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白鯨出海
作者:張凱然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而最近,美國知名科技創投公司a16z 對目前市場上流量最高的50 款面向C 端用戶開放的AI 產品進行了排名,參考這份排名,本文剛好就上述角度做一次觀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面向C 端開放,其中一些產品的主要使用人群,依然可能是企業裡面的設計師、行銷人員、個人開發者,如此具有職業身份的個人。
a16z 對面向C 端開放的AI 產品流量Top50 的排名|注1:排名數據主要參考的是SimilarWeb 截至2023 年6 月的網站流量數據,對於有行動端App 的產品a16z 也估算(方法為MAU 乘以每位使用者平均每月造訪次數)了流量資料與網站資料一併進行了統計。
註2:榜單不包括無網頁端的產品,也不統計Discord 伺服器等第三方平台的流量。
這部分會有一些簡單結論:
一、ChatGPT 一款產品佔掉了Top50 60% 的流量;
二、AI 賽道,即便是最頭部的ChatGPT,和「古典網路」的頭部產品,流量也沒比;
三、拋開ChatGPT 和它的模仿者之外,流量成長最快的是AI 伴侶和AI 內容工具(這也是出海創業家最常做的2 個賽道)。
如果讀者願意看更多細節的數據,可以繼續閱讀,或者也可以直接跳轉我們的產品介紹章節。
Top50 中各款產品的流量|圖片來源:a16z
整體來看,雖然名列Top50 的榜單,但是排名第一的ChatGPT 佔據了60% 的流量,然後流量斷崖式下跌,排名第二的character.ai 的流量只有ChatGPT 的21%,其他產品流量就更少了。
但其實整體上,Top50 的流量並不算低,排名第25 的Lexica,8 月的訪問量為560W,而排名第50 的DeepSwap,8 月訪問量為696.4W,反超了第25 名。
ChatGPT 與其他主流產品流量比較|圖片來源:a16z
將Top50 中流量最高的ChatGPT 與目前其他主流產品進行比較,ChatGPT 大概與Reddit、LinkedIn 和Twitch 在一個水平線上,遠低於WhatsApp、YouTube、Facebook 等產品。可以發現,AI 賽道仍處於初級階段,頭部產品與網路主流產品仍有一定差距。
AI 產品的流量佔比資料及除AI 助理工具外
其他類別的成長情況|圖片來源:a16z
回到AI 賽道本身,從類別來看,類ChatGPT 的AI 助理類別的流量佔比高達68.7%(包括ChatGPT)。除了ChatGPT 之外,代表產品還包括Google 的Bard 和Quora 的Poe,在榜單中都是Top5 的位置。
但剔除AI 助理類別,近一年來,AI 生成工具和AI 伴侶的使用者訪問量成長很快,算是潛力品類。
Top50 消費級AI 產品按功能分類佔比圖,註:榜單排名第32 的runway 兼具AI 圖片和AI 視頻相關功能,但由於其主推的模型是Gen-2 為視頻模型且針對AI 視頻生成功能推出了App,所以在這裡將其歸類到影片工具,對於圖片生成和編輯相關功能,將在第四部分介紹。
因為a16z 的品類劃分,還是比較粗顆粒度的,為了觀察得更清楚,筆者按照產品的功能,對Top50 產品進行了劃分。
我們發現,以功能來看,針對影片、音訊、圖片、文字的AI 工具是佔比最高的產品。而細分下來,AI 生圖或修圖工具的佔比最高,一共有13 款產品,是開發者們相對鍾愛、目前看來也是C 端用戶願意嘗試的產品類型。
類別一、AI 聊天,「伴侶屬性」產品更適合行動端發展
AI 助理和伴侶其實,大多時候都是聊天機器人,在Top50 中,有9 款這樣的產品。
頭部產品,例如排名前三的ChatGPT、character.ai 和谷歌的Bard 都只使用自建的大模型,而其他的幾款產品無論是否有自建模型,也都兼容了市面上的主流語言模型,如GPT、Claude 等。而且多數產品也相容於現有的文生圖模型,朝向多模態AI 產品演變。也有一些產品如YOU、Perplexity、GPTGO.ai 看上了搜尋引擎的生意,還拿到了融資,詳細的可參閱我們之前的文章《資本願意給錢,現在,人人都想做一個搜尋引擎》。但整體上來說,大家大差不差。
