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DAO白皮書:數位城邦

作者:唐晗,白魚

經過三個月的討論、寫作、修改,經由節點投票生效後,SeeDAO白皮書終於問世了。

白皮書的誕生,總結了自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規模達1.2萬人、協作者達2千人的SeeDAO社區實踐,最終所追求的意義指向——基於區塊鏈構建一個以追求「好的生活」為目的的社會。出於這樣的目的,這也是一份沒有計算公式的白皮書。

白皮書預示著這樣一種傾向:讓Web3從金融走向社會,走向人。過去十幾年,Web3在金融的道路上一路狂飆,並大獲成功,但作為本來目的的人,反而被擱置了。而這份白皮書想要做的正是把「人」和「生活」撿回來,讓Web3重返生活——或許它的構想相較於遼闊的社會命題還尚為稚嫩,但開啟這一步重要無比。

對於那些關心SeeDAO發展路線和細節的朋友來說,如果你們沒有在這份文件中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細節內容,也請不要心急。因為這份白皮書的主要目的在於闡明SeeDAO 的願景,指出我們要建立一個怎樣的數位城邦,為什麼要建造這樣一個數位城邦,以及建立這個數位城邦的原則、質料和工具。總而言之,就是明確城邦的道、材、禮、法、器。這份白皮書在SeeDAO的作用是戰略性質的,是城邦的總綱,因此不會涉及到過多具體的細節。在其發布後,城邦會根據自己所處的戰略階段,發布和更新經濟白皮書、技術黃皮書和社區發展橙皮書,服務城邦的發展需求。

最後,我們想對所有參與白皮書工作的成員,以及所有參與SeeDAO建設的貢獻者表示深深的感謝。這份白皮書雖然有明確的撰稿人,但實乃工作小組成員共費心力的結果。在這份文件背後,也對應著數千人在實踐上的疑問與領悟。沒有這些人,白皮書將是空中樓閣。

以下為SeeDAO白皮書全文:

第一章:城邦之道

背景

從比特幣問世開始,我們已經有了屬於賽博空間的電子貨幣、金融基礎設施、DID、出版設施……構建一個網絡社會的拼圖已經一塊塊浮現,如今只差最後一步,那就是將這些拼圖拼在一起。

然而,沉浸在金融的幻覺中,我們在這一步面前一直止步不前。長期以來,Web3產業的做法是依靠金融手段來獲取用戶,結果換來的是為錢而來的金融蝗蟲。當財富效應消失後,這些金融蝗蟲便像煙霧一樣消失不見,留下來的技術空殼始終無法拼起社會的版圖。沒有紮實的社會網絡及相應的需求,各類被吹捧得天花亂墜的Web3產品宛若構建在沙灘上的樓閣,隨時處於坍塌的風險中。

我們完全有必要建立一個紮實的網路社會,而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可以將這些拼圖拼在一起的時刻。這不僅是因為技術版塊的成熟,更因為幾千年來的地緣秩序傳統正在崩塌。在虛無與混亂中,人類呼喚新的組織形態,以探索更有價值與意義的生活,確保人更廣闊的自由與幸福。以上,正是我們建構這個名為SeeDAO的數位城邦的背景與原因。

意義

SeeDAO存在的意義是基於區塊鏈建構一個以追求」好的生活「(即幸福)為目的的社會。它的具體形態是一個由統一的網路空間和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物理節點所構成的數位城邦。而在追求「好的生活」這個目的上,城邦的善體現在三點: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促進個人的內在發現與湧現;提供對大家有益的公共生活。

幸福的尺度是身心的愉悅,而不只是金錢的多寡和科技的發達程度。幸福指向的是有意義的生活,因而便不單純是個人問題。這是因為,人的心靈不能脫離他人存在,人感受到的意義也是在與外在環境和他人的共在中不斷出現和確認的。如果幸福有路徑,我們認為應當是在共在中「作成」自己,是「共在,湧現,逍遙「。

共在是城邦的前提。城邦是不同的人連結在一起互動後形成的網絡,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演變的生命體。城邦是意義的發生場,它應盡可能為城邦內的成員製造更多的相遇與交集,集體協作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任何一個加入城邦的SeeDAO成員都應該意識到自己是生活在共在之中,並在共在中呈現自己的存在的。

湧現是個人在城邦中存在的形式。我們相信,每個人生而有其」道“,或曰其天命與天性。好的生活應該讓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性,展開自己內在的」道“,從而實現自己的天命。湧現正是個人的「道」(內在秩序)在城邦中逐步展開和發展的過程,是實現個人自由的必經之路。它最明顯的三個特徵是作、作品與生成式主體。

