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用戶體驗最佳的主流區塊鏈架構解決方案?


本文討論了L1與L2之間的權衡與Rollup與整合的應用鏈與通用鏈,強調了建構架構的重要性。介紹了Eclipse在即將推出的主網上的錯誤成見,強調Rollup和L2本身並不是糟糕的使用者體驗,零散的Rollup和L2才是糟糕的使用者體驗。討論了Solana和Eclipse所代表的不同路徑以及L1與L2之間的差異,以及Ethereum L2的優點與不足。最後,本文總結了應用鍊和通用鏈的使用情況,並強調了重新捆綁L1和L2堆疊的必要性。提出了有關產品需求和架構的問題。 Solana 理所當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浪潮,它的快速運行和用戶體驗都非​​常出色。 Rollup和L2在使用者體驗上不足,卻抬高了成本, 但其根本原因仍需進一步探討。如果能得當使用,L2和Rollup能夠改善使用者體驗。兩種方法各有優點,因此我們需要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介紹

本文簡文將描述以下各部分之間的具體權衡:

L1與L2

Rollup與集成

應用鏈與通用鏈

我們需要更了解建構架構架構。否則,我們將繼續獲得使用者無法理解或無法互動的混雜混亂的基礎架構。這是我看到的最常見的錯誤:

Eclipse 在即將推出的主網上正如先前的介紹文章中所指出的:

在層級Rollup願景與擁有大規模、睡眠化執行和共享狀態的單鏈能力之間,經常會出現錯誤的二分法。 「層級」與經常「特定應用程式」混為一談,這會讓你誤以為Rollup 意味著一個由許多去中心化的、低吞吐量的鏈組成的世界。我們對這個觀點提出了質疑。

Rollup和L2並不是糟糕的使用者體驗。零散的Rollup和L2才是糟糕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合理的Rollup和L2應該可以改善使用者體驗。

Rollup與集成

所有的區塊鏈最終都可以採用最好的技術(例如,DAS + ZK),如果證明是有用的。正如我在上一份報告(Rollups是否繼承了安全性?)中討論的那樣,那麼我們最終的區別大致如下:

「Rollups」又稱為「自訂」-建立邏輯上獨立的鏈,向其主鏈(DA層)發布資料。它們重複使用主鏈的共識。

「整合」是「聚合體」——將所有內容整合為一個協議,並擁有自己的想法。不向單獨的主鏈發布資料。 (即使DA層和執行層在某種意義上是共享協定中邏輯上獨立的部分)。

Solana 和Eclipse 代表了家具路徑,這在Syncracy 的Solana 論文中也有類似的展示:

索拉納

正如我在最近與Hasu合作的Uncommon Core一個中心化所討論的那樣,這兩種方法都具有長期價值。

Solana 採用的方法絕對將所有內容捆綁到一個共識中。它追求最小延遲(目前的插槽時間平均約為400-500ms,希望未來能達到200ms),同時維持一個龐大的驗證器集(約2000 個) )。這項巨大的成就需要技術突破。

然而,這兩個目標(最大的去中心化+最小的延遲)本身就存在矛盾。要以最高速度和貨物運作的同時保持共識集的穩定性,吞吐量可想而知。 TowerBFT 沒有正式的安全性或有效性分析,目前還是奧運歷史證明在對抗性模型中是否有用且有彈性,或者是否可以簡單地移除。當然,低延遲系統的經濟性也增加了中心化的動力。

Eclipse 採用和解綁共識的方法。 Rollup 可以有一個較小的排序器集(甚至可能由單一運營商運行),以便在受控環境中運行。這可以進一步提高效率並減少延遲,提供加密貨幣軌道優勢的Web2產品。除了近乎即時的延遲所帶來的良好的用戶體驗之外,對於高價值、低延遲的金融應用來說,進一步推動下限也是必要的。

然後,Rollup可以將其資料發佈到另一個去中心化意見集,以便在較慢的時間刻度上進行更健康的驗證。例如,Celestia的區塊時間為15秒,單最終槽性,實際上與Solana 並無特殊之處。 Solana 的確認時間約為400 毫秒,然後最終在32 個插槽(大約12.8 秒)後達到結果。

