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製造香港數碼港?

金財經記者Jessy

從香港數碼港二期數碼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窗戶向西望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這是前往維多利亞港口貨輪的必經之地,晨起幕落,來往的貨輪不曾停歇。把視線從遠方收回,靠近海岸線的數碼港第五期的建設工程也已動土,預計在2025年完工。

從1999年數碼港正式動工至今,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數碼港見證了香港科技產業的發展。現如今,這個誕生於上一代網路爆發前夜的創科園區,又迎來了Web3.0發展的風浪。

去年10月,香港政府發布了《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今年1月,數碼港便成立了「數碼港Web3基地「,截至目前在數碼港社群內,已經有超過190家Web3企業。

回顧歷史,這個被寄望於建成類似美國矽谷一樣的高科技產業園的數碼港,未能在上一代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先拔頭籌,這一次,數碼港和香港都不想錯過這次Web3發展的浪潮。

作為香港政府的全資企業,政策的執行者,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數碼港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園區內的HashKey Exchange成為了香港首批持牌面向散戶開放的虛擬貨幣交易所,社群內的Animoca Brands已經成為了數位娛樂和區塊鏈遊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旗下擁有全球用戶量最多虛擬資產錢包Metamask 的區塊鏈技術公司ConsenSys、加密友好的香港第一家虛擬銀行眾安銀行、知名Gamefi專案Stepn都已進駐…一個覆蓋Web3 產業全產業鏈的社群已在數碼港內形成…

與上一代網路浪潮“失之交臂”

八月底,數碼港的行政總裁任景信很忙。

首先是數碼港內,一年一度的數碼港娛樂領袖論壇正在舉辦,他要上台演講、審批重要的活動流程,接受媒體的採訪……除此之外,月底密集的其它Web3相關活動也不能錯過,要在香港大學舉辦的活動現場上,向場下的聽眾介紹數碼港所取得的成就並大力邀請web3企業入駐。 HashKey Exchange持牌正式開放給散戶的發表會也在月底舉辦,他也需要到場參加,畢竟HashKey是數碼港園區內孵化出的企業…

乘上Web3發展的大浪,對香港來說是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一步。而作為香港政府的全資擁有企業,港府政策的執行者,承接和服務好魚貫而入的Web3 創業企業,是數碼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的重頭工作。和香港政府的一些和科技創新能掛上勾的政府官員一樣,任景信也需要在各個重要的會議場合出席,以示對於香港大力發展Web3政策的支持。

畢竟,香港不能再錯過了。我們從香港現在產業結構也能看出,數據顯示,目前香港的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佔超過95%,而高科技產業微乎其微。

縱觀數位港的發展歷史,也是香港的科技創新史。數碼港建設的最初,其實寄託了港府對於科技創新在香港蓬勃發展的期待。 1997年,扛過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反思產業發展,最終形成「從以加工、貿易為主轉變為以高科技提供高加值服務為主」的共識。 1998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率先提出-香港「要成為在發展及應用資訊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電子商業和軟體發展上處於領導地位」。

彼時,正是網路科技爆發的前夜。這一年,從全球來看,不只是谷歌公司成立,Windows98橫空出世,中國網路的黃金時代也由這一年開啟。除了四大門戶網站的陸續成立及轉型,聯眾遊戲、京東、3721都在這一年成立。

在這樣的時代潮之下,香港也是有抱負的。董建華想要把中國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議​​在香港興建名為矽港的電子技術開發區。這個矽港,正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數碼港。

數碼港的選址最終選在了離香港大學不遠的薄扶林的海邊,而負責數碼港建設的則是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手下的盈科公司。

1999年,數碼港正式開始動工,到了2004年,四期工程全部落成。但在數碼港建設的過程中,網路發展過程中的巨大的泡沫也被戳破了,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年的歷史最高點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個股市市值蒸發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斷崖式下跌甚至關門歇業,一大批程式設計師失業轉行,只有不到一半的網路公司苟延殘喘活到了2004年。

任景信在回覆金色財經記者提問為何數碼港以及香港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的浪潮時,委婉說到:「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因此人們對於互聯網有了很多負面的看法,但是在這個泡沫破裂之後,很多國家都調整過來了,比如一些企業會去不停地收購,然後再發展壯大,但是香港沒能調整過來。”

最初的科創大潮香港沒能趕上,原因很多。如果去深究其根本,其實是沒有一個良好的科創發展的土壤,任景信解釋到,這是因為香港沒有一個很大的誘因去發展科技創新,香港的金融業、房地產、旅遊業均很發達了。再到人才方面,雖然香港有頂尖的大學,但是很多學生大學畢業覺得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就好。

不過,在任景信看來,香港在最近的六、七年裡,整個社會的科創的氛圍還是有了起色的。拿數碼港來說,累積的社群翻了一倍。目前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成型的產業,新一屆的政府也十分重視科研對於實體經濟的帶動,注重對於科研成果的轉換,比如推出了產學研一家這樣的計畫。

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也是去抓住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的可能。畢竟,無論是傳統的金融還是房地產的發展成長速度,都在經濟下行的當下放緩。而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桂冠也在風雨之中搖搖欲墜,Web3這個和金融科技高度掛鉤的產業,或許能夠發揮出香港的優勢。

為Web3企業“搭台子”

作為一個外來的闖入者,對於數碼港的最大的感受是“現代化”,很難想像這是一座二十年前所建造創科園區。園區內各樓宇之間的玻璃長龍貫通流動,可使數碼港內人員快速到達任何一個地方。在最初建成時,就做了足以應付未來25年內網路需求的網路建置:先進的光纖網絡,以及與全球聯絡的高速寬頻通訊設備。再加上高水準的辦公條件和住宅單位,以滿足國際頂尖資訊服務公司的要求。