「作」是人類的基本特徵。人並非活在一個冷冰冰的物理世界裡,而是活在一個不斷被自己理解和建構的事件中。由於具備主觀能動性和行動力,人需要在一個又一個的事件中做出選擇,並以自己的行動參與對世界的改變,這個過程我們稱為「作」。

「作」必然產生「作品」。每個「作品」都有其特徵,可被城邦其他成員品評。 「作品」反映了「作者」的內在自我,傑出的「作品」可以直接呈現出「作者」的靈魂,並在城邦的歷史中流傳。

城邦將盡可能記錄成員「作」的過程與「作品」。於是,根據這些記錄,個人在城邦的身份和角色也隨時根據其「作」與「作品」動態生成。此人在城邦內的公共聲譽,在城邦中可享有的福利和可調度的權限應與其身分相關。

當不同的個體在共在中出現時,他們或許會發現個體價值實現之間的衝突與張力。然而,如何平衡個人的內在和外在,平衡個人的價值主張和城邦的價值主張,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共在於城邦又不為城邦所累,這就需要人們走向「逍遙」。

「逍遙」是城邦中自由的最高境界,它像徵了一個人在精神和物質,內在和外在同時達到了和諧。在這裡,我們使用“逍遙”而不是“自由”,是強調SeeDAO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是幸福,而不是在無止境地在物質上追求更多的選項。

第二章:城邦之構成

城邦由疆域內的人與物構成;其中,人是城邦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是疆域得以成立和創造、城邦之物得以生滅的根源,也是城邦的終極目的。

城邦應該有明確的邊界,以確定某人是否在城邦之內,而這個邊界就是城邦賦予個人的身分。城邦應該有明確的帳戶系統讓城邦內外的人都可以識別此人是否是SeeDAO成員,並有清晰的進入流程可讓人知曉如何成為城邦的一員。由於我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在共在中「作成」自己,因此城邦的身份應該是生成式的,支持個人以「作」和「作品」動態生成自己在SeeDAO的身份,並透過該身份獲取在城邦中的權限。這主要體現在此人在SeeDAO所獲得的NFT、SBT、流動性token和不可轉讓的積分上。

城邦的疆域由城邦所有的網路空間、實體空間、實體與虛擬疊加形成的現實空間所構成。疆域指的是人發生活動的場域,其擴張與收縮與城邦成員的需求有關。與物理空間不同的是,網路空間的延展性幾乎可以是無限的,因而在性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儘管如此,由於在網路空間和實體空間中展開活動的人是一體的,因此這些空間應該被打通,其歷史、貨幣、權限皆應該保持某種一致性,讓它們可以被統一識別為SeeDAO的公共空間,並遵循城邦的規則運作。

人在城邦中互相連結「作成」自己的過程,也是人在城邦的公共財的基礎上,不斷創作作品與物的過程。隨著城邦中成員的增加,人們對公共財的需求也會不斷增長。具體來說,城邦中的物主要包括:公共金庫中的token資產、實體空間中的公共實體資產、網路空間的公共知識資產、網路與實體空間的公共服務權益資產、城邦歷史資料等。

SeeDAO成員在城邦的行動與事件構成了SeeDAO的歷史。歷史包含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物在不同人之間所有權的變化,以及物的消耗、轉移和創造等。 SeeDAO的歷史是SeeDAO全體成員集體創作的最大作品,直接在實踐中決定和呈現了SeeDAO是什麼,因而SeeDAO也是在大家共同創造的歷史中動態生成的。同樣地,個人在SeeDAO的歷史是此人在SeeDAO的最大作品,決定和呈現了他在SeeDAO內的主體性,直接作用於他在SeeDAO的「身份」。由於歷史既是自由進出於SeeDAO的成員們最基本的共識基礎,也構成了人們最終的意義指向,因此在城邦中擁有非凡的意義,是城邦最重要的公共物品之一。

讓我們這樣描述歷史對城邦的重要性:當城邦中還有人創造歷史時,城邦就活著;而當連最後一個願意維護和同步城邦歷史的人都消失的時候,城邦就死去了。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壽」是城邦對生命哲學的立場。

第三章:城邦之禮

如第一章所論述的:「城邦的善體現在三點: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促進個人的內在發現與湧現;提供對大家有益的公共生活。」 當城邦諸要素完備時,應以最大程度促進城邦之善的基本立場,去協調城邦諸要素之間的關係。

