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生態風起,有哪些Layer2 專案值得關注?

原文作者:Web3CN

原文來源:web3中文

近三個月來,Ordinals 等首批銘文項目帶動整個賽道大火,圍繞銘文相關明星代幣的漲幅也在不斷刷新記錄,這也催生了SATS、RATS 甚至於其它各條公鏈銘文概念的大熱。

同時,Bitcoin Core 核心開發者Luke Dashjr 對ORDI 等銘文的激烈抨擊言論,則為整個銘文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同時也讓市場對銘文與比特幣之間如何健康良性發展產生了新的思考與探索。

在此背景之下,比特幣生態的「L2 化」浪潮似乎已經勢不可擋,尤其是L2 既解決飽受詬病的比特幣「垃圾交易」問題,也藉助可編程性創建了Swap、借貸、流動性挖礦場等一系列DeFi 應用,前景廣闊,那麼目前比特幣L2 賽道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其中又隱藏著哪些值得關注的早期密碼?

比特幣的「L2 化」趨勢

伴隨著比特幣銘文賽道的持續大火,手動參與鏈上新銘文項目迅速被捲成了一片紅海,從敘事角度看,銘文確實不同於此前諸多額投融資項目與VC 主導的傳統敘事邏輯,給OG 和巨鯨之外的更多普羅大眾參與的機會。

但處於銘文狂潮中心的比特幣網路也面臨不少問題,最直觀的就是「網路擁堵,手續費激增」——因為銘文類似於NFT,允許用戶將各種數據記錄到區塊鏈上,但整體上由於比特幣的交易費用是按數據規模支付的,所以銘文用戶往往傾向於設定相對較低的交易費用。

這同時意味著他們願意等待更長時間進行確認,而這很容易導致銘文類交易被更緊急的比特幣轉帳所取代。

在此背景下,這些海量湧現但又都願意排隊的銘文交易,就一股腦擠爆了比特幣內存池(儲存所有未被正式添加到網絡的有效交易的地方)。

按加密KOL bitrabbit.btc 統計,比特幣過去14 年累積了8700 萬UTXO,但在4 月24 日BRC20 開始交易後,7 個月左右就飆升到1.4 億——且新增的5000 多萬UTXO 裡,有4000 萬是100-1000 聰的極小額交易。

去中心化

上圖可見,自從2023 年2 月推出以來,銘文一直是比特幣區塊空間的主要消耗者,且在2 月比特幣記憶體池就開始處於滿載狀態,一直持續至今。

這也導致比特幣網路一直無法清理其記憶體池,截至發文時也處於有資料記錄以來BTC 歷史上的高點。

依照目前比特幣網路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比特幣網路為防粉塵攻擊,限制單一UTXO 中的比特幣交易不可少於546 聰,意味著數千萬銘文交易中的絕大部分待處理小額交易,其實等同於DDoS 攻擊的垃圾交易,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被打包上鍊廣播。

「這些小額UTXO 大部分永遠不會都不會被花費,而是永遠躺在比特幣節點裡,未來幾十數百年時間,給BTC 網路造成幾十上百億美元硬體和電力資源浪費」 。

去中心化

這也是比特幣客戶端Bitcoin Core 開發者Luke Dashjr 公開對ORDI、銘文和BRC20 進行尖銳抨擊的主要原因——「銘文正利用Bitcoin Core 漏洞向區塊鏈發送垃圾訊息」。

因此在銘文市場突破數十億美元且成長勢頭絲毫不減的勢頭之下,傳統比特幣主鏈發行的銘文項目,受限於網路擁塞與「垃圾交易」指責,發行模式會愈發難以為繼,這將是限制其體量進一步膨脹的關鍵阻礙。

而比特幣L2 賽道相比之下的優勢就凸現了出來——既通過將交易打包至L2 解決了網絡擁堵與“垃圾交易”問題,同時也藉助新增智能合約的可編程性,為比特幣生態創建了包含Sw​​ap、借貸、流動性挖礦、質押在內的一系列DeFi 應用場景。

