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作者:Wendy, IOSG Ventures

Friend.tech是一款基於Base鏈的去中心化的社交應用,將粉絲經濟和鏈上博弈進行了結合,用戶通過購買token “KEY”進入特定房間瀏覽內容,用戶購買數量的增加會推高key的價格,買賣過程中收取的手續費平均分發給平台和房主。

8月11日,Friend.tech在官方Twitter宣布上線,之後不久宣布獲得了Paradigm種子輪融資,在市場慘淡的情況下俘獲了大量流量。截至目前, Friend.tech累積交易超1100萬筆,用戶地址超50萬, 其機制的設計也使得專案團隊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收入超2100萬美元。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隨著Friend.tech的爆火,團隊短期高額的回報以及其為Base TVL帶來的引人注目的成果,L2和其他公鏈上的類似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從使用者資料和營收來看,目前Friend.tech一騎絕塵,但使用者體驗卻時常被人詬病,例如載入耗時過久、卡頓、資料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極大影響了使用者體驗。在其他鏈上的類似產品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改進和思考。例如目前TOMO和New Bitcoin City的TVL也都超過了一百萬美元,雖然開發上線晚於FriendTech,但也可以看出他們自己的思考和改進,因此也擁有了一批忠實擁躉。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那麼,Friend.tech從設計到運營,是如何成為風靡一時的現象級產品的呢?本文從產品設計,運營方法,價格模型等多個維度,順應產品生命週期和發展過程脈絡討論了比較並總結了Friend.tech以及其他鏈上多個類似項目的特點,試圖從核心層面揭示其底層邏輯,讓我們潛進去:

起勢:關係遷移與簡化設計

Friend.tech利用Apple id或郵箱登入後,會進行Twitter帳戶的連接,這對於社交應用早期關係的建立至關重要,從零到一建立起新的社交關係非常困難,用戶的遷移成本極大,如果我們參考Web2社群媒體的啟動,也能發現類似的做法。當Meta推出對標Twitter的新社交產品Threads時,登入環節的設計,與其相對成熟的社交應用Instagram進行了連通,用戶可透過Instagram帳號註冊使用Threads,從而減小了拉新的阻力。

Friend.tech初期採用了邀請碼的形式,製造了一定稀缺度和市場的關注,初期入場的單一用戶獲得的邀請碼數量只有不到十個,後續逐漸增加邀請碼數量後實現了用戶的大量入場,而邀請碼的主要傳播平台也是Twitter,這再次證明了Web2平台在sociafi產品初期啟動時的重要性。

除了社交關係的遷移構建,在降低用戶使用門檻方面Friend.tech也有一些創新設計。在產品上線第二天,產品內嵌了Base官方橋頁面,用戶在app內即可連接Metamask等錢包,並且直接從以太坊主網進行轉賬,這就極大降低了用戶的進入門檻和轉賬交易的複雜程度。而另一Web3社交協議Farcaster,用戶在註冊登入時需要先透過法幣管道usd的支付12年費,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新用戶入局。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Friend.tech採用了PWA (Progressive Web App)的實現形式,用戶可以在瀏覽器打開網頁後保存至桌面,無需下載安裝,相對於完整的app程式開發側也更為簡單快速,在監管和上架方面也一定程度避免了透過App Store分發可能出現的阻礙。錢包方面,FriendTech與Privy合作,採用了MPC錢包,這確保了團隊不會掌握用戶私鑰,用戶每次交易不必再進行簽章操作。

