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AIGC三大追問:拉升活躍度?製造垃圾?顛覆格局?


來源:娛樂資本論,作者:不空

網路平台的AIGC攻城戰,焦點轉向了評測區。

“@AI課代表呀總結一下”

“@AI視頻小助理高能量空降”

“@機器工具人聽歌識曲”

這些「召喚術語」成為了B站用戶與AI勾連的密鑰。用戶只要在留言區@AI影片小助理、有趣的程式設計師這類AI工具帳號,並下達「總結」、「高能量空降」等指令,AI帳號就可以根據時間軸,逐條梳理出影片核心要點。

在B站UP主@考研數學武忠祥老師25號發布的一條為24屆考研人劃重難點的影片下,網友對AI工具帳號的召喚率先佔領了熱評區。 AI帳號也不負期盼,短短幾分鐘內就迅速整理出了一份詳細的影片筆記,成為了網友的「省流助手」。

B站、抖音、快手為代表的「務實派」平台,策略重點在於如何將AI「玩具」轉變為AI「工具」。然而,使用邊界尚不清晰的AI技術在其工具化的道路上其實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平台因此「翻車」的案例也並不少見。

網易Lofter推出的AI繪畫功能被質疑“縫合素材”,更遭受到了插畫師的大規模抵制、停更和出走,不少普通用戶也紛紛與平台“割席”。

以虎撲為代表的「務虛派」在使用者的靈性需求層面大做文章,徹底打開了AIGC技術的潘朵拉魔盒。

虎撲官方宣稱,這款AI不僅可以還原球星的個性與風格,甚至還可以自訂理想的AI伴侶,用戶可以自由設定AI機器人的長相、性格、聲音。在科技放任的自由下,用戶利用虎撲的這款女媧AI創造了一個個「AI電子女優」的形象,成為了網友發洩私慾的工具。

圖源:虎撲

不同平台的AI玩法,其實也藏著一條統一的走向,即互聯網平台正在將迭代與留存的主幹任務押注在AIGC工具上。不過,如何實現AIGC與平台發展的平衡,這成為不少平檯面臨的核心命題。

01 內容平台一手抓創作,一手抓交互

後端的使用者互動體驗成為了內容平台進行AI版面的新陣地,其中,金句頻出,使用者互動熱情高的評測區更是內容平台的發力重點。

中長影片為主的B站本就有「課程代表劃重點」的內容消費偏好,「AI影片小助理」「AI課程代表呀」等AI帳號從站內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出發,打造了獨具B站特色的AI省流助理。不過,這些AI帳號與聊天機器人不同,無法做到及時、快速地回應,許多用戶的AI召喚術也會失靈。

圖源:B站截圖

同樣,豆瓣的AI帳號也藏匿在各組的評測區中,其資料來源更是由各組的特色金句構成,藉此提供小組的活躍度,每一個小組的AI帳號都別具特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組的AI帳號評測風格跳脫,評測內容也是「我笑到抽筋亂蹦家人左顧右盼確認家裡不是迪廳」。

圖源:豆瓣截圖

快手在9月15日開啟內測的AI文生圖功能“AI玩評”,焦點也瞄準了內容評測區,直接將AI繪畫功能鏈入到評測區中,用戶輸入指令就可以在評論區快速生成meme梗圖。

圖源:快手

評測區玩梗、鬥圖確實已經成為了當代網友的基本素養,但快手AI玩評略顯板正的作畫風格與網友鬥圖的目的割裂開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還在內測階段的AI玩評也在某種程度上開啟了內容平台玩轉AI的新想法。

事實上,內容平台最先擁抱的其實是AIGC的創作能力。在理想主義敘事中,創作門檻更低、效率翻倍的生成式AI工具無異於一枚深水炸彈,拓寬了內容平台的想像邊界。

在科技浪潮的激勵下,一眾內容平台開始在AI創作工具方面下苦功,其目的是激發站內內容生產活力,填充內容礦池。

抖音推出的「AI繪畫」濾鏡特效,以裂變傳播的短片拓寬了使用者對AI繪畫的認知。快手的AIGC創作工具“快影”,則是基於AI演算法將用戶照片一鍵轉化為油畫風、水彩風、動漫風等多種風格化效果圖片…

考慮到C端用戶的普適性,內容平台的AI創作工具使用門檻非常低。以在各大內容平台盛行的「AI繪畫」功能為例,與專業AI繪畫工具上複雜的關鍵字、參數調整不同,內容平台的AI繪畫功能支持一鍵生成,用戶只要上傳一張照片就能實現動漫風格的轉化。

