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Web3.0時代發展我國數位金融技術底座的思考

觀點

2023年12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出席2023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第11屆數位金融大會並發表主題為《Web3.0時代發展我國數位金融技術底座的思考》的演講。他指出我國正處於金融與數位深度融合下的數位金融3.0階段,一方面要加速建設金融強國,推動數位金融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也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為此,要建構安全可信的“許可Web3.0”,築牢數位金融的技術底座。 Web3.0賦能了金融業的發展,加強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打造了數位金融的信任基礎;推進分散式儲存技術的創新和普及,打造了數位金融的數據基石;促進加密演算法的優化與升級,打造了數位金融的安全屏障。針對Web3.0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他提出了Web3.0時代數位金融科技體系建構的路徑,即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位科技+數位要素雙輪驅動作用,深化金融供給面的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數位經濟的全面發展為數位金融創造更多技術創新的資源和應用的需求場景。最後他總結到,Web3.0為數位金融建設築牢了數位底座,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數位金融的法律法規、規則與標準,加強國際合作建立新型態的數位主權與數位金融的安全科技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技術研討會,我是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張平,我今天帶給大家的題目是《Web3.0時代發展我國數位金融科技底座的思考》。我將從以下三個面向進行報告。

首先是加速建設金融強國,推動數位金融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下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做了重要的部署,特別是在近期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中指出,「統籌安全與發展是數位金融工作必須掌握的重大原則」。那麼數位金融的價值意義在於數位金融提供更方便的跨國支付結算方式,推動經貿合作走深走實。另一方面數位金融強化金融資源的國際投資與合作能力,為金融出海保駕護航,同時數位金融賦能綠色金融創新,為綠色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支援。

數位金融發展到今天也面臨著一些現實的痛點,比方說在主體變更方面,由於Z時代的人群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等,而且場景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比方在線的消費和在場沉浸式的體驗,產品更迭加快,新型的金融風險等,這使得我國正處於金融與數位深度融合下的數位金融3.0階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數位金融永恆的主題。

第二方面建構安全可信賴的“許可Web3.0”,築牢數位金融的技術底座。

Web3.0是從Web1.0到Web2.0發展的最新階段,眾所周知Web1.0是入口網站的階段,對金融而言我們從1989年開始,從金融資訊的發佈網站,是我們的第一個雛形。在2004年後,出現了Web2.0,相對來說是一個粗放的階段,出現了網路銀行、線上貸款等。而2014年進入了常態化的監管階段,也就是Web3.0,虛擬櫃員、元宇宙式的虛擬營業廳將是未來去中心化和可信賴價值互聯網的主要特徵。

數位金融的網路演化歷史也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從1967年到2024年開始,開啟了金融業的數位化時代,金融業的平台化時代,也就是金融的科技時代。從社會的角度,通訊技術的角度,網路技術的角度,還有金融應用的角度都有各自的一些特徵,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訴說了。

Web3.0賦能了金融業的發展表現在加強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打造數位金融的信任基礎,而推動分散式儲存技術的創新和普及,是打造數位金融的數據基石。促進加密演算法的最佳化和升級,是打造數位金融的安全屏障,我們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各自的一些解讀。我們也可以看出來Web3.0對金融業態帶來的一些變革性的影響,比方說在交易類的產品方面,是去中心化的交易,衍生品互換交易和預測市場的交易,以及流動性的提供。而在發行產品方面,有穩定幣的通證,以及借貸類的產品和證券保險和NFT的發行。而在所有權的管理產品方面,有錢包,資產的管理以及支付的網路。中心的關鍵字就是去中心化的金融。

我們也可以看到Web3.0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

困難點一: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區塊鏈在吞吐量、延遲等方面缺陷較大,支撐大規模的應用效率非常低,安全性不夠完善。

困難二:複合型的人才比較緊缺,由於Web3.0的開發涉及綜合應用、數學、經濟學和電腦科學等知識,現有的訓練體係不完善,複合人才緊缺。

難點三:法律的風險,針對的一些DeFi產品、DAO組織等新型業態的法律與監管體系尚未完善。

困難四:去中心化的難度比較大,除巨頭以外一般用戶搭建專署的區塊鏈環境比較困難。

困難五: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如開發工具技術標準,商業模式分散式的身分管理等均處於初級應用階段,

難點六:算力壟斷風險,也是一個難點。比方說在比特幣的網路中超過50%的網路算力被掌握在50個(大約只佔礦工總數1%的)礦工手中,可能帶來算力中心化的風險。

以下是我們就Web3.0時代數位金融科技體系建置的路徑做一點思考。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數位科技+數位要素」雙輪驅動作用,深化金融供給面的結構性改革。表現在將數位元素持續的注入金融服務中,依託大數據技術為銀行建立多維度的企業風控模型,多維社企數據的深度分析,在加快數位設施建設方面我們也有一個基本的模型,也就是未來的元宇宙發展的模型,在多種場合下我有講過,我們有一個數字的基礎設施,還有我們的Web3.0技術底座以外,要加上許可兩個字,還有許可的支付構成了數位金融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建立有幾個特徵,一個是要建立安全可控的虛擬經濟空間支付機制,確保我國數位金融的安全可靠。第二做強資料算力等生產要素,促進暢通我國數位經濟的雙重循環,還要打破網路資源的天然壟斷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促進數位金融與產業數位化深度融合方面,需要雙向互動,拓寬發展的空間,數位金融的深化應用與數位經濟帶來生產要素新價值和資源匹配的新模式,表現在藉助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將信貸、支付、保險等金融服務無縫嵌入線上教育、網路醫療、智慧農業、智慧工廠等數位經濟新業態中,打造「金融+」場景,擴大產業數位化範疇。

另一方面數位經濟的全面發展為數位金融創造更多技術創新的資源和應用的需求場景,比方說對數據進行蒐集、篩選、挖掘,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產品和服務,同時也催生出多個新的金融服務需求。在健全數位普惠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需要打造產融平台,提升產業金融的服務能力,表現在我們打造產融合作的平台,促進產融雙方的資訊共享與資料互通,在加上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來提升我們的體制降本,不斷的提升普惠金融下沉的深度,覆蓋的廣度,來達到我們的目的。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