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到最低潮了嗎?聽聽他們怎麼說

1971 年,⼀個19 歲的⽇本男孩,在東京街頭的⼀家舊書店中,偶然間被⼀本阿拉斯加的攝影集所吸引。憑著少年的熱血衝動,他給⼀個叫希什馬廖夫的阿拉斯加村落,寄出了⼀封信,說想要親眼看看這個遙遠廣袤的世界。半年之後,他收到了邀請回信。來年夏天,20 出頭的他第⼀次踏上了這片土地。五年後,這位名校經濟系的畢業生,辭去⽇本攝影工作,重返阿拉斯加,從此開啟長達⼀生的極地追尋。

這個男孩就是⽇本最偉⼤的攝影師之⼀ —— 星野道夫。

⼈會被那些美妙且未知的事物所吸引,不論是⼀個神秘的地點亦或是某種理念。 Web3 就是這樣⼀個會吸引⼈的概念。它就像是阿拉斯加,遙遠、空曠、未知,處在社會主流範疇之外,卻讓⼀些⼈為之著迷。

攝影師:星野道夫

“⼈的⼀生,總是為了追尋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 星野道夫

我想去建構世界

資料安全專案GoPlus Security 的創始⼈,Mike 記得自己真正被比加密技術吸引是在2016 年。在這之前,他剛剛出售了自己創立的Web2 瀏覽器項目,並尋找感興趣的下⼀個技術創新方向。那時候,他研究比特幣和以太坊白皮書到深夜。白皮書中所提到的去中⼼化理念,為他打開了⼀扇新世界的⼤門。在過往的經驗中,Mike 對中⼼化所導致的決策權和使用者資源壟斷深有感觸。而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加密技術來解決。

想到這⼀點,Mike 就興奮得睡不著,凌晨3、4 點鐘忍不住⼀個⼈下樓繞著花壇轉圈,邊走邊想,自己⼀定要做點什麼才行。

被吸引的不光是Mike。 Qi ⼀直都對數學、加密計算充滿興趣。他曾在FaceBook負責基礎設施相關的⼯作,之後進⼊ Web3 基礎設施領域創業,創立了QuarkChain 和EthStorage。

Qi 與加密技術結下不解之緣同樣是在2016 年。當時,Qi 發現比特幣白皮書竟然達到數千級的引用率。要知道,學術領域優秀的論⽂平均引用值只有數百。而這篇白皮書甚至可能都達不到學術論⽂的發表標準。出於好奇,他打開了這篇白皮書。結果,他從此掉⼊了兔⼦洞。

在Web2 ⼤⼚⼯作時,Qi 覺得自⼰就像⼤⼚裡的⼀顆螺絲釘,開發的基礎設施⼤多服務於公司內部的前端應用,很難直接去跟客戶打交道。但Web3 裡,Qi 發現基礎設施領域擁有⼴闊的天地,擴容、隱私、合規都⼤有可為,開發者不只是在後面默默貢獻代碼,還可以轉換到前端,直接去挖掘用戶的需求,真正改變使用者⽇常的生活。這是Qi 在參觀Google,看到儲存和伺服器裝置上是如何搭建起了現在常用的YouTube、Gmail 等Google 套件後,⼀直想要做的事。 「這讓我覺得自⼰能夠發揮更⼤的影響力⼒,直接參與去建構新的網路世界」。他說。

“像三體人⼀樣,在環境惡劣時儲備能量”

加密技術的宏⼤敘事固然動⼈,但要抵達理想的新⼤陸卻不容易。尤其是在市場下行,潮水退去的時候,有⼈選擇離場,有⼈轉身擁抱新的⻛⼝,但還有⼀⼩撮⼈把此時作為最好的build 時機。

UNC 屬於最後⼀類⼈。今年三⽉,他和朋友創立了LFDAO。自從掉進兔子⼦洞之後,UNC ⼀直在等待⼀個時機,創造自⼰的項⽬。在他的構想中,Web3 應該真正有助於革新金融體系,以及幫助釋放個體自由與創造⼒。今年年初,當和朋友在飯局上聊到明年比特幣減半後的行情,他覺得時候到了。

「三體⼈在面對極端環境時會將自⼰脫⼲,貯存能量。我們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也可以像三體⼈⼀樣儲備好自⼰的能量,等待下⼀次光明的來臨」。 UNC 說。在科幻⼩說《三體》中,三體星有「恆紀元」與「亂紀元」兩季。 「恆紀元」時環境穩定,科技⽂明⻜速發展。 「亂紀元」則混沌惡劣,三體⼈將自己脫水積蓄能量,等待下⼀個「恆紀元」的到來。 UNC 相信現在創業Web3 就是在為下⼀輪週期的來臨做準備。

