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極客公園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當地時間10 月26 日美股盤後,英特爾公佈了三季財報。
雖然英特爾的營收和調整後的每股收益,都遠高於預期,但從財務指標來看,英特爾在報告期間的表現較去年同期相比表現不佳,主營業務的收入也出現下跌。
對此,英特爾也坦言,「PC 處理器的整體市場規模正在不斷縮小,公司在本季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
但更可怕的是,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們,都在向其腹地——CPU 處理器市場展開猛攻。
根據消息,英偉達、AMD 正在悄悄研發基於Arm 架構的CPU 晶片、蘋果公司連夜發布了M3 系列晶片、高通更是不甘落後,推出了驍龍X Elite PC 處理器,搭載的全新Oryon CPU 號稱在單線程上吊打i9-13980HX。
此外,微軟、榮耀、聯想、戴爾和惠普等科技巨頭,也都宣布將於明年推出搭載Arm 架構晶片的電腦。
為什麼明明AI 處理器看起來是更有潛力的市場,但所有晶片巨擘卻都要殺進PC CPU 這個看似已經是「夕陽產業」的市場?
01科技巨頭「搶灘」CPU
長期以來,PC 晶片主要有兩大陣營,分別是x86 架構和Arm 架構。前者主要由英特爾和AMD 兩家公司主導,後者則是蘋果的天下。
但最近,晶片領域出現了不少「混戰。」
不久前,相繼有新聞稱,英偉達和AMD 正在微軟的助力下,利用Arm 架構開發Windows 作業系統的PC CPU 晶片,最快可能在2025 年就向市場推出,直接對標打擊英特爾基於x86 架構的CPU基本盤。
消息釋出後,英特爾的股價隨即下跌。另一邊,英偉達股價收盤上漲3.84%,AMD 股價收盤上漲4.89%。雖然有關英偉達打算造晶片的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但據報道,這家已經在AI、高效能運算和消費顯卡行業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確實計劃將基於Arm 的處理器納入客戶端Windows PC,以擴大其產品組合。
事實上,多年來,不只英偉達、AMD,許多公司都曾嘗試進軍PC 處理器領域,但均未能撼動英特爾的「霸主」地位,可能只有蘋果公司對英特爾真正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三年前,蘋果「拋棄」了使用長達15 年的英特爾晶片,自主研發了以Arm 為基礎的M1 晶片,一舉打破了英特爾的PC「壟斷」局面。
而且,蘋果的自研晶片,更是為Mac 電腦系列提供了更長的電池壽命和更快的效能,遠遠超過英特爾處理器。
因此,也不難理解,自從蘋果為其Mac 電腦發布自研M1 晶片以來,蘋果的市佔率在三年內幾乎翻了一番。
對此,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 在英特爾敲響了「警鐘」,他在員工大會上毫不避諱地提到了蘋果當時新推出的M1 晶片,並表示,「未來,我們必須做到這麼好。 」
兩週前,蘋果又在「來勢迅猛(Scary Fast)」主題發表會上,正式發表了最新的M3 系列晶片,包括M3、M3 Pro 和M3 Max 三款晶片,也同時發表了搭載M3 系列晶片的新款MacBook Pro 和新款iMac,蘋果也稱其速度將是搭載M1 晶片的24 吋iMac 的兩倍。
搭載M3 系列晶片的MacBook Pro 和iMac 再次刷新速度紀錄|Apple
此外,半導體巨頭高通,也加緊進軍PC 晶片市場,試圖和英特爾、蘋果搶奪市場份額。
在前不久的驍龍峰會期間,高通發布了適用於Windows 筆記型電腦、基於Arm 架構的驍龍X Elite 晶片,這款晶片在遊戲方面,優於英特爾的i9,以及蘋果基於Arm 架構的高端自研晶片M2,也能用於AI 操作,處理多達130 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
高通新推出的Oryon CPU 速度與能耗吊打友商|極客公園
高通執行長Cristiano Amon 也表示,未來筆記型電腦處理器將逐漸轉入Arm 架構,這也是對英特爾X86 架構「壟斷」地位的直接「宣戰。」
此外,微軟、榮耀、聯想、戴爾和惠普等「科技巨頭」也加入了「混戰」,宣佈在明年推出搭載Arm 架構晶片的電腦。
雖然,到目前為止,只有蘋果公司的專有設計取得了「實質」進展——在行業出貨量中所佔的份額已超過10%,但正如美股研投網站The Motley Fool 所言,「如果這些新的Arm 架構晶片取得成功,即使是中等程度的成功,對英特爾來說也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而對於多家「對手」發起的「CPU 混戰」,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 則呼籲市場保持「冷靜。」