簡單便捷的操作設定降低了生成式AI的成本,其導致的另一個結果卻是,大量低質、無意義、同質化的內容氾濫成災。

小紅書上批量生成的「AI帥哥」「AI美女」共用一張臉,甚至擺著同一套拍照姿勢,網友直呼患上了AI審美疲勞。 AI產生的「假新聞」、無腦回答也在內容平台大行其道。正是科技獵奇視角與低門檻的快速普及,令AI內容垃圾充斥網路。

內容平台普適性AI創作工具的下放也不可避免地激發了專業創作者與AI技術之間的矛盾。

網易Lofter今年推出的「老福鴿畫畫機」AI繪畫功能,允許用戶輸入指令生成個性化頭像,其初衷自然是活躍站內用戶生態,並且補充站內內容礦池。

但這項功能上線後立刻遭到了站內用戶的抵制與抗議。作為集聚了大量插畫家、原畫師的內容平台,Lofter的這項AI功能被質疑是對原創作品的侵權。黑底白字的「禁止AI」運動由專業畫師發酵到一般使用者中。

一片討伐聲之下,Lofter三次發表聲明,強調沒有使用站內用戶資料訓練AI模型,並下架了該AI繪畫功能,但用戶抗拒AI的情緒仍未得到平息,甚至擴散至各個內容平台上。小紅書上,「禁止AI」的運動也在暗流湧動著,插畫家也學著抱團取暖,總結了“作品逃避AI吞噬的方法”,以此表示抗議。

全網氾濫開來的AI內容更是走向了灰色的產業鏈,大量打造的AI水軍開始出現。

「劉德華為什麼很少演反派」成為了內容平台上爆火的一道AI測試,只要在內容平台上發布這一提問,就會迅速引來AI水軍的圍剿,並回复稱「辣雞華為,過時晶片還拿來碰瓷蘋果。」其實,這是因為問題中的「劉德華」和「為什麼」搭配出了「華為」這個關鍵字,藉此觸發了AI水軍的關鍵字。

AIGC內容監管也逐漸提上日程。抖音、小紅書、B站等內容平台紛紛為站內的AIGC內容打上了「水印」標識,真假難辨的AI內容終於踩下了急煞車。

對於內容平台而言,想要建立AI應用生態,只有將其與站內生態完美融合,最終才能實現正向的「化學反應」。

02 電商平台成交量向前端搜索,搶奪種草用戶

在閉環交易連結的邏輯之下,內容缺口在某種程度上撼動了電商平台的壟斷地位。不斷崛起的小紅書、抖音等內容平台以種草為切口,成功分割了電商平台的蛋糕。生成式AI在內容端的爆發就成為了電商平台修補短板的一劑「良方」。

AI對話是電商平台目前的主流玩法。

重抓內容生態的淘寶將資源與希望傾注到「淘寶問問」這項AI對話應用上。淘寶問一方面鏈入了阿里雲「通義千問」大模型,另一方面又根植在淘寶平台的沃土之上,這份資源與技術的雙重保險,足以證明淘寶對AIGC寄予的厚望。以資訊流重塑電商業務的百度也將AI作為業務發展的加速器,推出了電商新品牌「百度優選」。

對比電商平台的AI工具佈局,可以發現,無論是淘寶,還是百度,都試圖將前端「搜尋」都視為平台串聯AI工具與電商業務的重要抓手。

淘寶問問整合在淘寶首頁的搜尋框上,但並不能直接使用AI功能,而是將其分成了兩步,用戶在搜尋框輸入了「淘寶問」後,才能跳到AI對話頁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消耗的轉換成本不可避免地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使用率。

圖源:淘寶

同樣,百度電商的AI導流入口也隱藏在百度的搜尋框中,不過,百度電商則是以一種隱晦、軟性的方式植入到百度搜尋之上。使用者只要在百度搜尋商品,AI演算法便將站內創作者的相關評量、種草內容以及商品連結全部匯總至百度頁面。

例如用戶在百度搜尋手機品牌,百度搜尋可以為其鏈接到手機測評博主的內容,詳細剖析不同型號手機產品的性能、賣點,並綁定百度電商的商品鏈接,幫助用戶完成篩選。

圖源:百度APP

對電商平台而言,搜尋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既包含了平台沉澱多年的使用者心智與使用者認知,更是平台了解、觸達使用者的最短路徑。從這一層面來看,在搜尋框中植入AI工具其實是電商平台的最佳選擇。