有⼈在此時啟動項目,也有⼈建構生態播撒種子。在市場低迷的表面下,⼀些潛在的變化正在默默醞釀。就像阿拉斯加冬季的封凍冰塊下,暖流悄悄湧動​​,準備著春天的到來。

去年五⽉,Niels 發起了BuidlerDAO。當時LUNA 暴雷,產業轉熊,但⼀則「招募令」依然吸引了五百多⼈報名,社群很快在華語圈嶄露頭角。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案加⼊社區,尋求⼈才、資源和用戶⽅面的⽀持,Niels 發現,Web3 專案有著相似的需求,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dApp,都需要社區建設、經濟模式設計、PMF 等⽅面的⽀持。而作為華⼈創業者,也都面臨政策監管、國際化等共同的挑戰。

這個產業發展之快,⼜極具開創性,伴隨而來的問題少有可參考的經驗。 A16Z 在Crypto Startup School 第⼀期曾說:「沒有⼀個針對Web3 創始⼈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的計劃。他們需要⼀套新穎的工具和資源來擴展規模」。 Web3 華語圈正缺乏如此⼀個深度關聯的⼈才和專案網絡,為創業者提供工具與資源。帶著這個想法,Niels 找了⼏個投資⼈和專案創始⼈聊,發現⼤家“同頻共振”,於是14 位專案創始⼈和3 位投資⼈⼀拍即合,決定⼀起來做個SpringX 加速器。與其在熊市中等⻛,不如造⻛。

Web3 裡的集體智慧

—Founders help founders

在Niels 的設想中,Web3 的加速器,不應該只是專案和加速器的單向關係,專案之間都可以在業務上關聯,創始⼈之間可以形成緊密相連的網路。

身為創業者,Niels 對於創始⼈彼此間的幫助與理解有很深的體會,很多時候只有Founder 才真正懂Founder。 BuidlerDAO 是紅杉加速器YUÈ 01 的⼀員。在那裡,Niels 和同期的其他11 個Founder 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他說:「我收穫了11 個,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可以⼀個電話打過去的朋友」。這個真實的校友網絡,幫助Niels 度過了創業裡許多低潮。

不論是因業務進展不順而思慮憂⼼,還是在融資Close 之前焦灼不安,抑或是團隊成員的變動,其他Founder 都能從理智和情感上給予最⼤的支持。創始⼈網路裡的互幫互助,讓碰到的任何困難都不再那麼難以解決。十多個聰明的頭聚集在⼀起解⼀道難題,總比⼀個⼈在那裡冥思苦想要更快更好。

EthStorage 的創始⼈ Qi 對此感同身受,他用了⼀個字來總結這個珍貴的網路價值-集體智慧。

從Facebook 出來,做第⼀個專案QuarkChain 時,Qi 依然遵循⼤公司的思路,遇到什麼問題都自己從頭去學習,從頭去摸索研究這條路可以怎麼⾛,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後來,他發現在Web3 中,有許多開源的資訊與優秀的開發者,⼤家都很樂意互相幫助,⼀起學習研究。有些問題,可能其他專案已經經歷過了,其他Founder 已經有了解決經驗。這時候,其實問⼏個⼈馬上就能得到⼀些回饋,比自己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學習會快很多。

這種集體智慧,就像是蜘蛛織網,當每個⼈編織出⼀點網絡,就會吸引到更多的⼈,⼀起來編織成更⼤的網絡。 Qi 說:「如果我先願意去展示、去貢獻自己能做的東西,慢慢地就會有⼀些⼈,有各種各樣優質的開發者,他們願意⼀起來學習共建」。在Qi 看來,這裡可能沒有⼀個中⼼化的主導,也沒有什麼強制性合約,但⼤家就是基於,我可以從你這裡學東西,我也願意把我學的東西跟你分享,而⼀起來共建。這也是Qi 聯合發起SpringX 的原因之⼀,他希望貢獻自己的⼀點⼒量,讓更多的⼈參與進來,最終這個行業真正實現萬物迸發。

「 Web3 是個充滿集體智慧的地方」。 Qi 感嘆,「當有越來越多想要分享和學習的⼈坐在身邊,永遠不用擔⼼自己的認知跟不上行業發展。我相信Vitalik 的身邊也坐著很多這樣子的⼈」。

