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幣安等交易所需消耗大量ETH進行地址歸集?

作者:HaoTian,加密觀察員來源:X(原推特)@tmel0211

每每事出反常,都是謠言先行,暫不論背後的天價罰單陰謀一說。大家都驚嘆Binance歸集個錢包就要消耗幾百個ETH,看似有些”離譜”,若基於交易所業務邏輯考慮就不難理解了。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交易所管理著大量的EOA Deposit充值地址,每次用戶充幣都把資產轉往了這些零碎的小地址,這些地址的資金,交易所通常要做”歸集”便於統一資產管理。

交易所地址歸集業務通常有兩個選擇:

1)用戶只要衝幣,程式立刻把相應資產轉往熱錢包地址,但問題是,一個用戶一個充幣需求,可能會分成多次,比如,大佬轉大資金一般會先轉個小額進來,再逐筆轉入為安全計,顯然這種方案,容易多出更多的TXS,若交易所採用這種歸集方案,遇到恰好GAS費高的時候就得頂著高GAS執行,手續費也會很高,但好處是它的整個歸集過程是分散的,用戶端不會感知,對交易所而言也只是正常的業務損耗需求。

2)用戶衝幣後一段時間內,那些零散的小EOA地址保持不動,用戶再提幣的話直接從大的熱錢包提幣,然後固定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地址歸集,這樣以來可以對一下賬,便於資產統一管理,二來可以選一個Gas相對低的時間段,統一來進行轉帳作業。但這樣做有個難點,短時間大量操作很容易拉高Gas,而且一旦被媒體盯上容易誘發公關事件。因為,很難向大眾解釋,為啥交易所需要集中歸集資產這件事,關鍵是還燒了那麼多的Gas。

很顯然,幣安就採用了第二種地址歸集方案。站在交易所的業務邏輯下,無論選哪種方案,都存在大量的業務資金損耗,各家的管理資產策略可能會不同。

為了方便理解,我分別找了Binance14和OKX3兩個位址,Binance14採取了第二種方案,而OKX應該是採取了第一個方案。但由於二者地址資產體量和交易量都相差懸殊,數據僅供參考。

如圖1,Binance14地址管理資產總規模近11萬ETH,作為一個接收地址,歷史Gas共消耗了1萬個ETH。而9月13日那次較多的歸集,單日消耗Gas也有388個以太,歷史上最多一次一天消耗871個ETH,所以說地址歸集消耗幾百萬是正常業務損耗,別因為大家的不理解,讓負責歸集的同學給丟了飯碗。

AUhZobwAAtrcxvGLZkTpKbFbvJlJZFv8vhuwFDux.png

如圖2,OKX3地址管理資產規模較小,但作為接受地址歷史消耗1530個ETH。從圖可以看出,OKX的日均消耗都比較均衡,高峰也就一天15個ETH,可見第一個歸集方案就是花在平常。

至於兩種方案哪個比較好,交易所一定會算出一套適合自己且最優化的選擇,沒有企業不去做成本優化這件事,Binance大表哥雖然土豪,但也不至於不做優化。

Note:以上數據觀察僅做小科普,對交易所業務我說得未必完全準確,僅供參考。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