character.ai 的主介面截圖與筆者與扮演馬斯克
的AI 的測試結果| 圖片來源:character.ai
唯一值得一說的是character.ai,因為有RPG 的成分在,也算是有AI 伴侶的屬性,所以在行動端的DAU 是Top50 產品裡面最高的,遠高於ChatGPT。根據點點數據,character.ai 目前全球雙端DAU 有361W。
各款產品網站端與App 端流量比較| 圖片來源:a16z
其實,在我們平常與開發者接觸的過程中會發現,AI 伴侶也是大家認為目前最可做的模式之一。
類別二、AI 文字創作,用AI 寫小說畫漫畫,日本用戶熱情高漲
AI 文字創作只有以上4 款產品,依功能和使用場景分為兩類,QuillBot 和Smodin 是輔助寫作工具,使用場景偏專業和學術,主要的受眾是學生、教師等。而AI-Novel 和NovelAI 主要是文章生成工具,從名字上也能看出來,使用場景是偏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創作。雖然兩個類別功能有所重疊,但是整體產品是非常不同的。
QuillBot 功能一覽|圖片來源:QuillBot
兩款AI 輔助寫作產品功能相似,這裡就以排名更高的QuillBot 為例。主要的功能有文法檢查、論文查重、輔助寫作、AI 自動總結、摘要生成、AI 翻譯等功能,大多會應用在學術場景中,與我們熟悉的Grammarly 的功能差不多。主要針對的是學生論文和企業報告等專業文章。
而針對文學場景的應用,AI-novel 和NovelAI 不僅名字比較相似,功能上主打的是AI 自動寫作,兩個產品都附帶文生圖功能,讓用戶可以隨時依據劇情生成插圖,或將已經寫完的故事繪製成漫畫。
使用上,使用者給個開頭,做好基本設定,AI 開始產生文字,如果使用者希望控制劇情的走向,可以在某些節點,自己撰寫部分文字,引導AI 繼續沿著某個方向繼續創作。
AI-Novel 網站截圖|圖片來源:AI-Novel
NovelAI 風格選擇功能介紹圖|圖片來源:NovelAI
兩款AI 小說創作產品的區別在於,一個典型的二次元風格,一個則偏向於歐美文學,另外在NovelAI 的訂閱權益當中,用戶可以選擇讓AI 模仿不同風格的作家進行寫作,也可以透過選項控制文字的劇情走線與主題,而AI-Novel 則沒有這個功能。但模仿不同風格的寫作,在現在來看,風險還是相當大的,前幾天《權力的遊戲》的作者剛把ChatGPT 告了。
結果來看,AI-Novel 的訪問量更高一些,排名上高很多。但其實,排名相差很遠,一個16、一個49,實際上兩個網站的8 月訪問量,一個660 萬、一個470 萬,相差並沒有那麼大。
而且很有趣的一點,AI-Novel 來自日本的流量有80%+,NovelAI 的第一大流量來源也是日本,在AI、網文、漫畫這一塊,在行動互聯網時代,雖然是中國和韓國的企業強勢一些,但在AI 時代,日本用戶的熱情很高漲。
Novel 介面截圖,流量統計
|圖片來源:NovelAI、SimilarWeb
另外,網文是出海的熱門賽道,加上整個內容的IP 鏈條,能做的環節正在變多,例如網文、廣播劇、短劇等等,而擁有海量IP、和文學作品的出海廠商,也在探索AI 輔助創作的道路。
類別三、AI 音影片:相較於生成功能,編輯工具更受歡迎
AI 音訊視訊產品,註:紅框為
AI音響產品,黃框為AI視訊產品
在Top50 產品中,AI 音訊產品一共有3 款,Speechify 和ElevenLabs 是AI 朗讀工具,使用者上傳文字資料,會有擬真的AI 人聲進行朗讀,可以選擇各種風格的聲音,也支援多種語言。在功能上兩款產品比較相似,但是Speechify 在行動端App 上做得更好,近30 天全球雙端平均DAU 有2.4W,而ElevenLabs 則沒有官方App 上架(有一款同名App,經觀察只是調用ElevenLabs API 的套殼應用)。
而效果上,我們試用了Speechify,語音的呈現效果相較之前已經大幅提升,英語效果會更好一些。
Speechify 測試錄音,白鯨出海,37秒
VocalRemover 介面截圖
| 圖片來源:VocalRemover