發展:社交金融化的投機驅動

在用戶進入Friend.tech並轉入至少0.001E啟動帳戶後,可以以0價格購買自己的第一個key,後續購買者的key價格公式為:(S^2) /16000, S為總體key的數量。價格曲線的設計使得每個進入者都會推高價格,且後加入者推動的幅度會越來越高。而由於購買數量為整數,所以實際的價格曲線是離散的,而非連續曲線,導致實際的購買價格偏高,而賣出價格偏低。而16000是團隊考慮市場可能參與人數和流動性之後的選擇。 95%以上的房間人數小於50人,價格低於0.156ETH,參與門檻較低。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8月15日,官方宣布將在未來六個月內發放一億積分,由於未來的Token空投激勵預期,使得用戶對於Friend.tech的參與度更加高漲,TVL也迎來暴增,一躍成為Base鏈上TVL最高的應用。而由於積分發放規則和權重的不確定性和不透明性,也引起了社群平台上使用者的討論。平台以積分空投預期對用戶行為進行引導,透過前幾週積分發放情況倒推,持倉金額是權重最大的指標,其交易和持倉行為也符合FriendTech最初的個人DEX的定義。大家所認可的幾個影響積分的指標有:

  • 持倉總金額
  • 交易頻次
  • key的持倉數量
  • 活躍程度
  • 注意數量
  • key的自持比例

交易機制設計方面,使用者每次買賣,平台將收取10%的交易費用,其中一半(即總額的5%)分配給Friend.tech團隊,另一半(5%)給房主,作為營運激勵。手續費分潤讓平台和頭部藍籌kol獲利較多,以受到用戶熱捧的Friend.tech開發者Racer為例,在短短兩個個月內,其手續費分潤已超過44萬美元。

但隨著用戶增加和專案熱度上升,各種釣魚和rug事件也時有發生,9 月30 日,froggie.eth 發推表示自己遭到SIM 卡駭客攻擊,其FT 帳戶損失超過20 個ETH 的資產,而截至10 月5 日, 4 個FT 用戶總共被盜走了234 個ETH,駭客們的作案手法大致相同,即透過SIM 卡攻擊侵入FT 帳戶並拋售帳戶上所有的Key。即使增加了2FA,駭客會使用盜號惡意程式碼,一段JavaScript 腳本,並誘騙目標用戶添加其為書籤。當用戶在FT頁面時,一旦執行書籤,惡意程式碼會誘騙盜取用戶的2FA驗證,並盜走Friend.tech內及其使用的嵌入式錢包Privy 相關的代幣。這就意味著用戶的FT地址及相關資金都會被偷走。 AVAX鏈上的同類型產品也經歷了黑客攻擊,其智能合約存在漏洞導致其全部的TVL被盜走,後黑客同意將被盜的290萬美元的AVAX代幣返還(約佔總金額的90%) 。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完善:正外部性和價值構建

交易配套設施的完善

由於社群產品中交易資料和行為不夠直觀,隨著Friend.tech使用者對交易需求的增加,可以看到,圍繞Friend.tech的生態正在逐漸形成,開發者逐漸開發出了各種工具,例如Paradigm工程師提供的數據看板FriendMEX,將kol代幣價格進行了可視化,以及新用戶和新交易的監控,Parsec, Arkham針對FT開發了專門的數據看板,以及搶跑的自動化機器人。 Unibot上線FriendTech Snipers bot,支援以下兩種模式:用戶狙擊(User Snipe):支援設定一個用戶名列表,並在他們創建新的密鑰時進行狙擊; 自動狙擊(Auto Snipe):如果用戶符合設定的最低追蹤者和粉絲數要求,也可對新創建的key進行自動狙擊;不收取交易手續費。 ETF形式的FT基金的出現,也讓整個生態更加豐富。以Herro為例,其籌集了120ETH作為初始基金,用於購買頭部藍籌key,集成房間內內容資訊並承諾未來空投對基金持有者進行分潤,這樣的操作既能以較小的資金成本獲得頭部key的漲幅,共享未來預期的空投收益,也一定程度減少了波動性和風險。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產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的改進