  • 個人與城邦之間的關係

    • 自由進退。即:加入城邦,是否在城邦中活躍,是否退出城邦應完全出於成員個人自願。當個人離開城邦時,凡依照規則屬於他個人的東西,城邦就應該允許他帶走。因為進出城邦是完全自由的,城邦中的個人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負責。

    • 生成式主體。個人在城邦中的身分是隨著個人的選擇與行動隨時生成的。城邦有責任記錄成員對城邦的各類貢獻,同時根據貢獻分發SeeDAO的token、聲望值、象徵核心成員身份的NFT Seed以及各類SBT,並根據種種記錄生成SeeDAO成員的個人身份。

    • 公共服務與個人身分直接掛鉤。隨著城邦的貢獻者越來越多,大家共創獲得的公共資產與公共服務也必然越來越多。應當明確,這些公共物品的使用遵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優先分配給城邦的貢獻者們,且貢獻越大的人,享受城邦的公共服務應當越多。

    • 城邦治理權與個人身分掛鉤。這部分遵從SeeDAO元規則及治理手冊的規定。

    • 城邦為個人提供盡可能多有益的連結機會,這不僅體現在擴大SeeDAO全球網絡(涵蓋跨越全球的人際網絡、空間網絡與活動網絡)上,更體現在SeeDAO疆域內部構建出一個可識別的身份統一體,基於此體系降低信任成本上。

    • 城邦鼓勵個人的「作」與湧現。作品是一個人靈魂的直接呈現;城邦內職業雖然有差異,但不同職業都能造就出傑出的作品,這一點卻並無不同。城邦應該建構出與作品好壞相稱的聲譽體系、社會體系,以及能夠記錄、傳播城邦內不同職業傑出作品的歷史評述體系,促進個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創作。

    • 全體成員在SeeDAO內共同創造和沈澱的數據(包括身分數據、社交關係數據、城邦歷史等),是城邦最大的公共資產。城邦有責任維護這些數據,並以合法機制授權其他應用使用這些數據。

  • 城邦內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係

    • 在城邦內,個人可依相應規則自由結社及退社,形成及解散城邦內工作小組。

    • 依據組織與城邦全體利益的關係,城邦內工作小組之間有遠近之分。例如:城邦的最內側是市政廳、孵化器和SeeDAO OS;其次是公共計畫和各大公會;次之是內部孵化的商業計畫;再次之是外部尋求進入SeeDAO的商業計畫(可納入觀察者名單) 。

    • 城邦應該組織離公共利益的遠近,制定不同組織在SeeDAO中所應遵循的規則和享受的權益。原則上,應將資源優先傾斜給與城邦公共利益更相關的組織。

    • 由於工作小組在SeeDAO內也是隨時成長的,其與SeeDAO公共利益的遠近關係也是隨時在變動的。應定期回顧評定工作小組在城邦的狀態,變動城邦遠近的關係地圖。

    • 城邦應該提供相應的技術基礎設施,讓SeeDAO成員可以辨識什麼是城邦內組織,以及這些組織與城邦的遠近關係。此外,由於每個成員在城邦的身份都是根據自己的行動隨時產生的,每個人和不同組織的遠近關係(例如是否具備進入某組織資訊庫的權限)都不相同。在城邦提供的基礎建設中,也應該支持SeeDAO成員識別自己與不同組織的遠近關係。

    • 城邦內組織應該依照規則合法使用公共資源;當組織間產生衝突時,也應遵循規則訴諸公共討論。

    • 城邦應記錄城邦內工作小組所有的提案、提案批准、激勵發放、事後總結、聲譽累積記錄,並定期將核心工作小組的歷史歸併到SeeDAO歷史中。

    • 在城邦內,無論是個人或組織,其最大的善和正當性是維護和擴展城邦公地,體現在具體實踐中,即其是否能夠最大程度地為城邦服務,增加和維護城邦的公共物品。在理想狀態中,在城邦中獲取公共資源的多少應該與某人或某工作小組為城邦貢獻的多寡(歷史貢獻的多少,潛在貢獻的多少)相關。