比特幣L2 專案盤點

總的來看,伴隨著在當前比特幣生態上構建一個繁榮的DeFi 應用層成為新熱點敘事,比特幣L2 項目也就成了承載比特幣支持者們新期盼的關鍵賽道,其中除了Stacks 、RSK、Liquid 等大家熟悉能詳的老專案之外,BitVM、BEVM 等新方案也提供了全新的想法。

Stacks:比特幣智能合約層

作為比特幣的第二層,Stacks 一方面錨定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獨立協議引入了類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功能,並將交易永久在BTC 區塊鏈上結算,以作為比特幣L2 解鎖比特幣的可編程性,為DeFi 和NFT 等應用程式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如果以整體系統來看,Stacks 其實擁有自己的鏈、編譯器和程式語言,且與比特幣同步運行,以確保其交易和完整性。

不過由於其使用「掛鉤」方式來實現BTC 跨鏈——透過在Stacks 網路上發行sBTC 來實現,所以本質上是一種中心化的映射方式,存在一定的中心化單點風險。

同時其網路Gas 使用其主網代幣STX,而非BTC,礦工參與Stacks 的網路挖礦會消耗質押的BTC 來挖取其網路代幣,透過這個系統,礦工賺取STX 幣及交易費用(transaction fees),而STX 質押者賺取比特幣,這也會導致礦工在取捨之中抱持著猶豫參與的態度。

截至發文時,與大熱的ETH L2 Arbitrum 的20 萬日活相比,差距依然較大,目前無論是用戶還是資金都反響平平。

RSK:基於比特幣的通用智能合約平台

RSK(Rootstock)是一個由比特幣網路保護的通用智慧合約平台,透過將其智慧合約從以太坊轉移到RSK,使所有以太坊應用與比特幣區塊鏈相容。由於RSK 大約每33 秒創建一個新區塊,因此比比特幣的10 分鐘區塊時間快多了,RSK 還可以每秒處理約10-20 筆交易,也比比特幣每秒約5 筆的處理能力更有效率。

與其他比特幣分層解決方案相比,RSK 最獨特的設計是合併挖礦——RSK 區塊鏈使用與比特幣相同的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演算法,但礦工可以比比特幣基礎層生成區塊的速度更快。這些RSK 區塊透過一個稱為「合併挖礦」的過程進行挖掘。

由於兩個區塊鏈使用相同的共識,礦工可以進行合併挖礦,同時為比特幣和RSK 區塊鏈進行挖礦,但卻讓比特幣和RSK 消耗相同的挖礦計算能力,因此礦工貢獻的算力也可以挖掘RSK 的區塊,這讓合併挖礦大幅增加礦工的獲利能力,而無需投入額外的資源。

合併挖礦使得RSK 可以驗證交易、產生區塊並將其發送到比特幣,透過這種挖礦過程,用戶完全可以放心,因為RSK 的智慧合約受益於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性。

不過由於RSK 使用的是smartBTC(RBTC),也就是在比特幣上以1:1 的比例鎖定BTC 發行的代幣,並透過RSK 上的保險庫和智能合約橋接,所以整個橋接過程仍難以避免RSK上的智能合約安全風險。

BitVM:有待驗證的比特幣智能合約新星

BitVM 則是旨在在不更改操作程式碼的情況下實現圖靈完備比特幣合約,關鍵創新包括:

透過Bit Commitments 在不同的UTXO 或不同的腳本之間引入狀態。

透過邏輯閘實現可驗證性:可以透過解構虛擬機器中的任何有問題的程序來驗證執行,並由證明者驗證執行的有效性。這確保了任何虛假聲明都可以很快被證明是錯誤的。

保持比特幣網路輕量級:與以太坊上的Optimistic Rollup 類似,BitVM 不會在比特幣上執行大量計算。相反,它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鏈上活動,只是反駁不正確的執行,更多充當求解器和驗證器。比特幣交易中僅使用BitVM 程式的輸出。

