以和品牌更加有交互感,為什麼私域這麼火,原因也是因為拉近了用戶與自己的距離。

我們其實一直是通過技術手段,讓企業跟用戶之間距離更近,從而提高用戶的商業價值,或者說提高用戶的LTV。

見實:你們在做外呼的過程中,品牌對你們AI能力的要求有變化嗎?

陳哲乾:一定有的。我能明顯感受到的是今年,比如說618很多品牌都沒有完成KPI。

品牌現在越來越希望直接看到轉化,以ROI為強導向性,而不是埋個種子等種子慢慢發芽。以前我們會做一些電話種草,現在品牌更希望看到更快的轉化,比如說打完電話直接就可以看到這個用戶有沒有成單。

所以品牌到現在,不是要求AI能幫他降多少本,更關注的是能幫助他提升多少創收。今年我們上線了數字人工具,也是關注到了品牌的一些變化。

目前感受到品牌其實也很關注這種大模型,還有就是數字人直播,不單單是幫品牌省掉直播的成本,它其實還是個創收工具。

原因是同樣的預算,以前可能只能做一個直播間,但今天加入數字人直播以後,還是原來的預算,但可以做更多直播間,而每個直播間可能帶來的流量就是一個直播間跟十個直播間的區別。

03 超級個體一定會出現

見實:在公司內部有沒有誕生一些新的崗位?

陳哲乾:有的,我們在數字人那塊有一個新崗位叫數字人直播運營。任務是操控數字人主播,讓數字人做好直播活動。

與傳統直播運營不同的是,傳統的直播運營是跟主播一起復盤,那現在就是他跟數字人復盤,他去研究數字人在直播間還有哪些可以升級的話術和回復機制等。

其實在市場上還有很多新的崗位,比如AI訓練工程師。此外,我還想表達的是,除了那些需要獲得融資的AI領域創業者外,還有一種“草根”AI創業者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基於各大廠的大模型,自己進行細分小領域的小型創業也是存在的。

從超級個體的角度看AI行業創業會越來越簡單,而不是越來越難。這也意味著,未來基於AI技術,能夠誕生更多的超級個體,又或者說一人公司。

見實:看得出來,你是科技Optimism者。

陳哲乾:因為你要相信科技終將會帶來極致的力量。就像我們現在去回想十幾年前,我們還沒有百度、高德地圖的時候,可能現在都沒法想像當時大家都是怎麼不靠地圖出行的。那十年後的我們可能也無法想像,現在的我們是怎麼度過現在的生活的。

科技一定會改變很多,只是現在我們還想像不到。

見實:那對於AI這種未來的趨勢來說,從創業者角度還會應對哪些挑戰?

陳哲乾:我覺得有三個。

一是,現金流是最大的挑戰。因為現金流取決於第一投資人。今天想要靠投資人融資,而不是靠自己賺錢的公司在未來的經營會越來越難。

現金流的第二渠道在於客戶,但是今天客戶自己的營收尚且不足預期,對外很多地方一定會去做降本的動作,這就意味著未來還存在的挑戰,是如何去養活自己

不要指望外部輸血,在外部因素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自己的產品、內部工作環境、服務、研發、效率等都需要全面調動去考慮,既要保證自己能活下去還要保障自己的產品依然是高品質的。

二是,同行競爭未來一定會越來越成交量。市場競爭,商場如戰場。無非是經濟越下行,競爭越激烈,大家都想活下來,誰都不想成為敗者。

創業公司本身就艱難,每一個創業公司都想活下來,想活下來就要去拼硬實力。但是有的公司就沒有這麼道德了,拼不過的就會去打價格戰。

那麼商家就會在價格、質量面前陷入選擇困境。所以對於大家的挑戰就是:你如何在這樣子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用戶願意記住你。

三是,要重視內部管理。以前可以做一些粗放管理,但現在的形勢中,必須要做好精細化管理。工資是一方面,要去平衡員工的心理。其次還要對員工們進行精神上的激勵,讓大家在拿到工資的同時,還覺得自己在公司裡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