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適道
圖片來源:由無界AI 生成
對中國企業而言,數智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每當談到“數智化轉型”,就如同“小馬過河”。大部分企業像急於過河的“小馬”,雖然沒有“老牛”的身家(體量大、資金足的大型企業);但也強過“松鼠”(抗風險能力差的小企業)。在原本的故事裡,「小馬」可以自主決定「是否過河」。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席成交量全球,眾多企業如今已被推到了數位智化的河邊。
事關生存,河不得不過。
因此,企業「摸清數智化河裡的石頭」就顯得格外重要。這需要「成功過河者」的經驗。
《哈佛商業評測》的一篇文章《是什麼讓一家公司在使用AI方面取得成功? 》(What Makes a Company Successful at Using AI?)就給了「成功過河指南」。
文章透過麥肯錫和麻省理工學院製造和營運機器智慧計畫(MIMO)的一項研究,即追蹤100家企業(涉及汽車、礦業等多種產業)在數位化、數據分析和機器智慧(MI)技術等方面的目標、行動以及結果的表現,得出:領先的數智化企業在治理、部署、合作夥伴、人員和資料可用性等5方面存在一定共通性。
文章有兩位作者,一位是Vijay D’Silva,麥肯錫公司的資深合夥人;另一位Bruce Lawler是麻省理工學院MIMO的董事總經理。作者指出,本文研究成果可供所有數智轉型企業參考。
01 轉型期的四類企業
第一個結論:想在數智化競爭中傲立群雄,企業要打出環環協作的整體方案,不要想著一招制敵。
透過對9大類別的21個性能指標的評估,作者將100家數智化轉型企業分為了領導者、規劃師、執行人以及新興公司。
最優秀的是“領導者”,約佔樣本的15%。他們在21個關鍵績效指標中的20個指標中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改善,在所有9個績效類指標中位列前25%。這類企業能夠把錢花在刀刃上,是數智化最大的獲益者。
第二類稱為“規劃師”,約佔樣本的25%。這類企業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也具備紮實的資料執行知識。不過,很多企業目前沒有得到轉型的回報效益。有些企業甚至掙扎在2018年麥肯錫提出的 「試點陷阱」中。
跳出來看,「試點陷阱」也是不少中國企業數智轉型的痛點。
企業的規模轉型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化能力增持的過程。那麼,在推動轉型時,企業會選擇一些小規模的試點來驗證新的變革措施。然而,這些試點案例往往難以複製和擴展,導致整個轉型計畫難以實現規模化的外溢效應。
數智化,包括數位轉型多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在於缺乏整體方案。例如,企業過於專注於部署所選的用例,而不是實現轉型的整體方法。根據麥肯錫一項全球調查,成功的數位轉型並不是“另一個IT專案”,而是獲得高層領導(如董事會主席,CxO、執行委員會)支持的“以業務為主導,兼顧ROI回報的轉型”。
而這個結論與本文有異曲同工之處。
第三,執行人,約佔樣本的33%。這類企業以成果為導向,善於利用不斷成長的專業知識庫,與合作夥伴合作,並能把握機會,制定和實施具體解決方案。雖然他們的基礎建設比上述兩類企業少,但也能取得顯著成果。
不過,「執行人」的痛點依然在於部分和整體的矛盾,這類企業很難將各方努力整合到公司業績,形成合力。
最後一類是“新興公司”,約佔樣本的25%。這些企業的成熟度最低,收益也最小;許多正在剛起步。很多「新興公司」發現,自己很難找到需要投資的地方。只有少數具備策略、技能或基礎設施的企業,方可實現進一步發展數智化。
02 聰明企業的五個秘密
比起表現平平的企業,「領導者」只花一半時間,就能達到其他企業兩倍以上的效果。為何他們如此優秀?