除了外在的環境之外,對於一家新創公司來說,進入到數碼港辦公,所能夠獲得的資源和幫助是他們所更看中的。園區內的商場,成了各個公司能夠自我展示的平台,在今年的數碼娛樂領袖論壇上,展示出的有關Web3的項目更多的是和NFT相關的作品,比如梵高作品的NFT化。而一些鏈遊也得到了展示的機會,一些鏈遊的展位上,便吸引了許多小學的駐足。

而在日常,各個項目則是可以在Web3 Living Lab、Cyber​​Lab、Go Green,以及數位娛樂場地Cyber​​​​Arena這樣的公共空間內展示自己的成果。

這樣展示最大的特色便是,Web3的項目是和其它的數位娛樂項目匯聚一堂的,它並不特殊,而是和AI、遊戲等等項目放在了一塊面向公眾。在這樣公開的「競爭」環境下,專案面向大眾,而大眾所關心的只有這個計畫是否有趣,好玩。對於Web3的專案來說,這是一個面向市場,並且吸引Web2用戶的好機會。

類似這樣的大會還有數位經濟高峰會、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還有數碼港互動招聘博覽等等。

當然,除了應用層的項目來說,更多的基礎設施相關,以及ToB的項目,則是隱於幕後。而數碼港給予這些項目的幫助更多在於社群的建立,資源的互通等。

任景信詳細解釋,數碼港不會對計畫進行讓其和誰合作這樣強幹預的事。而是舉辦活動,撮合大家認識。這樣的效果也很好,正是在數碼港搭建的平台上,各方找到了自己的合作夥伴。 「HashKey在數碼港多年了,你說它拿到牌照是否跟我們有關係呢?我們不會直接做什麼,但是我們會長期和監管部門保持溝通,在監管部門出政策之前,他其實是需要去各方調查,我們做的就是一個促進各方交流的角色。」任景信舉例。

這種各方的互動不只是數碼港中的工作人員在推進,在數碼港社群內的企業,也自發性地做著這個產業共同成長氛圍的締造。 ConsenSys的全球擴張業務主管Laura Shi在接受金色財經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支持香港政府以及數碼港方面的一些行政或者執行上的安排,如積極參與在地的活動,配合他們的宣傳和教育的活動,以及其它一些Web3計畫在香港的落地。

數碼港的准入標準

不過要進駐數位港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Jack(化名)的Web3公司提交了多次報名表單,至今還未入選。填寫申請需要全英文大長段書面闡述,還需要進行路演。

對於什麼樣的Web3 企業能夠入駐數碼港,任景信回覆記者說到,他不願意給一個固定的標準,這樣似乎就給了這些企業一個固定的模板。但整體來說,是要跟科創相關的公司,又或者是能夠服務數碼港的整個生態發展的企業,比如一些律所、審計公司等等。根據任景信的說法,目前數碼港內,Web3的生態也是多樣的,底層基礎設施,工具,應用等一應俱全。

談到為何一定要入駐數碼港,對於Jack來說,好處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不單單是能進入到香港數碼港的Web3社群,他更看重的是,港府給數碼港批了5000萬港元用來發展Web3的財政撥款。雖然這5000萬港幣不會直接給到入駐的Web3企業,而更多是投放於Web3生態圈的建設, 包括人才培養,扶持企業發展以及提升公眾對Web3的認知。這半年內,記者所了解的一家在深圳的區塊鏈技術公司進駐了數碼港。除此之外,記者也看到了總部在杭州的鏈遊公司出現在活動現場等等。

數碼港向金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數碼港匯聚超過1,900間新創公司及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超過800間駐園區及接近1,100間非駐園區社群企業。其中數碼港社群有超過190家Web3企業,其中就包括八成來自本地、約一成來自內地及約一成海外企業。企業創辦人來自內地及超過15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加、歐洲、日韓、東南亞等。自「數位港Web3基地「於2023年1月成立以來,已有約90間Web3相關的企業落腳數位港(增幅約95%),涵蓋應用及內容、系統工具及資料基礎設施。

除了社群的資源,進入數碼港的企業,符合要求的企業還將獲得最高110萬港幣的扶持,這筆資金對於許多新創公司來說,也是一筆並不少的資金。任景信解釋,這110萬港幣的補貼會分三個階段發放,在第一階段時,只要他提供一個好的點子,商業計劃,就有可能獲得10萬港幣,這個資助計劃叫做“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而到了第二階段,如果進入了」數碼港培育計劃“,最高可以拿到50萬港幣,而如果企業已經成型,要進入加速的話,最高可以拿到30萬港幣的”數碼港加速器支援計劃“支持,而如果進入市場推廣,符合要求最高可以拿到20萬港幣的”海外及內地市場推廣計劃“支持。

透過申請的業界耳熟能詳的企業也是有的,例如Onekey就曾宣布獲得了50萬港元的資助,並且獲得了數碼港提供的辦公空間,

香港數位金融協會聯席會長、數碼港入駐評審陳家豪曾分享過對Web3.0創業項目的評判標準:首先,創新性佔30%,需要看目前是否有太多相似項目;其次,應用性佔30 %,專案是否可以落地為香港帶來價值而非天馬行空;第三,專案的自驅力佔30%,團隊是否已穩定運作一段時間;最後,社會責任佔10%,專案有無社會責任感。

Jack則在多次失敗後,再次提交了入駐數碼港的申請。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