在集體智慧的網路中,每個⼈都是火炬手。先行者用自己的經驗激勵後來⼈,而後來⼈⼜將從前輩們身上所獲得的⼒量,傳遞給更多⼈。

Paul 相信創業家⾛過的路會成為⼀張地圖,給後來⼈⼀些方向與提示。 Paul 曾深入參與Web2 產品實現上億用戶規模的成長過程。全職進入Web3 後,他做了⼀款社交產品Nextme。與Web3 ⼀些主流聲音和流行玩法不同,Paul 不迷信Crypto Native 敘事,也很少跑各種大會。在他看來,不管Web2、Web3、WebN,⼈性是相通的。從⼈的貪嗔癡底層需求和使用場景出發去提供服務,去和真實的用戶建立連接,Paul 他們慢慢摸索出⼀條橫跨Web2、Web3 的獨特增長道路。他想把累積的經驗和信⼼分享傳遞給更多⼈。在創業早期最難熬的時候,信⼼和意念有時比黃金珍貴--知道這條路是通的,那總有解法。但同時,在1 到10 的階段裡,他也希望從前行者的經驗中獲得更多加速與支持,把商業化更快跑出來。

Web3 還是⼀個相當早期的世界,有很多東西需要去探索,大家聚集在⼀起,開闢⼀扇門,為更多的⼈打開⼀個新的世界,踩出⼀條路,讓後來的⼈少踩⼀些坑。

攝影師:星野道夫⼀群⼈在北冰洋的極晝追逐鯨

很難,所以呢?

——“幫助更多華人計畫闖出海外⼀片天地”

對華⼈創業者而言,開拓海外市場不是⼀件容易的事。

「對於我們這樣⼀個主要由兩位華⼈男性創立的項目,放到北美的話,可能在投資領域和⼀些社交場合中並不那麼引⼈注目」。 Mike 坦率地表示。在GoPlus Security 上⼀輪融資時,當聽到這是以華⼈創始⼈為主導的團隊時,部分投資者接觸意願明顯降低。不過,Mike 依然持有樂觀的心態。他認為,不同地區的投資⼈對於地域背景都會有自己的偏好,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們努力做好自己,提升華⼈創業家的形象,並發揮出我們的優勢就好。」Mike 說。

語言和⽂化的差距則是華語計畫⽅面臨的另⼀重難題。

Qi 在灣區矽谷多年,也是⾛了很⻓的⼀段路,終於獲得以太坊基金會的資金扶持,與以太坊進行了深度合作,成功融⼊正統主流圈。中間的艱辛,用Qi 的話說「就像是被拉到太陽底下曝曬」。

在他看來,華語計畫的技術水準與⼯作效率其實完全不輸海外。然而如何用英⽂把自⼰的計畫敘事講得生動自然,尤其像賈伯斯、祖克柏那樣富有感染⼒地傳遞給聽眾,是華語創業家⼀項比較突出的弱勢。

在黑山Zuzalu 的時候,有⼈問Qi,怎麼樣才能克服掉在這麼多⼈面前用英⽂演講的不自信。 Qi 說,當把同樣⼀個主題用英⽂演講上百遍,清晰了解自⼰的項目創造的價值,並且能講到像母語⼀樣熟悉自然,甚至還可以即興拓展與延伸時,自然就不再感到害怕了。 Qi 說他自⼰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除了想要代表華語項目在Web3 中殺出⼀條血路,Qi 還希望幫助更多的華語項目,闖出在海外的⼀片天地。他說:「就像⼩米的創始⼈雷軍,不僅把自⼰的企業做得很成功,還帶領著更多的企業⼀起成功。這是⼀種很⼤的精神上的回報」。如果SpringX 是⼀座橋樑,將西⽅最先進的敘事與技術帶回東⽅,將東⽅⾛出來的佼佼者帶到西⽅,Qi 希望成為⼀起來造橋的⼈。

星光不負趕路人

星野道夫花了半生時間去追尋心中那道光,在世界盡頭的⼴袤天地與萬物生靈作伴,拍下⽆數動⼈的瞬間。而Web3 的創業家也為了追尋自⼰生命裡的光,⾛在漫⻓的旅途中。

Paul 回想起和朋友⼀起拍攝極光的經驗。他們堅定地知道,在某⼀個座標上有非常好的極光。於是避開⼈群扎堆的地方,開車⼀起朝向它奔去。 Paul 說他們⼀起看到了最美的極光與星空,度過了最美的時刻。

或許,對於創業者而言,選擇與誰⼀起去⾛這條路,與誰⼀起去經歷創業的跌宕起伏,本來就是路上風景的⼀部分。

跟家⼈、朋友之間不能說的話,跟其他Founder 講,他們⼀定會懂。 Niels 記得,有很多個時刻,和Founder 們在燒烤店裡喝酒聊天到深夜、在線下玩遊戲切磋時相互對談。也不會忘記凌晨時分落地陌生城市,當地的Founder 聽說後立即⼀個油門踩過來相見。就像俠客相聚,相對飲下⼀壺酒就懂得對方的千言萬語,拔劍出門共同闖蕩江湖。 Niels 將這種連結稱之為羈絆,每個Founder 不再是某個計畫的誰誰誰誰,而是⼀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而⼤家選擇⼀起,去經歷,去創造,去讓夢想實現。這就是創始⼈網路的意義。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