Tomo是在Linea上與Friend.tech類似的socialfi, 但採用了app開發路線而非PWA,體驗更為流暢,產品設計上有一些不同,聊天區分為了私聊和群聊兩部分,持有某個人的key可以向kol發起一對一私聊,而群聊頻道所有資訊公開可見。 Key的價格曲線也平滑很多,價格上升相對較慢。價格設計上與FriendTech最不同的一點在於,在kol入駐平台之前,其vote也可以被買賣,這時候百分之十的交易稅中一半會分給kol ,kol登錄即可認領,對kol嘗試入駐是一種激勵;另一半給協議,大大增加了協議收入。當kol進駐後,vote會更名為key,feeds流可以查看熱門的vote和key,如果kol 半年內未入駐,其稅收會分給持有者。這種機制的缺點在於變相鼓勵了搶跑,房主很難控價,因此也可能沒有經營和儲值的動力。錢包安全性方面,TOMO使用了AA錢包,也內建了Linea官方橋,獲得了Linea專案方的支持,Linea官方不僅在Twitter幫助其進行宣發,也入駐了TOMO

平台表示支持。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New Bitcoin City定位為Bitcoin上的Friend.tech, 同樣採用了PWA開發,支援BTC, ETH和AVAX支付,遷移了Friend.tech和Star Arena上的持倉和社交關係,即在另外兩個平台上的持倉登入New Bitcoin City時仍然有效且會被聚合。相對Friend.Tech,其功能更豐富,群組聊天支援語音/紅包/Gif/圖片上傳,也支援在公開廣場發佈訊息和內容打賞,類似Twitter動態,群組聊天也內建了五款簡單小遊戲。為了解決Friend.tech中用戶(3,3)玩法帶來的信任問題,NBC在合約層面對3,3行為進行了約定,強制30天不能賣出。房主可以定義進入房間的最低門檻,將​​key碎片化,例如某頭部玩家的key價格過高時,房主可以選擇將入群門檻價格設置為0.1key;也可自訂key的交易抽成,目前預設8% 給房主,2% 給平台;支援一鍵批量買Key 或向多人發送(3/3)請求,類似Blur的掃貨功能。在吸引用戶流量方面除了傳統邀請碼外,還增加了交易所常用的返傭設計。但整體設計過於複雜,且NBC作為團隊多條產品線中的一部分,運行在後續開發營運持續性有待考證。

從設計到運營,回顧Friend.tech的爆款邏輯

其他公鏈及L2也有產品進行了類似嘗試,例如Friend3(@Friend3AI),是一款在BNBchain上的Socialfi類型的遊戲,已經開源且經PeckShield審計,目前支持BNB,USDT等對創作者進行打賞。截至9月18日,其已經實現了12k+的MAU,交易超過2萬筆。 Arbitrum上的Cipher總用戶超過五萬人,總交易筆數超過27萬,總金額約2500ETH。實際上,由於社交產品的網路效應和黏性,一個成功的產品很難完全被複製。如果產品無法在使用者體驗或獎勵機制上有創新性的設計,大多數相似的產品只是曇花一現。

總結與展望

短期流量與長期價值

Friend.tech上線第一天以來,對其是否是旁氏的討論就不絕於耳。唱衰者認為Friend.tech短期內推高的價格曲線不可持續,許多用戶只是為了投機或獲得代幣激勵,Friend.tech短期內有如此活躍的交易,長期的用戶粘性如何維持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從純粹金融投機的角度,平方價格曲線確實很難有較長的生命週期,但實際上Friend.tech內用戶行為並非只有投機一種,已經有許多群主透過各種方法給key賦能,例如分享alpha訊息,製作工具,online to offline聚會活動空投禮物等,真正實現知識付費和粉絲經濟的產品作用。也有一些活動是依靠在Friend.tech中建構的聯繫而進行。如果對標Web2應用,知識星球僅靠類似模式,收取20%手續費,年營收也有數億元。在類似場景下,Friend.tech實際真真切切實現了社交的作用,以及除了價格波動以外的實際價值,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