  • 意義的鉚:歷史

    • 無論城邦中的個人對生活持何種立場,城邦認為人們在城邦中指認意義的終極落腳點是人的歷史。

    • 城邦必須有自己的公共歷史,至少保證每年都會修整一次城邦史。

    • 所有涉及公共事務的部分必須走提案歸檔,形成歷史可查的公共資料庫。

    • 城邦公共歷史的每個版本都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以保證其公正性。

    • 除城邦的公共歷史外,鼓勵城邦裡的個人記錄自己的歷史,與公共歷史形成對照,以提供多元視角和真偽對照。

  • 價值的尺度:$SEE

    • $SEE 為SeeDAO 數位城邦基本貨幣,城邦內所發生的交易都應以$SEE為支付方式。

    • $SEE 成為城邦內所發生交易支付方式的正當性,源自城邦為大家提供了公共物品。若如城邦,則這樣的網路社會將不復存在,這樣的交易也不可能發生。關於經濟模型的部分,將在第四章進行詳細論述。

第四章:城邦之法

凡人聚集之處必有公事,既是公事則必有公議。在城邦內,我們把有秩序的公議、公決和公共行動稱為治理。

治理的目的是維持城邦的運轉,並促進城邦的善。由於人是城邦最重要的要素,也是城邦的最終目的,因此維護城邦內人的共識和團結便是治理者最基本的工作。

治理必須合法,才能在城邦內產生效力。 SeeDAO元規則及其對應機制是城邦內一切治理者及治理行為合法性的根本來源,節點共識大會是城邦最高的治理機構。

治理的好壞可實際情況衡量。 SeeDAO成員的多少、公共財(城邦疆域、國庫中的錢財、技術基礎設施、資料與歷史、公共服務及福利等)的增減、SeeDAO湧現出的個人作品等皆可反映城邦的狀態。治理的好壞需要被記錄進入城邦史。

如果將SeeDAO這個數位城邦比喻為一款遊戲,那麼在遊戲中,玩家的核心資產將有四類,分別為流動性代幣$SEE、流動性NFT Seed、聲望積分WANG、SBT。因應城邦內的不同場景,治理者可組合使用這些工具來治理。以下將對此四類資產進行說明:

聲望積分WANG

WANG是SeeDAO的聲望積分,反映成員在城邦的歷史貢獻。聲望積分必須透過社區成員為城邦貢獻來獲取,而貢獻類別與途徑的劃分與調整,由SeeDAO治理手冊規定。

聲望積分不可轉移、不可交易。聲望積分越多,代表社群成員為SeeDAO做出的歷史貢獻越多,與SeeDAO的關係越密切。

聲望積分在城邦內有多種用途。例如:

  • 不同等級的聲望積分持有者,在社區有不同等級的治理權;

  • 當聲望積分超過一定門檻時,該成員可以免費鑄造SeeDAO Seed NFT,享受Seed背後對應的多種權益;

  • 可根據成員每季的聲望積分和衰減公式,計算出該成員的當季有效治理積分,判斷其是否有參與節點共識大會的資格;

  • ……

Seed NFT

Seed是城邦核心成員的認同與文化符號。城邦不對外出售Seed;鑄造Seed的唯一辦法,就是社區成員在SeeDAO內累積聲譽積分至超過一定門檻。

當城邦核心成員將Seed鑄造出來後,可以將其在市場上流通交易。在Seed被出售後,該社群成員不再享受與Seed相綁定的各類權益。

原則上,SeeDAO節點共識大會的參與者必須是Seed的持有者。此外,SeeDAO對外談判的社區福利和內部生產的公共資源,優先導向給Seed的持有者。

SeeDAO SBT

僅憑同質化的聲望積分和非同質化的NFT仍然無法呈現出社區成員在社區中的樣貌。因此,還需要引入各種各樣的SBT,構成對SeeDAO成員角色、技能、行為、作品等的描述。

SeeDAO SBT將被整合在SeeDAO成員的身份體系下,成為社群成員對外編輯自我形象的質料。同時,一旦某位SBT(例如工作經驗SBT)受到外界認同,該SBT也會為成員帶來新的機遇,成為某種身分資產。

$SEE

$SEE 為SeeDAO 數位城邦基本貨幣,城邦內所發生的交易都應以$SEE為支付方式。

$SEE成為城邦內所發生交易支付方式的正當性,源自城邦為大家提供了公共物品。因此,$SEE 的增發和銷毀,不以價格上升為根本目的,而以維持城邦內公共物品可持續供給為根本目的。若$SEE的價格過低,城邦內公共物品的供給將難以維持,城邦也將走向凋零。

$SEE第一階段總量固定,共10 億枚。其中社區POW 總量共5 億枚,每年最多釋出5,000 萬枚,分10 年分發完畢。 10 年以後,城邦將根據增加或維護公共物品的需求動態增發$SEE。