而VocalRemover 的使用範圍較小一些,主要在音樂方面。用途如App 的名字,可以將音樂中的人聲與音樂分離,來產生伴奏,此外還有更高階的人聲、鼓聲、樂器聲分離的功能。此外,它也具有普通音樂編輯器的功能,包括合併音軌、剪輯、變調等,是Top50 名單中唯一一款AI 音樂產品。
AI 影片工具功能總結
AI 影片工具影片一共有6 款,整體看下來,影片產生與影片編輯是兩大主要功能,不同產品主要的差異點在生成內容的風格和使用場景上。
runway 的影片編輯功能|runway
Kaiber 影片轉換功能|圖片來源:Kaiber畫廊
Kaiber 和runway 是偏向藝術場景的,主推的功能是AI 生成影片功能。整體的使用者介面相差不大,但是Kaiber 的選項會更多,能夠更精準地產生使用者所需的影片。畫風上,根據其他使用者的作品來看Kaiber 會比較偏動畫風一些,runway 更寫實。此外,runway 有一些背景摳除、畫質修復等影片編輯的功能,而Kaiber 則更強調由寫實畫風轉化為動畫的功能。
此外,runway 也在行動裝置上推出了RunwayML,可以使用與網頁端相似的影片產生功能,但無法使用影片編輯功能,近30 天全球雙端平均DAU 有3.5W。
剩下的4 款產品都是比較明確有商業場景的,除了VEED.io 以外,都兼有視頻生成和視頻編輯兩種功能,但是每款產品的主推功能和使用場景卻不太一樣。
4 款產品中主推影片產生功能的有兩款,分別為Fliki 和D-ID。
D-ID 產生的虛擬演講者|圖片來源:D-ID
D-ID 的主要功能是AI 數位人生成,用戶只需要上傳一張照片就可以生成可以演講的AI 數字人,普通用戶僅可以生成數字人的演講視頻,但是企業用戶可以調用D-ID 的API實現數位人直播。 AI 數位人在國內已經比較成熟了,小冰科技、美圖等許多公司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也已經應用在了直播帶貨等領域,但目前來看還更多是作為真人的替補出場。
Fliki 的影片產生功能(翻譯後)|圖片來源:Fliki
而Fliki,看起來是更熟悉的基於文本的AI 視頻生成工具,用戶不僅可以輸入文本,還可以將社交媒體內容或PPT 轉化為視頻。主要服務的是企業和創作者,用於社交媒體行銷、企業介紹、產品演示影片、培訓影片等偏商業化的場景。
VEED.io 影片編輯介面|圖片來源:VEED.io
而KAPWING 和VEED.io 兩款產品,其實更像傳統的影片編輯器,AI 只是參與了智慧剪輯、翻譯、加字幕、腳本產生、背景扣除等部分功能。只有KAPWING 有影片產生功能,而且使用範圍以產生摘要短片為主,VEED.io 則沒有觀察到AI 影片產生功能,是一款更純粹的編輯工具。
在流量方面,VEED.io 的流量最高8 月的訪問量達到1500W,其餘三款產品的訪問量只有VEED.io的1/3 或更少。可以看到,雖然runway 這樣的產品“名聲在外”,但商業化的AI 視頻方向,輔助剪輯等比較接地氣的功能,用戶需求更高。
類別四、AI 圖片:圖片與AI 依然最具“化學反應”,中國開發者拿下“入場券”
面向圖片的AI 產品,註:紅框為圖片產生產品,黃框為AI 圖片處理產品,藍框為兩種功能都有,註:這部分會介紹runway 的AI 圖片相關功能,所以也在圖中標註出來了
Top50 中專門針對圖片的產品有14 款,是所有產品類別裡佔比最高的,AI 圖片方向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同時,這麼多產品進入榜單,也說明,需求確實存在。
我們在對AI 圖片產品進行觀察時,將他們分為了圖片生成和圖片處理大類。在所有的產品中,只有圖片產生功能的產品有9 款,兩種功能都有的產品有4 款,有修圖功能而沒有生圖功能的產品只有PhotoRoom 1 款(但嚴格來算,PhotoRoom 也有自己的AIGC 功能,只是更偏向商業用途,例如根據文字描述產生背景)。
PhotoRoom 功能清單與背景變換
功能示範|圖片來源:PhotoRoom
而進入Top50 的AI 修圖網站,與行動端比較明顯的差異是,雖然都面向大眾開放,但更偏向商用。以排名最高的PhotoRoom 為例,基本上就將目標鎖定在了小B 商家,當筆者上傳一張隨手拍圖,PhotoRoom 去除背景之後,出現的是滿屏的模板樣圖,適合不同品類的(例如鞋子還是衣服、電子產品還是生活用品)、不同社群媒體平台的、不同場合的等等,網頁端的功能要更齊全。