如同NFT在2021年時引發的NFT summer,NBA明星球員、金州勇士隊的史蒂芬.庫里和頂流歌星賈斯汀比伯一擲千金買下BAYC頭像,以及李寧等企業也參與到NFT熱潮中,實現了破圈和新用戶的引入。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紅人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粉絲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4.1兆元,2023年預計將超過6兆元。而在Friend.tech的產品設計下,粉絲經濟或許可以成為其邁向更大規模用戶的推手。目前Friend.tech以五十萬用戶的規模實現了兩千萬美元的協議收入和四千萬美元的TVL,而隨著AA錢包,MPC錢包等技術的發展,Web3社交應用的用戶門檻進一步降低,粉絲經濟的龐大市場將向其展開,Friend.tech類似產品模型仍有想像空間。

社交和金融屬性的權衡

Friend.tech類產品為業界帶來了對SocialFi產品的新的想像和期望,與lens和Cyber​​Connect等社交類協議相比,Friend.tech的參與感和趣味性更強,其價格機制和交易上鍊打造了一個公平公開的博弈場景,積分激勵機制又能夠及時引導和調整用戶的行為,鼓勵更廣泛的流動性和價值交換。更強的金融屬性無疑是其擁有巨大流量的重要原因,用戶的投機和逐利行為成為巨大推手,而在投機之外,其知識付費(手續費分潤)的設計又使得房主有一定動力進行運營,從而產生優質內容和社交關係連接,這與用戶留存和代幣價格增值護衛正反饋;

另一方面,其房間的聊天內容並未上鍊,這也說明一個好的SocialFi產品也無需一味追求全量數據上鍊,如何兼顧數據主權和好的用戶體驗,是應用層普遍應該考慮的問題。

Web3應用層迎來新機會

2016 年,Joel Monegro發表了名為《Fat Protocols》(胖協議)的文章,核心思想是:區塊鏈和互聯網價值捕獲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大多被應用層捕獲,比如穀歌、Facebook、阿里、騰訊等,而為網際網路提供支撐的TCP/IP、HTTP 等底層協定並不能捕捉價值。區塊鏈則相反,價值將集中在共享協議層,只有小部分價值分佈在應用層,由此有了“胖”協議和“瘦”應用的說法,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公鏈投資熱潮。

如果我們回頭看區塊鏈領域的發展,在上個週期,“胖協議”的投資邏輯確實被市場認同,而隨著公鏈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日益成熟,協議和應用不一定是“胖”和“瘦”的關係,而是“前”和“後”,先有基礎設施的完善,再有應用層的繁榮。基礎架構要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才能發揮其技術優勢與作用,如何建構Web3應用,如何引進使用者成為大家所關注的方向。

隨著Friend.tech的爆火,團隊短期高額的回報以及其為Base TVL帶來的引人注目的成果,L2和其他公鏈上的類似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大L2的成熟和發展,其在技術和底層基建的優勢和敘事已經被市場所熟悉,在此情況下應用層和用戶的引入成為了各大L2公鏈所關心和考慮的問題。因此,在產品得到一定審計的安全性保障前提下,許多L2官方也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表達了對應用項目的歡迎和支持,如Linea官方入駐了TOMO並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宣發曝光,AVAX創辦人親自為FriendTech類型專案Stars Arena月台,即使是在Stars Arena被駭客攻擊盜走全部資產後也親自為其進行危機公關,可見基礎設施專案方對其生態出現爆款應用的渴望。

Friend.tech的出現也使得我們也不斷思考什麼是好的Web3應用:更用戶友好(進入門檻低),趣味性強,更好用的UIUX;團隊的不斷迭代,選擇何種基建對長遠發展非常重要;Web3應用的創業者應思考,從第一個吃螃蟹的新範式領先者到行業持續創新者,如何實現正統性到對協議價值的捕獲,完成web3第一代社交產品的冷啟動,跑出更長的生命週期。我們支持,鼓勵並且很高興看到更多應用層的嘗試和創新,儘管許多產品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但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會指引我們離Web3應用的正確打開形式越來越近,直到達成mass adoption的目標,實現更廣泛的影響和成功。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