他認為,「從歷史來看,ARM 的晶片在市場上並沒有獲得太多大關注。雖然在過去幾個季度,在CPU 和加速器領域,市場份額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進入第四季度,市場跡像已經逐步正常化。」
他還表示,「就目前而言,無論是ARM 也好,還是Windows 用戶端的替代產品,在PC 行業中,它們都已經被降級為了相當微不足道的角色。從戰略上來看,英特爾將認真對待所有競爭。但是,從戰術上來看,我們認為這些挑戰並沒有那麼重要。」
Gelsinger 還透露,英特爾制定了一項名為「四年五個節點」的計劃,旨在改進晶片製造工藝,從而「抗衡」競爭對手。
該計劃主要包括在位於愛爾蘭萊克斯利普的Fab 34 工廠,使用EUV 極紫外光刻(市場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大規模生產晶片,而且在本季度已經取得進展,還有望在2025 年趕上台積電的晶片製造技術。
02 Arm,能挑戰x86 嗎?
其實,Arm PC 並不是什麼新生威脅,從上世紀開始,Arm 與x86 的競爭就開始了。
1978 年,英特爾x86 架構,伴隨著8086 處理器問世,x86 架構也逐漸成為個人電腦CPU 的代名詞,更為英特爾開創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AMD 成為了唯一獲得英特爾授權可以生產x86 架構晶片的公司,這也造就了這兩家公司長時間內在PC 晶片產業的「主導」地位。
到了80 年代,英國公司Acorn(Arm 公司的前身)設計出了與x86 相比,更低功耗Arm 架構的晶片,並嘗試在PC 端運行,但那時難以對抗x86 架構的「霸主」地位。
但是,直到智慧型手機的興起,Arm 架構才找到了它的「舒適圈」。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x86 被普遍認為適用於PC 和伺服器,而Arm 架構則更適合行動設備,兩者「和平共處」。直到蘋果公司自主研發了以Arm 為基礎的M1 晶片,才打破了這種「平衡。」
有趣的是,微軟高層也注意到了蘋果基於Arm 的晶片的處理效率,並希望獲得類似的效能。
而且,微軟似乎也相信,Arm PC 在未來將佔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上個月,也宣布推出了「開發人員的Arm 諮詢服務」。
ARM 架構CPU 連續對英特爾發動衝擊|ARM
其實,早在2016 年,微軟就委託高通公司,牽頭將Windows 作業系統,轉移到Arm 的底層處理器架構。在那之後,高通就獲得了「獨家」為Windows 筆記型電腦生產晶片的權利。
但高通與微軟關於Windows 晶片設計的「排他性」協議將在2024 年到期,而微軟似乎鼓勵其他公司進入基於Arm 的系統市場。
其實,微軟的想法一直都很「簡單」:不想依賴某一個單一的晶片供應商,高通如此,更早之前的英特爾也是如此。
對此,金融與策略顧問公司D2D Advisory 的執行長Jay Goldberg 表示,「微軟吸收了90 年代的經驗,他們不想再依賴英特爾了,不想再依賴任何單一的供應商。」「如果Arm 真的在PC 晶片領域獲得成功,他們絕不會讓高通成為唯一的供應商。」
而對微軟來說,Arm 晶片製造商必須面對的一個障礙是Windows 的軟體相容性。
這是因為,軟體開發人員花費了數十年時間和數十億美元,專門為Windows 編寫程式碼,因此,傳統的x86 應用程式必須經過模擬,才能在Arm 上運行,這導致在原生版本推出之前,應用效能會受到影響。
蘋果公司在轉用自研晶片時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然而,X86 長期統治PC 市場,已經形成了豐富的軟體生態,使用x86 晶片的電腦基本上不會遇到相容性問題。
對此,技術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 資深分析師William Li 認為,「過去20 年PC 產業在軟體和應用上的開發都以x86 架構為主,調整到Arm 架構上會涉及到適配和轉譯的問題。因此過去雖然有基於Arm 開發的PC 晶片,但一直不溫不火。」
的確,2022 年全球PC 電腦總出貨的80% 以上仍是X86 架構的CPU,儘管如此,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仍預測,「隨著更多晶片廠商推出Arm 架構的PC 晶片,Arm 架構的市場份額預計將上漲」「到2027 年,Arm 架構晶片在PC 市場的份額預計為25.3%,較2022 年增長近一倍。」
