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同類型的機構如何看待加密貨幣?

作者:Stablecoin Sean, FinTech Collective合夥人

編譯:Felix, PANews

目前正處於美國的加密會議季之中,因此預計正常的「機構即將到來」或「機構將採用什麼技術或協議」將滲透到所有會議中。根本問題是,在美國,「機構」一詞包含了太多內容,您必須非常細緻地了解不同類型的機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情況。以下是作者對美國機構加密貨幣現狀的看法:

大型資產所有者(退休基金、捐贈基金、基金會):他們肯定已經放慢了加密基金和直接基金的配置,而且大多數人現在根本沒有接觸加密貨幣。也許他們正在參加會議,但他們絕對不會配置。他們是最保守的,因此當/如果市場恢復時,他們的行動當然是最慢和最後的。

資產管理公司(如富達、Van Eck、Franklin Templeton、貝萊德等):資管公司關於申請ETF,以及使用區塊鏈技術擾亂銀行的新聞層出不窮。因為當今的金融脫媒從資產管理公司的口袋裡掏走了錢,並直接留向銀行(註:金融脫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是指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資金的供給通過一些新的機構或新的手段繞過商業銀行這個媒介體系,輸送到需求單位,也稱為資金的體外循環,其實就是資金融通的去中介化,包括存款的去中介化和貸款的去中介化)。資產管理公司是最支持加密貨幣的,像Franklin Templeton這樣的公司實際上在以太坊等公共區塊鏈網路上運行節點,將MMF(貨幣市場基金)放在鏈上,並為客戶運行SMA(簡單移動平均線)以提供加密貨幣的alpha。

銀行(如JPM、高盛、摩根等):無需許可的加密貨幣不是他們的朋友。加密貨幣對他們及其壟斷/費用結構最具破壞性,因此最好相信他們正在幕後遊說,以保護商業和消費金融等業務免受DeFi等事物的影響。除了BTC和ETH之外,他們不能接觸其他加密貨幣,因為有最嚴格的合規性和法規。銀行正在運行一些公鏈的私有版本,這些內容既不是真正的開放訪問,也不是開源,只是為了削減中後台運行的成本。

企業(真正的企業,而不是真正的機構):在新的用例中正試驗區塊鏈技術,並且歷來直接分配。例如Paypal和Visa等公司的穩定幣,星巴克等公司的忠誠度積分等NFT。

規模較小的資產所有者(FO、HNW):在2022年和2023年損失最嚴重,並過度分配給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所有科技領域。這些機構不會那麼快涉足加密領域。

下次有人使用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機構」一詞時,如果他們無法區分上述這些類別,那麼最好對他們的評論保持適當的謹慎。

那麼高頻基金、創投和金融科技公司屬於哪一類,它們是否值得分類,以及它們目前的市場立場是什麼?

作者表示,相信金融科技公司肯定已經屬於上述明確的企業類別——目前正在試驗,並且願意使用DeFi作為比傳統系統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後端和中介軟體。

與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相比,高頻投資基金/創投基金被歸類為「資產管理公司」的一小部分。對沖基金非常投機地看待這個領域,並且對加密貨幣感興趣,因為可以提取價值——套利、MEV、量化、系統策略、做市,甚至有潛在的激進分子(顯然在協議的治理/ DAO 中存在)….但大多數高頻基金目前都在努力解決加密市場規模較小、監管強烈反對以及交易基礎設施/控制/託管—信任不成熟的問題,他們希望這種情況能夠得到改變,以更多地參與其中。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