出於公共利益,城邦需要建立維持$SEE價格的經濟機制,包括擴大$SEE的支付場景(即向更多人收取鑄幣稅),增加$SEE的銷毀場景等。在銷毀場景中,其中最基本的是向調用了城邦內基礎設施和數據的商業組織收稅並銷毀,以此造成$SEE的總供應量減少。此過程由協定自動執行,其實作將依賴第五章詳細論述的SeeDAO OS。原則上,在城邦發展的第一階段,城邦所收取的稅收回流進社區金庫;在城邦發展的第二階段正式進入銷毀模式。其詳細內容將在未來發布的SeeDAO經濟白皮書中進行規定。

以下將介紹$SEE在第一階段的發放:

  1. $SEE 流通前

    依照現階段社區節點共識大會和三層提案機制,記錄成員POW貢獻,並發放不可轉讓的鏈上積分。此階段,聲望代幣和$SEE 合一。

  2. $SEE 流通之後,城邦公鏈上線前

    第一階段獲得聲望積分的成員依照1:1 進行$SEE 空投。此後,$SEE 進入自由流通時代,聲望積分WANG的分發與流動性代幣$SEE 分離。此時,應該發布SeeDAO經濟白皮書,詳細闡述關於$SEE、聲望積分WANG和Seed的經濟模型和計算公式。

  3. 城邦公鏈上線之後,$SEE進入動態供應前

    SeeDAO在技術形態上的終極形態是建構城邦專用的公鏈Polis。 Polis將用於承載城邦的各項經濟活動,為各類Dapp和App提供安全可靠的鏈服務。 Polis 上線以後,要增加SeeDAO貢獻類別,為參與維護Polis 共識機制的節點發放$SEE,並更新SeeDAO經濟白皮書,調整經濟模型。

第五章:城邦之器

上述四章闡述了我們對數位城邦的種種理念、想像與需求。要讓夢想成真,就需要將它們落實到可感的技術物中,例如透過技術去定義城邦的疆域,定義成員們的身份和關係,固化SeeDAO的公共資產和稅收基礎,降低成員們在城邦內生活與創作成本等。

目前,城邦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能夠讓社區明確疆域和成員身份的SeeDAO OS和SeeDAO App,這也是本章重點的論述部分。未來,SeeDAO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屬於城邦自己的公鏈Polis,屆時將有專門的技術黃皮書對其進行介紹。

在三者的關係上,公鏈Polis是本質,SeeDAO OS是標準,SeeDAO App 是呈現。透過這些基礎設施,SeeDAO將實現成員與城邦互動體驗的自動化與遊戲化,讓城邦內的生活、創作與治理變得簡易可行。

SeeDAO 生態

從技術架構上,SeeDAO 生態應用關係如下圖所示:SeeD​​AO OS在生態的最底層,提供生態應用建構的標準;再上一層,是基於OS建構的城邦公共物品、公共服務和SeeDAO OS+;最上層是各類服務SeeDAO成員的城邦應用與生態應用。

SeeDAO OS Architecture Overview

SeeDAO OS

為了支援SeeDAO 生態應用,OS 設計成包含Protocols 和Sidecar 兩個核心子系統。 Protocols 是建立SeeDAO OS的基礎,包含身份(Identity) 和關係(Relationship),使所有在SeeDAO 城邦中的居民能夠在SeeDAO生態中不同的應用之間保持一致的身份和關係。 Sidecar 則提供了城邦核心的歷史(History)記錄能力及相應的APIs,使城邦中的公共生活和發展歷程能夠被準確且持久地記錄和調用。

SeeDAO OS – Two Parts

1. SeeDAO OS Protocols

SeeDAO OS Protocols主要由兩組協定構成,分別為身分認同協定和關係協定。

身份協議由SNS(SeeDAO Name Service )和檔案協議SPP(SeeDAO Profile Protocol)組成。當一個人開始擁有自己的SeeDAO Name時,他的一切關係和歷史才能在城邦的技術系統中被記錄和承認,也才算真正進入城邦的大門。而當此人在城邦中開始行動,留下自己的痕跡與作品時,他在城邦內的個人頁面SeePASS(基於SPP構建的應用)也將隨之更新。出於對個人隱私的尊重,SeePASS 也將提供匿名功能,服務城邦內的某些匿名使用情境。