未來,Arm 能在多大程度上挑戰x86 的統治地位,或許還要取決於其他晶片廠商對Arm 架構的支持程度。
03 AI,所有人的新希望?
現在,一場新的「競賽」又拉開序幕——隨著AI 大模型的發展,科晶片巨頭紛紛開始陸續佈局PC 端AI 晶片。
這是因為,微軟和大部分科技企業,都將其未來押注於在AI 相關技術上,但隨著需求大幅上漲,晶片售價高達數萬美元,於是亞馬遜、谷歌、Meta、微軟、特斯拉等公司,就開始打造自己的ASIC 晶片來實現其AI 目標。
與GPU 不同,ASIC 專為特定任務(如AI 處理)而設計。雖然它們的開發成本很高,但從長遠來看,它可以降低功耗,讓公司能夠更好地控制用於為AI 軟體提供動力的硬件,從而帶來收益。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部署AI 功能的PC 作業系統,將帶來全新互動模式,或將激發新的市場需求,同時生成式AI 也為軟體及作業系統應用,開啟創新空間。」
目前,英偉達雖然在AI 晶片市場仍佔據主導地位,但它的領先地位現在已經受到挑戰。
根據The Information 報導,微軟自2019 年以來一直在開發自己的AI 晶片,並一直鼓勵相關晶片製造商,在他們正在設計的CPU 中內建先進的AI 功能。
Copilot 已成為最早走進人們生活的AI 助理|Microsoft
預計,隨著智慧辦公室助理Copilot 等AI 增強軟體,在Windows 使用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Nvidia、AMD 和其他公司即將推出的晶片將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以實現這一目標。
今年5 月份,Meta 也宣布正在開發自己的AI 硬體。 8 月,Google首次發布了最新的AI 基礎設施,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在打造基於自己晶片的超級電腦。
近日,PC 龍頭聯想也發表了首款AI PC,其執行副總裁Luca Rossi 也在發表會上表示,「得益於基於個人體驗的客製化升級,AI PC 將和傳統PC 將存在明顯的分水嶺。 「作為上游最重要的產業鏈夥伴,晶片廠商肯定要跟上潮流,甚至走在PC 廠商前面。」
英特爾公司執行長Pat Gelsinger 也同樣認為「AI 個人電腦的到來代表著個人電腦產業的一個轉折點」。
黃仁勳與楊元慶一起宣布混合人工智慧計畫|聯想
這些科技巨頭的行為和觀點,也與Canalys 等研究機構的數據「不謀而合」。
數據顯示,「從2025 年起,支援AI 的個人電腦的採用速度將加快,到2027 年將佔個人電腦總出貨量的60% 左右。」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沒有「坐以待斃」,也在AI+CPU 這條道路上積極佈局。
近期,英特爾宣布與聯想「合作」,將AI 帶給所有人,並表示「AI 將從根本上改變、重塑PC 體驗。」「英特爾正為新時代的到來佈局,將推出代號Meteor Lake 的英特爾酷睿Ultra 處理器。這是英特爾首款內建神經網路處理器(NPU),能為PC 帶來高能源效率的AI 加速和本地推理體驗。」「計劃今年12 月14 日發布首款第五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和酷睿Ultra 處理器,在客戶端、邊緣、網路和雲端的所有工作負載上攜手推進AI 的規模化應用。」
在短暫的和平之後,晶片巨頭們又進入到「戰國」時期,而一直被認為逐漸走低的PC CPU 市場,重新熱鬧起來。而在CPU 之戰背後,快速推進的AI 技術的落地,其實才是巨頭們瞄準的「暗標」。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