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回顧整個過程,很可能是因為Mt. Gox 用戶被盜2.5 萬BTC 後,科技媒體增加了對比特幣的關注,然後我又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到了這個事件並創建了第一個比特幣錢包。

Google Reader & Dropbox:我的資料寶庫

你可能聽過很多關於「在某年買了某些比特幣,但後來私鑰丟了」的故事。但幸運的是,我很喜歡備份和存檔數據,所以憑藉著之前存檔的數據,我把當年第一次創建比特幣錢包、領取比特幣的過程給還原了出來,甚至我還翻出了一些當時媒體報導的比特幣的文章,包括科技媒體、果殼網、CoolShell。

對於一個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事情,要復原它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畢竟在這十幾年中,我的筆記型電腦都換了很多台,就算我有經常備份數據的習慣,也可能會丟失很多數據,甚至連備份介質都不一定可靠(比如硬碟和光盤也都有其壽命)。

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而這次得以恢復數據,主要靠的是Google Reader 和Dropbox。 Google Reader 是一個RSS 閱讀工具,當時我主要用它訂閱一些科技媒體、設計和生活類的部落格等。對於優質的內容我常用收藏功能,方便之後查閱。後來Google Reader 在2013 年7 月停止運營,不過他們提供了資料匯出功能,我就把我所有收藏的內容匯出了,然後存在了Dropbox 中。

之前還沒想過這個數據會有什麼價值,但是沒想到被十多年後翻出來還是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蹟的。

資料探勘:追溯報道比特幣新聞的足跡

我從個人的Google Reader 存檔檔案中檢索了所有與「BTC」、「比特幣」、「Bitcoin」相關的數據,找到了近10篇相關的文章,目前仍有5 篇可以存取。

最早的一篇:2011 年6 月18 日

  • 《駭客已經開始偷竊Bitcoin 貨幣》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tech/146165.htm

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兩天后,還有兩篇類似的:2011 年6 月20 日

  • 《Bitcoin市場被攻擊導致回檔》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tech/146264.htm

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 《世界因Bitcoin而瘋狂,還是Bitcoin自己瘋了? 》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tech/146286.htm

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酷殼:2011 年8 月11 日

酷殼CoolShell 的陳皓(又稱左耳朵耗子,也就是今年5 月意外去世的技術專家,他時常批評比特幣)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比特幣和其分叉項目Namecoin。

  • 《瘋狂的WEB 應用開源專案》

  • https://coolshell.cn/articles/5132.html

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果殼網:2011 年12 月

果殼編譯發布WIRED 的文章《比特幣興衰史》。

  • https://www.guokr.com/article/76729/(果殼編譯的中文版)

  • https://www.wired.com/magazine/2011/11/mf_bitcoin/(英文原文)

紀念比特幣白皮書15週年「考古」:我是如何在2011年獲得比特幣空投的?

為何創建比特幣錢包

比特幣在2011 年時並沒什麼交易價值。當時,一些比特幣愛好者為了推廣和擴大比特幣的影響力,創建了各種「水龍頭(faucet)」網站,好奇的用戶可以透過簡單的操作,如填寫驗證碼(抗女巫),免費領取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約0.01 BTC)。

於是我當時也在尋找和瀏覽了一些水龍頭網站後,成功領取了0.01 BTC。又因為備份資料的習慣,我也保存了這個比特幣錢包的私鑰檔案至今。

後來當我把這個檔案從硬碟翻出,找出公鑰和私鑰,並透過區塊瀏覽器搜尋後發現,領取水龍頭的時間是正好是2011 年6 月18 日,也就是我收藏的那篇《駭客已經開始偷竊Bitcoin 貨幣》文章的同一天。

其實2011 年6 月是個很特別的時間,正好是著名交易所Mt. Gox 失竊的時間。

On 13 June 2011, the Mt. Gox bitcoin exchange reported some BTC25,000 (US$400,000 at the time) had been stolen from 478 accounts. (Wikipedia)

包括上面cnbeta 網站的文章中也提及了這次事件,所以很可能是因為6 月13 日的被盜事件讓科技媒體增加了對比特幣的報道,因此被更多人關注到。而我也因為這個負面事件,最後創建了比特幣錢包並領取了比特幣「空投」。

結局

雖然持有這個地址的私鑰,但我依然一無所有。就算至今持有這0​​.01 BTC,也不算什麼。

根據區塊瀏覽器來看,我這個比特幣錢包中的0.01 BTC 在2013 年11 月轉出了,至於當時為什麼要轉出,以及轉到哪裡了,我暫時也沒找到確切的線索。但我的確記得當年好像做過什麼操作,可能是換錢包,或是轉去了交易所。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從2011 年接觸到比特幣,到2017 年再次關注並進入這個行業,已經過了6 年的時間。這件事對我自己的啟發是,或許我們現在還能有機會接觸或瞥見一些極具潛力的新技術,但它可能真的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被社會接受和理解,而我最適合做的就是繼續保持好奇心,加上一點耐心。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