另外,很有趣的一點是,PhotoRoom 雖然在榜單裡排名第6,已經非常靠前了,但根據a16z 的數據它主要的流量入口是行動端,佔比超過了80%。這表明,雖然偏商業場景,大家以為這類工作會在網頁端進行,但數據表明,小B 商家們或者創作者們,用手機拍圖、然後直接用手機修圖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了。如果讀者希望詳細了解PhotoRoom 請參考白鯨出海的文章《AIGC 風潮下修圖App 出路在哪裡? PhotoRoom 示範如何月流水大漲破千萬》。
ZMO.AI 功能清單|圖片來源:ZMO.AI
兼具AI 修圖與生圖兩種功能的4 款App,在目標與使用者上,也是B 端與C 端都有覆蓋。這四款App 中有兩款產品來自中國,排名第17 的cutout.pro 總部位於中國香港,根據Linkedin 上的信息,開發者名為LibAI,他們還開發了另外一款AI圖片產品promeAI。而排第40 名的ZMO.AI 是杭州的一家公司,根據目前的資訊來看,Top 50 的產品中,只有這兩款產品來自中國開發者。
兼具AI 修圖與生圖兩種功能的產品:
PIXLR、cutout.pro、runway 功能總結
影像產生產品8 月流量總表|資料來源:SimilarWeb
而對於產品數量最多的圖片生成App 來說,功能的差異較小,差異點在各種生圖模型的專精與風格。目前Midjourney 仍然是流量最高的產品,但是對比a16z 榜單和SimilarWeb 的數據,各個產品流量差距正在減少。
Midjourney 流量趨勢|圖片來源:SimilarWeb
從趨勢上看,Midjourney 的流量數據下跌明顯,半年之內網站的訪問量下跌了一半,而這些流量似乎流向了一些更細分的生圖產品。例如專注於生成遊戲插畫的Leonardo,目前的流量已經達到了Midjourney 流量的75%。
漫畫風範例圖片(左)和奇幻風
範例圖片(右)|圖片來源:Playground
而從幾款中腰部產品來看,這些產品生成圖片的風格以奇幻風和漫畫風格為主,由於這些產品最大的用戶群都來自美國,這應該是美國用戶比較喜歡的畫風,但是也有一些產品透過特別的畫風或功能來切入市場的。
PIXAI 介面(上),2023 年6 月-8 月
流量分佈資料(下)|圖片來源:SimilarWeb
例如榜單排名第47 的PIXAI,就是一款以二次元風格為主的平台,8 月訪問量數據有847 萬,穩居第二梯隊,而且日本市場訪問量增長非常明顯。
DeepSwap 流量趨勢|圖片來源:SimilarWeb
此外,榜單排名第50 的DeepSwap 是唯一上榜的AI 換臉產品,在圖文生圖的主流模式中,算是比較特別的產品類型。而且近期流量成長非常明顯。雖然AI 換臉在法律和隱私層面都有一定的爭議,但在使用者中,需求一直存在。
DeepSwap 介面|圖片來源:DeepSwap
這款產品除了AI 換臉功能,還有簡單的圖片生成(偏性感的女性圖片)和圖片編輯的功能,除了圖片生成是免費的,其他的功能都需要付費價格是每月$19.99 或$99.99 一年(初次付費半價),整體價格是比較高的。
其實盤點下來可以發現,整個生成式AI 賽道仍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除了ChatGPT 的地位很難撼動之外,其他各款產品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對於非頭部產品來說,越專精一個領域越容易切入市場、站穩腳步。而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具有實用性功能,例如提升工作效率、提升「作品」吸引力的產品,佔比很高,功能「玄幻」但實用場景較少的產品,流量有走低的趨勢。而AI 圖片賽道,似乎是唯一一個中國開發者掌握了「入場券」的賽道。未來還有沒有新的玩家入局,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在什麼領域切入市場?我們會持續關注。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