這裡沒有免費的午餐。即時器集的屬性(例如,Solana 的驗證器數量令人多於Rollup 排序器)與驗證提供的保證(例如,受控彈性環境、訊息的延遲等)之間可能存在權衡。承諾的適當程度(以及時間尺度)是一個範圍。工程方面的問題徹底解決,最佳方案可能因使用情況而異。不言而喻,成本在這裡也是關鍵的,因此需要可擴展的DA層,如Celestia(Eclipse使用)。

Eclipse 顯然不會取代Solana。它們各自做出不同的權衡,追求不同的市場。 Solana 仍然是SVM 開發的核心和靈魂,因此可能會有許多新的應用部署在其上。不過,很明顯,SVM 鏈將長期存在(Pyth 甚至已經存在)。未來不是單鏈,SVM 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 Eclipse 正在掀起向L2 輸出SVM 的熱潮,但我希望其他協議也能意識到它的價值,並緊隨其後。

L1與L2

我使用的L1 和L2 是更通俗的含義,包括此處的Rollup、驗證等。正如Vitalik 在L2 的不同類型一文中所述:

節點驗證橋幾乎足以使一條鏈成為一條有效鏈。剩下的主要因素是一個社會承諾,如果以太坊發生什麼特殊情況,導致橋接不再工作,另一條鏈就會響應硬分叉。

L1 與L2 差異的實際採用如何處理分叉。如果其L1 恢復了一個區塊,那麼有效鏈就會恢復;如果其基礎層出現硬分叉,那麼有效鏈就會硬分叉。要升級L2 ,某種形式的L2 必須作為L1 的橋樑契約存在於L1 上。

現在,我們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東西?將分叉選擇權委託給底層的L1,把自己紮根在其橋接器上,這樣的鏈條有意義嗎?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L1戰爭已經結束,以太坊已經陷入困境,而且所有以太坊競爭者現在都想成為L2,但以太坊L2並不是所有鏈的解決最佳方案。

以太坊L2 通常被認為是建構鏈的最安全和可擴展的方式。然而,正如我在上一份安全報告中所討論的那樣,這些屬性通常被嚴重誤解。簡單的證明將發佈到以太坊並在那裡委託分叉選擇規則,並不能將你的鏈變得超級安全。

認為所有鏈都必須部署為以太坊L2才能保證自身安全的說法往往是不正確的。相反,L2的主要好處能夠利用以太坊的網路效應(使用者、流動性、開發者、工具等)。這是一種市場策略。

焦點是加密貨幣中稀缺的資源,爭奪焦點是有道理的。 L2 自然會成為最重要的開發者、使用者、媒體等關注的焦點。過去,成為L2 就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索拉納

然而,作為L2 的關注度正在分割。現在,以太坊L2 的鏈已經長到任何人都無法追蹤。轉向L2 的鏈並沒有像早期參與者(如Optimism 和Arbitrum 這樣)受到關注。就連期待已久久的zkEVM 一直在努力吸引用戶、應用程式和價值。

因此,成為L2 不再能保證獲得所有權。不過,如果能以其他吸引方式眼球,與獨立鏈相比,它仍然能提供產品優勢。例如,將金字塔式計劃變成禮物可以吸引人大約7億美元進入一個沒有L2的多簽名系統。另外,你還可以建立以太坊的第一個SVM L2。

假設你有一個受人關注的產品,現在讓我們來考慮一下成為L2幫助鏈開發以太坊的用戶群並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這主要是透過以有利的方式(如具有吸引力的安全性)性或用戶體驗的橋樑)利用以太坊資產(如ETH)來實現。

其價值大致取決於兩個核心假設:

1. 現有的以太坊資產對特定情境非常重要(例如,依賴ETH 的DeFi)

如果你的應用程式嚴重依賴以太坊生態系統資產,那麼L2架構可能很有價值。如果你根本不關心以太坊資產,那麼成為以太坊L2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價值。基於以太坊的資產顯然是以太坊加密貨幣是最重要的資產,因此這裡有很大的市場。

從產業格局展望未來,這裡的核心問題是,未來加密貨幣新的價值的創造狀態會是什麼?

