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尚未兌現其隱私承諾


當談到個人隱私時,DeFi 夏季的承諾已經變得空洞。

2021 年DeFi 熱潮期間,「金融隱私」、「密碼安全」等流行語充斥著項目,在產業初期就讓用戶的期望值極高。

結果,在塵埃落定後,人們發現DeFi 的大部分大膽的隱私權聲明都沒有達到預期。隨著Arkham Intelligence 和Chainaanalysis 等新型鏈上分析服務的興起,這個問題得到了進一步凸顯,這些服務的數據儀表板揭示了DeFi 用戶的鏈上活動實際上是如何可追蹤的。

現在,DeFi 產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監管壓力,要求對某些交易和使用者資料進行去匿名化,同時也要應對用戶對其個人資料隱私權信心下跌的問題。

但這些挑戰是否標誌著DeFi 中隱私的消亡?我們當然不這麼認為。

事實是,當今最迫切的問題不是對DeFi 本身性質的批評,而是對其當前發展狀態的批評。更具體地說,開發人員面臨的問題是,這種狂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不發達的技術之上的,而這些技術並沒有達到宣傳的效果。然而,底層基礎設施正在迅速成熟,Web3 開發範式正在偏離「透明」必然與「缺乏隱私」聯繫在一起的觀念。

自由主義的加密貨幣隱私方法(做你想做的事,不考慮反洗錢工作)和以監管友好的方式啟用新用例的隱私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只要你的資金滿足你的要求,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來自合法來源)。

閱讀更多:隱私仍然是美國正在進行的CBDC 辯論的癥結所在

幸運的是,大多數隱私法都允許這種劃分,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現有法規更涉及客戶保護領域,而不是全面反對「隱私」。

例如,美國政府支持隱私增強技術——只要它們符合現有的反洗錢/打擊資助恐怖主義規則。然而,當組織在不遵循這些準則的情況下使用私有區塊鏈或使用在現行法律之外運作的服務時,就會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讓這種隱私保護方法既對監管機構實用又能讓用戶滿意的關鍵可能是用戶憑證的去中心化數據存儲,例如idOS——最近在今年的TOKEN2049 會議上宣布的符合GDPR 的身份系統。有了這樣的解決方案,即使系統可驗證地確保使用者不在任何授權制裁名單上,任何一方都無法控制使用者的憑證。

零知識證明和去中心化身分系統等快速成熟的技術消除了向任何外部方洩露無關使用者資料的需要(以及可能性)。同時,它們使監管機構能夠自信、快速地識別惡意鏈上活動並採取行動。將這樣的儲存系統與隱私增強型DeFi 應用程式結合,形成了一個全面的隱私交易套件,該套件也符合AML 法規。

所有這些都表明,Web3 建構者正在聽取監管機構和最終用戶的意見,並開發更細緻的解決方案來滿足兩端的需求。毫無疑問,目前整個產業並沒有達到雙方的期望。

閱讀我們的觀點部分的更多內容: DeFi 存在聲譽問題

然而,人們可以對現代網路說同樣的話,它從發展和監管的角度反映了DeFi 的演變軌跡。

背景:互聯網的誕生可以追溯到美國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展的一項學術活動,但我們今天所知的互聯網很大程度上是修補匠和邊緣愛好者一系列非正式互動和決策的結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很少有人想像的小型實驗性「測試網」和應用程式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從而催生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基本互聯網協議,包括文件傳輸和TCP/IP。

在此期間,互聯網基本上不受監管。在1990 年代中期互聯網的擴張和商業化之前,互聯網的主要治理模式是去中心化的,並基於建構者自願採用的非正式標準和協議,重點是使網路具有互通性。

然而,監管最終隨之而來,開發商也做出了調整,如今絕大多數全球金融活動都是在網路上進行的——考慮到網路混亂的起源,這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儘管有種種問題,網路無疑是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迅速成熟的DeFi 領域有可能對金融體系及其他領域產生類似的影響。

隨著DeFi 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監管機構將開發新的框架來管理該行業,而開發人員將創建新的、負責任的隱私保護技術。這就是為什麼Web3 建構者應該要意識到,當今的隱私缺陷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而不是對產業的控訴。如果行業外人士無法想像Web3 協議能夠解決監管機構的隱私問題,同時滿足用戶的隱私需求,那隻是因為該解決方案還不是由業內人士建構的。

Antoni 是Aleph Zero基金(瑞士)的共同創辦人,該組織負責監督Aleph Zero區塊鏈的開發;同時也是Cardinal Cryptography(波蘭)的執行合夥人,該公司專注於Aleph Zero 生態系統的核心開發。

不要錯過下一個重大新聞– 加入我們的免費每日時事通訊。

了解法庭的最新消息,並關注薩姆·班克曼-弗里德的審判。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BLOCKWORKS。版權歸作者Antoni Zolcia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