但目前BitVM 的功能極為有限,更多只是停留在紙面階段,只有一種名為零檢查函數的可行功能,未來潛在用例中雖然包括帶有側鏈的雙向掛鉤,用以實現可擴展性,不過實現方案類似以太坊上的Rollup 邏輯:

在BTC 腳本上執行類似OPR 的詐欺證明,即當一筆資產交易出現異議,用戶可以發起檢舉,如果交易真的出現問題,則不誠實的那一方的資產將會被罰沒,一般有效的檢舉時間是7天之內(可以簡單理解為7天內無條件退貨),但是,如果用戶在7天後發起檢舉是無效的,即使資產交易出現問題,也將自動保存在區塊鏈上繼續運作。

而BitVM 的智能合約層運行在鏈下,且每個智能合約不共享狀態,BTC 跨鏈使用傳統的Hash 鎖來進行資產錨定,沒有實現真正去中心化的BTC 跨鏈,無法規避中心化仲裁節點的資產安全風險。

BEVM: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L2 解決方案

BEVM 是一個以BTC 為Gas 且相容EVM 的BTC Layer2,核心目標是拓展比特幣的智慧合約場景,幫助BTC 突破比特幣區塊鏈非圖靈完備、不支援智慧合約的束縛,讓BTC 可以在BEVM這個Layer2 上建構以BTC 為原生Gas 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其中當用戶把比特幣主網的BTC 跨到BEVM 時,用戶的BTC 會進入1000 個節點託管的合約位址內,然後同時在BEVM 即BTC Layer2 網路依照1:1 的比例產生新的BTC。

當使用者發出把BTC 從BEVM 跨回主網的指令時,BEVM 網路節點將觸發Mast 合約,1000 個託管資產的節點將按照既定的規則自動簽名,把BTC 返回到使用者位址,整個過程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和無需信任。

這也意味著所有的交易都從比特幣主鏈轉移到了Layer2 網路上運行,同時由於BEVM 完全相容於EVM,因此也可以輕鬆地讓BTC 實現各類去中心化應用,從L2 上賦能比特幣生態子計畫們:

以太坊DApp 的開發者可以直接無縫遷移到BEVM,並在BEVM 上快速搭建Swap 甚至借貸、流動性質押等鏈上DeFi 場景,為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前兩個也是最去中心化和便捷。

MAP Protocol:點對點跨鏈互通的比特幣L2 網絡

MAP Protocol 是一個用於點對點跨鏈互通的比特幣Layer2 網絡,它利用比特幣的安全機制,使其他公共鏈的資產和用戶能夠與比特幣網絡無縫互動,從而增強網絡的安全性,並實現了BRC20 跨鏈能力。

相較於比特幣主鏈,基於MAP Protocol 可提供更低的Gas 交易費用,甚至可低至Unisat 和OKX Ordinals 平台成本的35%。

因此利用MAP Protocol 的比特幣L2 技術,用戶可以在SATSAT 上以低Gas 和零擁堵的方式交易刻有銘文的BRC20 代幣,還可以透過Rolluper 回滾到比特幣主鏈,以便在Unisat、OKX 和其他比特幣L1 交易平台上進行交易。

小結

隨著更廣泛的加密貨幣社群認識到Layer2 解決方案對於塑造比特幣未來的重要性,也意味著整個比特幣L2 賽道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整個Build 的周期也會很長,現在正是早期佈局的時候。

尤其是其中最具想像空間的L2 解決方案與一系列衍生應用場景,正如2021 年的Arbitrum 與Optimism 等以太坊Layer2 解決方案,注定最終會跑出一批數十億美元級別的比特幣L2 龍頭項目。

因此比特幣L2 作為新的解題思路自然也就有的新的足夠想像空間,還屬藍海早期,處於財富密碼的待挖掘紅利期,值得長線關注。

因此,ETF 的批准是目前加密貨幣市場最大的催化劑,有望帶來巨大的上漲潛力和有限的下跌空間。儘管存在一些流動性風險,但如果投資者的胃口大幅增加,ETF 可能會全面改善市場狀況。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通報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絡微信:VOICE-V。

來源:Web3CN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