如果未來的狀態越來越剝離當前的以太坊狀態(如獨特的新、RWA等),那麼L2的吸引力可能會被打破。

如果這種未來狀態嚴重依賴當前的以太坊交易狀態(如ETH交易),那麼L2可能會發揮突出作用。

前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只看到了加密貨幣未來發展的九牛一毛因此,不應該過度關注目前的情況。後一種觀點認為,加密的發展和應用將極大地依賴路徑因此,當前的狀態會影響結果。

這兩種觀點在一定程式設計上都對,但我認為,任何對產業長期前景的Optimism看法都傾向於在此之前。會有很多新的、獨特的狀態,我們甚至無法推理出與當下狀態無關的狀態。與預期的未來狀態相比,加密的目的地只是滄海一粟。

例如,以太坊通常引用的「結算保證」對於穩定幣(如USDC)或代幣化國庫券等現實世界資產(RWA)來說意義不大。當發行方(如Circle)認為它們可以「結算」時,他們就「結算」了。

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以太坊L2 的吸引力可能會隨著應用程式共享的減少而降低。一個新的基於USDC 的支付應用程式本質上並不關心它是否是以太坊L2。他們只想要最便宜的、最快、最可靠的基礎設施,以便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產品體驗。

新狀態的創建歷來是Solana 的障礙,不過我們明確地指出正在發生的改變。 Solana 上許多知名的DeFi 和基礎設施項目現在都在發行代幣,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正在啟動Solana 飛輪。

索拉納

2.以太坊←→L2跨鏈以太坊←→L1跨鏈(例如,出於安全/使用者體驗的原因)

讓我們假設第一個假設在給定的例子中確實得到了滿足(即以太坊對你的應用相當有價值)。那麼,我們需要問,與單獨的L1相比,L2是否能夠更有利於公開這些資產的方式。比方說,用戶有一些ETH,他們想把它換成USDC。他們該去哪裡?

雖然跨鏈安全性經常被援引為動機之一,但根據現有訊息,這一論點似乎並不可靠。許多最大的Rollup橋甚至都沒有證明,有白名單證明、多簽控制的升級,或者它們根本沒有L2。

這可以與經典的共識器橋接(例如IBC)相比。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出現重大的驗證者Arbitrum故障。橋接失敗通常是因為駭客攻擊或網橋簽章損壞(L2)同樣容易受到影響)而發生。

在我看來,雖然安全方面的改進不太令人信服,但直接存取以太坊用戶和資產目前是L2橋接的一大優勢。基礎、Optimism和Arbitrum等Rollups感覺就像是以太坊的擴展。用戶保留相同的錢包和地址,最初的Gas代幣是ETH的統一規範版本,ETH主導DeFi(如所有交易對),社交應用程式以ETH為NFT定價,並以ETH支付創建者(如friend.tech ) ,存入L2 的資金是即時的(因為它們會一起重組),等等。

我們不能指望用戶去考慮使用各種橋接方式、分析不同的安全假設、從幾種可用的封裝代幣中獲取一種、獲取鏈上的原始代幣作為Gas 等等。他們重建橋接他們的ETH,在另一端獲得ETH,然後像使用以太坊或其他L2 一樣繼續使用L2。這就是為什麼Eclipse 將只使用ETH 作為Gas 的原始代幣。強行引入新的Gas 代幣不利於用戶體驗。

索拉納

,為什麼Solana 不能提供與以太坊L2 相同的優勢?這實際上只是一個工程問題,而不是基本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越來越容易。氣體代幣以及與不使用EVM 相關的用戶其他體驗挑戰(這不是L1 與L2 的區別)都是如此:

Gas代幣– Gas支付可以從用戶中提取出來,允許用戶使用他們選擇的任何Gas代幣支付。

橋接– 隨著時間的推移,橋接可能會更加強化和標準化,從而減少使用者的困惑和流動性的去中心化。

錢包– MetaMask 最近發布的Snaps 透過第三方整合將MetaMask 支援分裂非EVM 鏈,例如透過Drift 或Solflare 的MetaMask Snaps。

開發者體驗– 語言障礙將被打破。 Solang 和Neon 等專案可以幫助Solidity 開發人員在Solana 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而Stylus 等專案則可以幫助Rust 開發人員在Arbitrum 的基礎上進行開發。

未來,如果使用者對Solana 速度和規模的ETH 表示強烈偏好,ETH 甚至有可能在Solana DeFi 中發揮作用。實際上,這些擁有以太坊資產的用戶更可能是我們討論過的原因,繼續在以太坊L2 生態系統中使用這些資產,前提是他們有機會使用具有可擴展性的L2。