文章總結了頂級玩家在五個關鍵環節的做法。
治理
文章指出,對於「領導者」來說,機器智慧(MI)是一項策略優先。許多公司為此也建立了專門的卓越中心(CoE)。
這就不得不提,雖然許多企業都有數智化轉型的意識,他們也採購了無程式碼、低程式碼、RPA等自動化工具用於數智化轉型,但囿於複雜的組織結構和團隊間的數據孤島,企業內部無法實現高效合作,導致數智化工程難以推進,企業資源被大量浪費。
文章中提到的卓越中心(CoE)可以將技術、人才、設施等資源中心化起來,監督企業做正確的事情,來加速企業達成轉型目的。目前很多引進RPA的企業已經建立了CoE。例如,東風日產CoE主管柴一翠曾在介紹,企業CoE在定位、推廣策略、推廣體制、驅動及治理、訓練、資訊交換和認真與激勵七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包括普華永道、德勤等多家顧問公司也設立了不同業務方向的CoE。其中,安永和IBM曾宣布成立一個中心化虛擬中心形式的CoE,幫助金融機構利用混合雲解決方案加速數位轉型。
此外,作者指出,「領導者」更傾向於用一個明確的流程來評估和實施數智化創新,而且他們也能認識到,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領域,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大多數「領導者」都會不斷地評估和提升他們的流程,而「執行人」和「規劃師」往往會陷入困境,這限制了他們成功擴展用例的能力。
部署
「領導者」會盡可能廣泛使用機器智慧(MI)。
研究中的每一個“領導者”,都在預測、維護優化、物流和運輸等環節運用了機器智慧(MI)。而比起其他三類企業,「領導者」也更傾向於採取更先進的方法。
例如,生物製藥公司Amgen正著力開發一個經過驗證的,使用AI的視覺檢查系統,這將提高70%的粒子檢測率,並減少60%的誤報。
作者在文章一開始舉了一個美國最大電力生產商Vistra的例子。為了讓工廠高效運行,工人們要持續監控和調整數百個不同的指標,即便是最熟練的操作員也無法保證準確無誤。後來,工廠安裝了一個AI驅動工具(熱率優化器),最終工廠效率提高了1%,聽起來可能不多,但卻是實打實節省了數百萬美元,也降低了碳排放。
合作夥伴
企業間的合作關係通常發生在學術界、新創公司、現有技術供應商以及外部顧問。然而,「領導者」則更傾向於和更廣泛、更密集的伙伴建立聯繫,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發展速度和學習效率。
例如,兩家消費品公司高露潔-棕欖、百事/弗里托-雷在,與系統供應商Augury合作,並在各自的生產線上部署了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健康診斷系統,而這個決定曾幫助上述兩家企業避免了長達8天的停機。
半導體公司AnalogDevices與麻省理工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機器智慧(MI)品質控制系統。該系統能夠識別哪些生產過程和工具可能有故障。這意味著,公司的工程師只需審查先前製程資料的5%即可,大大節省了人力。
由此可見,儘管「領導者」的能力很強,但他們似乎比其他企業更懂得如何從外部合作夥伴身上汲取能量。
人員
「領導者」不會吝嗇,他們會讓盡可能多的員工掌握數智化技能,而不是將專業知識留給少數數據專家。
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領導者」會對第一線員工進行機器智慧(MI)基礎培訓,而這個數字在其他公司只有4%。
例如,麥當勞餐廳使用機器智慧(MI)預測顧客反應和即時客流量,來改善一系列營運任務。
企業卓越中心(CoE)的資料專家負責測試和開發新方法,然後將這些開發成果打包成便於使用的工具,提供給現場員工。在系統幫助下,現場員工明白了數據的重要性,並鍛鍊了辨識問題的能力,從而也能回饋企業。
數據可用性
文章指出,所有的「領導者」允許第一線員工存取數據,而其他企業只有62%允許。另外,「領導者」們會從客戶和供應商取得數據。作為回饋,89%的「領導者」也會向客戶和供應商分享自己的數據。
總之,這種數據民主化與其他企業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領導者」中,資訊就是力量,並且被有力地保護著。
數位轉型的建構模組
綜上所述,文章指出:當治理、部署、合作夥伴關係、人員和數據這5個面向環環相扣,彼此兼顧時,企業的數智化轉型也會變得有效。不過,一般情況下,企業也會組織一個卓越中心(CoE)去協調上述的5個面向。
萬事起頭難。作者認為,決心轉型的企業,首先要對自身當下的數智化程度進行一個誠實且全面的評估。此時,企業可以開始形成一個「過渡計畫」。即使這個計劃很粗略,但它也能夠逐一展開轉型時可能遇到的障礙,例如熟練的人才、投資能力和關鍵的基礎設施;如何讓從遺留系統向雲端遷移資料等等。另外,作者認為,企業轉型的步伐不要邁得太小。畢竟大多數「領導者」雖然一開始也只是使用數據和簡單的工具,但隨著熟練度提高,他們也轉向擁抱更先進的技術。
03 未來落差可能擴大
數智化對所有產業都是一場重構。目前,國內許多大型企業不僅順利完成了轉型,還將轉型經驗與技術延伸至各行各業,不斷豐富數智化與產業結合的應用場景。
這是否意味著轉型不利的企業會被時代淘汰?
作者認為答案不容Optimism。文章中「領導者」在數智化方面的開支已經增加了30%到60%,預計將增加10%到15%的預算,而其他企業則幾乎止步不前。這意味著雙方的鴻溝未來很可能會擴大。
不過,機器智慧(MI)最近取得了重大進展,全面轉型的機會剛開始顯現。激流勇進者方能領略江河源頭的奇觀勝景。雖然企業的起點不同,發展道路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數智化河裡的石頭」在哪裡,我們有「領導者」正在指明道路。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