關係協議(SeeDAO Relation Protocol ,簡稱SRP)主要涉及成員與城邦中其他人、物和事件之前的關係,包含社交關係和權限關係。例如:Alice和Bob是否曾經在SeeDAO某一工作小組工作過;Alice是否有進入SeeDAO上海城市空間的權限;Alice 是否有參與社區計畫評審的權限等。透過身分和關係,我們可以確定一個成員在城邦存在。

SeeDAO Protocols

2.SeeDAO OS Sidecar

身份的生滅,人、物、事關係的變換構成了歷史。歷史的記錄、聚合和調用能力被放置在了Protocol之外的Sidecar部分。在歷史之外,Sidecar 也提供了資料處理(Data Processing)和權限存取管理(Access Control)等能力。資料處理模組能夠將龐大的城邦生活所產生的資料進行處理、聚合、分析,讓OS 隨時感知城邦的運作狀態。權限存取管理模組則提供了整個城邦生活中統一、靈活、開放的存取管理,為向生態應用進行資料授權的合法操作提供了技術基礎。

為了將人們從繁重的、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SeeDAO OS Sidecar 還會提供Intent Engine,結合AI 和自動化流程來幫助人們完成城邦生活中大量重複性的工作。

SeeDAO OS Sidecar

SeeDAO OS+

為了促進SeeDAO生態應用繁榮,降低生態應用的開發成本和開發難度,我們基於SeeDAO OS和SeeDAO Open API建構了SeeDAO OS+。

如下圖所示,OS+能夠提供完全開發的技術方案,提供網頁端應用、手機端應用和桌面應用等多端的支持,使得在不同的硬體環境下和不同使用場景下都能保持城邦生活在線。我們認為,城邦內的應用在許多場景下都需要實現Web3與Web2的交融,這種狀態將會在科技發展的歷史上存在相當長的時間。因此,SeeDAO OS+的技術方案中將支援dApps、Apps,以及混合應用程式形態(Hybrid Apps)。混合應用(Hybrid Apps) 是一種結合了去中心化技術和中心化的技術應用形式,能夠充分利用兩種技術方向帶來的優勢,同時保持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SeeDAO OS+

SeeDAO Public Utilities

同SeeDAO OS+並肩存在的是專注於公共事業的應用組合,主要分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公共物品是城邦不需要付費也能獲得的資源。舉例來說,提案和投票系統雖然有維護成本,但在城邦內成員可依相應規則直接參與,且不需要付費。而公共服務雖然具有公共性,卻可以考慮對外收費或依照其他規則進行分配,例如SNS等。

在SeeDAO中,公共工程的立項需要嚴格遵循城邦相應規則,而基於OS+建構的生態應用則不受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以公共利益為優先的公共事業,和在OS+標準之上建構的不受限制的生態應用,將服務城邦成員的生活需求。這不僅保障了城邦生活享用資源的公平性,也能促使社區湧現,加速生態發展。

SeeDAO Public Utilities

SeeDAO App

對成員而言,城邦生活需要可見和可感。所有應用,不論是公共財、公共服務,或是OS+上豐富的應用,都需要透過特定的事物來承載。在SeeDAO內,這個承載物便是SeeDAO App。

所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都將在SeeDAO App 中提供給城邦內的成員,而OS+上的生態應用也會在SeeDAO App 中佔有重要的版面。 SeeDAO App 不僅提供網頁端的應用,同時也提供手機端和桌面端,讓所有城邦居民隨時都能接觸到自己的數位生活。

SeeDAO App

Polis:未來的城邦公鏈

雖然在這份白皮書中我們不會對城邦公鏈Polis進行過多論述,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城邦內人數的擴張和交易的大量發生,我們必須降低基礎設施使用的單位成本。這就需要我們建造一條城邦自己的專用鏈。

Polis的推出將標誌城邦在技術形態上的建構基本完成。從一無所有的社區走向數位城邦,再到建構生態應用繁榮的公鏈,這個計畫聽起來十分瘋狂,但在實踐上又如此真實。與那些先拿到巨資開發公鏈再發展生態吸引用戶的專案相比,我們的路徑看似不同,卻又殊途同歸。 ——一個是從科技走向社會,而一個是從社會走向科技。我們終將實現科技與社會的交匯,編織出這樣一個網路社會。而這背後的根本只有一個,就是人。

在Polis推出後,等待SeeDAO的又會是什麼呢?沒有人知道。但我們肯定不會止步於此。一直以來,SeeDAO前進的步伐都十分激進,但我們並不害怕被指控為烏托邦的編織者。無論如何,請讓我們記住第一章所說的,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探索更有價值與意義的生活,確保人更廣闊的自由和幸福。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