應用鏈與通用鏈

無論鏈是L1還是L2,都明顯需要透過擴展執行來提高單鏈吞吐量。 Rollup並不意味著碎片化。將眾多同質鏈統一到一個有狀態共享排序器下,從擴展的角度來看,最終的外觀就像一個玩具鏈,用戶體驗變得更加緊張。

索拉納

我們經常看到,「專用區塊空間」被部署為特定應用程式Rollup 的理由。然而,產生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是收費市場的單線程EVM 受到了不必要的限制。採用引入收費市場的費時化SVM可大幅減少對應用鏈的需求。在共享基礎架構上託管更多應用程序,可有效降低開發人員和使用者的複雜度。多鏈世界中的跨鏈使用者體驗和開發人員複雜度是一個完整的重視的生存風險。

這並不是說最終只有一條鏈。我大致認為有四個理由需要部署自己的鏈:

1.可擴展性和專用區塊空間—如上所述,這一點通常難以令人信服。 NFT鑄造不能有效地關閉其他鏈,但通常的答案不是去創建另一條鏈。採用引入收費市場的毛虛擬機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如果整個網路的頻寬已經被堵塞,那麼收費市場也無濟於事(畢竟,共享鏈的收費將在全球範圍內上漲)。那就需要另一條鏈。

2.主權–加密的治理仍然很不完善,擁有自己的分叉鏈可以成為有用的協調機制。我的直覺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也很難確定。這與MakerDAO 對應用鏈的興趣不謀而合。

3.可自訂性-針對某些應用(如dYdX v4)進行分級客製化可能很有價值,但從經驗來看,這種情況迄今為止還很少。即使是應用鏈的散熱器dYdX,Antonio ( dYdX創始人)在最近的鐘形曲線專案中也表示,「dYdX鏈可能會更傾向於通用執行」。對於大多數加密貨幣來說,全端可自訂性的需求是共享鏈無法解決的。幾乎所有新的推出的Rollup 仍然只是貼有新幣的普通EVM 分叉。

4.價值捕獲–這可以說是可自訂的子集,但它相當重要,所以我們要把它拆分出來。在共享基礎設施上實現價值內部化可能不太熟悉,因為這些基礎設施不僅僅是為你的應用而建造的。應用鏈可以更容易地價值分配分配給負責的應用。不過,這是一項工程性工作,而不是基礎性工作,Solana 正在圍繞著如何實現這一點進行研究。另外,要注意的是,部署自己的應用鏈與在共享基礎架構上攤銷成本相比,會產生嚴重的管理成本。

如今,推出應用鏈的主要動機往往是陷入困境的專案推廣敘事能力或代幣有效性。熊市低迷和相應的應用成長乏力刺激了過於複雜的架構的開發和融資,導致新項目需要解決自身造成的複雜性問題。

索拉納

如今,推出自己的鏈會帶來痛苦和不必要的權衡(複雜性、成本、更差的用戶體驗、去中心化的流動性等),而大多數應用程式無法證明這些權衡所帶來的增量效益是合理的。使用戶體驗具有相當必要的基礎似乎遙遙無期。這並不是說應用鏈不存在的理由(當然有)。設施很簡單,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已經過多,因此,在當前情況下,重新出現的趨勢顯然是有利的。

結論

近幾個月來,Solana 理所當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浪潮。這種急劇的修改極大地是對當前多鏈使用者體驗現狀的認識——它是零散且痛苦的。使用Solana 應用程式的使用者體驗極為極其,並且運作迅速。

Rollups和L2在用戶的真實體驗上載入不足,但問題是零碎化。我們將Rollup和L2與碎片化的水平擴展聯繫在一起,因為在實踐中,它們大多數都是直接使用EVM並使用受有限的DA 頻寬。它們最終使用起來又貴又笨重。

然而,這並不是根本原因。在可擴展的DA 層上使用功能強大的虛擬機器進行縱向擴展,可以解決這些使用者體驗和成本問題。可能對L1 和L2 的堆疊進行一定的重新捆綁。如果程度嚴重的話使用得當,L2 和Rollup 能夠改善使用者體驗。這應該是他們真正的賣點。

兩種方法各有優點。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在構建下一個L1、L2、L3之前,更好地先問問自己「這個產品要滿足哪個市場的需求?」以及「這個架構如何滿足我的需求」 」?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MarsBit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