以搜尋框為起點,電商平台更大的野心則在於內容種草環節。內容的引流與轉換效應已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得到了驗證,電商平台自然也不甘心割捨這一業務,希望能以內容生態完善消費鏈路,藉此提升轉換效率。

在淘寶問的內測頁面中,總共劃分了「資深導購者」「生活小能手」「美食達人」「旅行策劃人」「靈魂寫手」五個功能,這五個功能對應的就是用戶消費生活的多個場景。更重要的是,在淘寶站內,這些功能也直接和消費連結直接綁在一起。

圖源:淘寶問問

以「資深導購員」功能為例,這項功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種草需求,用戶提出消費需求時,淘寶問問就可以提供相應的建議。例如,輸入「中秋節適合送父母什麼禮物?」這個問題後,淘寶問會總結站內相關短片內容,還會列出具體的選購方向,例如養生、紀念、旅遊等。在這些建議之後,淘寶問問還提供了相應的商品鏈接,一鍵直達商品頁面。

圖源:淘寶問問

從轉化鏈路的角度來看,淘寶問的方向並沒有偏離。不過,內容種草效應的要義不僅在於全面、專業的內容質量,更在於使用者與內容部落客、使用者與內容平台之間建立的信任關係。

剁主體驗淘寶問問後發現,AI列出的購買建議看似條理清晰,但篇幅往往都十分短小,只提供了消費方向,卻少了消費必要性的關係闡述。換言之,AI的種草內容說服力不足。

要知道,在內容種草越來越精細化的趨勢下,消費者對內容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攀升,護膚賽道成交量成分,穿搭賽道成交量用料。對比來看,淘寶問目前的水平仍然要粗糙許多。

03 垂類平台力求從應用場景破局

AIGC成為網路平台必須迎頭跟上的隊伍,垂類平台也無法脫離這一定論。

在戰略層面,身處科技浪潮前,垂類平台已經不能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以守為攻”,從垂類應用場景破局,結合AI技術,守住自身平台的優勢。而在技術層面,垂類平台的技術增持自然不能與大平台相提並論,但是卻在資料來源上有不小的優勢。垂類平台的資料樣本多、品質高,也能夠提升AI演算法的精準度。

在9月5號宣布開放給全社會的WPS AI是中國協同辦公賽道中首個落地的生成式AI應用,瞄準的正是數億打工人的辦公需求。

簡單直覺的AI對話形式同樣是出於降低使用門檻的目的。使用者只需要下達指令,WPS AI就可以按需操作。從應用場景來看,WPS AI走了一條「廣而全」的策略,涵蓋了文件分析、大綱寫作、PPT製作、翻譯等各類辦公室需求。

圖源:WPS AI

從科技與使用者體驗層面來看,與成熟不少的Claude、Jasper這類AI模型相比,WPS AI在本文生成、文件編輯等方面的能力確實稍顯遜色,甚至還會出現明顯的校對錯誤,需要用戶手動調整。

不過,在辦公室場景沉澱多年,WPS增持了龐大的用戶基數和認知,能夠保證WPS在技術浪潮下不掉隊,同時也成為了演算法迭代升級的基礎。

一站式旅行平台攜程也將AI技術與旅行這一幕進行融合,並打造了深耕旅行場景的AI應用-攜程問道。

攜程問道基於攜程在出行場景的數據沉澱,官方宣稱是以AI對話的形式為用戶提供客製化出行路線,幫助用戶減少出遊決策。

出行攻略的主陣地一直在內容平台,攜程自然想透過數據優勢與技術,借助AI大模型來搶奪使用者心智。不過,從其使用者體驗來看,還在內測階段的攜程問道還不夠完善。

圖源:攜程問道

以攜程問道的行程規劃功能為例,與小紅書、抖音等內容平台上的詳細全面的旅遊攻略相比,攜程問道給出的規劃過於簡單,參考價值有限。如果進一步追問出行細節,攜程問道的短板就會暴露地更加徹底,只能無奈表示AI還在學習中。

圖源:小紅書

這些網路平台對AIGC的應用趨勢揭開了一個確定的未來藍圖:AIGC工俱全面滲透到人類各個生活場景中,人類最終將與AI同行。不過,站在這場征途的起點,如何將AI技術收束進規則內?如何創造更多的實用價值?這都是網路平台需要冷靜思考的命題。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